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在校大学生犯罪预防、防范及犯罪处理实务全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在校大学生犯罪预防、防范及犯罪处理实务全书 上
  • 周宇中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 ISBN:788413217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4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6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在校大学生犯罪预防、防范及犯罪处理实务全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加强素质教育杜绝大学生犯罪3

第一节 大学生犯罪与素质现状分析3

一、关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3

二、大学生犯罪与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分析14

第二节 素质教育概论26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26

二、素质教育的特征28

三、素质教育的内涵29

第三节 开展素质教育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根本措施30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30

二、加强素质教育培养知法守法的合格人才31

三、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35

四、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36

五、实施素质教育是克服功利主义教育的需要37

第四节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使命38

一、素质教育的目的38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38

三、素质教育的任务42

第五节 高等学校改进素质教育的途径64

一、注重思想政治工作64

二、高等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68

三、改善师生关系解放教学思想73

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77

二、大学生犯罪的主要类型87

一、大学生犯罪的概念87

第一节 我国大学生犯罪的特点87

第二章 大学生犯罪的类型和特征87

三、大学生犯罪的态势及特点92

第二节 大学生侵犯财产型犯罪117

一、盗窃罪与侵犯公私财物行为的概念117

二、大学生所犯盗窃罪的特征117

三、大学生盗窃行为罪与非罪的界定125

四、大学生犯盗窃罪与其他犯罪的界定125

五、盗窃罪的数额计算129

六、盗窃的既遂与未遂131

七、关于盗窃的处罚133

八、大学生财产型犯罪的新趋势141

一、暴力犯罪的司法界定147

第三节 大学生暴力犯罪147

二、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点150

三、暴力犯罪的主要类型152

四、刑法中“暴力”的含义156

五、以“暴力”为手段的犯罪与伤害犯罪的区分原则161

六、暴力犯罪的对策162

七、大学生暴力犯罪新趋势165

第四节 大学生性犯罪173

一、性犯罪的概念173

二、性犯罪的危害与现状174

三、性犯罪的特征176

四、性犯罪的分类182

五、我国高校的“性”现状187

六、性犯罪的处罚202

七、我国大学生性犯罪的新趋势216

第五节 大学生计算机犯罪229

一、计算机时代的大学生网络道德229

二、计算机犯罪的定义248

三、计算机犯罪的类型249

四、计算机犯罪的现状251

五、计算机犯罪的特点253

六、计算机犯罪的防范259

七、计算机犯罪的新趋势262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269

第三章 大学生犯罪的根源269

第一节 大学生犯罪的构成269

二、犯罪客体274

三、犯罪客观方面283

四、犯罪主体293

五、犯罪主观方面316

第二节 大学生犯罪原因326

一、犯罪原因的概念和特征326

二、犯罪原因研究的理论体系328

三、犯罪原因系统的构成330

四、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334

五、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336

六、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338

七、我国当前的犯罪态势344

八、犯罪的组织形式特征356

第三节 大学生犯罪根源359

一、犯罪根源的概念359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犯罪根源363

三、我国当前普遍性的犯罪心理365

第四节 社会环境与大学生犯罪371

一、社会环境的概念371

二、政治因素与大学生犯罪374

三、社会环境与大学生犯罪379

四、社区环境与大学生犯罪384

五、社会的动态和静态环境与大学生犯罪391

第五节 经济与大学生犯罪395

一、经济因素与大学生犯罪395

二、经济贫困与大学生犯罪403

三、市场经济与大学生犯罪409

四、经济发展与大学生犯罪412

第六节 文化与大学生犯罪420

一、文化的概念420

二、文化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422

三、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428

四、都市文化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430

五、现代文化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434

六、亚文化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441

七、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443

八、价值观念对大学犯罪的影响445

第七节 学校教育与大学生犯罪449

一、学校教育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449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缺陷与大学生犯罪455

