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https://www.shukui.net/cover/8/34864220.jpg)
- 刘克祥,陈争平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13018752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70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7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近代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1
导论1
上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初步形成及资本主义的产生(1840~1894年)3
第一章 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3
第一节 两次鸦片战争及西方入侵者对中国主权的破坏3
一、中西贸易、鸦片走私及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4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条约制度”的初创7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及西方列强在华侵略特权的扩大9
二、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和中外经济关系10
第二节 西方入侵者的海陆掳掠及“苦力贸易”18
三、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18
一、西方入侵者的海陆掳掠19
二、掠卖、骗卖苦力的“贸易”21
四、农业生产力的停滞及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制约25
第三节 中外贸易的变化25
一、中外贸易制度的变化和洋行势力的增长26
二、西方工业品的滞销和鸦片进口的增长29
三、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34
四、贸易重心的转移36
第二章 农民战争和战后时期的农村经济形势40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与太平天国等农民大起义40
一、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和社会危机的加深41
二、抗粮抗租斗争和反清暴动的高涨45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纲领与财政经济政策49
一、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纲领50
二、太平天国的财政经济政策和措施53
一、强化国家机器58
第三节 农民战争后清政府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58
二、加强财政搜刮62
三、维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65
第四节 战后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延续和变化69
一、豪绅地主的土地兼并和地权分配69
二、封建租佃关系的延续和变化75
第五节 农业生产的不平衡发展与资本主义因素的微弱增长79
一、农业生产的不平衡发展80
二、资本主义因素的微弱增长84
第六节 手工业的局部恢复与解体趋势90
一、战后手工业的局部恢复和发展90
二、手工业的衰落和解体趋势93
第一节 国际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及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99
第三章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99
一、国际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100
二、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104
第二节 外国银行势力在中国的扩张108
一、外国在华银行组织的迅速扩张108
二、外国银行纸币在中国的广泛发行111
三、外国银行对中国钱庄的控制112
四、外国银行与清政府的外债114
第三节 中外贸易的发展120
一、进口贸易的发展与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121
二、丝茶出口的兴衰及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125
三、中国进出口价格主动权的丧失128
第四节 外国资本对中国运输、工矿、电信等部门的渗透130
一、外国资本在航运业的竞争130
二、外国资本在工矿业的扩张132
三、外国资本在电报、铁路等领域的侵略活动135
第四章 国内市场的扩大与商业、金融业的发展137
第一节 国内市场的扩大与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137
一、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138
二、国内市场的扩大143
三、国内商业的发展与变化147
第二节 商人的买办化和买办商业网的形成153
一、买办的产生和买办制度的形成及变化153
二、商人的买办化和买办商业网的形成157
第三节 钱庄、票号等金融组织的发展与职能变化162
一、钱庄的变迁163
二、票号的兴盛167
一、新式企业产生的历史条件174
第一节 资本主义新式企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过程174
第五章 资本主义新式企业的产生174
二、新式企业产生的历史过程178
第二节 洋务派企业的经营状况183
一、军工企业的生产与经营183
二、民用企业的开办和经营概况187
第三节 民族资本新式企业的产生195
一、船舶修造业和机器制造业的产生195
二、缫丝工业和其他制造业的产生与早期发展198
三、轮船航运业的兴起203
第四节 早期的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206
一、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构成207
二、工人阶级的产生及其生活与斗争212
第六章 清末民初资本主义列强对华侵略和掠夺的加剧221
第一节 中国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221
中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深化及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1927年)221
一、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222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帝国主义加强对华控制和掠夺224
三、日本帝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最凶恶的敌人226
第二节 外国金融资本在华势力的扩张及其对中国财政经济命脉的控制229
一、清政府的大借款与外国金融资本在中国的新扩张229
二、北洋政府时期国际银行团对中国财政经济的进一步控制235
第三节 外国资本在中国工矿业、运输业的投资活动240
一、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概况240
二、外国资本在工矿业的投资244
三、外国资本在运输业的投资252
第四节 中外贸易的发展变化253
一、外国在华商人资本势力的扩张及买办制度的变化254
二、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争夺及中国外贸国别比重的变化261
三、中外贸易的不断增长267
四、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269
第七章 清季和北洋政府的财政经济政策及其变化274
第一节 晚清财政危机和财政体制的演变274
一、不断加剧的财政困难与财政危机275
二、财政自主权的丧失279
