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斑部疾病手术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斑部疾病手术学
  • 唐仕波主编;吕林,梁小玲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7177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黄斑-眼外科手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斑部疾病手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黄斑部解剖与生理3

第一节 黄斑部的概念3

目录3

上篇3

第二节 黄斑部的胚胎发育5

一、黄斑部的组织结构6

第三节 黄斑部解剖及组织学6

二、黄斑部的分区8

三、黄斑部的血液供应9

一、黄斑部的色素10

第四节 黄斑部的生理10

三、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生理与年龄相关改变11

二、玻璃体黄斑部界面11

四、Bruch膜的生理与年龄相关改变12

二、黄斑部水肿的发病机制15

一、黄斑部水肿的分类和特点15

第二章 黄斑部病变的病理生理学改变15

第一节 水肿15

第二节 渗出18

三、黄斑部水肿的组织病理学改变18

一、视网膜前出血19

第三节 出血19

一、硬性渗出19

二、棉絮状渗出19

三、视网膜下出血20

二、视网膜内出血20

二、玻璃膜疣的组织学分类及特点22

一、玻璃膜疣的发生机制22

第四节 玻璃膜疣22

第五节 新生血管形成23

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24

二、视网膜内新生血管24

一、视网膜前新生血管24

一、黄斑部前膜的主要成分25

第六节 组织增生25

一、性连锁性青少年视网膜劈裂症27

第七节 营养不良性病变27

二、黄斑部前膜的组织学分类和特征27

四、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28

三、Stargardt病28

二、Goldmann-Favre病28

六、遗传性玻璃膜疣29

五、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29

八、中心性晕轮状脉络膜营养不良30

七、血管样条纹30

一、急性视力减退32

第一节 视力障碍32

第三章 黄斑部病变的症状32

三、先天性视力障碍33

二、渐进性视力减退33

第二节 视野改变34

第五节 视物变形35

第四节 夜盲与昼盲35

第三节 色觉异常35

第六节 幻视现象36

一、直接检眼镜检查法37

第一节 眼底检查法37

第四章 黄斑部病变的形态学检查37

三、前置镜眼底检查法38

二、间接检眼镜检查法38

四、Goldmann眼底接触镜及三面镜检查法39

三、正常FFA表现40

二、造影方法40

第二节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40

一、基本原理40

四、异常FFA表现41

五、常见黄斑部疾病的FFA表现42

第三节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46

三、正常ICGA表现47

二、造影方法47

一、基本原理47

四、异常ICGA表现48

五、常见黄斑部疾病的ICGA表现49

第四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50

四、异常眼底OCT图像51

三、正常眼底OCT图像51

一、基本原理51

二、OCT检查方法51

五、常见黄斑部疾病的OCT表现52

二、检查方法54

一、诊断原理54

第五节 超声波检查54

四、异常眼底的B超表现55

三、正常眼底的B超表现55

五、常见黄斑部疾病的B超表现56

一、共焦激光断层扫描检查57

第六节 其他检查技术57

二、视网膜厚度分析仪检查58

第一节 视力60

第五章 黄斑部视功能检查60

一、视觉系统的CSF62

第二节 对比敏感度62

二、CS的心理物理测定方法63

三、黄斑部病变的CSF64

一、色觉理论65

第三节 色觉65

二、色觉检查的方法66

三、黄斑部疾病的色觉改变67

二、正常视野68

一、Traquair的视岛概念68

第四节 视野68

三、视野的检查方法69

四、自动视野计检查在黄斑部疾病中的应用72

五、微视野检查78

一、基本原理80

第五节 视觉电生理80

二、mfERG和mfVEP的检查和分析方法81

三、mfERG在黄斑部疾病中的应用83

第一节 对黄斑部疾病认识的提高89

第六章 黄斑部疾病手术发展历程89

中篇89

二、黄斑部手术的发展简史90

一、玻璃体手术的发展简史90

第二节 玻璃体和黄斑部手术的发展简史90

第三节 手术设备的进步91

三、辅助剂在黄斑部手术中的应用93

二、视网膜下手术93

第四节 日臻完善的手术技术93

一、黄斑部膜剥离技术93

第五节 黄斑部手术的微创化发展94

一、曲安奈德95

第七节 眼内药物在黄斑部疾病中的应用95

第六节 新型激光在黄斑部疾病中的应用95

一、光动力疗法95

二、经瞳孔温热疗法95

四、Pegaptanib(Macugen)96

三、Ranibizumab(Lucentis)96

二、Anecortave(Retaane)96

一、玻璃体切割器99

第一节 设备的结构及原理99

第七章 黄斑部手术设备简介99

二、其他相关设备101

一、切割头的使用103

第二节 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03

三、新型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系统103

四、其他功能的使用104

三、照明系统的使用104

二、灌注系统的使用104

二、巩膜穿刺刀105

一、角膜接触镜105

第三节 玻璃体手术辅助器械及其他设备105

五、眼内显微器械106

四、笛形针106

三、硅油注射器106

七、眼内激光器107

六、玻璃体手术的显微镜要求107

第一节 空气108

第八章 常用眼内填充物108

一、C3F8109

第二节 长效气体109

二、SF6113

一、理化特性及应用原理115

第三节 硅油115

三、C2F6115

四、气体的选择115

二、适应证116

三、硅油填充术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117

四、并发症及其处理118

一、理化性质120

第四节 全氟化碳液体120

五、硅油的取出问题120

六、硅油或长效气体的选择120

二、临床应用121

四、全氟化碳液体的注入与取出122

三、并发症122

三、睫毛处理127

二、结膜囊清洁127

第九章 黄斑部手术的术前准备127

第一节 眼部准备127

一、术眼局部相关疾病的处理127

二、止血药的合理使用128

一、全身疾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28

四、泪道冲洗128

五、充分散大瞳孔128

六、保持角膜上皮的透明度128

第二节 全身准备128

三、体位训练129

二、手术同意书的签署129

三、镇静和安眠药物的使用129

第三节 患者的医疗教育和体位训练129

一、患者的医疗教育129

一、思想准备130

第四节 手术者思想和技术准备130

二、技术准备131

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切口准备132

