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深入浅出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深入浅出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 赵松涛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4285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05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网络服务器-配置;网络服务器-管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深入浅出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计算机网络基础1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

目录1

第1章 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基础1

1.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2

1.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3

1.2.2 网管的主要工作4

1.2.1 网管的工作职责4

1.2 网管的职责和工作4

1.3.1 服务器5

1.3 网络硬件基础5

1.3.2 网卡6

1.3.3 集线器7

1.3.4 交换机8

1.3.6 防火墙9

1.3.5 路由器9

1.3.7 网线10

1.4.1 什么是协议11

1.4 网络通信的原理11

1.5.1 TCP/IP协议的设计目的12

1.5 TCP/IP协议12

1.4.2 主流的网络协议12

1.5.2 TCP/IP协议的结构13

1.5.3 TCP/IP协议的形象化理解15

1.5.4 详解TCP/IP协议的通信过程16

1.5.5 TCP/UDP端口17

1.6.2 IP地址的分类18

1.6.1 IP地址的结构18

1.6 IP地址18

1.6.5 C类地址19

1.6.4 B类地址19

1.6.3 A类地址19

1.6.11 公用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20

1.6.10 保留IP地址20

1.6.6 D类地址20

1.6.7 E类地址20

1.6.8 网络地址20

1.6.9 广播地址20

1.6.12 子网掩码21

1.7.3 规划子网掩码22

1.7.2 确定IP地址范围22

1.7 IP子网络的规划和设计22

1.7.1 案例背景22

1.8 网络服务基础23

1.7.5 总结IP子网的规划和设计方法23

1.7.4 最后的IP地址规划方案23

1.8.3 两种网络服务结构比较24

1.8.2 C/S/S结构的网络服务24

1.8.1 C/S结构的网络服务24

1.9.1 案例背景25

1.9 构建一个Windows 2000网络25

1.9.2 在服务器上设置IP地址26

1.9.4 测试网络是否连通27

1.9.3 在客户机上设置IP地址27

1.10.2 netstat和nbtstat28

1.10.1 ping28

1.10 常用网络管理工具28

1.10.3 ipconfig和Winipcfg29

1.10.5 网络监视器30

1.10.4 Tracert30

1.11.1 TCP/IP的安全设置31

1.11 高级TCP/IP配置31

1.11.2 多重TCP/IP地址设置32

1.12.1 网络监视器捕获数据帧的方法34

1.12 用网络监视器学习TCP/IP协议34

1.12.2 学习ARP协议的实验35

2.1.2 Intranet中使用DHCP服务的原因37

2.1.1 Internet中使用DHCP服务的原因37

第2章 动态地址——DHCP服务37

2.1 使用DHCP服务的原因37

2.1.3 IP地址自动分配技术38

2.2.2 DHCP服务器39

2.2.1 DHCP客户机39

2.2 DHCP服务的结构39

2.3.1 DHCP服务的通信过程40

2.3 DHCP服务的原理40

2.2.3 DHCP数据库40

2.2.4 DHCP中继代理40

2.3.2 DHCP客户机申请新IP地址的过程41

2.4.2 DHCP超级作用域42

2.4.1 DHCP作用域42

2.3.3 什么是IP地址的续租42

2.4 DHCP作用域42

2.5.2 案例环境43

2.5.1 Windows 2000 DHCP的特点43

