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模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模式
  • 蒋定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7801244761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环境因素8

第一章 黄土高原地貌特征8

第一节 地貌类型8

第二节 区域地貌特征8

第二章 黄土高原土壤结构与颗粒组成18

第一节 土壤结构性能18

第二节 土壤颗粒组成23

第三章 黄土高原土壤入渗特征27

第一节 入渗过程的数学描述27

第二节 土壤入渗速率水平和垂直变化规律27

第三节 影响土壤入渗速率的因素32

第四节 有压入渗试验结果与用流域水文资料推算值的比较36

第五节 水土保持措施对强化降水入渗和减沙的影响37

第一节 土壤的抗蚀性与抗冲性45

第四章 黄土高原土壤抗冲性45

第二节 土壤抗冲性测试方法46

第三节 土壤抗冲性评价指标47

第四节 黄土高原土壤抗冲性的水平变化规律49

第五节 土壤抗冲性沿土壤剖面深度方向的垂直变化规律54

第六节 提高土壤抗冲性的途径56

第五章 黄土高原土壤崩解速率60

第一节 测试方法60

第二节 土壤崩解速率的变化规律60

第三节 影响土壤崩解速率的因素64

第六章 黄土高原降雨特征67

第一节 降雨时空分布特征67

第二节 年不同时段最大降雨量的空间分布78

第三节 黄土高原的暴雨83

第四节 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计算与分布93

第七章 黄土高原浅层原状土壤抗剪强度99

第一节 研究浅层原状土壤抗剪强度的意义99

第二节 浅层原状土土壤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99

第三节 影响土壤抗剪强度的因素104

第八章 黄土高原植被特征106

第一节 植被的基本特征106

第二节 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110

第三节 植被营造中的几个问题113

第二篇 综合治理模式122

第九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分区122

第一节 分区的基本数学原理与数学模型122

第二节 划区方法与分区描述124

第三节 划区结果分析133

第一节 土壤侵蚀环境的演变137

第十章 长城沿线风沙滩地丘陵生态脆弱带综合治理模式137

第二节 晋陕内蒙古接壤区煤田开发的人为侵蚀与防治对策141

第三节 “带、网、片”治理模式145

第四节 庄园式生态农业治理开发模式161

第五节 披沙岩区的治理模式162

第六节 缓坡丘陵农田植物篱治理模式163

第七节 山墹地区洪水泥沙资源利用模式167

第八节 水力综合治沙模式172

第九节 干旱、半干旱缓坡丘陵区草地生态农业模式180

第十一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模式185

第一节 概况185

第二节 坡面水土流失规律186

第三节 降水在坡面上的再分配198

第四节 水土保持措施对降水在坡面上再分配的影响202

第五节 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模式207

第六节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治理模式211

第七节 长梁缓坡丘陵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体系的配置216

第八节 聚流农业模式218

第九节 淤地坝合理利用模式227

第十节 陡坡地治理开发模式237

第十一节 有限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238

第十二节 拍卖“四荒”土地使用权242

第十二章 黄土高原沟壑区综合治理模式245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的配置245

第二节 苹果种植业的点—轴式结构开发模式248

第三节 沟坡土地资源开发模式250

第四节 庭院经济的建设模式257

第五节 地埂土地的利用模式262

第十三章 小流域综合治理266

第一节 治理方略266

第二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与规划的指导思想270

第三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决策系统278

第四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定序模式285

第五节 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规划模型试验291

第十四章 县域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开发299

第一节 建立县域级水土保持管理体系299

第二节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人工生态系统措施组配模式303

第十五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趋势预警306

第一节 水土流失预警的概念和方法306

第二节 水土流失预警排序因子的选择307

第三节 综合排序结果309

第十六章 区域治理与开发的动态仿真分析315

第一节 长城沿线风沙滩地及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发展仿真分析315

第二节 晋、陕黄河峡谷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与农、林、牧业综合发展仿真分析321

第三节 渭北旱塬高原沟壑区农业资源开发与综合治理仿真预测326

第一节 隔坡梯田的优点331

第十七章 隔坡梯田的优化设计331

第三篇 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设计331

第二节 隔坡梯田的优化设计333

第十八章 水平梯田的优化设计341

第一节 水平梯田的规划布设341

第二节 水平梯田断面的优化设计347

第三节 水平梯田的道路规划357

第四节 梯田的毁坏与管理维修362

第五节 新修梯田的增产技术364

第十九章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效益评价367

第一节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种类367

第二节 草灌、草粮等高带状间轮作367

第三节 水平沟种植效益评价376

第二十章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的改良与建设378

第一节 天然草地的改良378

第二节 人工草地的建设386

第二十一章 乔灌林木的水土保持效益及营造392

第一节 乔灌林木的水土保持效益392

第二节 乔灌林木配置模式398

第二十二章 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防蚀道路设计404

第一节 道路侵蚀及其危害404

第二节 沟坡道路防蚀工程的规划与设计408

第三节 沟坡防蚀道路网的效益评价410

第二十三章 淤地坝及淤地坝系的优化413

第一节 单坝413

第二节 坝系的优化规划429

第二十四章 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效益评价445

第一节 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对降雨入渗的影响445

第二节 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泥效益数学模型451

第三节 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综合效益评价455

参考文献4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