图书介绍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上
  • 王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6368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776页
  • 文件大小:435MB
  • 文件页数:818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总务-体制改革-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3

第一章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战略目标3

第一节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回顾3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高校后勤3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高校后勤特点3

(二)计划经济时期高校后勤的地位和作用4

(三)计划经济时期高校后勤的局限5

二、二十年后勤改革的探索和尝试6

三、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全面启动8

(一)上海带动了全国9

(二)全国第一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全国性的高校后勤改革全面启动10

第二节 “政府主导”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主体思想的形成11

一、邓小平后勤理论是指导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基础,以邓小平后勤理论作指导就能保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12

(一)邓小平后勤理论十分丰富,在关于后勤工作对于经济、文化建设、对于老百姓的切身生活所起的作用方面,都有十分全面的论述12

(二)邓小平后勤理论的实质是“管理”和“效益”12

二、中央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明确规定13

三、中央领导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明确要求15

四、“瓶颈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6

五、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仅仅是高校,全国的党政机关、部队、国有企业、科研院所都在进行改革,都在寻找后勤体制、保障机制的创新之路17

(一)后勤社会化改革,波及各行各业,高校在改,机关、部队、行业都在改。改革的方向都是社会化17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同样必须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17

(三)部队的后勤同地方后勤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17

(四)科研系统的后勤社会化是要解决“科研单位过多办社会”的问题18

六、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一号文件出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部际协调办公室正式成立19

(一)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起步较早19

(二)1999年12月,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形成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的第一号文件19

(三)国务院2000年一号文件印发后,为了呼应一号文件精神,尽快启动相关的扶持政策,2000年2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迅速制定了《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19

(四)根据李岚清副总理的指示,为了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一号文件精神,及时了解、检查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展情况,总结推行各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掌握和研究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务院正式成立了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部际协调办公室。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担任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国家计委社会发展司、国家计委投资司、财政部公共支出司、财政部税制税则司、建设部房地产司、中行货币政策司、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的司长或副司长担任协调办委员20

第三节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分几步走的设想20

一、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的一号文件设计的理想框架20

二、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级目标21

三、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中期目标23

(一)必须就如何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从思想上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转变23

(二)强有力的政府行为和学校行为还要起相当大的作用23

(三)资产问题是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妥善解决和处理好这个问题23

(四)现在的分离还是一种表像,还必须制定一定的规范标准进行督查验收23

四、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24

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易,西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更难25

六、关于理想和现实的思考26

第四节 国外高校后勤保障情况介绍及分析27

一、国外高校后勤保障情况介绍28

(一)关于日本28

(二)关于法国29

(三)关于英国29

(四)关于德国30

(五)关于俄罗斯30

(六)关于美国31

二、中外高校后勤保障情况比较31

第二章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途径33

第一节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的途径和方法33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途径和方法的论述33

(一)全面理解改革的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36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快学生公寓和食堂等后勤服务设施建设36

(三)因地、因校制宜,努力加快改革的进度36

(四)进一步加强并改进对学生公寓、食堂的管理和监督36

(五)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37

二、学术界专家及后勤界理论工作者关于实施途径和方法的论述37

(一)转制以后的高校后勤实体要有一个完整的经营发展战略39

(二)依据高校后勤(企业)环境条件制定经营发展战略39

(三)根据高校后勤内外部环境实施竞争战略类型40

三、“政府主导、学校承办、社会参与”办法的实施及其效果42

四、“实事求是,因校因地制宜”进行社会化改革适应和符合中国国情42

第二节 规范分离,体制创新,后勤保障体系彻底告别传统模式43

一、上海会议召开,六部委文件颁发,标志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府主导行为正式启动43

二、《关于加快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主要精神介绍44

三、各省、市区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精要介绍45

(一)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摘要45

(二)北京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规划47

(三)青海省全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48

(四)广东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49

(五)湖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总体规划50

(六)四川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意见51

四、上海经验或上海模式产生的催动效应52

第三节 从上海会议到北京会议,四年间高校后勤发生巨大变化,新的后勤保障体系有力地支撑了高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53

