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 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 5](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4941349.jpg)
- 李春光纂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237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57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名人-生平事迹-中国-清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 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钱谦益(1582—1664
生平琐记2171
夜读苦蚊 足置两瓮2175
虎丘遇讥诗2175
惜书癖2175
其二2176
钱氏之诗文2177
钱谦益与龚鼎孳2177
钱氏文价之高2177
浪垂清泪送王郎2178
钱柳相谑2178
地下相逢也断肠2178
极推元裕之2178
钱允治藏书2179
恸哭临江无孝子2179
乾隆帝诗讽钱牧斋2179
杖铭2180
黄叶道人对钱谦益语2180
东涧老人墓2180
牧斋遗事2181
查继佐(1601—1676
年幼每事求理2183
当代异人2183
读书与学琴2183
家伶独胜2184
闭户闭口之说2184
遗闻数事2185
其二2185
其三2186
其四2186
其五2186
与铁丐之传闻2187
查氏与庄史案辨2187
冯班(1602—1671
论诗2189
冯氏之学2190
赵执信折服冯班2190
冯定远之隐2190
五经博士 六等生员2191
梅花诗2191
其二2191
王渔洋评冯班论文2192
王渔洋评冯班前后矛盾2192
冯班诋諆严羽2192
论为子弟择师2193
高珩2193
少年科第似登仙2193
高念东不为富贵贫贱所动2193
寄兴2194
咳唾珠玉 用如泥沙2194
高念东为官之仁2194
高念东三事2195
金圣叹(1608—1661
金圣叹其人2196
其二2196
其三2197
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2197
圣叹批杜2198
浴睡2199
与学使结为莫逆交2199
金圣叹侮慢神圣2199
金圣叹绝命诗2200
金圣叹之死2200
金圣叹身后异事2201
吴伟业(1609—1671
文章正印其在子矣2202
《式靡篇》之由来2202
诗有盛名2203
咏吴梅村诗2203
太无窍2203
吴梅村有难言之隐2204
顾吴优劣2204
吴梅村之梦2205
吴梅村悔负侯朝宗2205
两朝天子一朝臣2206
梅村之子2206
先辈眼力2206
梅村诗之慷慨感愤2206
其二2207
哀董小宛诗2208
吴梅村身后之文字狱2208
冒襄(1611—1693
冒辟疆事略2209
唱出陈髯绝妙词2211
救荒义事2211
冒襄之晚年2212
周亮工(1612—1672
少时读书之勤奋2212
周郎奇缘2212
周亮工其人2214
其二2215
有文武经济之才2217
读书不辍2219
遗事拾零2219
其二2219
其三2220
其四2220
其五2220
其六2220
其七2221
《说郛》之传闻2221
谈秦淮盛事2221
周亮工顾念百姓2222
周亮工之入狱2222
其二2223
焚所著之书2224
周亮工之喜士2224
陈维崧述周亮工三事2225
周亮工之在闽2227
陆圻(1614—?)2229
陆圻与明史案2229
易服为道士2230
陆圻云游始末2231
不侮暗室2238
病中犹滑稽2238
持己高洁2238
善思误书2238
性情豁达2238
精京氏学2239
善医2239
飘然一钵竟忘还2239
黄宗羲诗忆陆圻2239
侯方域(1618—1655
少有济世志2240
侯方域之才2240
其二2242
其三2242
非徐恭士点定不敢存稿2243
戟手骂阮不绝2243
其二2243
王丹麓2244
王晫之品格2244
十老扇2245
一时名声满江左2245
寤寐千秋2246
遗闻拾零2246
丧幼子2247
不好棋2247
王丹麓广交游2247
王丹麓谓天幸德我2247
尤侗(1618—1704
真才子2248
世祖不以文字罪人2248
尤侗以乐府受知2248
尤悔庵乐府2250
章皇天语 今上玉音2250
老名士2250
自伤未由科目2251
优游林壑二十余年2251
尤侗之愁2252
尤侗论佛杂说2252
