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针灸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验针灸学
  • 余曙光,郭义主编(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炙学院)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239371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56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171页
  • 主题词:针灸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验针灸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实验针灸学的任务和基本内容1

二、实验针灸学的发展简史2

(一)萌芽阶段2

(二)奠基阶段2

(三)形成和发展阶段3

(四)实验针灸学在国外研究情况3

三、实验针灸学的学习方法4

第一章 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方法5

第一节 实验针灸学研究的基本程序5

一、科研选题5

(一)提出问题5

(二)把握问题的科学性6

(三)建立假说7

(四)确立选题9

(五)开题报告10

二、检索文献11

(一)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11

(二)文献检索的方法11

(三)文献检索的途径12

(四)文献的选择和阅读12

(五)网络文献的利用12

(六)文献综述的写作13

三、组织实施13

(一)科研设计13

(二)实验观察14

(三)资料管理15

(四)数据处理15

(五)总结完成17

第二节 实验针灸学的研究设计18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18

(一)受试对象19

(二)处理因素19

(三)实验效应19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20

(一)对照原则20

(二)随机原则21

(三)重复原则21

(四)盲法原则21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22

(一)根据统计学方法分类23

(二)根据受试对象分类24

第二章 针灸的作用基础27

第一节 经络的研究27

一、经络现象27

(一)循经感传现象27

(二)其他经络现象31

二、经络检测33

(一)经络的生物物理学检测33

(二)经络的循经离子分布现象34

三、经络假说35

(一)二重反射假说35

(二)体表-皮质-内脏相关说35

(三)轴索反射接力联动假说36

(四)第三平衡系统假说37

第二节 穴位的研究37

一、穴位结构38

(一)穴位的形态结构特点38

(二)产生穴位针感的形态结构基础39

二、穴位的功能41

(一)感受刺激41

(二)反映病证46

第三节 经穴-脏腑相关48

一、经穴-脏腑相关现象48

(一)脏腑生理病理变化可反映在体表经穴48

(二)刺激体表经穴对脏腑功能有调整作用48

二、经穴-脏腑相关机制49

(一)经穴-脏腑相关的神经节段机制49

(二)经穴-脏腑相关的自主神经机制55

(三)经穴-脏腑相关的中枢神经机制56

(四)经穴-脏腑相关的体液机制58

第三章 针灸作用特点及影响因素60

第一节 针灸作用特点60

一、整体性61

二、双向性61

三、功能性、早期性63

第二节 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64

一、穴位64

(一)穴位特异性64

(二)穴位配伍66

二、刺激方法及刺激参数66

(一)毫针67

(二)艾灸69

(三)脉冲电针71

三、时间因素77

(一)针灸治疗时间与针灸效应77

(二)针灸间隔时间与针灸效应79

(三)留针时间与针灸效应80

(四)疗程与针灸效应80

(五)针灸施术中的时间序列与针灸效应80

四、个体因素80

(一)体质因素与针灸作用80

(二)功能状态与针灸作用81

(三)心理因素与针灸作用83

第四章 针灸效应及机制84

第一节 针灸镇痛效应及机制84

一、针灸镇痛效应84

(一)疼痛的概念、分类及特征85

(二)疼痛的测定方法85

(三)疼痛的研究模型85

(四)针灸镇痛效应86

二、针灸镇痛机制89

(一)疼痛产生的机制89

(二)针刺镇痛机制92

第二节 针灸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效应及机制98

一、针灸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效应98

(一)针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效应98

(二)针灸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99

二、针灸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99

(一)调节神经的电生理活动99

(二)调节神经递质100

(三)调节神经营养因子100

(四)调节脑组织的代谢101

(五)改善神经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102

(六)促使神经再生102

第三节 针灸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效应及机制103

一、针灸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效应103

(一)针灸对胰腺功能的调节作用103

(二)针灸对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作用103

(三)针灸对肾上腺功能的调节作用104

(四)针灸对性腺功能的调节作用104

二、针灸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机制105

(一)针灸调节下丘脑-垂体轴的作用机制105

(二)针灸调节胰腺功能的作用机制105

(三)针灸调节甲状腺功能的作用机制105

(四)针灸调节肾上腺功能的作用机制106

(五)针灸调节性腺功能的作用机制106

第四节 针灸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效应及机制107

一、针灸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效应107

(一)针灸对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的调节作用107

(二)针灸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110

二、针灸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110

(一)神经、神经递质与针灸免疫效应的调控110

(二)内分泌与针灸免疫效应的调控111

第五节 针灸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效应及机制112

一、针灸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效应112

(一)针灸对肺通气、肺换气的调节作用112

(二)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113

二、针灸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机制113

(一)调节呼吸相关神经因素113

(二)调节生化代谢113

(三)调节免疫功能114

第六节 针灸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效应及机制114

一、针灸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效应114

(一)针灸对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114

(二)针灸对血管功能的调节作用115

二、针灸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116

(一)神经系统作用116

(二)体液因素参与针灸对心血管功能的调整117

第七节 针灸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效应及机制118

一、针灸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效应118

(一)针刺对唾液分泌的调节作用118

(二)针刺对食管运动的调节作用119

(三)针灸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119

(四)针灸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119

(五)针灸对肝脏功能的调节作用119

(六)针灸对胆囊功能的调节作用120

(七)针刺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120

(八)针灸对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120

二、针灸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机制121

(一)神经作用121

(二)体液因素123

第八节 针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效应及机制125

一、针灸对泌尿系统的作用效应126

(一)调节泌尿功能及输尿管运动126

(二)调节膀胱运动功能126

二、针灸对生殖系统的作用效应126

(一)促进卵泡发育126

(二)调节子宫收缩127

(三)改善男性性功能障碍127

三、针灸调节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的作用机制127

(一)脊髓节段的神经反射机制127

(二)依赖神经系统的完整性127

(三)神经-内分泌调节128

第五章 实验指导130

实验一 实验设计130

实验二 循经感传的观测131

实验三 穴位阻抗的探测132

实验四 针刺不同穴位对家兔膀胱内压的影响133

实验五 电针对家兔小肠运动双向调整作用的实验观察134

实验六 针刺“内关”穴调整心律失常的穴位效应特异性的实验观察135

实验七 不同灸法的温度曲线特点135

实验八 针刺对痛阈影响的时间-效应曲线观察136

实验九 电针对小鼠镇痛作用的个体差异观察137

实验十 纳洛酮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137

实验十一 针刺对小鼠耐缺氧能力影响的实验观察138

实验十二 针刺对家兔急性过敏性支气管痉挛的影响139

实验十三 针刺对急性实验性高血压的影响140

实验十四 针灸对小鼠胃肠蠕动调整作用的观察141

实验十五 电针“大椎”穴对家兔体温影响的观察141

实验十六 艾灸“至阴”穴对家兔子宫运动的影响142

实验十七 电针对焦虑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143

实验十八 电针对家兔白细胞数量影响的时间-效应关系144

实验十九 设计性实验——针灸影响免疫功能的神经-体液因素145

附录147

附录一 常用网络资源147

一、中文网络资源147

二、英文网络数据库148

附录二 常用实验动物针灸穴位149

一、小鼠的常用针灸穴位149

二、大鼠的常用针灸穴位150

三、家兔的常用针灸穴位1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