一、上海会议重要意义及主要成果54

(一)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了大量工作,出台一系列旨在推动改革的政策性文件,创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54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领导保障54

(三)2000年的三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54

(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愈来愈被各方面广泛认可和接受,并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展开55

二、武汉会议重要意义及主要成果55

(一)学生公寓和食堂等后勤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55

(二)各地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改革的领导统筹56

(三)在探索多种形式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面取得了不少新鲜经验56

(四)新组建的后勤服务实体的运行机制不断得到规范56

三、西安会议重要意义及主要成果56

(一)三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缓解了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保证了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56

(二)学生公寓、食堂等高校服务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56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了校园面貌和周边环境的改善与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57

(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总体上进展平衡,健康顺利,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57

四、北京会议重要意义及主要成果57

五、“政府行为”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作用和意义58

第三章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及经验60

第一节 全国大多数地区大多数高校实现规范分离,新的后勤经济实体建立、新的后勤保障体系全面运行60

一、新的人事制度的建立60

(一)后勤干部队伍建设61

(二)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形成合理流动的机制62

二、新的用工制度的建立63

(一)强化竞争意识,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63

(二)提高人员素质,优化队伍结构63

(三)建立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后勤职工素质63

三、新的分配制度的建立64

第二节 引进社会机制,活跃校园市场,高校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性改善64

一、拓宽引资渠道,加快高校基础设施建设65

(一)建立股份有限公司,按公司运作方式合作65

(二)积极发展二级学院,实现资源互补65

(三)学校、银行加强合作,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教育65

二、把握时代契机,抓好学生公寓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65

(一)学生公寓硬件设施标准提高了66

(二)公寓管理工作上了档次66

(三)注重学生公寓文化环境的营造67

(四)标准化学生公寓的创建68

三、加大管理力度,建设标准化食堂69

(一)加强硬件设施,实现角色转换69

(二)明确改革方向,转变经营理念69

(三)以人为本,增强高校饮食服务业的竞争力69

(四)发展的生命线——安全71

(五)开拓进取,努力创建“标准化食堂”72

四、与时俱进,开创校园环境建设新局面72

(一)重视高校自然环境建设72

(二)建设高校历史人文环境73

(三)创建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73

第三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一项创新型工程74

一、以政治稳定、高校稳定为前提,实现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平稳过渡74

二、打破原有后勤模式形成的体制性障碍,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的转变75

三、遵循教育规律和“四个有利于”原则,在改革的实践中收到较大成效75

(一)改革要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75

(二)改革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76

(三)改革有利于降低后勤服务成本,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77

(四)改革有利于保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77

四、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始终保持了正确方向78

五、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和“三个原则”78

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后勤职工满怀希望走上改革之路7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后勤社会化改革结出了丰硕成果79

(二)“421”工程建设改善了学生住宿条件79

(三)大规模改造和新建学生食堂改善了学生就餐条件80

(四)“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保证了被分离后勤职工队伍的稳定80

(五)“有情操作,无情分离”体现了人本精神80

(六)“扶上马,送一程”为分离的后勤经济实体打造了一个继续发展的平台81

第四节 高校物业管理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应运而生,物业管理提升了高校的管理水平81

一、物业管理的意义81

二、物业管理是对常规管理的提高和发展82

三、高校物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83

(一)环境治理方面的问题83

(二)合理收费问题83

(三)服务质量问题83

第五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评价83

一、教育主管部门高度评价改革成果84

二、高校领导层积极评价后勤社会化改革84

三、广大师生拥护改革85

四、后勤干部职工躬身实践85

第四章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辨析87

第一节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状分析87

一、东西部经济差距决定了东西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平衡性87

二、分离后后勤的迷惘和困惑89

三、“三年过渡期”提法问题反思90

第二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辨析92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环境辨析92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依据与理论研究93