三、加强学校教育减少大学生犯罪462

第八节 家庭教育与大学生犯罪464

一、家庭与家庭的功能464

二、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466

三、家庭影响与大学生犯罪470

第九节 婚恋与大学生犯罪478

一、婚姻、恋爱是大学生不可回避的问题478

二、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问题489

三、大学生应该如何对待恋爱498

四、大学生恋爱的道德508

五、当代大学生择偶标准510

六、恋爱与大学生犯罪512

七、大学生在恋爱与婚姻中犯罪的特点524

第十节 女大学生违法犯罪分析526

一、性别对犯罪的影响526

二、我国女大学生犯罪现状533

三、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性534

四、女大学生犯罪的成因542

第十一节 自然环境与大学生犯罪548

一、时间因素与大学生犯罪548

二、地理环境与大学生犯罪552

第十二节 大学生犯罪的个体原因559

一、犯罪个体原因的概念、内容、特征559

二、犯罪个体原因与社会原因的关系563

三、研究犯罪个体原因的意义564

四、大学生犯罪的生理原因565

五、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570

六、人格异常与大学生犯罪592

第四章 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603

第一节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在因素603

一、时间因素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603

二、地域因素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606

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607

四、学校教育因素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610

五、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615

六、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因素的影响618

第二节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内在因素636

一、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机制636

二、大学生犯罪的需要643

三、大学生犯罪的动机647

四、物欲型动机大学生犯罪661

五、性欲型动机大学生犯罪671

六、情绪型动机大学生犯罪676

七、几种主要的情绪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681

八、信仰型动机犯罪682

九、集合型动机大学生犯罪686

十、犯罪者的智力特征690

十一、自我意识与大学生犯罪694

十二、激情与犯罪696

十三、变态人格与大学生犯罪700

第三节 大学生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707

一、大学生过失犯罪心理707

二、大学生故意犯罪心理分析740

三、个性心理结构与大学生犯罪755

第四节 人格与大学生犯罪759

一、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759

二、犯罪人格解析767

三、人格障碍与大学生犯罪776

四、犯罪人格的矫正783

第五节 女大学生犯罪心理解析787

一、性别差异与女大学生犯罪787

二、我国女性犯罪概况792

三、女大学生犯罪心理特征分析799

四、女大学生犯罪原因808

五、女大学生财产型犯罪心理811

六、女大学生杀人犯罪心理815

七、女大学生性犯罪心理817

八、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与教育819

第六节 不同犯罪经历的大学生犯罪心理824

一、不同犯罪经历犯罪人概述824

二、初犯和偶犯的心理827

三、累犯心理834

四、惯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838

五、职业犯心理842

第七节 几种多发大学生犯罪类型心理分析845

一、财产型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845

二、智能型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852

三、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分析864

第五章 大学生犯罪的预防881

第一节 大学生犯罪预防概述881

一、大学生犯罪预防的概念881

二、犯罪预防的分类888

三、犯罪预防的方法和手段896

四、预防大学生犯罪战略方针899

五、预防犯罪的体系901

第二节 大学生犯罪预测904

一、大学生犯罪预测的概念904

二、大学生犯罪预测的意义910

三、大学生犯罪预测的重要性913

四、犯罪行为预测的依据916

五、犯罪行为预测的指导思想918

六、犯罪行为预测的内容921

七、犯罪预测的条件923

八、大学生犯罪预测的方法和步骤926

第三节 大学生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940

一、大学生犯罪预防的罪情观念与防卫体系940

二、综合治理的犯罪预防方针956

三、大学生犯罪预防的方式和方法958

四、大学生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960

五、大学生罪错预防分类965

第四节 大学生犯罪预防的价值974

一、制裁的不充分性与有害性975

二、刑罚与预防大学生犯罪977

三、大学生犯罪预防的可行性与局限性982

第五节 大学生犯罪防治的决策987

一、大学生犯罪防治决策概述987

二、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战略措施990

三、犯罪防治决策的程序999

四、预防犯罪的策略1005

五、犯罪防治决策的信息系统1010

六、犯罪防治决策的分析方法1013

七、大学生犯罪预防的决策1014

第六节 大学生犯罪预防的实施1024

一、犯罪行为惩处1024

二、犯罪预防的实施步骤1031

三、大学生犯罪的宏观预防1034

四、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具体措施1040

五、大学生犯罪的预防主体1044

第七节 大学生犯罪心理预防1064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面面观1064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1069

