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闻传播史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新闻传播史稿
  • 吴廷俊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918735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新闻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新闻传播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封建帝国与中国古代报纸9

第一节 概论9

一、渊源流长的古代传播9

二、整齐划一的古代报纸10

第二节 中国新闻传播溯源10

一、史官的新闻传播活动10

二、乐官的新闻传播活动11

第三节 朝廷官报12

一、朝廷官报是封建帝国集权政治的需要12

二、朝廷官报的历史沿革12

三、朝廷官报的编发与管理18

第四节 非法民报——小报21

一、小报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21

二、小报的历史沿革22

三、小报的主要特征24

四、小报对新闻史的意义26

第五节 合法民报——《京报》27

一、《京报》是报房和朝廷两个积极性结合的产物27

二、《京报》的产生与发展28

三、《京报》的主要特征29

第六节 对中国古代报纸的几点看法30

一、朝廷官报占主导地位30

二、古代报纸是政治的一种需要30

三、古代报纸只能是“古代报纸”32

第二章 列强入侵与在华外报34

第一节 概论34

一、在华外报的出现34

二、在华外报的发展35

一、传教士和教会的办报活动36

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在华外报的出现36

二、商人和政客的办报活动41

第三节 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报网的形成43

一、捷足先登的教会报刊43

二、变本加厉的外文报刊46

三、后来居上的外商中文报刊48

第四节 对在华外报的文化评价53

一、在华外报是“基督教东来”的结果53

二、在华外报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渠道54

第三章 中国资产阶级形成与国人办报发轫59

第一节 概论59

一、国人办报的发轫是中国资产阶级形成的需要59

二、中国国人办报的艰难曲折道路60

第二节 早期办报思想的孕育61

一、魏源“夷情备采”译报思想的提出61

二、洪仁玕对太平天国新闻事业的构想63

三、陈炽、郑观应对报纸的认识65

第三节 国人在内地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纸及其遭遇66

一、汉口:《昭文新报》的创办与夭折66

二、上海:《汇报》提心吊胆,《新报》官商合办66

三、广州:《述报》出版尚可,《广报》终被查封67

第四节 王韬开中国报刊政论的先声68

一、从上海到香港68

二、创办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循环日报》69

三、首创中国报刊政论文体70

四、办报为“立言”71

第五节 对国人创办第一批近代报纸的评析73

第四章 维新运动与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75

第一节 概论75

一、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随着维新运动的兴起而兴起75

二、“设报达聪”是维新运动的基本方式75

一、筹备、创办《中外纪闻》和《强学报》76

第二节 康有为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76

二、“设报达聪”思想的提出77

第三节 梁启超维新时期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78

一、梁启超生平简介78

二、梁启超维新时期的报刊活动79

三、时务文体问世82

四、“耳目喉舌”论的提出83

第四节 严复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84

一、严复与《国闻报》、《国闻汇编》84

二、严复“求通”思想的提出86

第五节 唐才常、谭嗣同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87

一、唐才常与《湘学报》87

二、南学会与《湘报》88

三、谭嗣同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88

一、汪康年的报刊活动90

第六节 卓越的报刊事业家汪康年90

二、汪康年对报刊业务改革的贡献91

第五章 革命改良双重奏与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93

第一节 概论93

一、第二次办报高潮是革命、改良双重奏的产物93

二、方兴未艾的改良派报刊活动94

三、风起云涌的革命派报刊活动94

一、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活动97

第二节 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97

二、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思想99

第三节 改良派其他的报刊活动101

一、改良派在美洲、南洋的报刊活动101

二、改良派在港澳及内地的报刊活动102

第四节 革命派早期的宣传活动与《中国日报》的创办104

一、革命派早期的宣传活动104

二、《中国日报》的创办105

一、革命派在日本的报刊活动107

第五节 同盟会成立前革命派的报刊活动107

二、革命派在国内的报刊活动109

第六节 同盟会成立与《民报》创刊111

一、同盟会成立与《民报》的筹备111

二、《民报》的创刊与出版112

三、《民报》与《新民丛报》的大论战113

第七节 1907年后革命派的报刊活动115

一、革命派在上海的报刊活动115

二、革命派在武汉的报刊活动118

第八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121

一、基本要点121

二、主要局限性122

第六章 民国建立与中国报刊由政论向新闻时代演变124

第一节 概论124

一、演变的标志124

二、演变的原因126

一、黄远生的新闻生涯129

第二节 新闻时代的开拓者黄远生129

二、黄远生的新闻思想130

三、《远生遗著》与“远生通讯”131

第三节 近代中国的一代名记者邵飘萍133

一、邵飘萍的新闻生涯133

二、邵飘萍的新闻思想134

三、邵飘萍的采访艺术135

第四节 民国初年的新闻记者群及其代表人物137

一、徐凌霄137

二、林白水139

三、刘少少141

第五节 报纸副刊的发展与文艺小报的泛滥141

一、报纸副刊的发展141

二、文艺小报的泛滥142

一、启蒙报刊是新文化运动的需要143

第一节 概论143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报刊143

二、启蒙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44

第二节 启蒙报刊的首创者陈独秀145

一、陈独秀的报刊活动145

