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执政中国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执政中国 第1卷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978750980394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38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6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执政中国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3

第一章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3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3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所面临的历史任务9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中共局部执政17

一、土地革命的兴起与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7

二、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25

三、解放战争的胜利与党在解放区的执政34

四、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向大城市的转移45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与中共执政地位的确立51

一、全国大陆的解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1

二、新政协的召开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55

三、党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的历史必然性62

第二编 中国共产党执政六十年的奋斗历程73

第一章 确立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73

一、《共同纲领》的制定与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73

二、地方人民政权的筹建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初步架构78

三、一届全国人大与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85

第二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92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92

二、“一五”计划的实施与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建设96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102

第三章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107

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07

二、中共八大召开和探索的初步成果113

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120

四、实现中国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与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努力130

第四章 改革开放决策的提出与伟大的历史转折136

一、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和党从危难中走出136

二、改革开放决策的酝酿与提出141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的历史转折145

四、拨乱反正与党为解决大量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而作的努力150

第五章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新格局157

一、农村改革的起步与中国农村落后面貌的初步改变157

二、党的十二大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63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167

四、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形成171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178

一、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78

二、从十二大到十三大: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184

三、从十三大到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0

四、十四大到2000年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96

第七章 跨世纪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202

一、党的十五大与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部署202

二、党的十六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领的制定210

三、党的十七大确立国家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218

第三编 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227

第一章 党执政后对经济社会矛盾的认识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创立227

一、党执政后对经济社会矛盾的认识227

二、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思想的形成233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239

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45

第二章 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失误与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48

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失误248

二、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重新认识及其思想成果254

三、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61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266

一、党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科学认识的历程26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27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282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党的执政方略的转变286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8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291

三、党探索执政方略转变的理论与实践301

第五章 党对所处历史方位的思考与执政方式的转变305

一、党对所处历史方位的思考与科学判断305

二、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与执政方式的转变314

三、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322

第六章 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28

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328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32

三、对党的执政规律探索的几点启示336

第四编 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345

第一章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345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形成与发展345

二、坚持宗旨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351

第二章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本领355

一、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355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指导实践359

三、不断拓宽学习领域,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364

第三章 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369

一、党执政后加强与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探索369

二、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的制度建设376

三、党内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基本经验381

第四章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386

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386

二、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坚强领导集体391

三、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395

第五章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400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400

二、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07

三、党的执政基础的扩大和巩固412

第六章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418

一、党执政后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418

二、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党内监督425

三、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434

第七章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438

一、党长期执政面临的问题与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438

二、在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中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443

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448

第八章 面对执政条件新变化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452

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452

二、中国共产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主要经验457

第五编 中国共产党执政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465

第一章 中国现代化的大步迈进和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465

一、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465

二、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实现的跨越式发展473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84

第二章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与法制的不断完善488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健全488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493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496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逐步形成499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的建立与完善503

第三章 发展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07

一、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文化发展新纪元507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51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517

第四章 科教兴国的实践及发展战略524

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524

二、中国科技事业的辉煌成就531

第五章 逐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542

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542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和探索546

三、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保障社会公平550

第六章 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559

一、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559

二、改革开放后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壮大562

三、统一战线各项工作的开展及取得的显著成就570

第七章 按照“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576

一、新中国对台政策的发展和“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576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582

三、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争取实现和平统一587

第八章 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事业的重大突破593

一、向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迈进593

二、新时期国防战略的调整和建军思想的发展599

三、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603

四、支援地方现代化建设,参加抢险救灾609

第九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612

一、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奉行和平外交政策612

二、调整外交政策,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617

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建立面向新世纪的全方位外交格局620

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625

结束语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629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使命630

二、党长期执政面临的考验632

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胜利前进634

后记6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