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办公室规范管理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蓝天出版社
- ISBN:780158325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8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办公室-管理-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办公室规范管理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综合性和政治性3
二、从属性和服务性3
第一编 办公室人员管理3
第一章 办公室工作概述3
第一节 办公室工作的性质3
三、枢纽地位4
二、窗口地位4
第二节 办公室的地位和作用4
一、中心地位4
四、参谋作用和助手作用5
五、服务作用和耳目作用6
一、办公室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原则7
第三节 办公室的任务和特点7
二、办公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性11
一、办公室环境及其管理14
第四节 办公室环境管理14
二、办公室环境的内容17
二、办公室机构设置原则22
一、办公室机构设置概述22
第五节 办公室机构设置22
三、办公室机构的领导与管理25
二、有强烈的事业心26
一、政治可靠26
第二章 办公室人员配备26
第一节 办公室人员的基本要求26
五、工作勤奋27
四、廉洁奉公27
三、谦虚好学27
一、知识结构28
第二节 办公室人员个体素质结构28
二、办公能力要求30
三、道德素质32
一、办公室群体的功能34
第三节 办公室人员群体素质结构34
二、群体的结构因素35
三、群体组织的优化36
一、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38
第四节 办公室人员工作考核38
二、考核的原则和内容40
三、考核的方法41
一、概念与特点43
第一节 办公室主任的要求43
第三章 办公室主任的素养43
二、基本要求和条件45
第二节 办公室主任的职责46
一、承办职责和参谋职责47
二、管理职责和协调职责49
三、领导指挥职责51
一、沟通协调作用52
第三节 办公室主任的作用52
二、参谋助手作用53
三、信息咨询作用54
二、系统思维方法55
一、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55
第四节 办公室主任工作方法55
六、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56
五、重视个别工作56
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56
四、正面教育,以理服人56
十、关心工作人员生活57
九、扬善为主,激励上进57
七、以诚相待,以情感人57
八、树立榜样,典型示范57
三、有自知之明58
二、运用系统理论58
第五节 办公室主任领导指挥艺术58
一、随事物发展变革观念58
七、懂得尊重他人,平等待人59
六、有决断的魄力59
四、不断创新,敢于进取59
五、会预测未来59
九、知己知彼,主动竞争60
八、心地坦然,求贤用才60
十一、坚持原则61
十、明责授权61
一、人才,并非是全才62
第六节 办公室主任领导用人方法62
十二、有超前的战略思想62
二、人才,并非是奇才63
四、人才,并非都有文凭64
三、人才,并非是完人64
五、发现人才的良方65
六、鉴人识才的秘诀66
一、起草办公文稿68
第一节 语言文字技能68
第四章 办公室人员工作技能68
二、校对程序和方法70
一、记录的要求和方法72
第二节 记录及录音整理要求72
二、录音整理的步骤74
一、文字处理77
第三节 办公设备运用技能77
二、油印机和复印机的使用80
三、打印机和激光照排82
四、装订方法和文件规格尺寸84
一、要从小事做起86
第一节 有备而来86
第五章 办公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86
二、应备齐工具书87
三、凡事计划在先88
四、井然有序90
五、合理布局91
二、朝思暮想的妙法92
一、小本随身的妙处92
第二节 点滴记事92
三、自编程序的高效94
四、先做为上的业绩95
一、一次完成艺术96
第三节 办事的艺术96
二、化繁为简艺术97
一、平心静气98
第四节 议事妙术98
三、委屈求全艺术98
二、事不过三99
三、顺心转意100
四、设身处地101
五、以事喻理103
二、请人帮忙术104
一、工作减负术104
第五节 借力有术104
一、培养坚忍的因素106
第六节 超越自我106
三、助人磨己术106
三、采取主动的态度107
二、了解工作的意义107
四、伸展思考的触角108
一、公文包应放的位置109
第七节 公文包里的学问109
五、解决问题要干脆109
三、公文包里放置塑料袋110
二、公文包内放置地图110
一、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112
第一节 办公室礼仪的功能112
第六章 办公室礼仪礼节工作112
第二节 书面礼仪要求113
二、利于解决复杂事项与突发事件113
一、柬帖的用法114
二、公务专用信件的制作116
三、贺卡117
一、基调的确立118
第三节 语言礼仪要求118
二、程序的掌握119
三、语汇的选择121
四、音量、节奏与语气的控制122
一、见面时的礼节须知123
