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河三角洲形成和沉积环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河三角洲形成和沉积环境](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4876168.jpg)
- 高善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09835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河三角洲形成和沉积环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前言1
第一章 黄河三角洲地理环境概况1
第一节 黄河河口及渤海海盆地质背景1
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地貌类型3
一、古河道高地3
二、决口扇5
三、河间洼地和背河洼地6
四、缓斜平地7
五、冲积岛和贝壳岛(堤)7
六、潮间淤泥浅滩(滩涂)9
第三节 黄河河口区河道冲淤特征10
一、纵剖面调整11
二、溯源淤积影响的范围12
三、河口泥沙分布和造陆情况16
第四节 土壤类型18
一、成土母质18
二、土壤类型及分布19
三、土壤养分状况22
第五节 植物群落24
一、栽培植物24
二、自然植被24
三、植物群落及特征25
四、滨海草场类型及其评价28
第二章 三角洲形成的影响因素31
第一节 黄河流域输沙特性32
一、黄河泥沙主要来自砂黄土区32
二、高含沙量输沙是黄河的特有形式36
三、黄河径流和输沙量变率大37
第二节 渤海海底地形结构38
一、辽东湾39
二、渤海湾40
三、莱州湾40
四、中央盆地40
五、渤海海峡40
第三节 海洋能量41
一、风和风浪41
二、潮汐和潮流44
三、余流45
四、风暴潮46
第四节 泥沙扩散的水动力机理47
一、流入水密度较高(高密度流)47
二、流入水密度等于蓄水体密度(等密度流)48
三、流入水密度小于蓄水体密度(低密度流)48
第一节 三角洲成因类型51
一、河成(高建设性)三角洲51
第三章 黄河三角洲发育规律51
二、海成(高破坏性)三角洲53
三、复合成因的三角洲54
第二节 黄河尾闾变迁和三角洲形成57
一、古代三角洲体系57
二、近代三角洲体系57
三、现代三角洲体系65
第三节 三角洲沉积相和环境70
一、沉积环境和相的概念70
二、黄河三角洲沉积相特征71
三、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垂向层序84
第四节 黄河三角洲发育模式87
一、三角洲大循环和小循环模式88
二、三角洲沉积模式91
第四章 黄河三角洲沉积石英砂微结构组合与沉积环境93
第一节 沉积石英砂形痕特征93
一、形痕的环境标志93
二、样品制备94
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典型剖面分析94
一、露头剖面沉积石英砂环境标志95
三、三角洲中部G-81钻孔沉积石英砂环境标志96
二、三角洲顶部G-76钻孔沉积石英砂环境标志96
四、三角洲近前缘G-97钻孔沉积石英砂环境标志98
第五章 黄河三角洲沉积地球化学特征101
第一节 黄河三角洲地球化学环境的形成101
一、样品的采集102
二、沉积地球化学环境形成和类型102
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表层沉积物化学元素组成106
一、主要化学成分106
二、氧化物含量及比值的变化107
第三节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中微量元素108
一、微量元素的含量109
二、微量元素的分布112
第四节 第四纪沉积物中化学元素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117
一、钻孔位置、采样方法及分析结果117
二、氧化物及其比值变化117
三、微量元素的变化122
四、碳酸盐含量变化124
第五节 元素之间的相关分析126
一、表层沉积物元素之间的群分析126
二、第四纪沉积物中元素之间的相关分析129
第六节 “沉积磷酸盐”古盐度132
一、沉积磷酸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132
二、沉积磷酸盐的含量变化133
三、钻孔中古盐度值的变化及古地理意义134
第七节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中稀土元素135
一、稀土元素的特点135
二、稀土元素的丰度136
三、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139
第一节 现代微体动物群特征143
第六章 黄河三角洲微体动物群及其沉积环境143
一、陆相组合146
二、海陆过渡相组合146
第二节 微体化石组合类型146
三、近岸浅海相组合147
四、浅海相组合147
第三节 海侵层特征147
一、第一海侵层147
二、第二海侵层148
四、第四海侵层149
三、第三海侵层149
第四节 海侵层的古地理环境分析150
一、海侵层形成时代150
二、古水温150
三、古水深151
四、海面变化与古环境分析153
第七章 黄河三角洲硅藻组合与沉积环境156
第一节 黄河三角洲及附近沿海的硅藻组合156
一、冲积-湖积环境的淡水硅藻组合167
二、冲积-海积过渡相沉积环境与混合硅藻组合169
三、前三角洲浅海环境与海洋硅藻组合171
第二节 几点认识和讨论172
第八章 黄河三角洲地区第四纪地层174
第一节 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和标志174
一、古生物标志174
二、粘土矿物特征178
三、第四纪年代和分界179
第二节 第四纪地层的初步划分及其特征181
一、下更新统181
二、中更新统182
三、上更新统183
四、全新统183
第三节 三角洲平原G-96孔孢粉组合及古地理环境184
一、自然地理概况和岩性简述184
二、分析方法及孢粉组合特征184
三、古植被及古气候分析192
四、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讨论193
第四节 渤海海底渤-41和27孔孢粉组合及晚更新世以来古地理环境194
二、孢粉组合与古气候195
一、岩性特征195
三、植物气候演替、地层划分196
第九章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199
第一节 黄河南流夺淮的历史过程199
第二节 废黄河尾闾的延伸和纵向淤积200
第三节 废黄河尾闾横向摆动淤积和三角洲形成202
第四节 废黄河三角洲地貌特征204
第五节 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的淤长和蚀退209
第六节 水下三角洲地貌及其沉积物特征210
一、渤海湾西岸淤泥浅滩发育214
第十章 历史时期黄河入海泥沙量的变化214
第一节 黄河泥沙扩散的范围214
二、苏北海岸带泥沙冲淤变化217
三、海底矿物组合218
第二节 贝壳堤沉积结构与黄河入海泥沙量的关系220
一、渤海湾沿岸贝壳堤220
二、苏北海岸沙堤223
第三节 历史时期黄河来沙量讨论225
图版说明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