二、《新青年》的创办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147

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办报态度149

第三节 以创造“青春中华”为己任的李大钊152

一、李大钊的报刊活动152

二、《每周评论》的创办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153

三、从批判孔夫子到宣传马克思155

第四节 毛泽东、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156

一、毛泽东早期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156

二、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158

第五节 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报刊业务改革160

一、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在报刊上广泛应用160

二、副刊改革161

三、报刊文体创新163

第六节 中国新闻教育的开始和新闻学研究的发轫163

一、中国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的拓荒者蔡元培163

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165

三、徐宝璜与他的《新闻学》166

第八章 大革命与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168

第一节 概论168

一、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大革命”带来的168

二、黄金时代新闻事业大发展169

第二节 无产阶级报刊诞生171

一、《新青年》改组与《共产党》月刊创办171

二、《向导》周报与中共早期报刊174

三、《中国青年》与青年团早期报刊176

四、工人报刊的发展180

一、瞿秋白的新闻活动经历182

第三节 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瞿秋白182

二、瞿秋白对中共党报理论的贡献185

第四节 国共合作时期国共报刊新发展与新变化186

一、共产党报刊的新发展186

二、国民党报刊的新变化187

第五节 私营企业性报纸的进一步发展190

一、《申报》、《新闻报》及上海企业性报纸的发展190

二、《世界日报》及北京企业性报纸的发展193

三、《大公报》续刊与天津企业性报纸的发展196

第六节 中国无线电广播事业的诞生201

一、外国商人把无线电广播舶来中国201

二、国人自办无线电广播电台的开始202

三、中国早期无线电广播的管理203

第七节 中国通讯社事业的发展203

一、中国通讯社诞生的历史回顾203

二、中国通讯社在20年代的发展204

第八节 中国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的发展205

一、新闻学研究的发展205

二、早期新闻教育的发展206

第九章 十年内战与两极新闻事业的形成209

第一节 概论209

一、两极政权的出现与两极新闻事业的形成209

二、私营企业性报纸在新形势下分化210

第二节 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建立211

一、“中央社”的创建与改组211

二、“中央台”的创建与扩大212

三、《中央日报》的创办与扩张214

四、《扫荡报》的创办及发展215

第三节 国统区内的共产党报刊及左翼新闻活动216

一、共产党报刊的秘密出版216

二、左翼新闻活动218

一、“红中社”的创建220

第四节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220

二、《红色中华》报的创办222

三、《红星报》的创办223

四、《青年实话》的创办225

第五节 私营企业性报纸的分化与发展226

一、《申报》改革226

二、《大公报》对蒋介石“小骂大帮忙”229

三、《立报》的创办与成功232

第六节 伟大的人民新闻出版事业家邹韬奋236

一、丰富的新闻出版活动236

二、伟大的“韬奋精神”240

第七节 现代中国的一代名记者范长江243

一、“西北采访”与“延安采访”243

二、范长江的旅游通讯245

一、顾执中与上海“民治新专”248

第八节 著名新闻教育家的新闻教育活动248

二、谢六逸、陈望道与复旦大学新闻系250

第十章 八年抗战与两极新闻事业的共处253

第一节 概论253

一、国共第二次合作形势下的两极新闻事业共处253

二、两极新闻事业共处的主要形式254

第二节 《救亡日报》的创办与沦陷前上海新闻界254

一、《救亡日报》的创办与宣传254

二、沦陷前上海新闻界256

第三节 《新华日报》的创办与沦陷前武汉新闻界257

一、《新华日报》的创办257

二、“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成立259

三、沦陷前武汉新闻界260

第四节 “国际新闻社”的发展与桂林新闻界260

一、“国际新闻社”的创建与发展260

二、文人荟萃的桂林新闻界262

一、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重建265

第五节 陪都重庆新闻界265

二、《新华日报》在重庆坚持出版266

三、其他宣传抗战的报刊270

第六节 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改革273

一、边区首府延安的新闻事业273

二、各敌后解放区报刊的整顿与发展278

三、解放区新闻界的整风与中共党报理论的形成281

第七节 外国记者在中国的采访活动287

一、埃德加·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287

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与《人类的五分之一》290

三、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与《伟大的道路》291

第八节 沦陷区的新闻界293

一、敌伪的报刊、通讯社与广播293

二、爱国进步报刊296

二、两极新闻事业最后较量三步决胜负300

一、两极新闻事业的最后较量取决于两极政治军事势力的较量300

第一节 概论300

第十一章 解放战争与两极新闻事业的最后较量300

三、在两极新闻事业最后较量面前私营企业性报纸的最后抉择301

第二节 抗战胜利后两极新闻事业竞相发展302

一、国民党新闻事业的膨胀302

二、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303

第三节 全面内战爆发后两极新闻事业不均衡发展305

一、国民党新闻事业发展到顶峰305

二、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暂时收缩与艰苦斗争306

第四节 两极新闻事业在大陆的最后较量311

一、民主报刊的斗争311

二、鼓吹“第三条道路”报刊的破产314

三、王芸生转变与《大公报》新生315

四、国民党新闻事业在大陆的瓦解319

五、共产党新闻事业在大陆的胜利319

后记3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