尤侗晚年之志2254
尤侗之诗2254
《南乡子》词2255
尤侗谢馈药饵启2255
尤侗联语2255
孙枝蔚(1620—1687
孙豹人遗闻2256
其二2257
其三2257
对于吏部集验之措词2258
丈夫处世当读数十万卷书2259
诗文名满海内2259
其二2259
孙豹人交王文简2260
丁澎(约1622—1686
丁药园外传2260
诗为一时倾倒2262
丁药园知中州贡举2263
识佳士2263
丁澎远渡辽海2263
魏禧(1624—1681
魏禧之父2264
魏禧记略2265
其二2265
纵谭天下事,有王景略风2267
与程山公相见恨晚2267
遗事琐记2267
其二2268
其三2268
魏叔子之不自欺2268
魏氏之文见赏于时2269
经世三子2269
其二2269
计东(1625—1676
生平奇事2270
其二2270
其三2270
其四2271
计东献诗2271
计甫草之糟糠妻2271
作思子亭2272
其二2272
计东谈陈维崧2272
博学详说2272
负经世才2273
陈维崧(1625—1682
相者之言2273
陈其年之风流2274
陈其年之《贺新郎》词2275
陈维崧轶事2275
今夕始称知己2276
江左三凤凰2277
胸有数千卷书2277
陈维崧之为人2277
陈维崧诗2278
其二2278
其三2279
其四2279
振耀于身后2280
姜宸英(1628—1699
古文当今作者2280
其二2280
姜宸英用典2281
不屈于权势2281
《石头记》和姜宸英2281
其二2282
姜西溟哭容若侍卫诗2282
姜西溟梦梨诗2282
姜西溟自信可录者三事2282
姜太史作吴约庵墓志2283
规劝翁叔元2284
诗讽入赀得官者2284
墨迹为世所珍2284
称赏方望溪文2285
方望溪记姜西溟遗言2285
晚遇2286
西溟书2287
为文挟天子之气2287
性爱佳砚2287
姜氏收藏之法帖2288
其二2288
其三2288
老名士2289
其二2289
性情梗直,为文闳博2291
老姜全无辣气 小李倒有甜头2292
姜宸英之死2292
其二2393
朱彝尊(1629—1709
朱彝尊二三事2293
其二2294
其三2295
其四2296
古人名作对2297
朱竹垞上纂修明史总裁书2297
朱竹垞咏史诗2298
巧取《读书敏求记》2298
其二2298
性格跌荡2299
朱竹垞醉卧炉下2299
风流罪过2299
朱竹垞一词千金2300
朱屈酒楼题壁2300
诗与渔洋齐名2300
才学渊博2301
兼有数人之胜2301
竹垞词2302
白玉碗2302
枇杷无核2303
善对2303
撰《惜字林记》2304
为贪花市住斜街2304
朱竹垞联语2304
其二2304
集句联2305
朱竹垞喜食鸭2305
进所著《经义考》2305
朱竹垞析产券2306
吴兆骞(1631—1684
少时不拘礼法2307
其二2307
吴汉槎髫年能诗2307
其二2309
吴汉槎事略2309
吴伟业悲歌赠兆骞2310
遣戍塞外2311
所见塞外古迹2311
吴汉槎晚年之困顿2312
王士祯(1634—1711
郎中改侍讲2313
王士祯风流雅韵2313
王公真天才也2314
详于吏干 不废风雅2314
诗闻四方2315
王文简公不徒诗学著名2315
王渔洋得贤偶2316
不为明珠称寿2316
王渔洋咏纪阿男诗2316
几交白卷2317
王渔洋谒邵潜夫布衣2317
王渔洋处置赀郎之意见2318
荐汤公由阮亭发之2318
记王渔洋宋牧仲逸事2318
王渔洋深以开捐为非2319
者者馆2320
感旧集2320
所爱之诗句2320
王文简请修经史刻版2320
泰山北斗2321
新城家法2321
一代大宗2322
阮亭诗议2322
有压倒元、白气象2322
孔尚任见王士祯2322
王士祯谓佛书不信2323
王士祯至淮2323
几删难得之诗2324
迁寓慈仁寺2324
诗人有豪气2324
毁邓艾庙2325
赠联王士祯2325
论诗2325
其二2325
阅《聊斋志异》2326
遗闻琐记2326
其二2327
其三2327
渔洋之诗琐记2329
其二2329
其三2329
其四2330
其五2330
其六2330
讥石鱼诗2330
顾贞观(1637—1714
以侠闻四方2331
严荪中允赠诗2332
一洗绮靡之习2332
蒲松龄(1640—1715
风雅道义相劘切2332
其二2333
蒲松龄之子忆其父2333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2335
《聊斋志异》之刊刻2336
王渔洋欲重金购其稿2336
其二2336
孔尚任(1648—1718
恩遇2337
孔东塘《桃花扇》2337
其二2338
孔东塘得汉玉羌笛及唐制胡琴2338
其二2339
查慎行(1650—1727
风度尔雅堪为儒臣冠2339
