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银行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银行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4862678.jpg)
- 曾康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52120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56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银行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早期银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1
银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2
银行业产生的组织基础4
银行业产生的思想基础6
第二节 早期银行业的类型和功能8
汇兑银行8
存款银行10
汇划银行11
私人银行与公有银行12
第三节 早期银行业产生和发展的比较13
法国银行业的产生和发展落后于英国100多年的表现13
影响法国银行业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因素14
影响法国银行业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因素16
影响法国银行业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因素18
第四节 早期中国银行业的产生和发展21
中国早期的钱庄票号没有发展为银行22
中国银行业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官办经济24
中国银行业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因素是“洋为中用”27
中国银行业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因素仍然是财政需要28
早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30
第二章 商业银行33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33
早期商业银行与贸易的结合34
继后商业银行涉足于工业领域36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37
股份制银行37
国有独资银行38
合资银行40
私人银行40
分支行银行制41
单一银行制41
集团银行制44
联锁银行制45
国际财团银行制46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属性46
商业银行的商业性46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52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57
资产与负债的意义57
资产的分类60
负债的分类64
资产与负债的关系68
第五节 商业银行经营的理论与策略70
负债经营的特点70
经营的理论确立72
经营的策略选择76
传统业务的变化80
第六节 当代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演进80
组织机构的变化83
从业人员的变化85
商业银行向何处去87
第七节 中国商业银行的一般性与特殊性90
商业银行的一般性91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92
商业银行的社会主义性质94
什么是中央银行96
第三章 中央银行96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96
瑞典银行成为中央银行的过程97
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的过程98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103
会员制中央银行制103
单一中央银行制106
准中央银行制107
跨国中央银行制110
不同组织形式的比较116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属性与功能118
中央银行是特殊的政府机关118
中央银行是半事业、半企业的经济实体121
中央银行功能的含义是发展的122
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是变化的123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124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的结构124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的功能126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关系127
第五节 中央银行管理理论与政策129
中央银行管理的理论基础129
中央银行政策的传导机制130
第六节 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与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化133
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几个阶段133
衡量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标准136
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化137
第七节 中国中央银行的一般性与特殊性139
中国中央银行的一般性139
中国中央银行的特殊性140
第四章 政策性银行144
第一节 政策性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44
政策性银行的理论界定144
19世纪中后期政策性银行的萌芽148
20世纪30年代政策性银行的普遍建立15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策性银行的发展152
几点结论155
第二节 政策性银行的组织形式157
国有独资银行157
国家参股银行159
单一制银行160
分支制银行162
政策性银行的性质163
第三节 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163
政策性银行的职能169
第四节 政策性银行的资产和负债172
政策性银行的负债172
政策性银行的资产178
第五节 政策性银行的外部关系182
政策性银行同政府的关系182
政策性银行同财政的关系185
