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广播文艺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广播文艺学
  • 张凤铸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04455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6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广播文艺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代序)广播文艺学与广播文艺形象1

一、广播文艺学的构想1

二、广播文艺的共性和个性3

三、广播文艺的社会功能7

四、广播文艺形象的特征12

第一章 广播文艺的诞生和旧中国的广播文艺27

第一节 世界上广播文艺的诞生27

第二节 旧中国的广播文艺34

一、洋办电台和自办电台34

二、延安新华电台和解放区人民广播40

第三节 广播文艺和延安精神42

第二章 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历程49

第一节 起步、草创时期50

第二节 逐步发展时期53

第三节 严重挫折时期59

第四节 复苏、振兴的新时期60

一、立体声节目上来了63

二、评书、小说、广播剧连续广播大有起色65

三、辟专栏、创名牌、提高艺术品位72

四、改革开放,向系列化迈进74

第三章 广播文艺的特性85

第一节 媒介的特性87

一、广播媒介的物质特性研究87

二、广播媒介的结构92

三、媒介的功能98

第二节 文艺的一般性质101

一、形象性102

二、情感表现性104

三、审美愉悦性107

四、多义性108

第三节 广播文艺的特性110

一、广播文艺是塑造听觉形象的艺术110

二、表现的艺术114

三、合成的艺术118

四、编导的艺术125

五、大众的艺术130

第四章 广播文艺的中国特色133

第一节 坚持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134

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6年珠海经济台建立135

二、各专业性广播电台建立至1993年9月136

三、对广播特性进一步认识的阶段138

第二节 民族性是中国广播文艺重要特色之一140

一、中国特定的现实生活内容构成广播文艺的民族性140

二、中国人特定的思维方式使广播文艺具有民族性142

三、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习惯构成了中国广播文艺的民族性145

四、中国特有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构成中国广播文艺的民族性148

五、中国特有的文艺形式和文艺作品的播出构成中国广播文艺的民族性149

六、众多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艺术内容和形式为中国广播文艺带来民族性150

第三节 地域性是中国广播文艺的又一重要特色150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构成中国广播文艺的不同地域风格151