第四节 介绍与握手礼节123
二、握手规则124
三、介绍的分寸125
四、使用名片的技巧126
一、选择礼物127
第五节 送礼的艺术和要求127
二、送礼的场合与时机130
三、国外赠送礼品的礼仪133
四、接受礼品的艺术135
五、怎样拒收礼物136
一 、制订工作计划的主要原则141
第一节 办公室工作计划原则141
第二编 办公室工作管理141
第一章 办公室工作计划141
二、工作计划的内容和性质144
三、工作计划类型146
一、工作计划的步骤147
第二节 办公室工作计划过程147
二、常用的工作计划方法148
三、工作计划的期限151
四、工作计划的总结152
一、时间观念154
第一节 办公室时间运筹154
第二章 办公室时间运筹与量化管理154
二、时间运筹观念155
三、定期“盘点”法156
二、交叉轮作法156
第二节 办公室时间科学运筹方法156
一、遇事三问法156
二、提高效率157
一、集中精力,抓住时间157
第三节 办公室时间运筹效率157
三、制定工作日程表160
四、充分利用电话161
一、量化管理概述162
第四节 办公室工作量化管理162
二、量化管理与工作效率的关系164
三、办公室人员职务分类165
一、测评要素166
第五节 办公室人员职业能力测评166
二、测评要素设计方法和原则167
三、测评标准169
四、计量与评价172
二、重点调查研究176
一、综合型调查研究176
第三章 办公室调查研究方法176
第一节 办公室调查研究的内容176
三、政策性调查研究177
一、间接型调查研究178
第二节 办公室调查研究的方式178
四、对事件的调查研究178
一、准备工作和了解情况179
第三节 调查研究工作的程序179
二、直接型调查研究179
二、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181
一、会议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182
第四节 调查研究工作的方法182
二、文献调查法和民意测验法183
三、访谈调查法和资料调查法184
五、综合归纳法和问卷调查法185
四、统计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185
六、回溯分析法和典型调查法186
一、调查报告的类型和特点187
第五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187
二、调查报告主题和结构189
四、调查报告的选材和语言192
三、调查报告的表现手段192
一、信息的分类193
第一节 信息工作在办公室的地位与作用193
第四章 办公室信息沟通管理193
二、信息的基本功能194
一、政务信息的特征和原则197
第二节 政务信息的开发与运用197
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202
三、信息的传递和反馈208
二、建立健全信息系统211
一、树立信息观念211
第三节 怎样做好政务信息工作211
四、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213
三、健全工作制度213
一、协调工作的作用215
第一节 协调工作的作用与任务215
第五章 办公室协调工作管理215
二、协调工作的任务217
三、有较强的判断能力218
二、有把握全局的综合素质218
第二节 协调的要求218
一、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修养218
七、有灵活多样的协调办法和技能219
六、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性格和和谐的人际关系219
四、有一定的资历和魄力219
五、有吃苦耐劳和献身精神219
一、协调的方法220
第三节 协调的方法与形式220
二、协调的形式221
一、协调的类型222
第四节 协调的类型与原则222
二、协调的原则225
二、计划制定工作中的协调228
一、政策协调228
第五节 协调工作的具体内容228
三、事务工作中的协调229
四、会议的协调230
五、受理请示报告工作中的协调231
六、公务协调232
七、公文协调233
一、目的性235
第六节 协调工作的结果235
八、关系协调235
三、记载性236
二、可行性236
四、严肃性237
二、秘书工作的中介性241
一、秘书的特点241
第三编 办公室例行公务工作管理241
第一章 办公室秘书工作管理241
第一节 秘书的概念与特征241
六、秘书工作的服务性242
五、秘书工作的综合性242
三、秘书工作的辅助性242
四、秘书工作的政策性242
二、秘书应该具备的能力243
一、秘书应该具备的知识243
七、秘书工作的机要性243
八、秘书活动的潜隐性243
第二节 秘书素质243
三、秘书应该具备的观念244
一、秘书与领导的特别关系245
第三节 秘书与领导的关系245
四、秘书应该具备的非智力因素245
五、秘书应该具备的健康245
二、工作的参谋作用246
一、工作的助手作用246
二、秘书对领导是一种补偿关系246
三、秘书是领导的时间管理者246
第四节 秘书的职责246
六、工作的门面、窗口作用247
五、工作的督促检查作用247
三、工作的协调作用247
四、工作的信息作用247
十、工作的辅助决策248
九、秘书工作与处理信息248
七、秘书的主要职能248
八、秘书工作与公关248
十二、重要职责即管理文书249
十一、基本实务即撰写文稿249
十六、督促检查是一项恒久的内容250
十五、操办事务是秘书活动的组成部分250
十三、组织会议是秘书的又一职责250
十四、秘书的协调原则250
一、落实访问单位251
第五节 秘书接待工作251
