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皖苏,潘陆桃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7125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机械制图-画法几何-高等学校-教材;机械制图-透视投影-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1章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1
1.1 概述1
1.2 投影法的分类1
1.2.1 中心投影法1
1.2.2 平行投影法1
目录1
1.3 工程上常用的几种投影图2
1.3.1 正投影图2
1.3.2 轴测图2
1.3.3 透视图2
1.3.4 标高投影图3
2.1.1 两投影面体系的建立4
2.1.2 点在第一分角内的两面投影4
2.1 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4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4
2.1.3 点的两面投影规律5
2.2 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6
2.2.1 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6
2.2.2 点在第一分角内的三面投影6
2.2.3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7
2.2.4 点的投影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8
2.3 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9
2.3.1 两点的相对位置9
2.3.2 重影点10
2.4 直线的投影11
2.5 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11
2.5.1 一般位置直线11
2.5.2 投影面的平行线13
2.5.3 投影面的垂直线14
2.6 属于直线的点15
2.6.1 属于直线上的点的投影性质15
2.6.2 直线的迹点17
2.7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18
2.7.1 平行两直线18
2.7.2 相交两直线18
2.7.3 交叉两直线18
2.8 直角投影定理20
2.9 平面的表示法22
2.9.1 平面的几何元素表示法22
2.9.2 平面的迹线表示法22
2.10.1 一般位置平面23
2.10 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23
2.10.2 投影面的垂直面24
2.10.3 投影面的平行面25
2.10.4 特殊位置面的迹线表示法26
2.11 平面上的直线和点26
2.11.1 平面上的直线26
2.11.2 平面上的点27
2.11.3 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28
2.11.4 平面上对投影面的最大斜度线29
第3章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32
3.1 平行32
3.1.1 直线和平面平行32
3.1.2 两平面平行33
3.2 相交34
3.2.1 直线和特殊位置平面相交34
3.2.3 直线和一般位置平面相交35
3.2.2 一般位置平面和特殊位置平面相交35
3.2.4 两个一般位置平面相交36
3.3 垂直38
3.3.1 直线与平面垂直38
3.3.2 两平面互相垂直40
3.4 距离和角度的度量及综合性作图题42
3.4.1 距离的度量42
3.4.2 角度的度量42
3.4.3 综合性作图题43
第4章 投影变换46
4.1 基本概念46
4.2 换面法46
4.2.1 基本概念46
4.2.2 点的换面48
4.2.3 基本作图50
4.2.4 换面法应用举例53
4.3 旋转法56
4.3.1 基本概念56
4.3.2 基本作图57
4.3.3 旋转法应用举例60
第5章 曲线与曲面62
5.1 曲线62
5.1.1 曲线的形成和分类62
5.1.2 曲线的投影62
5.2 圆的投影64
5.2.1 投影面平行面上圆的投影64
5.2.2 投影面垂直面上圆的投影64
5.2.3 一般位置圆的投影65
5.3 圆柱螺旋线67
5.4.3 回转面68
5.4.2 曲面的分类68
5.4 曲面概述68
5.4.1 曲面的形成68
5.4.4 非回转直纹曲面72
5.4.5 正螺旋面76
第6章 立体79
6.1 平面立体79
6.1.1 棱柱79
6.1.2 棱锥81
6.2 回转体82
6.2.1 圆柱82
6.2.2 圆锥84
6.2.3 圆球86
6.2.4 圆环88
6.3 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89
6.3.1 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90
6.3.2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92
6.3.3 平面与组合体相交98
6.4 立体与立体相交100
6.4.1 直线与曲面立体相交101
6.4.2 两平面立体相交103
6.4.3 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106