三、大学生自杀为何越来越多1072

四、大学生抑郁寡欢为哪般1088

五、新生入校问题一箩筐1090

六、成熟的性机能与不成熟的性心理1096

七、正视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大学生犯罪1105

八、大学生犯罪心理预测1120

九、犯罪心理预测表的制作1125

十、犯罪心理预测的方法1127

十一、犯罪心理预测的适用范围1131

十二、大学生犯罪心理预防概述1139

十三、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1146

十四、犯罪心理预防的内容和原则1153

十五、大学生犯罪的个体预防1164

第八节 大学生犯罪的综合治理1171

一、大学生犯罪综合治理概述1171

二、综合治理方针的依据1191

三、大学生犯罪综合治理手段1197

第六章 大学生犯罪的防范与对策1221

第一节 被害人概述1221

一、被害人的概念1221

二、提出被害人问题的意义1222

三、被害人的分类1224

四、被害人与加害人1226

五、被害性与被害原因1229

一、侥幸1232

第二节 被害人心理1232

二、疏忽1234

三、惧怕1235

四、应急1236

五、严惩1237

第三节 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1239

一、被害人的权利1240

二、被害人的义务1251

第四节 被害人的补偿1254

一、被害人的被害损失1254

二、被害人的补偿立法1255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1263

第五节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1263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1264

三、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1271

四、大学生防卫术概述1273

五、大学生防身自卫的实用技术1276

六、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意义1280

七、紧急避险的条件1280

八、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1284

第六节 被害预防1285

一、被害预防的概念1285

二、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的关系1286

三、被害预防的特点1290

四、被害预防的意义1291

五、被害预防的作用1292

六、被害预防的类型1296

七、被害预防的内容1296

八、被害预防阶段1299

九、被害预防的途径1301

十、被害预防的关键1302

第七节 各类被害防范的具体对策1306

一、暴力犯罪的被害防范1306

二、抢劫与防抢劫1311

三、滋扰与防滋扰1316

四、性犯罪被害防范1320

五、侵财犯罪的被害防范1343

一、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历史时代1377

第七章 完善自我修养预防大学生犯罪1377

第一节 肩负使命 立志成才1377

二、当代大学生的奋斗目标1381

三、当代大学生修养的指导思想1383

四、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1393

五、当代大学生素质的目标要求1397

第二节 加强修养 完善人格1402

一、人格的含义和特征1402

二、人格的表现和本质1404

三、人格的形成和时代要求1409

四、人格修养的方法和途径1413

五、人格修养的意义1422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珍贵的院校生活1424

一、走进全新的生活天地1426

二、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1428

第四节 更新道德 培养情操1438

一、道德的含义、本质和功能1438

二、道德品质的含义、特征和要求1441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特征1447

四、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1453

五、大学生道德品质1460

第五节 加强道德教育预防大学生犯罪1470

一、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高校道德教育1470

二、面向21世纪振兴大学道德教育1474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和作用1480

第六节 树立理想 塑造人生1480

二、大学生应有的理想1496

三、大学生应有的政治信念1501

第七节 人生目标 人生价值1506

一、科学的人生观1506

二、正确的价值观1518

第八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1543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1543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1543

二、健康的标志1544

三、心理健康标准1545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547

五、亚心理健康状态1549

六、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1550

七、心理健康评价1552

八、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553

九、心理矛盾与冲突1554

十、心理障碍1556

第二节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1559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561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1563

三、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1581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583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585

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589

七、培养健康的心理1590

八、心理教育工作1591

九、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1607

十、大学生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1614

第三节 心理挫折与调适1616

一、挫折含义、起因及作用1616

二、挫折反应与心理防御1620

三、提高挫折承受能力1624

四、大学生的心理挫折与调适1628

第四节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1634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1634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规律1637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其调整1643

四、塑造健全的自我1648

第五节 情绪与心理健康1652

一、情绪及其特征1652

二、大学生情绪活动特征与情绪健康1655

三、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与调适1657

四、情绪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1664

五、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与情绪的调节1668

六、良好情绪的维护与培养1677

第六节 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1682

一、人格概述1682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与矫正1693

三、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1697

第七节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1702

一、人际交往1702

二、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1708

三、培养成功交往的能力1712

第八节 学习与心理健康1718

一、学习心理1718

二、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1723

三、考试心理卫生1733

第九节 心理咨询1736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1736

二、心理咨询的分类1737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1738

四、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的特色1744

第九章 相关文件法规汇编17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7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76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769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77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7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7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7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8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8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823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8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8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84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8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865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部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当场处罚决定书》式样的通知1873

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1877

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1880

公安部关于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1883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889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8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03

婚姻登记条例19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9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