十七、提案工作251
十八、保密工作251
二、制定接待计划及日程表252
三、接待准备253
三、国家秘密的等级254
二、国家秘密的存在方式254
第六节 秘书保密工作254
一、国家秘密254
七、国家秘密的标志255
六、国家秘密事项的解密255
四、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255
五、国家秘密的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变更255
八、怎样做好会议保密工作256
一、处好与领导的关系257
第七节 如何为领导服务257
二、秘书应当掌握的工作方法260
三、外出时的服务262
四、参观学习中的服务工作263
五、视察工作时的服务265
一、反映机关外部形象267
第一节 接待工作的作用267
第二章 办公室接待工作管理267
三、建立纵向联系的渠道268
二、进行经济交往与合作的纽带268
二、细致周到 按章办事269
一、诚恳热情 讲究礼仪269
第二节 接待工作的原则269
一、掌握接待礼节270
第三节 内宾接待要求270
三、俭省节约 保守秘密270
四、注意搞好接待衔接271
三、熟悉接待业务271
二、掌握接待规格271
二、会见与会谈272
一、迎送272
第四节 外宾接待要求272
一、约见安排的原则和方法273
第五节 约见与接待安排的过程273
二、取消和拒绝约见的方法276
三、不要随意打断领导工作277
四、结束约见的方式278
一、信访工作的任务280
第一节 信访与信访工作280
第三章 办公室信访工作管理280
二、信访工作的原则、方法281
一、信访档案283
第二节 整理信访档案283
三、信访工作机构283
三、信访档案的立卷和归档284
二、信访档案的作用和分类284
二、信访分类统计法285
一、信访统计285
四、信访档案的利用和保密285
第三节 信访统计285
二、办理来信的程序286
一、基本要求286
三、信访工作情况统计286
第四节 办理群众来信286
一、信访人的概念、权利和义务289
第五节 信访人与信访问题分类289
二、信访问题分类290
第一节 会议与会务工作291
第四章 办公室会议会务工作管理291
一、按会议内容分292
第二节 会议的分类292
二、按会议性质分293
四、按会议形式分295
三、按会议规模分295
五、按会议时间分296
三、确定会议地点297
二、确定会议时间297
第三节 会前准备工作297
一、确定会议名称297
五、安排议题的原则298
四、确定会议筹备和筹备人员298
七、安排议题应注意的问题299
六、安排议题的方法299
八、提名与会人员300
十、会议文件的审核301
九、会议文件的产生301
十二、会议通知302
十一、会议文件的分发302
十三、报名和报到303
十五、会场的布置304
十四、会议编组304
十六、座次排列305
十七、证件制作306
一、签到307
第四节 会间组织服务工作307
三、安排发言308
二、引导就座308
五、会场后勤保障309
四、会议记录309
六、编发材料310
八、整理记录311
七、会场服务的要求311
九、收退文件312
十二、特殊会议的组织工作313
十一、会议特殊情况的处理313
十、会议集体摄影313
十三、其他服务工作314
二、迎接与会人员315
一、会场的服务管理315
第五节 会议中的生活管理315
三、会议食宿安排316
六、会议的文化生活317
五、会议的财务管理317
四、安排领导看望与会同志317
九、医疗卫生服务318
八、通信服务318
七、会议的交通保障318
十一、安排与会人员回程事务319
十、办公用品保证319
二、印发会议纪要320
一、整理会议记录320
第六节 会后事项处理工作320
五、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321
四、会议文件的立卷归档321
三、安排与会人员离会321
八、会务工作总结322
七、会议财务决算322
六、会议新闻报道322
一、会议开幕词323
第七节 会议的文字工作323
三、会议报告324
二、会议简报324
五、会议记录325
四、会议总结325
六、会议纪要326
七、闭幕词327
第八节 电话会议328
二、熟悉和掌握会议的组织领导情况329
一、认真领会领导意图和会议的指导思想329
第九节 会务工作的指导原则329
五、重视并妥善地做好会议的善后工作330
四、精心组织,周到服务330
三、协助领导拟定会议安排330
一、外事工作应遵循的原则331
第一节 外事工作的性质331
第五章 办公室外事工作管理331
二、外事工作的性质和特点332
一、邀请前的准备334
第二节 外事邀请准备334
二、接待准备要求336
一、接待外宾须知338
第三节 外事接待技巧338
二、如何排列礼宾次序339
三、生活保卫340
五、如何迎送外宾341
四、参观游览341
一、意向性洽谈343
第四节 外事洽谈343
二、签约性洽谈347
一、出国派遣程序350
第五节 外事出访程序350
二、出入境手续353
三、注意事项354
一、建议357
第一节 建议、议案和提案357
第六章 办公室建议、提案工作管理357
三、提案358
二、议案358
四、人大议案同人大代表建议的区别359
二、承办360
一 、分发360
第二节 建议、提案的办理程序和方法360
一、切实加强领导,重视建议、提案的办理361
第三节 办理建议、提案的原则和要求361
三、审核361
四、答复361
五、上报361
二、办理要认真负责362
四、各承办单位要主动配合363
三、加强调查研究363
六、认真写好答复意见364
五、加强同建议人、提案人的联系364
一、印章的作用365
第一节 印章的作用与种类365
第七章 办公室印信管理工作365
二、印章的种类366