第一节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常规操作132

第十章 黄斑部疾病手术基本操作技术132

二、玻璃体切除技术134

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处理136

第二节 膜剥离技术136

四、内界膜的剥除138

三、黄斑部前膜的处理138

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处理138

第三节 视网膜下病变组织的取出139

二、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140

一、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140

二、全氟化碳液体注入技术141

一、气-液交换技术141

第四节 眼内填充技术141

一、眼内电凝技术142

第五节 眼内电凝及光凝技术142

三、长效气体填充技术142

四、硅油填充技术142

二、技术特点143

一、基本操作143

二、眼内激光光凝技术143

第六节 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143

一、睫状体平坦部巩膜穿刺孔并发症146

第一节 玻璃体手术并发症146

第十一章 黄斑部手术并发症和处理146

二、角膜并发症152

四、术后高眼压154

三、无菌性炎症154

五、白内障156

七、术后视野缺损157

六、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157

一、黄斑裂孔手术并发症158

第二节 黄斑部手术特有的并发症158

八、视网膜光毒性158

九、眼内感染158

十、视网膜出血158

三、黄斑下出血清除术的并发症159

二、黄斑部前膜手术的并发症159

四、黄斑下新生血管膜取出手术并发症160

五、黄斑转位手术并发症161

第一节 黄斑部组织结构特性164

第十二章 激光在黄斑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64

三、常用激光器及其特性165

二、激光的生物作用机制165

第二节 常用激光类型及原理165

一、激光的特性165

第三节 黄斑部疾病激光治疗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169

四、影响光凝反应的因素169

一、黄斑部水肿的激光治疗170

第四节 各种黄斑部疾病的激光治疗170

一、光凝前准备170

二、光凝后处理170

二、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激光治疗175

三、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激光治疗176

四、黄斑部肿瘤的激光治疗180

五、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激光治疗183

一、常规激光光凝的并发症184

第五节 黄斑部疾病激光治疗的并发症184

三、PDT常见并发症185

二、TTT常见并发症185

一、组织病理学特征191

第一节 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191

下篇191

第十三章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191

二、发病机制192

三、临床特征193

四、特发性黄斑部前膜的分期195

二、手术操作及技巧196

一、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196

第二节 手术治疗196

三、手术并发症及处理198

二、功能评价199

一、形态学评价199

第三节 预后及评价199

一、发病机制202

第一节 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202

第十四章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202

二、临床特征203

第三节 预后204

三、手术并发症及处理204

第二节 手术治疗204

一、手术时机204

二、手术技巧204

二、临床特征206

一、发病机制206

第十五章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的黄斑部病变206

第一节 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206

二、术式选择208

一、手术时机及适应证208

第二节 手术治疗208

三、手术技巧209

四、手术并发症及处理210

第三节 预后211

一、黄斑部的解剖及组织学特点212

第一节 发病机制212

第十六章 特发性黄斑裂孔212

二、发病机制213

三、病理组织学改变214

一、临床特征216

第二节 临床特征及其分期216

二、分期21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18

三、手术技巧219

二、术前准备219

第三节 手术治疗219

一、手术目的及时机219

四、手术并发症及处理222

第四节 预后223

一、发病机制230

第一节 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230

第十七章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30

一、手术时机231

第二节 手术治疗231

二、临床特征231

三、手术技巧232

二、术式选择232

四、手术并发症及处理233

第三节 预后及预防234

一、发病机制236

第一节 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236

第十八章 糖尿病性黄斑部病变236

二、临床特征237

第二节 光凝治疗240

二、光凝方案241

一、治疗时机241

三、光凝参数242

一、手术时机243

第三节 玻璃体切除手术243

四、并发症及处理243

五、预后243

三、手术技巧244

二、术式选择244

四、手术并发症及处理246

五、预后248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249

一、组织学改变249

第十九章 黄斑部水肿249

第一节 概述249

三、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评价250

四、黄斑部囊样水肿的并发症251

一、Irvine-Gass综合征252

第二节 引起黄斑部水肿的常见疾病252

二、视网膜血管疾病254

三、葡萄膜炎261

四、视网膜前膜及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262

七、持续低眼压引起的黄斑部囊样水肿263

六、其他内眼手术后的黄斑部囊样水肿263

五、与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有关的黄斑部囊样水肿263

十三、其他原因264

十二、伪囊样黄斑部水肿264

八、婴儿黄斑部囊样水肿264

九、药物引起的黄斑部囊样水肿264

十、显性遗传黄斑部囊样水肿264

十一、特发性黄斑部囊样水肿264

一、病理基础267

第一节 病理基础及遗传特征267

第二十章 先天性黄斑部视网膜劈裂综合征267