烟波钓徒2340
非义之财不妄取2340
夫妻恩义2341
论诗精语2341
查慎行诗2341
其二2342
其三2342
其四2342
其五2343
纳兰成德(1655—1685
不知出自宰相家2344
《通志堂经解》之原委2344
其二2344
《石头记》由来一说2345
纳兰成德为顾贞观援救吴汉槎2345
纳兰成德人品才思2345
其二2347
风流异代成容若 慧业当时龚自珍2347
成容若与顾梁汾交契2348
汤右曾(1656—1721
廉吏诗人汤右曾2348
其二2349
其三2349
汤西崖《怀清堂集》2350
圣祖称为诗公2350
赵执信(1662—1714
圣童2351
初日芙蓉2351
所至冠盖逢迎2352
绩学雄文傲睨一世2352
赵执信之峻傲2353
可怜一曲长生殿 断送功名到白头2353
其二2354
其三2354
其四2354
其五2355
其六2355
赵秋谷独任其咎2356
新荷出水 飞鸟依人2356
笃于故旧2357
赵黄交恶之一说2357
王赵交恶2357
其二2358
交无终始2358
与朱竹垞互赠诗2359
沈德潜(1673—1769
以和诗特受帝知2359
其二2360
诗人遭际以沈归愚为最隆2360
婢为知己2361
沈归愚不贪不吝2361
沈归愚之仁2362
醇古淡泊2362
沈归愚选诗2362
清朝旧名士 吴下老诗翁2363
乾隆帝难倒沈德潜2363
患噎归里2364
沈归愚不答日本人书函2365
沈归愚尚书训孙语2365
远陶铸夫李杜而近伯仲乎高王2365
非常之人有非常之遇2366
其二2367
沈德潜之诗2367
其二2368
其三2369
其四2369
其五2369
高宗赐沈德潜诗2370
沈尚书生祠2370
一柱楼诗之狱起2370
张鹏翀(?—1745
张鹏翀有谪仙才2371
才思敏捷2371
其二2372
金莲荣遇2372
借题发挥2373
张鹏翀之诗才2374
厉鹗(1692—1752
厉樊榭性情峻洁诡越2375
诗魔2375
绝意仕进2375
新城长水外自树一帜2375
其二2376
其三2376
厉樊榭其人2377
其二2377
厉樊榭之诗才2378
其二2379
其三2379
其四2380
其五2380
厉征君嘲改姓诗2381
丈室花同天女散2381
胡天游(1696—1758
胡天游事略2382
惟能文章者不死2383
其二2383
袁枚羡慕胡公2383
一代奇才2384
其二2384
其三2385
不肯屈身下人2385
人重其才,而畏其口2386
其二2386
三统论之作2387
胡稚威才名为词科中第一2387
胡天游为声气所累2388
胡稚威既瞑复视2388
袁枚(1716—1796
学诗之始2389
二金出门得荐鸿博2389
少年奇才惊动天下2390
诙谐对2390
相士2391
金中丞之奏疏2391
漫言人似隔天河2391
袁子才乞假归娶2392
沭阳去思2392
大风2393
有儒吏风 有折狱才2393
其二2394
经济行谊皆可师法2395
强奸毙命2395
说羊2396
遇孔林遗裔2397
随园盛宴2397
蒋袁订交2398
桃花依旧笑东2398
自叹匡时好才调2399
孙秀才让榻 查广文让舟2401
冒名骗钱2401
袁子才之戏谑2402
说好色2403
说寻花问柳2403
喜为狭斜之行2404
身后声名颇减2404
袁氏之诗2405
说郑板桥2405
行状、碑铭2405
和某生题壁诗2406
袁子才江赋2406
袁枚之误2406
论善用财2407
袁子才广交2407
书法雅淡秀逸2408
袁简斋挽徐爽亭2408
随园2408
晚年得子2409
随园琐记2409
因缘2410
梁国治(1723—1786
幼时之知礼2410
孝友好学爱才2411
得力唐人楷法2411
梁文定所历官阶之殊异2411
梁文定公封翁2412
其二2412
廉正质直 诚于奉职2412
为学必能变化气质2413
精于衡鉴2413
梁相国解梦2414
梁国治之风度2414
蒋士铨(1725—1785
孤凤凰2415
江西才子2415
其二2416
其三2416
蒋氏之病2417
蒋士铨其人其诗2417
其二2418
其三2418
焉肯轻提南董笔2418
与袁赵齐名2419
有古烈士风2419
自开生面 卓然成家2419
所作传奇世所罕知2420
汪中(1744—1794
年少狂放2421
汪容甫少时之狂放2421
外坦荡而内淳至2422
学识为时人所重2422
其二2423
不信佛老2424
讥斥沈祖志之诗2424
性狷峭 喜论辩2424
容甫书函2425
三憾三畏2425
远避小人2425
与夫人相戏2425
校《四库全书》及其他2426
汪容甫吓死小孟2426
汪容甫愤世语2427
金石一噱2427
年谱随录数事2428
非徒以嫚骂惊世骇俗2429
著述广博 针砭俗学2430
舒位(1765—1815
舒铁云诗才藻逸2431
