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性别与教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性别与教育
  • 郑新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3183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性别差异-关系-教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性别与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课程目标1

一、赋教育以社会性别1

二、性别平等是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3

第二节 大学生的性别意识与性别教育4

一、大学生与性别教育5

二、教师与性别教育6

第三节 《性别与教育》的研究范围和内容7

第四节 《性别与教育》的教与学9

本章小结11

思考与练习12

附录《性别与教育》课程安排建议13

第二章 性别的界定15

第一节 生理性别16

一、两性生理结构上的差异16

二、两性生理机能上的差异22

第二节 认知能力与性别26

一、一般智力27

二、记忆能力27

三、言语能力28

四、数学能力29

五、视觉—空间能力30

六、认知类型31

一、社会交往与合作性行为32

第三节 社会性行为与性别32

二、同情心33

三、攻击性行为33

四、支配性行为35

五、道德发展36

第四节 社会性别37

一、什么是社会性别38

二、社会性别的研究意义40

三、性别的含义与理解42

本章小结45

参考书目47

思考与练习47

第三章 性别角色48

第一节 性别角色49

一、社会角色49

二、性别角色50

三、两性角色差异53

第二节 性别角色的形成57

一、性别角色的形成57

二、性别角色形成的年龄阶段及特征61

三、理想性别角色的形成历程63

一、性别刻板印象66

第三节 性别刻板印象66

二、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71

本章小结75

思考与练习76

参考书目76

第四章 性别形成的理论77

第一节 性别形成的心理学理论77

一、性别形成的精神分析理论78

二、性别形成的社会学习理论84

三、性别形成的认知发展理论86

四、性别图式理论89

一、帕森斯的特殊功能论91

第二节 性别形成的社会学理论和人类学理论91

二、米德的社会文化决定论94

第三节 本姆的性别双向化理论95

一、男女双性化的概念96

二、性别双向化理论98

三、双向化气质的测量100

四、对双向化人格优势的质疑102

本章小结103

思考与练习104

参考书目104

第五章 性别形成的主要因素106

一、家庭背景107

第一节 家庭影响107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108

三、玩具与游戏111

第二节 社会影响113

一、劳动与职业的社会分工113

二、教育经验115

三、语言与性别文化117

第三节 同龄人群体对儿童性别形成的影响120

一、同龄人与性别一致性120

二、性别隔离的形成121

三、同龄人群体对两性的不同影响122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123

第四节 大众传媒对儿童性别形成的影响123

二、有关的研究及建议125

本章小结127

思考与练习128

参考书目129

第六章 学校教育与性别130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性别分析131

一、教育政策与社会性别131

二、我国现行教育政策的分析133

第二节 课程与教育内容138

一、课程设置与性别139

二、教材内容与性别142

三、将性别平等原则和视角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改革中147

第三节 教师的态度和行为148

一、教师教育行为中的性别差异149

二、教师教育观念上的性别差异152

第四节 学校组织与学校文化157

一、学校人事结构中的性别差异157

二、学校的文化、体育与性别160

第五节 学校咨询和辅导163

一、咨询和辅导与儿童性别163

二、学校咨询和辅导中的性别倾向164

本章小结167

思考与练习169

参考书目169

第七章 性别平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170

第一节 女子教育的历史沿革171

一、古代社会的女子教育171

二、工业革命与女子教育174

第二节 现代妇女教育178

一、现代妇女教育权利获得的条件和前提178

二、现代妇女教育的特点181

三、20世纪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182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性教育所取得的成就183

第三节 中国妇女教育现状183

二、中国妇女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185

三、中国妇女教育的未来187

第四节 女童教育189

一、女童教育的影响190

二、女童教育的进展与现状191

第五节 中国的女童教育198

一、女童的生存环境198

二、女童的受教育环境207

三、女童教育的发展策略212

本章小结215

参考书目216

思考与练习216

第八章 性别研究的理论流派218

第一节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简介218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理论219

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理论221

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223

四、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理论224

五、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226

六、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228

第二节 女性主义教育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231

一、女性主义教育学的独特视角232

二、女性主义教育学的知识观和课程观233

三、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教学主张和特点235

四、女性主义教育学对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启示与反思23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性别平等理论241

一、马克思主义性别平等理论的主要内容241

二、马克思主义性别平等理论的发展244

本章小结248

思考与练习249

参考书目250

第九章 教育改革与性别公平251

一、性别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容252

第一节 以两性平等为目标的教育改革252

二、教育是实现社会性别公平的途径256

三、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育政策主流259

第二节 推进两性平等教育的改革措施263

一、各国实现性别公平化教育的比较研究263

二、美国两性平等教育立法的经验267

三、加拿大两性平等的课程与教学改革270

第三节 建立性别公平化教育的监测指标274

一、性别公平化教育监测指标的内容和意义274

二、性别公平化教育监测指标的内容和范围277

三、建立性别公平化教育监测指标的途径281

本章小结283

思考与练习285

附录 表明社会性别公平化状况的教育指数286

参考书目286

第十章 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性别知识和技能293

第一节 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94

一、性别意识294

二、社会性别分析法296

三、教师性别观的自我审视298

四、两性平等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301

第二节 两性平等教学的实施304

一、审视教学环境304

二、实现两性平等教育的教学策略307

一、心理方面312

第三节 性别指导与咨询312

二、交流与互动方面315

三、学业与生涯规划317

第四节 行动研究与教学反思320

一、行动研究320

二、反思与教学反思325

三、我国妇女教育研究现状330

本章小结335

思考与练习336

参考书目337

后记3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