二、风俗习惯的影响构成中国广播文艺的地域风格152

三、党性原则和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广播文艺地域性统一的标准之一152

四、雅俗共赏和雅俗分赏是解决欣赏习惯不同、文化层次难以统一问题的途径之一153

第五章 文艺节目设置和分类156

第一节 节目设置157

一、全面认识文艺节目的地位和作用157

二、根据当前社会需要设置节目164

三、根据听众需求设置节目164

四、根据“地域性”的要求设置节目165

第二节 节目分类166

一、按节目所含艺术形式分类166

二、按节目制作方式分类168

三、按节目的社会功能分类169

第三节 广播节目创新173

一、编排原则181

第一节 文艺节目编排181

第六章 广播文艺节目的编辑与制作181

二、编排艺术182

第二节 文艺节目的编创技巧184

一、删改186

二、音乐、音响的运用187

三、剪辑188

四、串联词、解说词写作技巧190

第三节 文艺节目制作201

一、录音201

二、复制(合成)203

第七章 广播文艺节目类型205

第一节 文学广播205

一、电影录音剪辑207

二、话剧录音剪辑等226

第二节 音乐广播228

一、配合性节目229

二、报道性节目230

三、专栏性、专题性节目231

四、知识性节目232

五、欣赏性节目235

六、调频立体声音乐节目236

七、音乐型广播剧239

八、其他240

第三节 戏曲广播241

一、戏曲广播的栏目243

第一节 广播剧的诞生与发展255

一、广播剧的诞生255

第八章 广播剧艺术255

二、广播剧在世界各国的迅速发展257

三、“新广播剧”的实验261

四、中国广播剧的历程261

第二节 广播剧艺术的基本特性276

一、广播剧——特殊形式的戏剧276

二、广播剧——以特殊方式传播的戏剧286

第三节 广播剧的结构287

一、结构的特殊要求287

二、广播剧的结构方式与转场方法291

第四节 广播剧中的语言300

一、剧中人物的语言300

二、广播剧中的解说304

一、广播剧中的音响307

第五节 广播剧中的音响和音乐307

二、广播剧中的音乐312

第六节 广播剧的导演和演播314

一、广播剧导演314

二、广播剧演播325

第七节 广播剧评奖和前景330

第九章 长篇小说连续广播338

引言338

第一节 《长篇小说连续广播》的成就340

第二节 《长篇小说连续广播》的经验347

第三节 《长篇小说连续广播》的编辑与制作357

一、音乐广播的地位367

第一节 音乐广播的地位和功能367

第十章 广播文艺中崛起的音乐节目367

二、音乐广播的社会功能368

第二节 音乐广播的节目形式与编辑技巧374

一、节目形式377

二、音乐广播对编辑智能结构的要求413

第三节 音乐节目形式例谈419

一、中央台的音乐节目419

二、北京台音乐频道的栏目420

三、北京台文艺频道中的音乐节目424

第十一章 广播文艺中的配乐426

第一节 广播配乐的历史发展426

一、配乐的历史发展427

二、配乐的界定427

第二节 什么是广播中的配乐427

三、广播配乐的一般特性428

第三节 音乐作为广播中声音信息的意义434

一、音乐在广播节目中的语义性435

二、声音蒙太奇437

第四节 声音构成中的音乐447

第五节 音乐在广播剧中的作用451

一、描绘性音乐451

二、表情性音乐453

三、情节性音乐454

第六节 音乐的设计456

第七节 广播配乐的形式和配乐的基本功461

第十二章 广播文艺中的采录463

第一节 声源与相关诸物理课题464

一、基本物理参量464

二、声源与辐射465

三、波形特征及其他466

第二节 讨论声源状态的意义478

一、关于自然界声源的认识478

二、关于社会实践声源的认识478

三、从乐器和其艺术声源看基础艺术信息的层次结构479

第三节 语声与歌声493

一、语声的三大属性493

二、语声的声学特性494

三、韵律特征的提出501

四、歌唱声源504

第一节 了解采录对象的第二步508

第十三章 从表演到群体声源508

一、从近区场到远区场发生了哪些变化509

二、表演创作状态分析512

第二节 信息层次结构523

一、新信息、新结构523

二、为什么提出表演艺术的信息层次结构523

第十四章 环境、欣赏与声节目信号526

第一节 表演格局、表演创作与表演环境、欣赏环境的基础声学关系526

一、音乐表演格局与环境的关系526

二、“耦合房间”的环境信息状况528

三、综合艺术与环境的关系532

一、什么是表演艺术声场538

第二节 表演艺术声场与欣赏状态538

二、厅堂表演艺术声场与最佳欣赏状态539

三、声节目信号547

第三节 “再认识”与“再创造”550

一、什么是再认识理论550

二、从歌舞诗乐《九歌》的采录看“再认识”与“再创作”551

三、关于“流行音乐”的理解问题565

第四节 小结与建议568

一、如何理解文艺采录的地位、作用568

二、关于“队伍素质”的几点说明569

三、如何理解“艺术与技术相结合”575

第五节 数字化科技进步与广播文艺578

一、数字化是广播科技发展和事业全面进步的必然趋势578

二、迎头赶上发展、开拓、创造新浪潮580

第十五章 广播节目主持人585

第一节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概况586

一、节目主持人的产生背景586

二、西方广播节目主持人发展概况588

三、中国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状况590

第二节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运行机制595

一、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工作职责596

二、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分类600

三、广播文艺主持人节目制播方式604

第三节 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形象607

一、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形象分析607

二、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形象构成610

三、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形象塑造611

四、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意识615

第四节 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人际交流艺术616

一、传播方式的变迁617

二、广播节目主持人人际交流特性618

三、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语言交流620

四、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非语言交流626

第十六章 广播文艺与听众反馈629

第一节 听众的地位和作用629

一、从“作品”这一概念看听众的地位和作用629

二、从创作流程看听众的地位和作用632

三、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听众的地位和作用635

第二节 听众心理研究及听觉艺术欣赏的特点637

一、听觉的审美特性637

二、广播文艺的听众心理研究641

编后记6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