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央银行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万解秋,贝政新,陈作章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6812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中央银行-概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央银行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1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与条件1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4
三、初创时期的中央银行8
四、初创期中央银行的特点12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与强化13
一、中央银行的发展与普及13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与大发展15
第三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形成与发展18
一、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中央银行及其变革19
二、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改革21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24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24
一、地位的特殊性25
二、业务的特殊性25
三、管理的特殊性26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27
一、作为发行银行的中央银行27
二、作为政府银行的中央银行28
三、中央银行是一国银行的银行30
四、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的中央银行32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作用34
一、稳定货币、稳定经济35
二、调节信用和调节经济36
三、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37
四、开展国际金融的合作与交流38
第四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与作用38
一、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38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41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作用44
第三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和结构48
第一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48
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48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49
三、类似中央银行制度50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52
五、一体式中央银行制度53
六、决定央行制度类型的主要因素54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结构55
一、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55
二、中央银行的权力结构58
三、中央银行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62
四、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63
第三节 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结构65
一、我国中央银行的权力结构66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67
三、我国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68
第四章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72
第一节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特殊关系72
一、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基础:共同的职能和使命72
二、政府对中央银行的管理75
三、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的关系77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79
一、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提出80
二、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内容81
第三节 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不同模式82
一、拥有较大独立性的中央银行体系82
二、独立性稍低的中央银行体系84
三、独立性较低的中央银行体系85
第四节 我国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86
一、我国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87
二、我国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的关系88
第五章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91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91
一、主要国家货币发行制度介绍91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制度98
第二节 代理国库101
一、国家金库及其体系102
二、国家金库的主要核算对象及其主要业务内容103
三、国库会计核算特点104
四、预算收入的收纳与退库105
五、预算收入的划分和报解107
六、库款支拨业务108
七、国库检查与分析110
第三节 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111
一、存款准备金业务的由来111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具体内容112
三、存款准备金率的内涵115
四、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116
五、我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117
第六章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120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贷款业务120
一、中央银行贷款的产生及种类120
二、中央银行再贷款的意义和作用122
三、中央银行贷款的原则122
四、中央银行贷款的组织管理124
五、我国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政策126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128
一、再贴现业务的一般规定128
二、再贴现政策的含义和作用129
三、再贴现政策的操作131
四、再贴现率的调整及其特点132
五、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及其改革134
六、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再贴现业务135
七、我国贴现与再贴现业务的发展137
第三节 有价证券买卖业务139
一、有价证券买卖业务的一般规定139
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及目标141
三、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公开市场业务143
四、德意志联邦银行公开市场业务146
五、日本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147
六、我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149
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153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资金清算制度153
一、票据交换制度的产生153
二、票据交换所与票据交换的原理154
三、结清交换差额155
四、办理异地资金转移156
第二节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服务156
一、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支付系统156
二、财政代理服务162
三、国际服务163
第三节 我国金融系统的资金清算体系164
一、我国金融系统资金清算体系的构成164
二、关于系统内的异地资金清算165
三、关于跨系统的异地资金清算166
第八章 中央银行的外汇、外债业务及其管理168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外汇业务及其管理168
一、外汇和外汇管理168
二、中央银行在外汇管理中的地位171
三、中央银行外汇管理的主要目标173
四、中央银行外汇管理的政策依据176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外债业务及其管理177
一、外债的定义与性质177
二、外债的种类178
三、衡量外债偿还能力的数量界限179
四、中央银行管理外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80
五、中央银行管理外债的目标、内容和手段182
第三节 中央银行对国际储备的管理186
一、国际储备概述186
二、国际储备的管理189
第四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外债业务及其管理193
一、我国中央银行的外汇管理193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外债管理196
三、我国的国际储备198
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201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201
一、货币政策的内涵201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203
三、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207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实施工具211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数量工具211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质量工具213
三、补充性工具216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216
一、建立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的意义216
二、选择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的标准217
三、西方国家常用的中间目标218
四、西方国家常用的操作目标221
第四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224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224
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225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工具226
四、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选择231
第十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应235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235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要素235
二、货币政策传导过程238
三、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240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的不同模式244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式244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式248
三、托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式249
第三节 主要国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比较250
一、美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50
二、德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51
三、日本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52
第四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254
一、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影响因素254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时滞分析255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256
第十一章 货币供求均衡和中央银行的调控259
第一节 货币供给259
一、货币供应量259
二、基础货币263
三、货币乘数266
第二节 货币需求271
一、货币需求量271
二、货币需求的动机271
三、货币需求理论及模型275
四、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280
第三节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282
一、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内涵282
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284
三、中央银行在实现货币供求均衡中的作用287
第四节 我国的货币供求均衡与调控290
一、我国的货币供给290
二、我国的货币需求291
三、我国货币供求的均衡与调控291
第十二章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297
第一节 金融监管理论及法规297
一、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297
二、金融法规与金融监管298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体制与方法299
一、金融监管的目的299
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300
三、各国金融监管体制302
四、中央银行金融管理的方法303
第三节 中央银行金融管理内容和手段305
一、预防性管理305
二、存款保险制度310
三、紧急援助312
第四节 美、英、日三国中央银行监管313
一、美国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313
二、英国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317
三、日本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319
第五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321
一、我国金融监管概述321
二、我国金融监管的主要措施322
三、建立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323
参考文献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