2.4.3 DHCP多播作用域43

2.5 构建DHCP服务器43

2.5.3 构建DHCP服务器的步骤44

2.6.2 配置【DNS】选项卡46

2.6.1 配置【常规】选项卡46

2.6 配置DHCP服务器46

2.6.3 配置【高级】选项卡47

2.7 创建DHCP作用域48

2.8.1 配置【常规】选项卡51

2.8 配置DHCP作用域51

2.8.3 配置【高级】选项卡52

2.8.2 配置【DNS】选项卡52

2.9.1 添加排除范围53

2.9 DHCP服务器的高级管理53

2.9.3 查看租约信息54

2.9.2 建立保留54

2.10 创建DHCP超级作用域55

2.11 创建DHCP多播作用域56

2.12.1 什么是客户机的TCP/IP参数57

2.12 配置客户机的TCP/IP参数57

2.12.2 如何设置客户机的TCP/IP参数58

2.13 配置DHCP客户机59

2.14.1 设计和实现多DHCP服务器网络60

2.14 设计和实现复杂的DHCP网络60

2.14.3 设计和实现DHCP中继代理网络61

2.14.2 设计和实现多宿主DHCP服务器网络61

2.14.4 设计和实现DHCP集群服务网络62

2.14.5 授权DHCP服务器63

2.15.3 DHCP多播作用域有什么用处64

2.15.2 配置TCP/IP参数的供应商类别和用户类别有什么用处64

2.15 DHCP服务的相关问题64

2.15.1 有没有独立的DHCP服务器软件64

2.15.6 DHCP服务器的文件存放在哪里65

2.15.5 DHCP服务器上的设置优先级是什么65

2.15.4 怎样确定网络中DHCP服务器的数量65

2.15.9 如何修复DHCP数据库错误66

2.15.8 什么是DHCP服务器的协调66

2.15.7 什么是DHCP服务器的自动备份机制66

3.1.1 什么是DNS服务67

3.1 DNS服务的原理67

第3章 域名解析——DNS服务67

3.1.3 DNS服务的原理68

3.1.2 DNS服务使用的域名空间68

3.1.4 DNS缓存的TTL69

3.3 DNS区域70

3.2.3 反向查询70

3.2 DNS域名解析方法70

3.2.1 递归查询70

3.2.2 叠代查询(转寄查询)70

3.4 资源记录71

3.4.5 邮箱或通信信息(MINFO)72

3.4.4 邮箱(MB)72

3.4.1 主机记录〔A〕72

3.4.2 别名记录〔CNAME〕72

3.4.3 主机信息记录(HINFO)72

3.5 DNS服务器的类型73

3.4.9 已知服务记录(WKS)73

3.4.6 邮件交换器(MX)73

3.4.7 指针记录(PTR)73

3.4.8 服务记录(SRV)73

3.5.5 DNS转发服务器74

3.5.4 Cache-Only服务器74

3.5.1 主DNS服务器74

3.5.2 辅助DNS服务器74

3.5.3 主控DNS服务器74

3.6.2 构建DNS服务器的步骤75

3.6.1 案例环境75

3.6 构建DNS服务器75

3.7.1 配置【接口】选项卡77

3.7 配置DNS服务器77

3.7.3 配置【高级】选项卡78

3.7.2 配置【转发器】选项卡78

3.7.4 配置【根目录提示】选项卡80

3.7.5 配置【日志】选项卡81

3.8 创建DNS正向搜索区域82

3.7.6 配置【监视】选项卡82

3.9.2 配置【起始授权机构】选项卡85

3.9.1 配置【常规】选项卡85

3.9 配置DNS区域85

3.9.3 配置【名称服务器】选项卡86

3.9.5 配置【区域复制】选项卡87

3.9.4 配置【WINS】选项卡87

3.10.1 案例环境88

3.10 通过域名访问Web服务器88

3.10.2 创建【主机资源记录】89

3.11.1 案例环境90

3.11 通过域名访问FTP服务器90

3.12 管理DNS服务器91

3.11.2 创建【别名资源记录】91

3.12.5 为所有区域设置老化/清理92

3.12.4 重启服务器92

3.12.1 停止服务器92

3.12.2 暂停服务器92

3.12.3 启动服务器92

3.12.6 清理过时资源记录93

3.13 配置DNS客户机94

3.12.8 清除缓存94

3.12.7 更新服务器数据文件94

3.14.1 设计和实现带有子域的DNS网络95

3.14 设计和实现复杂的DNS网络95

3.14.3 设计和实现安全的DNS网络96

3.14.2 设计和实现Intranet接入Internet的DNS网络96

3.15.2 DNS客户机缓存和DNS服务器缓存有什么区别97

3.15.1 一个完整的域名解析请求包含什么信息97

3.15 有关DNS服务的问题97

4.1.2 NetBIOS名称的作用99

4.1.1 NetBIOS名称的格式99