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186
政策性银行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关系187
政策性银行同业务对象的关系189
第六节 西方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变化及原因190
西方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变化191
西方国家政策性银行变化的原因分析193
第七节 中国的政策性银行195
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建立195
不能把政策性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200
中国政策性银行同政府的关系203
政策性银行能否开办一般存贷款业务205
必须坚持政策性贷款的偿还性206
第五章 国际政策性银行209
第一节 国际政策性银行的产生209
全球政策性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209
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212
布雷顿森林会议与全球政策性银行的建立215
区域政策性银行的产生216
第二节 国际政策性银行的组织系统217
国际政策性银行的决策机构217
国际政策性银行的行政管理机构221
第三节 国际政策性银行的属性与功能225
国际政策性银行的属性225
国际政策性银行的功能230
国际政策性银行的负债235
第四节 国际政策性银行的资产与负债235
国际政策性银行的资产243
第五节 对国际政策性银行的评价247
国际政策性银行的作用247
国际政策性银行的不公正性250
第六节 中国与国际政策性银行的合作254
中国在国际政策性银行席位的恢复254
中国与国际政策性银行的合作及成效257
中国与国际政策性银行合作的前景261
第六章 合作银行264
第一节 合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264
合作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合作社的实践264
19世纪中后期合作银行的产生268
20世纪上半叶合作银行的发展271
第二节 合作银行的组织形式276
无限责任制银行277
有限责任制银行279
保证责任制银行280
单一制银行280
系统持股制银行281
独立型银行和混合型银行286
第三节 合作银行的属性与功能288
合作银行的属性288
合作银行的功能294
第四节 合作银行的资产与负债296
合作银行的负债297
合作银行的资产303
第五节 西方国家合作银行的变化及原因306
西方国家合作银行的变化306
西方国家合作银行变化的原因314
第六节 中国的合作金融机构及其改革318
新中国合作金融组织的产生与演变318
中国合作金融体制的改革322
第七章 储蓄银行327
第一节 储蓄银行的产生、性质与职能327
储蓄银行的产生327
储蓄银行的性质330
储蓄银行的职能334
第二节 储蓄银行的组织形式338
互助制储蓄银行338
股份制储蓄银行339
国有制储蓄银行340
单一制与分支制储蓄银行341
储蓄银行的负债341
邮政储蓄银行342
第三节 储蓄银行的资产与负债343
储蓄银行的资产348
第四节 中国储蓄银行的建立与发展353
中国储蓄银行的建立353
中国发展住房储蓄银行的必要性356
中国住房储蓄银行的模式定位361
第八章 投资银行361
第一节 投资银行的产生365
什么是投资银行365
早期商人银行的出现367
18世纪后投资银行业务的兴起369
20世纪新投资银行业的形成372
关于投资银行产生的几点启示373
第二节 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374
合伙制投资银行374
股份制投资银行377
合资投资银行381
国有投资银行381
第三节 投资银行业的经营模式383
分业经营模式383
混业经营模式386
两种模式界线的逐步消失390
第四节 投资银行的特征394
投资银行的总体特征395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397
不同国家和地区投资银行的特征399
第五节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403
证券承销业务404
证券经纪业务407
证券自营业务409
项目融资业务410
企业并购业务411
公司财务顾问业务414
基金管理业务415
第六节 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建设与发展416
中国投资银行业的产生与演变416
中国要不要重新组建投资银行420
中国投资银行业经营模式的选择423
中国投资银行业存在的问题428
中国投资银行业的改革与完善431
第九章 跨国银行435
第一节 跨国银行的产生和发展435
跨国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435
跨国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分析438
第二节 跨国银行的组织形式448
跨国银行与海外分支机构的三种组织形式448
海外分支机构自身的组织形式450
影响跨国银行组织形式的因素453
第三节 跨国银行的属性与职能458
跨国银行的基本属性——超国界性458
跨国银行的职能461
第四节 跨国银行的资产负债及业务活动466
跨国银行的资产与负债467
跨国银行的国际贷款业务470
跨国银行的外汇业务480
跨国银行与欧洲货币市场484
跨国银行的国际贷款管理490
第五节 跨国银行经营管理490
跨国银行的外汇业务管理495
跨国银行的负债管理499
跨国银行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503
跨国银行经营管理的全球战略509
第六节 中国跨国银行发展战略513
中国银行业开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513
中国跨国银行发展现状517
中国跨国银行发展战略523
第十章 外资银行530
第一节 外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530
引进外资银行的积极意义530
引进外资银行的消极意义532
以总行的方式引进外资银行533
以分行的方式引进外资银行533
第二节 外资银行的形式和性质533
以财务公司形式引进外资银行534
以合资或以独资方式引进外资银行534
代表处与总、分行具有不同的性质535
第三节 引进外资银行的节奏和度量535
引进外资银行的三阶段535
引进外资银行的度量537
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538
第四节 外资银行的业务及其特点538
外资银行业务的特点539
第五节 中国引进外资银行的现实与发展541
引进外资银行的现状541
怎样进一步发挥外资银行的作用543
第六节 对外资银行的监管547
监管的过程547
监管的国际合作550
附录:什么是真正的银行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