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计时仪器通史 古代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计时仪器通史 古代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7/30398527.jpg)
- 陈美东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65744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48页
- 文件大小:149MB
- 文件页数:563页
- 主题词:古代计时仪器-技术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计时仪器通史 古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古代卷1
引论1
第一篇 时政制度23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时间工作23
第二章 天文台和进行时间工作的地方机构37
第三章 计时制度52
第二篇 漏刻71
第一章 漏刻概说71
第二章 漏刻的起源、发展与演变81
第三章 民用漏刻159
第四章 有关漏刻的几个物理问题176
第五章 漏刻换箭和昼夜漏刻计算210
第六章 历代漏刻著述256
第七章 现存漏刻267
第三篇 日晷285
第一章 日晷概说285
第二章 中国日晷之起源与早期发展305
第三章 元明时期的日晷315
第四章 西方日晷之传入与早期研究327
第五章 《数理精蕴》中的日晷356
第六章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西方日晷及其他368
第七章 清代民间对日晷之研究379
第八章 民国时期对日晷之研究406
第九章 现代学者对日晷之研究421
第四篇 机械计时器、香漏及其他439
第一章 机械计时器概说439
第二章 水运浑象型机械计时器446
第三章 独立机械计时器523
第四章 香漏和辊弹漏刻535
后记547
近现代卷3
第一篇 综述3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计时仪器史(1601—1949)3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计时仪器史(1949—2009)14
第二篇 清代机械钟表93
第一章 西洋机械钟表的传入及各地的仿制93
第二章 最大的钟表制作中心——清宫做钟处99
第三章 几个主要地区的钟表制造138
第四章 《自鸣钟表图法》——中国古代唯一的一部钟表专著153
第三篇 时钟159
第一章 机械钟159
第二章 电钟和晶体管钟181
第三章 石英电子钟189
第四章 电波钟202
第四篇 表209
第一章 概述209
第二章 机械表217
第三章 电子表254
第五篇 特殊用途计时仪器273
第一章 公共用计时仪器273
第二章 军用计时仪器294
第三章 工业及工业产品用计时仪器306
第四章 其他特殊用途计时仪器313
第六篇 钟表外观件323
第一章 手表外观件323
第二章 时钟外观件369
第七篇 钟表用元器件393
第一章 钟表发条393
第二章 钟表游丝401
第三章 钟表宝石元件406
第四章 手表防震器414
第五章 钟表集成电路418
第六章 钟表石英振子423
第七章 钟表步进电机428
第八篇 钟表用材料设备仪器437
第一章 钟表材料437
第二章 钟表设备445
第三章 钟表仪器457
第九篇 原子钟467
第一章 绪论467
第二章 原子钟的发明与我国原子钟发展简述476
第三章 我国第一台“原子钟”——氨分子钟492
第四章 获得广泛应用的原子钟497
第五章 新型原子钟535
附录553
后记577
引论1
第一篇 时政制度23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时间工作23
第一节 周代以前的时间工作24
第二节 周代的时间工作26
第三节 秦汉到隋以前的时间工作29
第四节 隋唐的时间工作31
第五节 宋辽金元的时间工作32
第六节 明清的时间工作34
第二章 天文台和进行时间工作的地方机构37
第一节 古代的国家天文台37
第二节 见于史料的其他天文台39
第三节 地方的时间工作机构40
第四节 城市中时间讯号的播送44
第三章 计时制度52
第一节 一天分为若干时段法与十六时制53
第二节 百刻计时制56
第三节 以太阳地平方位为准的十二时辰制与二十四时辰制59
第四节 以漏刻刻数为准的十二辰刻制61
第二篇 漏刻71
第一章 漏刻概说71
第二章 漏刻的起源、发展与演变81
第一节 漏刻的起源81
第二节 单壶泄水型沉箭漏87
第三节 多级补偿型浮箭漏98
第四节 秤漏114
第五节 漫流平水型浮箭漏134
第六节 漫流平水补偿混合型浮箭漏151
第三章 民用漏刻159
第一节 盂漏(附莲花漏、碗漏、椰漏)159
第二节 几漏167
第三节 田漏169
第四节 船用漏刻171
第四章 有关漏刻的几个物理问题176
第一节 漏刻流量的稳定问题176
第二节 漏刻流量的计算问题193
第三节 流量可以与温度无关的问题198
第五章 漏刻换箭和昼夜漏刻计算210
第一节 漏刻换箭制度210
第二节 昼夜漏刻长度的计算方法238
第六章 历代漏刻著述256
第一节 历代漏刻著述概况256
第二节 重要漏刻著作简介258
第七章 现存漏刻267
第一节 汉代漏刻267
第二节 宋元漏刻274
第三节 明清漏刻280
第三篇 日晷285
第一章 日晷概说285
第一节 日晷的定义与功能285
第二节 日晷的分类287
第三节 日晷发展史简述300
第四节 日晷及日晷史的研究价值303
第二章 中国日晷之起源与早期发展305
第一节 中国日晷的起源305
第二节 最早的中国日晷307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日晷310
第四节 宋代的赤道式日晷313
第三章 元明时期的日晷315
第一节 “西域”日晷315
第二节 仰仪316
第三节 西安化觉寺日晷319
第四节 “量天尺”及“马上日晷”史料321
第五节 “仰釜日晷”与明仿制简仪中的“日晷盘”323
第四章 西方日晷之传入与早期研究327
第一节 西方日晷之传入与徐光启等人的研究327
第二节 陆仲玉与《日月星晷式》331
第五章 《数理精蕴》中的日晷356
第一节 梅文鼎等人对日晷的研究356
第二节 分圆线、正弦线、正切线与正割线法358
第三节 画日晷法361
第四节 假数尺366
第六章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西方日晷及其他368
第一节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赤道式日晷368
第二节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地平式日晷372
第三节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子午式日晷、月晷及星晷374
第四节 贝子庙蒙文日晷及其他376
第七章 清代民间对日晷之研究379
第一节 齐彦槐与张作楠对日晷之研究379
第二节 刘衡对日晷之研究387
第三节 徐朝俊对日晷之研究393
第四节 邹伯奇所制日晷397
第五节 温葆深对日晷之研究400
第八章 民国时期对日晷之研究406
第一节 高鲁对日晷之研究406
第二节 阮志明之五种日晷409
第三节 刘复设计的时节日晷415
第九章 现代学者对日晷之研究421
第一节 陈宛如等对日晷之介绍421
第二节 吴振华对日晷之研究427
第三节 苏州市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仿制的日晷431
第四节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日晷435
第四篇 机械计时器、香漏及其他439
第一章 机械计时器概说439
第一节 机械计时器的三要素439
第二节 机械计时器的产生440
第三节 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442
第四节 中国古代机械计时器在世界机械钟表史上的重要地位443
第二章 水运浑象型机械计时器446
第一节 水运浑象概说446
第二节 带日历的机械计时器:张衡水运浑象451
第三节 长期积累后的飞跃459
第四节 登峰造极的北宋水运浑象473
第五节 水运浑象型机械计时器制作的尾声520
第三章 独立机械计时器523
第一节 郭守敬的大明殿灯漏523
第二节 元末宫漏和明初水晶刻漏529
第三节 詹希元沙漏及其他531
第四章 香漏和辊弹漏刻535
第一节 香漏535
第二节 辊弹漏刻543
后记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