第4章 动态名称——WINS服务99

4.1 什么是NetBIOS名称99

4.2.2 LMHOSTS文件名称服务100

4.2.1 HOSTS文件名称服务100

4.1.3 NetBIOS名称的用途100

4.2 名称服务100

4.2.5 目录服务101

4.2.4 WINS名称服务101

4.2.3 DNS域名服务101

4.3.2 WINS客户机102

4.3.1 WINS服务器102

4.2.6 合约服务102

4.3 WINS服务的结构102

4.4.2 P节点方式(Peer-to-Peer)103

4.4.1 B节点方式(Broadcast)103

4.3.3 WINS数据库103

4.3.4 WINS代理103

4.4 WINS服务的通信方式103

4.6.1 案例环境104

4.6 构建WINS服务器104

4.4.3 M节点方式(Mixed)104

4.4.4 H节点方式(Hybrid)104

4.5 WINS服务的原理104

4.6.2 构建步骤105

4.7 管理WINS服务器106

4.7.3 暂停WINS服务器107

4.7.2 启动WINS服务器107

4.7.1 关闭WINS服务器107

4.7.5 清理数据库108

4.7.4 显示服务器统计信息108

4.7.7 验证版本一致性109

4.7.6 验证数据库的一致性109

4.7.9 恢复数据库110

4.7.8 备份数据库110

4.7.10 查看数据库信息111

4.7.11 手工添加记录112

4.7.12 复制数据库113

4.8.2 配置【间隔】选项卡114

4.8.1 配置【常规】选项卡114

4.8 配置WINS服务器114

4.8.3 配置【数据库验证】选项卡115

4.8.4 配置【高级】选项卡116

4.9.2 配置Windows XP的WINS客户机117

4.9.1 配置Windows 2000的WINS客户机117

4.9 配置WINS客户机117

4.10.2 WINS客户机的注册过程是怎样的118

4.10.1 WINS客户机注册什么信息118

4.10 有关WINS服务的问题118

4.10.4 什么是WINS名称续租119

4.10.3 WINS客户机如何释放请求119

4.10.6 怎样设置WINS代理120

4.10.5 怎样查看WINS客户机采用的通信方式120

5.1.3 Web浏览器的结构121

5.1.2 Web服务使用的通信协议121

第5章 网上筑巢——Web服务121

5.1 Web服务的原理121

5.1.1 Web服务中的两种角色121

5.2.1 Web服务解决方案要考虑的因素122

5.2 Web服务解决方案122

5.1.4 Web访问的过程122

5.2.2 典型的Web服务解决方案123

5.3.1 案例环境124

5.3 构建IIS 5.0的Web服务器124

5.3.2 构建Web服务器的步骤125

5.3.3 客户机访问Web服务器126

5.3.4 访问默认建立的两个Web站点127

5.4.1 配置【Internet信息服务】选项卡128

5.4 配置IIS 5.0的Web服务器128

5.4.2 配置【服务器扩展】选项卡130

5.5.1 连接服务器131

5.5 管理IIS 5.0的Web服务器131

5.5.3 重新启动IIS132

5.5.2 备份/还原配置132

5.6.1 同一IP地址、不同端口号的Web站点133

5.6 创建虚拟主机Web站点133

5.5.4 新建站点133

5.5.5 检查服务器扩展133

5.6.2 多IP的Web站点135

5.7 配置Web站点137

5.6.3 使用不同的主机头建立Web站点137

5.7.1 配置【Web站点】选项卡138

5.7.3 配置【性能】选项卡139

5.7.2 配置【操作员】选项卡139

5.7.5 配置【主目录】选项卡140

5.7.4 配置【ISAPI筛选器】选项卡140

5.7.6 配置【文档】选项卡143

5.7.7 配置【HTTP头】选项卡144

5.7.8 配置【自定义错误信息】选项卡147

5.7.9 配置【服务器扩展】选项卡148

5.8 管理Web站点的安全149

5.8.1 第一关——设置IP地址及域名限制150

5.8.2 第二关——设置身份验证方法152

5.8.3 第三关——设置Web站点的权限153

5.9 创建虚拟目录155

5.8.4 第四关——对服务器和客机的Web通信进行加密155

5.9.1 利用虚拟目录创建向导创建156

5.9.2 通过物理目录属性创建158

5.10.1 利用Frontpage 2000远程管理Web站点159

5.10 远程管理Web站点159

5.10.2 WebDAV远程管理Web站点161

5.10.3 IE浏览器远程管理Web站点163

5.10.5 远程Web站点管理技术比较165