其二2432
舒铁云和尚太守谣2432
大兴才士舒位2434
其二2434
瓶水斋诗2435
舒铁云古文乐府2435
张问陶(1764—1814
张船山之艳福2436
张船山先生讯盗2437
张船山侍御之直节2439
其二2439
金屋藏娇2439
其二2440
张船山之联语2440
山魈僬侥2440
官未昌而诗则大昌2441
诗有生气2442
袁枚与张船山之诗2442
张船山善谑2442
张船山身后事2443
王昙(1780—1817
九龄奇字识三才2443
以作掌中雷而不齿于士列2444
其二2444
神仙眷属 名士文章2445
王仲瞿待客2445
王仲瞿欲刺和珅2446
遗闻拾零2447
其二2447
其三2448
其四2448
王昙诗才2449
李慈铭(1829—1894
李莼客其人2450
其二2450
李越缦之狂2451
李慈铭之学行2451
李莼客之日记2452
以七例自勉2452
李莼客之怨气2453
才望倾朝右2454
文廷式评李慈铭日记2455
王闿运(1832—1916
幼时之王闿运2456
王闿运其人2456
为曾国藩幕客2458
其二2458
书曾文正与王湘绮轶事2459
规讽曾国藩谋取天下2460
《湘军志》及其他2461
王闿运之嬉笑怒骂2463
王壬秋“用兵如神”2464
王壬秋三朝作手2465
王闿运拟文戏弟子2465
于书家外别成一格2467
王湘绮玩世不恭2467
王闿运嫁女2468
以儿媳为弟子2469
王氏趣闻2470
王湘绮为绝代佳人2470
王闿运推许肃顺2471
王闿运善为文章2471
王闿运勤于教诲2472
其二2472
周家怒责王闿运诬辱其祖2474
遗闻拾零2475
其二2475
其三2475
其四2476
樊增祥(1846—1931
左宗棠与樊云门(见左宗棠条)2476
郑孝胥和樊诗2476
樊增祥与易顺鼎齐名2477
人品可议而官运亨通2479
帷薄不修2479
樊山感遇2480
樊增祥与陕甘总督升允2480
诗人樊增祥2481
其二2482
樊增祥罢官2483
樊云门讥讽某人之诗2483
樊增祥自称尚书案2483
樊增祥轶事2485
樊樊山之晚年2487
林纾(1852—1924
林琴南馈米于师2489
林琴南友菜佣2489
林纾之经历2489
林纾翻译外国小说之缘起2492
不通西文之翻译家2493
林纾自述2495
论清代学术2496
林纾三谒崇陵2496
林琴南避妓2497
林纾致蔡元培书摘要2497
文廷式(1856—1904
文廷式记略2498
文廷式大考第一2499
文廷式及第之幸运2499
文廷式之得圣眷2499
李鸿章劾文廷式2500
都人嘲文芸阁之打油诗2500
文廷式与寇连材2501
吴趼人笔下之文廷式2501
朱孝臧(1857—1932
朱祖谋与王鹏运2503
朱祖谋直言极谏2504
置身森罗殿2504
慈禧太后召对朱祖谋2505
一代词宗朱祖谋2505
汪精卫礼敬朱祖谋2506
易顺鼎(1858—1920
幼时之聪颖2507
少年奇才2507
生平琐记2507
易实甫营谋外放2509
易实甫之滑稽玩世2509
才子易实甫2510
易实甫诗钟说梦2512
易实甫趣事2512
其二2513
其三2513
其四2514
其五2514
易实甫风流韵事2514
易五之目成2515
至死尚能骗人2516
挽慈禧太后联2516
易顺鼎与百影和尚2516
忆易实甫2517
苏曼殊(1881—1918
苏曼殊之哀史2519
记曼殊上人2520
白马投荒第二人2521
苏曼殊之品格2522
友人索画2523
曼殊逸事2524
其二2526
洪承畴(1593—1665
洪承畴降清一说2527
记说降洪承畴事(见庄妃条)2528
孙兆奎巧对洪承畴2538
沈百五语塞洪承畴2528
洪承畴母责子以孝2529
洪承畴入相后二事2529
洪承畴有功汉族2530
洪承畴前后两行状2531
洪承畴款客2531
祝寿谀辞2532
尚可喜(1604—1676
尚氏父子2533
求对己名2534
跛金2534
附:尚之信2535
俺答公之酗酒嗜杀2535
祸兆斩头2535
尚之信之死2535
计杀王国栋2536
吴三桂(1612—1678
少为边将勇而敢战2537
吴三桂为前明武举2537
吴三桂始末略记2538
其二2544
仙境学书2549
天道好还2549
吴婿王永康2549
其二2550
吴三桂之逆迹2550
留意声伎2552
回师关外 救援北京2553
吴三桂家书2554
拒降李自成2555
吴三桂降清2555
南北征战2557
开藩专制2558
包藏祸心2559
称兵叛乱2561
其二2562
其三2564
诛杀吴应熊2564
遗闻杂录2566
其二2568
其三2569
其四2569
其五2569
其六2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