第二节 印章的标准化367
二、印章的管理370
一、印章的颁发与启用370
第三节 印章的颁发与管理370
二、印章的停用与缴销372
一、印章的使用372
第四节 印章的使用与缴销372
二、介绍信的管理与使用373
一、凭证的管理与使用373
第五节 信证的管理与使用373
一、收文概述375
第一节 如何收文375
第八章 收文处理375
二、如何签收376
三、如何拆封377
一、拟办概述378
第二节 拟办程序378
二、拟办意见379
三、阅文380
二、存注法381
一、注传法381
第三节 阅文送呈具体方法381
五、摘要注办382
四、拟办批示382
三、阅注法382
二、加抄法383
一、批抄法383
第四节 请办383
四、请批法384
三、请办法384
五、批办法385
二、集中传阅法386
一、分送传阅法386
第五节 传阅386
六、专传法387
五、回传法387
三、设立阅文室法387
四、横传法387
一、催办范围388
第六节 催办388
二、催办方法389
三、催办要求390
第七节 承办391
一、函复392
第八节 办复392
五、统筹安排393
四、就地处理393
二、口头答复393
三、复印领导批示393
二、行文及其要求394
一、发文的内容394
第九章 发文处理394
第一节 发文处理办法394
四、拟稿五要领395
三、发文处理395
第二节 签发396
二、签发的程序398
一、签发的原则398
三、签发的格式399
第三节 公文制发程序中存在的“倒流”问题400
三、解决公文稿送审“倒流”的措施401
二、公文稿送审程序“倒流”的原因401
一、“倒流”的弊病401
第一节 来文收集403
第十章 文件的管理403
二、文件的定位管理法404
一、文件的跟踪管理法404
第二节 文件的日常管理方法404
三、文件的卡片管理法405
第三节 文件的存放406
四、文件的制度管理法406
一、办公室保密工作概述408
第一节 办公室保密工作408
第十一章 办公室保密工作管理408
二、办公室保密工作的范围和密级划分410
三、纪律和保密环节412
一、泄密的渠道及防范413
第二节 泄密的防范和查处413
二、泄密案件的查处416
一、办公室保卫工作概念417
第三节 办公室保卫工作要求417
三、保卫工作的特点和内容418
二、保卫工作的原则和任务418
四、保卫工作的措施和要求419
二、保密工作的方针421
一、办公室工作人员与保密工作的关系421
第四节 办公室保密工作要求421
三、保密工作的指导思想422
四、保密工作的机构及职责423
五、文件保密工作424
六、会议保密工作425
七、涉外保密工作426
八、宣传报道方面的保密工作427
九、经济情报保密工作428
十、通信与办公设备使用中的保密429
二、后勤工作具有明显的实用性430
一、后勤工作具有广泛的服务性430
第十二章 办公室后勤服务和值班室工作430
第一节 后勤服务工作430
一、房产管理431
第二节 后勤服务工作的任务431
三、后勤工作具有先行性431
四、后勤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431
二、办公用品管理432
三、车辆管理433
四、财务管理435
五、机关环境管理436
六、公共服务部门管理438
一、值班工作的任务440
第三节 值班工作的任务和作用440
七、后勤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440
二、值班工作的作用442
二、值班工作的要求443
一、值班工作的特性443
第四节 值班工作的特性和要求443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447
一、办公自动化概述447
第四编 办公室自动化规范管理447
第一章 办公自动化工作447
第一节 办公自动化的基本功能447
三、办公自动化应用的技术设备448
一、全面规划、统筹安排451
第二节 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451
三、注意解决好几个问题452
二、逐步实施,配套发展452
一、什么是EDI454
第一节 电子数据交换(EDI)454
第二章 现代化电子网络工具454
二、EDI的特点455
三、EDI的硬件和软件技术456
一、电子邮件及其特点458
第二节 电子邮件(E-mail)458
二、电子邮件系统459
三、如何使用电子邮件461
四、电子邮件的安全问题462
一、电子商务的含义464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兴起及发展464
第三章 电子商务管理464
二、电子商务的特点及其本质465
一、电子商务的类型468
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类型及层次468
二、电子商务的层次469
第一节 电子政务势在必行472
第四章 电子政务管理472
一、电子政务使网络时代的管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管理474
第二节 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474
二、电子政务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资源的共享空间476
四、电子政务可为信息就业提供无限商机477
三、电子政务可以提高办公效率477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478
附录: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