5.10.4 FTP远程管理Web站点165

5.11.2 构建站点性能测试的案例环境166

5.11.1 为什么要做站点性能测试166

5.11 利用【Web-CT】测试站点性能166

5.11.3 站点性能测试的步骤167

5.12.2 构建站点访问量分析的案例环境168

5.12.1 为什么要分析站点访问量168

5.12 利用【Web-IA】分析站点访问量168

5.12.3 站点访问量分析的步骤169

5.13.1 Web故障转移/恢复集群网络171

5.13 设计和实现复杂的Web网络171

5.13.2 Web网络负载均衡集群(NLB)网络172

5.14.2 如何查看站点的日志信息173

5.14.1 什么是URL173

5.13.3 大型ISP的Web网络173

5.14 有关Web服务的问题173

构建Web服务174

5.14.5 在Windows XP上如何174

5.14.3 如何备份/还原IIS174

5.14.4 有其他的Web服务软件吗174

6.1.1 E-mail的原理175

6.1 E-mail的原理175

第6章 网上飞鸿——E-mail服务175

6.1.3 E-mail收发的过程176

6.1.2 E-mail的协议176

6.1.4 E-mail的标准177

6.2.1 建立邮件账户179

6.2 配置和使用Foxmail客户机179

6.2.3 修改账户设置181

6.2.2 远程邮箱管理181

6.3 配置IIS 5.0 SMTP服务器183

6.4 构建和管理Foxmail的E-mail服务器184

6.4.2 案例环境185

6.4.1 Foxmail Server 2.0的两种服务结构185

6.4.3 构建步骤186

6.4.4 利用IE浏览器收发邮件187

6.4.5 配置和管理Foxmail Server 2.0邮件服务器188

6.5 构建和管理Winmail的E-mail服务器190

6.5.2 案例环境191

6.5.1 Winmail Mail Server 3.8的两种服务结构191

6.5.3 构建步骤192

6.5.4 利用IE浏览器收发邮件194

6.5.5 配置和管理Winmail Mail Server 3.8邮件服务器195

6.6.1 案例环境199

6.6 通过域名访问E-mail系统199

6.6.3 DNS服务器的设置200

6.6.2 电子邮件服务器的设置200

6.7.1 什么是邮件中继201

6.7 有关E-mail服务的问题201

6.6.4 电子邮件客户机的设置201

6.7.3 还有什么其他邮件服务器软件可供选择202

6.7.2 什么是邮件网关202

7.1.1 FTP的功能203

7.1 FTP的原理203

第7章 上传下载——FIP服务203

7.1.3 FTP的访问方式204

7.1.2 FTP的原理204

7.2.1 使用FTP命令文件205

7.2 配置和使用FTP客户机软件205

7.2.2 使用IE浏览器206

7.2.3 使用CuteFTP207

7.3 构建和管理IIS 5.0 FTP服务器208

7.3.1 构建IIS 5.0 FTP服务器209

7.3.2 配置【FTP站点】选项卡210

7.3.4 配置【消息】选项卡211

7.3.3 配置【安全账号】选项卡211

7.3.6 配置【目录安全性】选项卡212

7.3.5 配置【主目录】选项卡212

7.4.1 安装Serv-U 5.0213

7.4 构建Serv-U FTP服务器213

7.4.2 服务器设置214

7.4.3 安装汉化补丁216

7.4.4 配置和管理Serv-U FTP服务器217

7.5.2 FTP与WebDAV有什么区别224

7.5.1 什么是FTP主动模式(Active Mode)和被动模式(Passive Mode)224

7.5 有关FTP服务的问题224

8.1.1 远程桌面226

8.1 终端服务的结构226

第8章 远程控制——终端服务226

8.1.3 终端服务器许可证服务器227

8.1.2 终端服务器227

8.2.3 集中部署程序228

8.2.2 充分利用已有的硬件228

8.2 终端服务的优点228

8.2.1 在其他计算机上模拟Windows 2000的桌面228

8.3.2 域许可证服务器229

8.3.1 企业许可证服务器229

8.2.4 远程管理229

8.3 许可证服务器的类型229

8.5.1 案例环境230

8.5 构建终端服务器230

8.4 许可证服务器的激活方式230

8.4.1 自动激活230

8.4.2 Web浏览器激活230

8.4.3 电话激活230

8.5.2 构建步骤231

8.6 管理终端服务器232

8.7 配置终端服务器的连接参数235

8.7.1 配置【常规】选项卡236

8.7.3 配置【会话】选项卡237

8.7.2 配置【登录设置】选项卡237