一、临床表现268

第二节 临床特征268

二、遗传特征268

三、辅助检查270

二、并发症270

二、术式选择及手术技巧271

一、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证271

第三节 手术治疗271

第四节 预后272

第一节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275

第二十一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275

第二节 发病机制276

三、免疫炎症反应学说277

二、氧化损伤学说277

一、老龄化学说277

二、眼底所见278

一、症状278

四、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278

第三节 临床表现278

四、鉴别诊断279

三、FFA表现279

一、药物治疗280

第四节 治疗280

二、激光治疗281

三、手术治疗282

四、放射治疗291

一、发病年龄297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297

第二十二章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297

第二节 发病机制298

三、种族及发病比率298

二、性别与眼别298

二、视力预后299

一、眼底表现299

第三节 临床表现299

五、ICGA表现300

四、FFA表现300

三、PCV与PED的关系300

二、中国人PCV的临床特征301

一、中国人PCV的流行病学特点301

第四节 中国人PCV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301

三、中国人PCV的随访观察304

三、按眼底出血、渗出的严重程度分类306

二、按有无与息肉状病灶相连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分类306

第五节 分类306

一、按息肉状病灶发生的部位分类306

四、按息肉状病灶渗漏程度分类307

二、PCV与湿性型AMD的区别与联系308

一、诊断308

第六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308

二、激光光凝309

一、光动力疗法309

三、PCV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鉴别309

第七节 治疗309

三、手术310

四、其他311

第一节 病理性近视313

第二十三章 其他疾病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313

第二节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314

第三节 视网膜血管样条纹315

第五节 匍行性脉络膜炎316

第四节 多灶性脉络膜炎316

第八节 眼组织胞浆菌病317

第七节 遗传性营养不良317

第六节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317

三、特发性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318

二、感染性脉络膜炎318

第九节 其他318

一、脉络膜骨瘤31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20

第一节 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320

第二十四章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20

二、临床特征321

一、药物治疗324

第二节 治疗324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324

四、手术治疗325

三、光动力疗法325

二、光凝治疗325

三、手术治疗329

二、临床特征329

第二十五章 眼外伤引起的黄斑部病变329

第一节 外伤性黄斑裂孔329

一、发病机制329

二、临床特征331

一、发病机制331

四、预后331

第二节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331

三、手术治疗332

三、手术治疗333

二、临床特征333

第三节 外伤性黄斑部前膜333

一、发病机制333

二、临床特征334

一、致病因素334

四、手术并发症及处理334

五、预后334

第四节 直接黄斑部损伤334

四、预后335

三、手术治疗335

一、发病机制337

第一节 视网膜下猪囊尾蚴病337

第二十六章 黄斑部寄生虫病337

二、临床特征338

三、手术治疗339

四、预后340

二、临床特征341

一、发病机制341

第二节 眼弓蛔虫病341

三、手术治疗342

四、预后343

一、临床表现345

第一节 视网膜母细胞瘤345

第二十七章 黄斑部肿瘤34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46

二、组织病理学346

四、治疗347

一、临床表现348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瘤病348

五、预后348

四、治疗349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49

二、组织病理学349

一、临床表现350

第三节 脉络膜黑色素瘤350

五、预后350

四、治疗35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53

二、组织病理学353

五、预后356

第四节 脉络膜痣357

二、组织病理学358

一、临床表现358

第五节 脉络膜骨瘤358

一、临床表现359

第六节 脉络膜转移癌359

三、诊断359

四、治疗及预后359

第七节 脉络膜血管瘤360

三、治疗与预后360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360

一、临床表现361

四、预后362

三、治疗362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362

一、视网膜移植物的分类365

第二十八章 视网膜移植365

二、视网膜移植物的制备366

三、移植技术和方法367

五、视网膜移植后的免疫应答369

四、移植视网膜的示踪369

六、视网膜移植的组织学观察371

八、视网膜移植的临床应用探讨372

七、视网膜移植后的功能检测372

九、视网膜移植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374

十、展望375

第一节 概述381

第二十九章 人工视觉381

二、手术操作382

一、病人的选择和手术程序382

第二节 视网膜上假体382

四、术后并发症384

三、术中并发症384

第三节 视网膜下假体385

六、电刺激的安全性385

五、电刺激效应385

一、黄斑前膜的玻璃体手术治疗388

第三十章 黄斑部手术进展388

二、黄斑裂孔的玻璃体手术治疗389

三、糖尿病性黄斑部水肿的玻璃体手术治疗391

四、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392

附录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