三、财政体制和赋税制度的部分演变283
第二节 北洋政府财政危机的加深和财政税收制度改革289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财政的进一步控制289
二、财政危机与赋税搜刮295
三、财政和赋税改革300
第三节 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经济政策307
一、清政府从“重本抑末”到“通商惠工”的经济政策308
二、北洋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316
一、新式商业的崛起和商业的结构性变化32
第一节 国内商业和商人资本的发展324
第八章 清末民初的商业与金融业324
二、商人资本的积累及其新特点331
第二节 国内市场的发展与变化337
一、国内市场的发展和结构变化337
二、国内市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344
第三节 票号、钱庄的变化及新式银行业的发生和发展349
一、钱庄业的波动型发展350
二、票号业由盛转衰353
三、中国新式银行业的兴起355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局部改革362
一、清代杂乱的通货362
二、银元的统一铸造和流通366
一、官办军用工业的延续与扩大370
第一节 甲午战争后的洋务派企业及其演变370
第九章 中国资本主义工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370
二、清政府经营的矿冶业373
三、清政府经营的各类民用工业379
四、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的经营与发展382
第二节 民族资本工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387
一、发展的历史背景387
二、民族资本工矿业的发展与由盛转衰391
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403
四、民族资本工矿业发展的局限性412
第三节 手工业的兴衰变化416
一、传统手工业的继续破坏与衰落417
二、部分手工业的扩大和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421
第一节 农村土地关系状况和变化趋势429
一、官田旗地的民地化429
第十章 清末民初的农村经济429
二、军阀地主的兴起与地权兼并432
三、地权分配的分散与集中436
第二节 封建租佃关系及其变化441
一、租佃关系及其演变441
二、主佃关系与地租剥削445
第三节 商业性农业和资本主义经营的发展451
一、农产品加速商品化和商业性农业的发展451
二、农业雇佣劳动的演变与扩大456
三、资本主义农业经营的微弱增长460
第四节 农业生产及“兴农”主张与措施465
一、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466
二、发展近代农业的“兴农”主张471
二、振兴农业的政策措施476
一、 土地占有关系483
第五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483
二、租佃关系和奴役形式486
三、农业生产及其缓慢发展490
下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崩溃及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与成长(1927~1949年)498
第十一章 1927~1937年国统区经济与苏区经济498
第一节 危机中的中外经济关系498
一、3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三大问题498
二、偿还旧外债及举借新债501
三、日益恶化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505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和措施508
一、国民党政府整顿财政的举措509
二、“四行两局”及官僚资本金融体系的建立512
三、废两改元和法币政策516
一、国民党政府的工矿交通业政策520
第三节 国统区的工矿交通业520
二、国统区的工矿业522
三、国统区的交通通讯业528
第四节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534
一、国民党的农业政策和资产阶级乡村改良运动535
二、停滞衰退的农业生产和日趋凋敝的农村经济540
第五节 土地革命与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546
一、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547
二、根据地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550
三、根据地商业与金融的发展552
第十二章 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华侵略与掠夺557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经济的殖民地化557
一、日本对中国东北金融的掠夺和统制558
二、日本对中国东北工矿交通业的掠夺和统制563
三、日本对中国东北农业的掠夺和统制568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对关内经济的破坏和掠夺577
一、日本对关内工矿交通业的破坏和掠夺578
二、日本对关内金融和贸易的掠夺和统制581
三、日本对关内农业的破坏和掠夺587
第十三章 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596
第一节 经济体制和政策的调整596
一、经济形势的严峻化597
二、战争初期的应变措施599
三、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603
四、金融统制和通货膨胀政策606
五、物价和物资统制612
第二节 国统区的工矿交通业614
一、战时交通概况614
二、公营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618
三、民营工矿业的兴衰625
第三节 大后方的农村经济628
一、国民党政府的农业政策和措施628
二、兴衰互见的后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632
第四节 国统区的对外经济关系636
一、外贸管制与进出口贸易638
二、国民党政府的战时外债640
第十四章 1945年9月至1949年的国统区经济647
第一节 敌伪资产的接收及官僚资本的膨胀647
一、敌伪资产的接收647
二、官僚资本的膨胀652
第二节 国统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总崩溃656
一、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及其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657
二、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危机661
三、通货膨胀的恶化与货币制度的崩溃664
四、城乡经济的严重衰退671
第十五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成长及其胜利674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成长674
一、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斗争及其特点675
二、“减租减息”与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677
三、根据地的财政及党政军学各界的大生产运动681
四、根据地的工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685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胜利691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及农业生产的发展692
二、没收官僚资本与保护民族工商业696
三、财政金融的统一和发展699
后记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