(一)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本质属性认定93

(二)高校后勤集团的性质及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94

(三)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生存和发展的平台及空间认定94

(四)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后勤改革的重要位置95

(五)社会化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今天对社会化的理解比起几年前的理解就要深刻得多95

(六)后勤集团所管资产及“注册”经济实体所使用的原校有资产及经济实体新置资产的权属鉴定96

(七)“断奶”、“国有资产流失”、“减轻负担”、“甲方乙方”等若干问题思辨96

第三节 高校突发事件与建立应急机制的意义99

一、抗击“非典”斗争带给高校以及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思考99

(一)高校在应对如“非典”等社会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位置思考99

(二)抗击“非典”斗争给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带来的思考100

(三)后勤保障体系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中的责权思考100

二、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与建立应急机制的意义101

(一)高校如何应对突发事件101

(二)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的意义102

三、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是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103

四、某市大中专院校预防与控“非典”工作方案举例103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103

(二)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04

(三)各学校要制定应急处理预案,报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防治组106

(四)学校应加强与所在地卫生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沟通和联系,并接受卫生部门的监督与指导106

(五)各学校医院(卫生科)要建立专门通道和“发烧门诊”,并相对独立,准备一定数量的临时隔离观察室106

(六)高度重视和加强在校外籍教师、留学生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106

(七)切实做好师生思想工作,广泛开展科学防治知识宣传106

(八)要关心家庭经济生活困难的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指导他们做好预防工作106

(九)各高校实行日报制106

第四节 解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对策研究106

一、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106

二、怎样发挥高校在后勤改革中的主体作用108

三、后勤集团或后勤经济实体必须加强党、团、工会组织建设,才能保证学校党委对后勤新型保障体系的领导和保证后勤职工的基本权益109

(一)加强党团及工会组织建设,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和改革顺利进行109

(二)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后勤服务的经营效益定位111

(三)引进社会机制新建的学生公寓或学生食堂的权属问题112

第五章 历史的回音113

第一节 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讲话摘要113

一、在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李岚清阐述了中国高校后勤为什么要改和怎样改的问题,陈至立从高校的现状指出了高校后勤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13

(一)高度重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15

(二)当前教育内外部环境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116

(三)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后勤社会化改革116

二、在第二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李岚清代表国务院发出战斗令: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陈至立指出:后勤社会化改革态度要坚定,力度要大,重点是加快学生公寓的建设并提出打主体攻坚战问题119

(一)必须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全面扩大改革的成果122

(二)必须继续坚持政府统筹主导的工作方针123

(三)必须始终坚持改革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124

(四)必须继续以学生公寓的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125

(五)必须及时研究、处理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125

(六)必须继续因地因校制宜,做好新型后勤社会化服务实体的组建工作126

三、在第三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对全面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再一次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作用,提出西部后勤怎样改的问题。陈至立要求改革要把握方向,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保证改革顺利健康地推进127

四、在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李岚清指出怎样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陈至立全面总结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指出解决和处理现阶段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方法和策略136

第二节 各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效笔荐143

一、北京稳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43

二、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144

(一)改革基建投资与管理体制144

(二)利用银行贷款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的改造144

(三)引进社会企业的资金与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144

(四)初步建立了规范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145

(五)后勤实体走出校门拓展社会市场145

三、湖北高校后勤社会化呈显新格局145

四、河南多渠道力促高校后勤社会化146

五、重庆着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46

六、吉林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快马扬鞭147

七、四川高校后勤社会化成绩不小147

八、陕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启示148

第二部分 专题论述153

第一章 中国高校目前后勤社会化改革主要模式153

一、上海高校模式:强化政府主导,突出规范剥离153

(一)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分析153

(二)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做法155

(三)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启示157

二、苏州大学模式:实施“小机关、多实体”体制,调动多方积极性159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要纳入政府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要与学校校园建设规划调整相结合159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的选择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后勤改革的效率和效益。苏州大学认为“小机关、多实体”是后勤改革的较好模式160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若要保持渐进式发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关键在于处理好“小机关”与“多实体”的关系问题161

