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分析与监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分析与监测](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4811427.jpg)
- 黄秀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25493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分析与监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环境分析监测的作用与目的1
一、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1
二、环境监测的作用与目的1
目录1
§1-2 环境监测的分类与原则2
一、环境监测的分类2
二、环境监测的原则3
§1-3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要求4
一、环境监测的特点4
二、环境监测的要求5
§1-4 主要分析方法简介5
一、化学分析法6
二、光学分析法6
四、色谱分析法7
三、电化学分析法7
五、中子活化分析法8
§1-5 环境标准10
一、环境质量标准10
二、污染源排放标准11
第二章 监测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13
§2-1 术语解释13
一、分析误差13
二、准确度14
三、精密度14
四、灵敏度、检测下限和检测上限15
五、测定限16
六、总体和样本16
§2-2 数据整理16
一、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16
二、离群数据的统计检验17
一、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21
§2-3 分析结果的表示与统计检验21
二、分析结果的统计检验22
§2-4 回归和相关24
一、直线回归方程24
二、相关系数26
三、回拨的精度与置信区间28
§2-5 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性29
§2-6 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9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29
二、分析人员的基本训练30
三、采样和样品的保存30
四、仪器和试剂30
五、实验室环境条件和容器30
一、环境标准物质及其作用31
§2-7 环境标准物质31
二、我国环境标准物质32
§2-8 分析质量控制32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32
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38
复习题43
第三章 样品的采集、分离与富集44
§3-1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44
一、采样布点44
二、水样的采集47
三、水样的保存50
§3-2 大气污染物的采集54
一、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54
二、采样点的布置55
三、采样时间和频率57
四、采样方法58
五、采样仪器63
六、采样效率65
§3-3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67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67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69
§3-4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69
一、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69
二、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70
三、动物样品的收集和制备71
§3-5 样品的预处理71
一、过滤71
二、灰化处理72
三、提取73
一、溶剂萃取分离法74
§3-6 试样的分离与富集74
二、离子交换分离法78
三、蒸馏82
四、吸附82
复习题83
第四章 化学分析法84
§4-1 酸碱滴定法84
一、概述84
二、应用示例85
§4-2 氧化还原法87
一、概述87
二、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判定和滴定条件控制88
三、应用示例89
§4-3 络合滴定法97
一、概述97
二、络合滴定的原理及影响滴定的主要因素97
三、应用示例99
§4-4 沉淀滴定法101
一、概述101
二、应用示例102
§4-5 重量分析法103
一、重量分析法分类103
二、应用示例104
复习题108
第五章 光学分析法109
§5-1 分光光度法109
一、概述109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110
三、光的吸收定律111
四、分光光度计113
五、显色反应及其条件的选择115
六、测量条件的选择123
七、应用示例124
§5-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28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概述及其特点128
二、基本原理129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32
四、定量分析方法138
五、干扰及其抑制139
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140
七、应用示例143
§5-3 荧光分析法144
一、概述144
二、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145
三、荧光分析的仪器147
四、定性和定量分析148
五、影响荧光测定的主要因素149
一、基本原理和特点150
六、应用150
§5-4 化学发光法150
二、化学发光法的应用152
复习题156
第六章 电化学分析法157
§6-1 电导分析法157
一、基本原理157
二、电导仪159
三、电导测定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160
§6-2 电位分析法162
一、概述162
二、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162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164
四、电位滴定法171
一、极谱分析法的原理172
§6-3 极谱分析法172
五、电位分析应用示例——水样ρH值的测定172
二、极谱定量分析173
三、极谱法的特点175
四、示波极谱法176
五、溶出伏安法177
复习题178
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179
§7-1 色谱分析简介179
一、柱层析179
二、纸层析180
三、薄层层析法181
§7-2 气相色谱分析法183
一、概述183
二、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185
三、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187
四、气相色谱检测器194
五、气相色谱的定性、定量方法201
六、毛细管色谱简介205
七、标准气的配制206
八、气相色谱法应用示例210
§7-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219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219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220
三、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及原理223
四、液相色谱法流动相226
五、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类型的选择227
六、高效液相色谱应用示例228
§7-4 离子色谱分析法230
一、离子色谱法的特点230
二、离子色谱的基本原理231
三、仪器的基本结构235
四、操作条件的选择236
五、应用示例238
复习题241
第八章 简易分析技术与连续自动监测系统243
§8-1 简易分析技术243
一、环炉技术243
二、检气管法246
三、试纸比色法250
四、溶液快速法251
§8-2 连续自动监测系统251
一、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251
二、水质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254
复习题269
一、频率、波长和声速270
§9-2 声音的物理性质和量度270
§9-1 噪声及其危害270
第九章 噪声污染监测270
二、声功率、声强和声压271
三、声功率级、声强级和声压级271
四、倍频程272
五、多声源噪声级的计算273
§9-3 噪声的物理量与主观听觉的关系274
一、响度级与等响曲线274
二、计权声级276
三、声级评价277
§9-4 噪声标准278
一、关于听力保护的噪声允许标准279
二、环境噪声允许标准280
§9-5 噪声测量仪器281
三、我国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281
一、声级计282
二、频谱分析仪282
§9-6 噪声监测方法283
一、测量要点283
二、测点选择284
三、读数方法与数据处理284
复习题288
第十章 生物监测289
§10-1 水污染生物监测289
一、指示生物290
二、生物指数294
三、种类多样性指数294
四、生物测试296
§10-2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300
一、植物指示器与植物监测器301
二、指示植物的选择304
三、植物反应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307
复习题308
第十一章 环境放射性监测310
§11-1 基本概念310
一、放射性和电离辐射310
二、照射量和剂量313
三、放射性监测314
§11-2 环境中的放射性315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315
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和人体中的分布317
§11-3 放射性监测的方法、技术和仪器319
一、方法和技术319
二、仪器321
§11-4 环境中常见的放射性物质及剂量的监测325
一、水样的总放射性活度测定325
二、水样中各别核素测定(示例)326
三、大气中各种形态131I的监测327
四、土壤中总α、β放射性活度测定328
五、空间照射量和个人外照射剂量的测定328
复习题330
附录331
附录一 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3095浓度限值(摘自GB309-8 2)331
附录二 大气中十三类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331
附录三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摘自TJ36-7 9)333
附录四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334
附录五 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级标准335
附录六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336
附录七 渔业水域水质标准336
附录八 第一类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337
附录九 第二类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337
参考文献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