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戴园晨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06487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2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2
一、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的两个基本观点: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
二、从非商品经济到商品经济是关于社会主义的观念的根本转变4
三、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7
四、一种可能的社会经济结构10
五、不是从某种一成不变的制度结构而是更多地从功能的角度看问题15
六、已作出的选择和仍待继续的探索20
一、一个科学的命题:生产力标准论23
第二章 生产力标准与标准生产力23
二、主体与客体的照映:生产力标准与标准生产力36
三、质态与量态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率49
第三章 历史的发展与发展的历史70
一、历史的发展70
二、发展的历史83
三、新的历史篇章99
第四章 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103
一、现代化及其前提条件103
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薄弱基础111
三、商品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战略选择119
第五章 生产力的国际化与开放型经济126
一、生产力的国际化126
二、经济过程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130
三、社会经济制度与开放型经济137
四、社会主义与对外开放139
第二部分144
第六章 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和所有制的改革144
一、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144
二、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的改革150
第七章 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的并存157
一,私营、三资经济合法化和部分国营经济集体化161
二、资财收入合法化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相对扩大171
三、社会主义市场深化和市场机制逐步完善177
第八章 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改革188
一、全民所有制理论的由来和发展188
二、全民所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98
三、全民所有制经济改革的总体构思205
第九章 多种经济利益222
一、经济利益体系222
二、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个人利益225
三、各种经济利益之间的一般关系231
四、经济发展的动力238
五、经济利益和阶级、阶层、群体242
六、经济利益和生产关系246
七、经济利益和社会生产力的合理组合252
第十章 联合劳动与劳动形式255
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256
二、旧分工与劳动形式261
三、劳动形式的哲学思考268
一、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及其发展阶段的再认识,是运行方式改革的理论基础274
第十一章 经济运行的行政方式和市场方式274
第三部分274
二、传统体制F组织经济运行的行政动员方式是对计划经济的误解277
三、经济学家关于经济运行方式的理论探索过程285
四、对计划与市场结合形式的实践探索292
五、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全方位结合302
六、社会、企业、个人行为对宏观经济运行过程的影响310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的阴影和经济运行的百慕大三角316
一、通货膨胀的阴影316
二、赶超经济中的货币过量供应319
三、“百慕大三角”和螺旋式的循环325
四、避免职工实际收入下降和工资物价的相互推动327
五、储蓄的缓冲和利率的调整330
六、垄断经营和投机倒把加剧了物价轮番上涨334
七、通货膨胀条件下政府、企业、农民、职工的行为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336
第四部分344
第十三章 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反思344
一、发展战略的选择要从国情出发344
二、思路的选择和发展的代价347
三、全球的变迁与面临的挑战350
四、对中国发展战略的反思352
一、十年的回顾与得失360
第十四章 农村经济关系的发展和深化改革的思考360
二、困扰与可供选择的设想367
三、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新道路378
第十五章 消费结构战略选择382
一、消费主体目标选择382
二、消费客体序列选择387
三、小康型消费结构总体设想397
第十六章 二元经济结构的现代化403
一、二元经济结构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任务403
二、限制二元经济现代化的因素414
三、消除限制经济发展因素的几点基本思考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