三、浙江大学模式:实施“小机关、大实体”,迅速壮大后勤实体力量164

(一)后勤集团公司的运作特点165

(二)走“小机关、大实体”之路,需着力解决的若干问题166

四、南通师院模式:“外化、内化、互化”并举,探索中小规模高校后勤社会化途径167

(一)中小规模高校及其后勤的特点168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已有模式的特点168

(三)积极探索“外化、内化、互化”并举的途径170

第二章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性思考173

一、社会转型与高校后勤社会化173

(一)社会转型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逻辑起点173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在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力174

二、高校后勤产品性质及其效应176

(一)高校后勤服务作为基本公共产品何以可能177

(二)高校后勤服务作为基本私人产品何以必须178

(三)依据基本私人产品属性的高校后勤改革如何深化179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目标与过程关系初探181

(一)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定义,探析高校后勤社会化目标与过程的关系181

(二)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现有模式,探析高校后勤社会化目标与过程的关系183

四、高校后勤行政垄断管理的误区184

(一)高校后勤垄断主要属行政垄断185

(二)高校后勤垄断的成因185

(三)高校后勤垄断的弊端187

(四)打破高校后勤垄断是深化改革的着力点189

五、高校后勤消费资源的分层190

(一)配置教职工后勤消费资源:必须采取在全社会范围内竞争的方式190

(二)配置大学生后勤消费资源:必须强化市场属性和教育属性的有机统一192

(三)配置学校后勤消费资源,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193

六、对高校后勤实体调控的研究194

(一)高校后勤实体的源起、现状及走向195

(二)对高校后勤实体调控的必要性195

(三)对后勤实体调控的主要举措196

七、试论高校后勤队伍改革的规范性198

(一)必须成立现代意义上的后勤企业198

(二)正确界定后勤改革的范围199

(三)扶持高校后勤队伍的理由及其办法200

第三章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评估202

一、评估原则及组织202

(一)评估原则202

(二)评估组织205

二、评估标准及方案206

(一)评估标准206

(二)评估方案208

三、评估实施及利用213

(一)评估实施213

(二)评估利用215

第四章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前景展望217

一、政府主导:规范管理成重点217

二、多方补贴:寻求全社会支持218

三、资产管理:强调科学性219

(一)市场性和公益性在资产问题上的冲突220

(二)用市场规则逐步对资产实行补偿使用220

(三)深化后勤社会化过程中资产管理的若干问题221

四、强化管理:突出现代化222

(一)管理人员现代化222

(二)管理思想现代化223

(三)管理机构现代化224

(四)管理手段现代化225

第三部分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案例及分析北京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张宝岭229

管理创新是提高社区服务和搞好社区经营的重要条件——北京大学燕园社区服务中心管理实践&赵桂莲237

建设同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餐饮服务体系——北大餐饮改革实践&崔芳菊 李振241

在改革中探索 在发展中前进——北京大学运输中心改革实践&牛林青 张连贵255

北京大学幼教中心改革实践&潘燕生260

以建设一流大学后勤为目标 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清华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清华大学后勤270

总结成功经验 再创发展宏图——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改革与发展&赵淳278

天津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于春敖 刘耀昌 庞学瑞 杨志祥 杨波 高庆城 李丽 张文茹 闫天华282

昂首走向改革创新路 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复旦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张一华307

摒弃传统体制 建立新型后勤服务实体——上海交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张世民 费伟民 朱红国313

实现新发展 勇攀新高峰——同济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陈小龙323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西南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杨德生342

西南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曹继建350

河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李占平358

燕山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贾明久 张敦友367

立足本校实际 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两手抓——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黄守星 毛庆文 张志金 刘文根375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建立新型后勤服务体系——山西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张民杰 孔剑平381

内蒙古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杨俊峰 高寒390

内化外引 深化改革 打破“瓶颈”促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于泽涛 唐明春 杜平生 刘洁399

因校制宜 突出特色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辽宁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王明玉 张士元 王求实 朱成利 于波412

