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Moldflow 6.1注塑成型从入门到精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Moldflow 6.1注塑成型从入门到精通](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4950783.jpg)
- 陈智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09476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注塑-塑料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Moldflow 6.1
PDF下载
下载说明
Moldflow 6.1注塑成型从入门到精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注塑理论篇1
第1章 注塑基础知识2
1.1注塑原理2
1.2塑料的塑化2
1.2.1螺杆式塑化过程2
1.2.2柱塞式塑化过程3
1.3注塑过程3
1.3.1熔体在喷嘴区中的流动3
1.3.2熔体在模腔中的流动4
1.3.3开模顶出制品4
1.4模流分析相关专业知识介绍4
1.5模流分析前应掌握的信息5
1.6模流分析结果的指导性5
本章小结6
思考与练习6
第2章 Moldflow 6.1塑胶材料数据库7
2.1Moldflow 6.1塑胶材料数据库增补7
2.2选择塑胶材料7
2.3塑胶材料属性11
2.3.1材料描述11
2.3.2推荐成型工艺条件12
2.3.3流变属性12
2.3.4热属性13
2.3.5PVT属性14
2.3.6机械性能15
2.3.7收缩属性15
2.3.8填充物属性16
2.3.9光学属性17
本章小结18
思考与练习18
第二篇 软件功能篇19
第3章 Moldflow 6.1分析流程介绍20
3.1文件另存20
3.2另存文件格式对网格划分的影响20
3.3编辑输出模型的精度21
3.4在Moldflow 6.1中新建工程项目21
3.5在Moldflow 6.1中输入CAD模型21
3.6划分网格24
3.7检查并修补网格25
3.8选择成型材料26
3.9确定最佳进浇位置26
3.10创建浇注系统27
3.11创建冷却系统28
3.12成型窗口分析28
3.13选择分析类型29
3.14设置成型工艺参数30
3.15立即分析31
3.16分析结果32
3.16.1屏幕输出结果32
3.16.2主要的流动分析结果34
3.16.3主要的冷却分析结果41
3.16.4主要的翘曲分析结果43
本章小结45
思考与练习46
第4章 Moldflow 6.1操作界面47
4.1标题栏47
4.2菜单栏47
4.2.1文件47
4.2.2编辑50
4.2.3视图52
4.2.4建模52
4.2.5网格53
4.2.6分析54
4.2.7结果58
4.2.8工具和窗口60
4.2.9工具栏60
4.2.10项目管理区60
4.2.11案例浏览区60
4.2.12图层管理区61
4.2.13主窗口和状态栏61
本章小结62
思考与练习62
第5章 模型网格的划分和修补63
5.1网格的类型63
5.2模型的输入64
5.3网格的划分66
5.4检查网格质量68
5.5优化网格69
5.6网格的诊断71
5.6.1调入网格诊断工具栏71
5.6.2网格缺陷诊断介绍71
5.7网格的修补84
5.7.1调入网格修补工具栏84
5.7.2修补问题网格85
本章小结101
思考与练习101
第三篇 初级实例篇103
第6章 建模范例104
6.1调入建模工具条104
6.2创建节点104
6.3创建曲线107
6.4创建曲面112
6.4.1边界创建区域112
6.4.2节点创建区域112
6.4.3拉伸创建曲面113
6.4.4直线创建区域114
6.4.5边界创建孔114
6.4.6节点创建孔115
6.5创建模具镶件115
6.6创建局部坐标系/建模基准面116
6.7移动/复制117
6.7.1平移118
6.7.2旋转118
6.7.3点旋转119
6.7.4缩放120
6.7.5镜像121
6.8建立浇注系统122
6.8.1创建浇口122
6.8.2常用浇口的创建方法123
6.8.3创建流道144
6.8.4分流道的形状147
6.8.5创建主流道150
6.8.6创建完整的浇注系统152
6.8.7型腔复制向导154
6.9检查型腔连通性156
6.10设置进料点156
本章小结157
思考与练习157
第四篇 进阶案例篇159
第7章 创建冷却系统160
7.1冷却回路排布向导160
7.2隔板式水路和喷泉式水路162
7.2.1隔板式水路162
7.2.2喷泉式水路165
7.3箱类制品167
7.3.1创建母模侧水路168
7.3.2创建公模侧水路170
7.3.3其他常用冷却管道排布方法172
7.4设置冷却液入口172
7.5模具边界向导174
本章小结175
思考与练习175
第8章 最佳浇口位置和流道平衡分析实例176
8.1最佳浇口位置分析176
8.2最佳浇口位置分析结果解析177
8.3流道平衡分析180
8.4流道平衡优化前后分析结果对比183
8.4.1流道尺寸优化前后充填时间对比185
8.4.2流道尺寸优化后速度/压力切换时的压力185
8.4.3充填结束时的压力186
8.4.4锁模力:XY图186
本章小结187
思考与练习187
第9章 成型窗口分析实例188
9.1设置过程188
9.2分析结果解析189
9.2.1质量(成型窗口)190
9.2.2区域(成型窗口)190
本章小结192
思考与练习192
第五篇 高阶案例篇193
第10章 传统注塑成型模拟分析案例194
10.1冷却+流动+翘曲分析范例194
10.1.1制品的品质要求195
10.1.2选择分析类型与成型材料195
10.1.3设置工艺参数195
10.1.4编辑冷却液属性200
10.1.5分析结果解析201
10.1.6主要的流动分析结果202
10.1.7主要的冷却分析结果212
10.1.8主要的翘曲分析结果216
10.2改善制品翘曲变形范例221
10.2.1引起翘曲的原因221
10.2.2改善措施221
10.2.3改善效果222
10.2.4改善前后结果对比列表227
10.3综合考量冷却系统排布范例227
10.3.1从制品冷却速率考量水路排布228
10.3.2从模具成型结构考量水路排布231
10.3.3冷却效果232
10.4改善熔接痕范例234
10.4.1原始进浇方案熔接痕分布235
10.4.2改善进浇方案后熔接痕分布236
10.5收缩分析应用范例237
10.5.1影响制品收缩的因素237
10.5.2冷却+流动+收缩分析范例238
本章小结244
练习与思考244
第11章 双色成型模流分析246
11.1双色成型分析设置过程246
11.2双色成型分析重要结果249
11.3双色成型问题点及解决方法251
本章小结251
思考与练习252
第12章 Insert molding成型案例分析253
12.1Insert molding成型原理253
12.2Insert molding分析前处理253
12.3编辑Insert属性257
12.4创建浇注系统258
12.4.1复制型腔259
12.4.2创建爬坡式流道259
12.5Insert molding分析结果解析260
12.6Insert molding成型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263
本章小结263
思考与练习264
第13章 光学双折射案例分析265
13.1光学双折射原理265
13.1.1自然光和偏振光265
13.1.2晶体双折射现象265
13.2热塑性材料应力双折射现象266
13.3热塑性材料应力双折射流程266
13.3.1导入制品模型266
13.3.2设置成型工艺和分析类型267
13.3.3选择成型材料267
13.3.4划分3D网格268
13.3.5创建浇注系统270
13.3.6创建冷却系统270
13.3.7成型参数设置271
13.3.8双折射分析结果272
本章小结275
思考与练习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