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表面与界面物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表面与界面物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4892116.jpg)
- 朱履冰,包兴编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803001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42页
- 主题词:表面物理(学科: 高等学校 学科: 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表面与界面物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表面分析3
1.1 表面分析特点3
1.1--1 超高真空环境(UHV)3
1.1--2 清洁表面的制备4
1.1--3 高分辨率的表面探针5
1.2 表面探针及其与表面的互作用6
1.2--1 表面探针与表面互作用类型6
1.2--2 电子探针与表面的互作用7
1.2--3 入射光子与表面的互作用8
1.2--4 入射离子与表面的互作用9
1.3 表面成分分析技术10
1.3--1 俄歇过程基本概念10
1.3--2 俄歇电子能谱(AEP)12
1.3--3 俄歇电子谱仪13
1.3--4 其他表面成分分析方法15
1.4 表面结构分析技术16
1.4--1 低能电子衍射(LEED)16
1.4--2 反射型高能电子衍射(RHEED)17
1.4--3 其他表面结构分析方法18
1.5 表面电子态分析技术19
1.5--1 光电子发谢19
1.5--2 光电子能谱、光电产额谱、角分辨谱20
1.5--3 光电子谱仪21
第二章 表面结晶学24
2.1 理想表面结构24
2.1--1 二维结晶学基本概念25
2.1--2 二维倒易点阵31
2.2 清洁表面结构37
2.2--1 表面结构的表述方法39
2.2--2 再构表面及其倒易点阵的矩阵元素42
2.2--3 表面原子驰豫46
2.2--4 表面再构模型50
2.3 实际表面结构56
2.3--1 表面吸附类型57
2.3--2 吸附复盖层58
2.3--3 吸附表面层结构59
2.3--4 半导体材料的表面吸附64
2.4 界面与晶粒间界66
2.4--1 晶粒间界一般概念67
2.4--2 晶界理论的早期发展68
2.4--3 晶粒间界简单模型69
2.4--4 电子陶瓷的晶粒间界75
2.4--5 晶粒间界的吸附79
第三章 表面动力学82
3.1 表面振动模82
3.1--1 半无限原子链点阵振动83
3.1--2 表面模存在条件89
3.1--3 三维情况90
3.2 连续介质表面波92
3.2--1 立方晶体的弹性振动92
3.2--2 瑞利表面波97
3.3 表面缺陷101
3.3--1 表面热缺陷101
3.3--2 色心和极化子103
3.3--3 表面缺陷的形成和迁移105
3.3--4 表面点缺陷浓度110
3.4 表面扩散111
3.4--1 表面扩散系数111
3.4--2 晶界扩散115
第四章 表面热力学124
4.1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124
4.1--1 表面能与比表面积126
4.1--2 表面能与表面温度128
4.1--3 表面能与晶面取向130
4.1--4 表面能与表面形状131
4.1--5 表面能与表面曲率134
4.1--6 表面能与表面状况136
4.2 表面润湿与铺展139
4.2--1 接触角与表面张力140
4.2--2 临界表面张力142
4.2--3 粘附与铺展144
4.2--4 吸附表面的润湿147
4.2--5 粗糙表面的润湿148
4.2--6 润湿的毛细效应149
4.3 表面吸附150
4.3--1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151
4.3--2 吸附动力学理论156
4.3--3 吸附的毛细凝结理论163
4.3--4 吸附的热力学理论165
4.4 表面效应与新相形成167
4.4--1 新相形成的驱动力168
4.4--2 晶核的形成条件170
4.4--3 成核速率173
4.4--4 晶体生长速率175
第五章 表面电子学179
5.1 简单金属表面的电子状态179
5.1--1 一维双端无限势垒模型179
5.1--2 电中性原理185
5.1--3 表面能186
5.2 简单半导体表面态和界面态187
5.2--1 一维有限突变势垒模型187
5.2--2 无限势垒模型态密度193
5.2--3 半导体一金属界面195
5.3 表面电导198
5.3--1 表面电子输运基本方式199
5.3--2 表面态电导200
5.3--3 表面空间电荷层201
5.3--4 表面量子化205
5.3--5 表面空间电荷层载流子输运206
5.4 半导体陶瓷界面电子过程208
5.4--1 晶粒间界的界面势垒模型208
5.4--2 非线性ZnO压敏陶瓷210
5.4--3 BaTiO3热敏陶瓷211
5.4--4 气敏与湿敏陶瓷213
5.5 吸附表面态理论简介214
5.5--1 离子吸附的表面态215
5.5--2 半导体表面的吸附表面态219
5.5--3 夫蓝克--康登效应221
5.5--4 吸附表面态平衡占有率223
5.5--5 吸附表面态能带的形成226
参考书目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