抓住机遇 脚踏实地开创高校后勤改革的新模式——大连民族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李树仁426

以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走有吉林大学特色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之路——吉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金硕432

抓住机遇 联系实际 积极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东北林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程龙双 康建营444

因地因校制宜 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陈守权452

坚持创新给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带来勃勃生机和活力——哈尔滨工业大学饮食中心的成功实践&王秀兰 熊百刚460

哈尔滨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哈尔滨师范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473

解放思想 抓住机遇 全面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大庆石油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杨晓龙493

开拓创新 真抓实干 建立富有特色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南京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尹建康499

改革 探索 实践——东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赵启满504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南京理工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刘丽华 沈琼511

与时俱进 发展至上 加快高校后勤产业化进程——南京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王小鹏 李万齐 李云阁 宋国民 薛传会 王晓倩 尚洪波520

坚持改革 不断创新 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有效途径——苏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韦曙和 王丽晓547

走“外化·内化·互化”之路——南通师范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彭怀祖555

淮阴师范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皮光纯607

坚定不移地将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向前进——浙江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胡征宇621

与时俱进 扎扎实实地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浙江工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宣勇632

绿上枝头燕泥新——杭州商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周伟忠 陈沫强 贾宝华 居安平 傅祖浩639

因校因地制宜 管理建设并重——浙江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罗福建652

剥离后勤首先做强后勤——绍兴文理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许孟飞670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合肥工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梁金喜 傅慧林673

规范运作 做实做强 迈好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坚实步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王广训 谢永和 梁华东681

福建师范大学社区学生公寓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郑一书689

赢改革先机 行发展谋略 逐步构建大后勤服务体系——集美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邱元拔694

勇于创新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江西财经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肖华茵 李跃林702

敢立潮头促改革 与时俱进谋发展——江西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黄士安714

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创新发展 坚定不移地把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向前进——山东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陈永 连伟728

中国海洋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符瑞文 刘晓春741

山东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王兆良 滕有良755

青岛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苏同龄 李正仁 管永建 张雯768

因校制宜 扬长避短 大力发展高校后勤产业——石油大学(华东)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冷寿中777

曲阜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杨振琪783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坚定不移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河南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王玉斌 王楠 李世欣 廖仲磊 李平 许明798

改革促发展 管理出效益——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胡敬亮806

探索有武汉大学特色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之路——武汉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龙小乐 朱山河821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建立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华中科技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龚守相 张国安837

立足现状 奋力改革 科学管理 实现多赢——华中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夏厚俊 陈国顺 徐勋光842

社会化——高校后勤的一场深刻变革——华中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汪永泽863

整合优势求发展 改革创新蓄后勤——三峡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袁洪 杨毅敏872

行业归口 规范剥离 分步实施 平稳推进——武汉工业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檀坤华 柳长久881

郧阳师专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勋阳师专后勤894

因校制宜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湘潭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田银华 龙雯 赵猛914

在改革中创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中山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许宗祥 祁军 温平926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彭说龙958

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创建新型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华南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陈昌盛 李召洪 谭仕林961

用“大物业”的思路和模式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圳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林隽中 刘学勤973

把握改革契机 锐意创新进取——湛江师范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冼冠强977

规范管理 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桂林工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闫安明 蒙崇超982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积极稳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988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增强学校办学活力——西南交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金传容 盛鹏 车伟 邱东彪 王锦钦1014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四川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张强1026

不懈努力 不断发展 为巩固和深化后勤改革而努力奋斗——四川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四川师范大学后勤1030

改革促发展 管理出效益——四川师范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徐安兴 潘伦理 石六山 蒲秉富1032

走出大学校门的尝试——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李雷 陆怀明 胡荣1053

贵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贵州大学后勤1059

云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陈世波1073

把握关键 突破重点 努力开创后勤改革新局面——昆明理工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袁杰锋 王武1080

转换机制 规范管理 立足高校 走向社会——西安交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席酉民 董民贤 巩滨 耿剑平1088

