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国民经济管理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国民经济管理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8/34865081.jpg)
- 王永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15658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国民经济管理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2
第一章 国民经济管理的对象2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及国民经济管理2
一 国民经济及国民经济管理的概念2
二 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5
第二节 国民经济系统8
一 国民经济系统及其特征8
二 国民经济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及其运行17
三 认识国民经济系统的意义1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基本特征20
一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0
二 社会主义经济的开放性24
三 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运行机制26
第二章 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原则、任务32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32
一 国民经济管理的二重性32
二 认识国民经济管理二重性的意义35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原则35
一 确定国民经济管理原则的客观依据35
二 国民经济管理原则37
第三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39
一 国民经济管理的根本任务和直接目的39
二 国民经济管理的短期、中期、长期任务47
一 人力资源的概念及对其管理的重要性50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管理50
第三章 国民经济管理的内容50
二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55
三 改革劳动力管理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促进劳务市场的发育、健全59
第二节 物力资源的管理62
一 物力资源的概念及对其管理的重要性62
二 物力资源管理的内72
三 改革物资流通体制,促进生产资料市场的发育、健全74
第四章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77
一 财力资源的概念及对其管理的重要性78
第三节 财力资源的管理78
二 财力资源管理的内容83
三 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银行作用,促进资金市场的发育健全85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和改革97
一 建立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客观依据97
二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和沿革100
三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102
四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107
一 国民经济预测的程序和原则107
五 深入进行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08
第二节 增强企业活力111
一 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它所有的本性111
二 增强企业活力113
第三节 加强改善宏观管理118
一 政府机构管理经济职能的转变118
二 逐步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120
第四节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健全125
一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25
三 加强和改善党对国民经济的领导129
二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与市场的关系129
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的正常秩序130
第五章 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133
第一节 经济信息的概念、特征和分类133
一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133
二 经济信息的概念和特征136
三 经济信息的分类137
四 经济信息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139
一 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及特征141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构成及运行141
二 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143
三 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145
第三节 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149
一 建立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49
二 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152
三 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途径154
第二编 国民经济活动的计划159
第六章 国民经济预测159
第一节 国民经济预测的概念、特点和分类159
一 国民经济预测的概念159
二 国民经济预测的特点159
三 国民经济预测的分类162
一 国民经济预测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前景作出决策的科学前提163
第二节 国民经济预测的地位和作用163
二 国民经济预测是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依据166
第三节 国民经济预测的程序、原则和方法167
二 国民经济预测的方法170
第四节 国民经济预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173
一 逐步形成上下结合、互相衔接的国民经济预测体系173
二 建立和完善预测机构,形成完整的预测网络176
三 在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抓好重点预测177
一 国民经济决策的概念和主要内容181
第一节 国民经济决策的内容及其重要性181
第七章 国民经济决策181
二 国民经济决策的重要性182
第二节 国民经济决策的程序和方法184
一 国民经济决策程序184
二 国民经济决策的主要方法186
第三节 国民经济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190
一 国民经济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意义190
二 实现国民经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191
第八章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198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198
一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概念和内容198
二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特点200
三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体系201
四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重要性202
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确定204
一 国内外经验的启示204
四 编制综合财政信贷计划205
二 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209
三 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219
第三节 管理机制完善目标的确定222
一 确定管理机制完善目标的客观依据222
二 正确确定管理机制完善目标222
一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概念228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228
第九章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228
二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特征229
三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意义和作用233
第二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234
一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的重要性及其平衡与不平衡234
二 财政、信贷、外汇、物资的平衡237
三 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250
第三节 部门平衡257
一 国民经济部门的形成和分类258
二 部门内部平衡与部门之间平衡264
三 调整部门结构,促进部门平衡265
第四节 地区平衡267
一 地区经济的概念、特点268
二 地区内的平衡270
三 地区之间的平衡274
四 逐步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促进地区平衡275
第十章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形式279
第一节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形式279
一 指令性计划279
二 指导性计划283
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计划指标体系和计划的编制288
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288
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标体系292
三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制301
第一节 按行业组织经济304
一 行业的概念304
第三编 国民经济活动的组织304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304
二 按行业组织经济活动的利弊305
三 政府的行业管理部门306
四 行业协会308
第二节 按地区组织经济310
一 按地区组织和发展经济的利弊310
二 按行政区域管理经济311
三 发挥城市中心作用和建立经济区312
四 经济特区及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及沿海经济开发区318
二 企业规模和企业规模结构321
第三节 按企业组织经济321
一 企业是组织发展经济的基本形式321
三 在专业化协作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发展企业集团326
第十二章 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332
第一节 建立管理组织的原则332
一 组织的概念332
二 管理组织是执行管理职能的具体单位333
三 建立管理组织的原则333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339
一 建立合理分工、上下结合、互相协调、职责分明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340
二 建立国民经济计划系统、指挥系统、调节 系统、监督系统、信息系统紧密衔接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342
三 建立经济综合部门、专业部门与咨询、研究部门相结合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343
第三节 以经济责任制为中心的管理制度344
一 管理制度的概念、特点及作用344
二 经济责任制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制度346
三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350
四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352
第四编 国民经济活动的控制356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活动的指挥、调节与监督356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控制职能356
一 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控制356
二 对国民经济运行控制的内容363
三 对国民经济运行实行有效的控制364
一 国民经济活动指挥的内容、实质367
第二节 国民经济活动的指挥与调节367
二 国民经济活动调节的内容、实质369
第三节 国民经济监督371
一 国民经济监督的必要性、种类和特点371
二 国民经济监督的内容376
三 审计381
第十四章 国民经济活动的控制手段387
第一节 经济手段387
一 经济手段的概念、特点及其运用的必要性387
二 充分发挥价格、税收、信贷、工资、汇率的杠杆作用389
一 行政手段的概念、特点及其运用的必要性410
第二节 行政手段410
二 行政手段的作用412
第三节 法律手段413
一 法律手段的概念、特点413
二 经济法与经济规律、经济政策的关系413
三 经济法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414
四 建立和健全经济司法416
第四节 思想教育手段418
一 思想教育手段的概念、特点418
二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418
第五节 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420
一 各种控制手段的利弊420
二 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