6.4.4 曲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109
6.5 组合体115
6.5.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投影图115
6.5.2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117
6.5.3 读组合体三投影图的方法和步骤118
7.1.2 轴测投影图的性质及两个重要定义122
7.1.1 轴测投影图的形成122
7.1 轴测投影图的基本知识122
第7章 轴测投影图122
7.1.3 轴测投影图的分类123
7.2 正轴测投影图124
7.2.1 正轴测投影图的轴向伸缩系数和轴间角125
7.2.2 属于或平行于坐标面圆的正轴测投影126
7.2.3 属于或平行于坐标面圆的正轴测投影椭圆的近似画法128
7.2.4 非圆曲线和其他面上的圆的轴测投影的画法130
7.3 正轴测图的画法130
7.3.1 平面立体正轴测图的画法130
7.3.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132
7.4 斜轴测图的画法137
7.4.1 正面斜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137
7.4.2 属于或平行于坐标面圆的斜二轴测图137
7.4.3 斜二轴测图的画法139
7.5 水平斜轴测图140
第8章 阴影的基本知识142
8.1 在正投影图中加绘阴影的作用142
8.2 阴影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43
8.2.1 阴和影的形成143
8.2.2 有关阴影的术语143
8.3 常用光线144
第9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阴影146
9.1 点的影146
9.1.1 点在承影面上的落影146
9.1.2 点在投影面上的落影146
9.1.3 点的落影的求法148
9.2 直线的影150
9.2.1 直线落影的规律150
9.2.2 直线在平面承影面上落影的求法154
9.3 平面多边形的影157
第10章 平面立体的阴影162
10.1 平面立体阴影的构成及阴面的确定162
10.1.1 平面立体阴影的构成162
10.1.2 平面立体阴面的确定162
10.2 平面立体阴影的求法164
10.2.1 棱柱体阴影的求法164
10.2.2 棱锥体阴影的求法166
10.2.3 平面组合体的阴影168
10.3 平面立体组成的建筑形体的阴影171
第11章 曲线、曲面立体的阴影182
11.1 曲线和圆的落影182
11.2.1 常用回转体的阴影184
11.2 曲面立体的阴影184
11.2.2 一般曲线回转面的阴影188
11.2.3 线在曲面承影面上的落影193
11.3 曲面建筑形体阴影的绘制195
11.3.1 圆孔的落影195
11.3.2 柱头的阴影196
11.3.3 建筑阴影作图实例202
第12章 透视的基本知识204
12.1 概述204
12.2 常用术语204
第13章 点、直线、平面的透视206
13.1 点的透视206
13.1.1 点的透视规律206
13.1.2 点的透视作图207
13.2.2 画面相交线的透视特性208
13.2.1 直线的分类208
13.2 直线的透视208
13.2.3 画面平行线的透视特性212
13.3 平面的透视214
13.3.1 平面的分类214
13.3.2 画面平行面的透视特性214
13.3.3 画面相交面的透视特性214
第14章 透视图的画法216
14.1 透视图的种类216
14.1.1 一点透视216
14.1.2 两点透视216
14.1.3 三点透视217
14.2 透视高度的确定218
14.2.1 真高线218
14.2.2 透视高度的量取218
14.2.3 集中真高线219
14.3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221
14.3.1 视线法221
14.3.2 交线法222
14.3.3 量点法223
14.4 透视图画法的应用225
14.4.1 直线的透视作图225
14.4.2 平面的透视作图228
14.4.3 立体的透视作图229
14.5 透视图的简捷画法240
14.5.1 直线的分段240
14.5.2 矩形的分割243
14.5.3 矩形的延续244
14.5.4 网格法246
14.6.1 三点透视的原理248
14.6 三点透视248
14.6.2 三点透视的画法249
第15章 曲线和曲面立体的透视253
15.1 平面曲线和圆的透视253
15.1.1 平面曲线的透视画法253
15.1.2 圆周的透视253
15.2 圆柱的透视255
15.3 圆球的透视257
15.4 螺旋线和螺旋面的透视258
15.4.1 螺旋线的透视258
15.4.2 螺旋面的透视258
第16章 透视图的选择261
16.1 视点、画面与建筑物的位置关系261
16.1.1 视点位置的选择261
16.2.1 先确定站点,然后确定画面263
16.1.2 画面位置的选择263
16.2 平面图中确定站点、画面的步骤263
16.2.2 先确定画面,然后确定站点264
第17章 透视阴影、倒影和镜像265
17.1 透视图中的阴影265
17.1.1 透视图中的光线265
17.1.2 透视图中的光平面、光平面灭线266
17.1.3 画面平行光线下的透视阴影268
17.1.4 画面相交光线下的透视阴影273
17.1.5 建筑形体的透视阴影277
17.2 倒影和镜像281
17.2.1 倒影281
17.2.2 镜像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