以人为本 强化管理 规范服务 量化考核 携手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促进高水平大学发展建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陈勇 赵成生1097

从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 全面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王万中 张波1123

规范分离 建立独立法人模式 盘活资产 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榆林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马永侠1128

兰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兰州大学后勤1136

与时俱进抓改革 不断促进学校后勤社会化——兰州理工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陈彪 唐伟尧1160

立足实际 理清思路 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青海民族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王军1175

新疆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张新吉1180

总结实践经验 因地因校制宜 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新疆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张永钦 徐耀宗 马德贤1188

开拓创新 大胆实践 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石河子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李松江 张再梅 张武1210

第四部分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探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王富1221

高校后勤社会化与社会化高校后勤&林钧敬1223

《邓小平后勤思想学习纲要》的主要内容和显著特点&张升智1226

运用邓小平后勤理论指导高校后勤社会化&王富1229

再论政府行为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唐志成1232

建绿色校园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郑燕康 王志华1235

迎接挑战 坚持教育创新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程正方1238

前瞻高校后勤改革之“后社会化阶段”&卜凡孝 李五一124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张子元1246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张明璞1249

“内化”与“外化”相结合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王连生 于泽涛1251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若干难题的认识与实践&梁金喜1254

高校后勤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王富1257

对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分析&王富1262

高校后勤社会化思考&陈昌盛1264

对高校后勤经营实体市场法人地位的几点思考&冯金智126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任汇江 胡辉源127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陈军1273

高校后勤改革的几个问题的思考&唐伟尧1279

对高校后勤改革的几点思考&李因1281

高校后勤实体法人化的研究&皮光纯1284

现代后勤与高校稳定&罗福建1290

论学校后勤实体与学校主体分离的规范要求&张子元1293

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从母体分离的法律思考&许孟飞1296

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的研究&皮光纯1299

高校异地办学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李鸿雁 侯光明 晋琳琳1303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及其辩证关系&李鸿雁 侯光明1308

高等院校自身的复杂性分析&侯光明 李鸿雁 汪本聪1313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几个问题的思考&李松江1318

提高领导艺术 注意工作方法是做好后勤工作的重要条件&李长生1325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坚持创新的问题&彭梅1328

谈高校后勤服务的共性和个性&傅显捷1330

关于制约高校后勤改革的几点因素&石光乾1332

国企改革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启示&王玉斌 张建华 刘秀梅 周津春1333

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体系的约束条件&张宝岭133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甲乙方关系的信息经济学分析&杜勇1338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渡期甲乙方关系&龚守相1341

试论高校后勤从行政组织到经济组织的转变&胡征宇 陈思远134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路在创新者脚下延伸&王宪明 李振坤1346

正确认识与处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几个辩证关系&李景禄1348

浅析高校后勤实体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王相军 张子元135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机制创新&彭说龙1355

地方高校的后勤服务社会化&赵阳 杜联杲1357

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深入发展 必须继续转变观念&吴淑荣1359

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每一分钟&冯序鹏1362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陈建春1364

发扬民族精神与抗击非典的思考&王富1367

抗击“非典” 高校后勤告诉我们些什么&唐志成1372

众志成城 迎难而上 抗击非典&刘卫利1374

从防治“非典”看社区中心团体文化建设&赵桂莲137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几个问题的经济学思考&陈奋1379

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维创新&张志祥1381

创新发展教育服务产业的战略思考&刘耀昌 张鸿杰 张超英 于春敖1383

试论高校后勤形象建设&于春敖 张文茹 尹明丽 徐美恒1386

高校后勤规范化分离 新情况引出的新问题&吴安之1390

加强有效监督 抓好校园建设工作中的廉政建设&张一华1391

努力提高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朱山河 毛金波1392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张士元1396

坚持党的领导 推进后勤改革&董民贤1398

把组织文化融入高校后勤党务管理创新&连伟1399

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郝志如 郑广天 李燕华 徐劲松1403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德治的思考&吴茜林1406

