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姓名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姓名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34835908.jpg)
- 纳日碧力戈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0509141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姓名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姓名的意义2
一、哲学家对专名的讨论3
二、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名实”之争4
三、姓名的社会象征意义5
第二节 姓名形式有限性与意义无限性8
一、语言规则和社会习俗对姓名形式的制约8
二、命名与社会记忆10
三、姓名形式的时空坐标12
四、姓名与社会的结构联系14
五、姓名意义的无限性17
第三节 姓名的符号性质21
一、里奇的符号意义类型21
二、姓名的引申意义22
三、姓名的风格意义26
四、姓名的情绪意义31
五、姓名的反射意义与搭配意义33
第四节 姓名与控制35
一、姓名是社会分类系统36
二、从汉族的姓氏与名字看姓名的异化38
三、从中国历史上的改姓、削名和追谥看王权统治41
四、排名制与社会控制42
第五节 姓名研究的分类体系43
一、中国古代的命名法43
二、当代学者对汉族姓名研究的主要分类44
三、姓名研究的语言学-社会人类学分类体系49
第一节 姓名的形式54
一、姓名形式的多样性54
第二章 姓名的形式和内容54
二、中国少数民族姓名形式56
三、汉族的传统姓名形式61
四、排行名65
五、数目字人名66
六、季节与属相命名制69
七、生辰命名制70
八、世代排名制71
九、连名制74
第二节 姓名的内容83
一、姓名反映社会、历史和心理的内容83
二、姓名的历史观察84
三、姓名与文化接触91
四、姓名与同化94
五、姓名与社会心理95
六、人名与信仰98
七、双名制与多名制106
第三节 姓名的形式与内容的超民族共性112
一、姓名的形式与内容在互动中的共性112
二、姓名内容对姓名形式的作用113
三、讳名制对姓名的制约116
四、姓名形式对姓名内容的反作用120
第三章 姓名的整合功能与区分功能123
第一节 姓名的经济原则与强调原则124
一、姓名的经济原则124
二、姓名的强调原则127
三、姓名的经济原则和强调原则的关系130
第二节 血缘的区分与整合132
一、从姓名形式看区分与整合132
二、亚姓制度134
三、姓氏的象征力量136
第三节 身份的整合与区分138
一、姓氏区分身份的功能138
二、名字与贵贱142
三、名字与身份转换144
四、名字与职业144
第四节 社会整合中的个体区分147
一、整合与区分的统一性147
二、姓名与交际148
三、姓氏的变革149
四、重名及其调整152
第一节 姓名反映的语音、语义和形态特征163
一、汉族语音特点与汉族人名163
第四章 姓名的语言相关性辨析163
二、汉字字形与汉族人名167
三、民族语言的语音特点与民族人名171
第二节 语言对于连名制模式的制约177
一、连名制模式及其相关语言因素177
二、影响连名制的社会因素179
第三节 双语制与双名制183
一、民族接触与双名制184
二、文化地位、双语和双名制185
三、借词与双名186
四、交通与双名188
五、汉字与“汉字文化?”的人名188
第四节 方言、地域与姓名特点191
一、方言与姓名191
二、地域与姓名193
三、方言与译名197
第五节 社会语义与姓名的互动200
一、从姓名用字变化看社会语义的变化200
二、社会语义组合与姓名特点207
三、语言崇拜、符号霸权与姓名禁忌208
第五章 中国姓名研究述要213
第一节 中国古代姓名观与谱牒学213
一、中国古代的姓氏研究213
二、中国古代的命名规则和礼仪215
三、中国的谱牒及其主要功能218
四、中国古代有关姓名的书籍220
第二节 中国二十世纪以来的姓名研究221
一、中国姓名研究的趋向221
二、姓氏本义辨析227
三、有关汉族姓名研究的著述231
四、少数民族姓名的研究235
五、外国人名的研究242
六、姓名与图腾的研究244
七、姓名的多学科研究246
第三节 连名制的研究251
一、中国连名制研究的五个阶段251
二、凌纯声的研究252
三、罗常培和芮逸夫的研究254
四、杨希枚的研究256
第四节 中国姓名研究展望263
一、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263
二、重视研究少数民族的姓名265
三、中国姓名学的课题与任务267
后记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