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学别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学别论
  • 石鸥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52604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学别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片说教学1

一、关于教学1

二、关于教学论13

三、关于教学原则24

第二章 语言——教学的起点31

第一节 语言与教学语言32

一、语言及其意义32

二、教学语言35

三、教学语言的意义39

四、教学语言的功能42

第二节 教学语言的模式47

一、问答式49

二、叙述式58

三、使令式60

四、教诲式62

五、解释性语言模式64

第三节 教学语言与理解69

一、教学语言达成理解69

二、教学语言变异理解70

三、语言活动主体对理解的影响73

四、教学语言的特征与理解75

第四节 教学语言能力的提高77

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81

二、提高语言接受能力85

第三章 教学过程——流动的本质89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流动本质——根植于教学语言91

第二节 教学的意义理解——根植于过程的流动性本质97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流动性本质的意义102

一、教学过程的流动性本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102

二、教学过程的流动性本质对教学论研究的启示104

第四章 教学互动——课堂中的人际关系108

第一节 主体还是客体109

第二节 课堂交际——从阻隔到沟通113

一、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阻隔现象114

二、从阻隔到沟通118

第三节 课堂交际——影响123

一、“影响”释义124

二、教学影响的类型129

三、影响的方式136

四、影响的单向性138

第四节 课堂交际——从影响到交流到表演140

一、交流140

二、表演144

三、影响——交流——表演:三种课堂人际关系的意义146

第五章 教学内容——接受与异变152

第一节 教学论与教材152

一、问题的提出152

二、学科课程与学科教材158

第二节 教学内容在形成中的异变159

一、教材能否完全表达出它所承载的学科意义160

二、教材能否完全表述出编著者意欲表述的意义168

第三节 教学内容在教师传授过程中的异变174

一、教学内容在教师接受中的异变175

二、教学内容在教师传授中的异变177

第四节 教学内容在学生接受过程中的异变183

第五节 教学内容异变给我们的启示189

一、内容的异变为创造力培养带来了机遇190

二、内容的异变并非内容的泛化191

三、内容的异变应引起教学论研究重心的转移192

第一节 潜在课程概述194

第六章 教学内容——潜在课程194

一、潜在课程界说195

二、潜在课程的特征197

三、潜在课程的意义199

四、潜在课程的应用范围200

第二节 教师期望的潜在课程意义203

一、教师期望及其研究203

二、影响教师期望建立与实现的因素207

三、教师期望的自我评价210

第三节 沉默的教育——空间构成的潜在课程211

一、学校建筑实施沉默的教育212

二、学校建筑传递无声的信息216

第一节 正确认识教学实验的意义223

第七章 教学实验——教学论的反思223

第二节 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化227

第三节 注意实验效果在推广中的衰减现象231

一、实验效果的衰减231

二、教学实验推广中效果衰减的主要原因233

第四节 教学实验的发展趋势242

一、单项实验得到重视,并将进一步显示它的价值242

二、综合性实验逐渐得到重视243

三、整体实验得到加强244

第八章 教学论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关于一种研究范式247

第一节 无法超越的关系247

一、教学研究与教学论研究247

二、无法超越的关系249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52

一、理论源泉:终极性与多样性252

二、理论发展:依赖性与自主性255

三、理论层次:操作性与观念性259

第三节 坚持理论的个性264

一、联系实际而不迎合实际264

二、理论与实践之争的背后267

三、轻视理论的深层原因268

第九章 结语:教学论边界——从教学的教育性和教育的教学性谈起273

第一节 教学的教育性:从教学到教育275

第二节 教学的教育性:从认知到情感278

第三节 教学的教育性:从智育到德育2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