高校后勤党务干部的“复合型”培养&王和生1408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为深化后勤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杨敬正1410

把握思想政治工作 营造良好改革氛围&刘耀昌 张文茹 于春敖1412

高校后勤干部要讲政治、懂经营、会管理&马明1417

从大学生公寓特点谈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罗福建1421

第五部分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创新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构建母子公司运营模式探析&许孟飞 邱英1427

高校后勤法人实体组建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张正才 肖竟章 郭朝东1430

后勤改革的关键是建立法人财产权&张一驰1433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 构建新型后勤企业&刘杰1435

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校办企业合法权益&周红1437

论高校后勤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侯大铭1439

试论高校后勤实体固定资产问题的处理&檀坤华1441

构建新型的高校后勤产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钱酉山 胡征宇 李桂英1444

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王延1446

资源重组与改制——中等城市高校的后勤社会化&许学刚1448

一种全新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关于民营企业的学校后勤管理模式初探&杨林1450

深化后勤改革 服务教育创新——从华南农业大学后勤实体的发展看高校后勤&谭仕林1452

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 推进高校办学模式的根本转变&杨波 彭倬平1457

高校后勤要以优质服务规范为本&连伟1459

高校后勤改革与后勤集团的运营&许益锋1462

高校后勤系统改制的价格问题与重构&钟顺虎1464

民办高校后勤的实践和体会&杨林江1466

高校与民营企业联合办后勤的成功尝试——湖南湘西荣昌建安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崛起&张景龙 伍孝成1468

正确处理甲乙方关系 共同搞好后勤服务工作&杨凤琴147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合同化管理模式&薛传会1472

浅议提高后勤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雇员制&杨万华1475

创建学习型后勤 争当学习型职工&孔剑平1477

未来后勤管理数字化&王延长1478

实行服务承诺制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马明1482

重塑高校后勤管理服务部门形象——论“窗口”式承诺管理、服务制度的实施&刘亚林1484

后勤转制后的新课题:探索合同制职工队伍的建设&徐宝泉 周佳弟 沈童元1486

勿以善小而不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赵小贺1488

文化艺术熏陶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杨同发1490

高校后勤实体实行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分设制度的思考&邱英 许孟飞149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财务管理改革&谢江桦 张武1493

高校后勤实体的成本控制&楼茂芬 李桂英 钱酉山1496

国有企业如何转变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王敏志1498

高校后勤社会化与财务管理创新&王丽娟1500

高校财务部门应对WTO的思考&廖云峰 徐英起1503

高校后勤实体按《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的必要性&尹桂英1505

规范购销环节 强化组织行为&艾义儒1507

个人贷款购买商品住宅中的保险问题&罗志良 姜晓刚1512

校园内教职工住房外迁置换的探索与实践&杨军1514

高校学生宿舍公寓化趋势研究&王新华1516

江苏省大学生公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彭怀祖1519

试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共性与个性&彭维1526

北京高校评出首批标准化学生公寓和标准化学生食堂&李异军 赵相华1527

学生公寓小区的管理原则&刘建国1529

高校物业管理应重视研究“五个性”&原全军1532

走向社会化是高校物业管理的必然&张黎犁1534

公开招商 规范操作 集约经营 自主选用——记上海高校学生公寓床上用品团体采购&王阳1536

学生公寓配套家具团体采购工作的探索&王伟1538

聚精会神抓服务 一心一意为患者——校医院积极为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贡献&赵永奎1541

试论组建独立法人饮食服务实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巫后新1543

高校餐饮业股份制改造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张重 聂莉1546

建设标准化食堂 推进伙食社会化&赵相华1548

我校伙食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李松江1551

高校食堂就餐率下降的原因及对策&唐伟尧1553

谈大学食堂微机售饭系统管理&马明1555

大学食堂微机售饭与服务育人&温广军 马明1559

谈高校校园的植物种植设计&徐世德1560

营造诗情画意的居住环境&艾兵 宫卫疆1562

理论与实践——关于大学新校区建设调研的简述&侯光明15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