8.7.5 配置【远程控制】选项卡238

8.7.4 配置【环境】选项卡238

8.7.6 配置【客户端设置】选项卡239

8.7.8 配置【权限】选项卡240

8.7.7 配置【网卡】选项卡240

8.8.2 配置【临时文件夹】241

8.8.1 配置【终端服务器模式】241

8.8 配置终端服务器的设置参数241

8.8.6 配置【权限兼容性】242

8.8.5 配置【活动桌面】242

8.8.3 配置【会话时临时文件夹】242

8.8.4 配置【Internet连接器授权】242

8.9.1 远程桌面程序的位置243

8.9 配置终端客户机243

8.9.2 远程桌面程序的安装244

8.10 Telnet远程控制解决方案247

8.10.2 配置和管理Telnet服务器248

8.10.1 案例环境248

8.10.3 使用Telnet客户机249

8.11.1 案例环境250

8.11 PCAnywhere远程控制解决方案250

8.11.2 【被控端】的设置251

8.11.3 【主控端】的设置253

8.12 基于Web的终端服务解决方案254

8.12.4 客户机的使用255

8.12.3 安装TSAC255

8.12.1 获得TSAC255

8.12.2 案例环境255

8.13.1 远程控制和远程开机有什么区别256

8.13.2 怎样实现PCAnywhere远程控制的安全256

8.13 有关终端服务的问题256

9.1.2 ISDN257

9.1.1 PSTN257

第9章 远程访问——RAS服务257

9.1 RAS服务的类型257

9.2.1 远程访问协议258

9.2 RAS服务的协议258

9.1.3 X.25258

9.1.4 ADSL258

9.3 构建RAS服务器259

9.2.2 LAN协议259

9.4.1 配置【常规】选项卡261

9.4 配置RAS服务器261

9.4.2 配置【安全】选项卡262

9.4.3 配置【IP】选项卡263

9.4.5 配置【事件日志】选项卡264

9.4.4 配置【PPP】选项卡264

9.5.2 设置远程访问策略265

9.5.1 查看远程访问客户端265

9.5 管理RAS服务器265

9.5.3 设置远程访问日志记录266

9.6.2 管理IAS服务器267

9.6.1 构建IAS服务器267

9.6 构建和管理IAS服务器267

9.6.3 配置IAS服务器268

9.6.4 集成IAS和RAS服务器269

9.7.5 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建RADIUS服务器270

9.7.4 怎样创建RAS客户机的拨入账号270

9.7 有关RAS服务的问题270

9.7.1 构建RAS服务器需要什么硬件270

9.7.2 Internet上的ISP的RAS服务是怎样实现的270

9.7.3 Windows 2000的RAS服务有什么形式270

9.7.6 RAS服务中的协议是如何搭配使用的271

10.1.1 经济性272

10.1 VPN服务的背景需求272

第10章 网络加密——VPN服务272

10.3 VPN服务的类型273

10.2 VPN服务的原理273

10.1.2 安全性273

10.4.2 L2TP协议274

10.4.1 PPTP协议274

10.3.1 客户机发起的VPN274

10.3.2 服务器发起的VPN274

10.4 VPN服务的协议274

10.5 构建VPN服务器275

10.6 构建VPN客户机277

10.7 管理VPN服务器的端口279

10.7.2 查看端口状态280

10.7.1 配置端口属性280

10.8.3 什么是Voluntary隧道和Compulsory隧道281

10.8.2 如何选用隧道协议281

10.8 有关VPN服务的问题281

10.8.1 客户机支持什么样的隧道协议281

11.1.1 主机路由283

11.1 路由283

第11章 网际互联——路由服务283

11.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284

11.1.3 直接发送和间接发送284

11.1.2 路由器路由284

11.3.2 设备285

11.3.1 路由接口285

11.3 Windows 2000软路由器的结构285

11.4.2 多播转发和路由286

11.4.1 单播路由286

11.3.3 端口286

11.4 Windows 2000软路由器的功能286

11.5 Windows 2000软路由器的路由协议287

11.4.7 DHCP中继代理287

11.4.3 Internet连接共享和NAT287

11.4.4 数据包筛选287

11.4.5 请求拨号路由287

11.4.6 VPN连接路由287

11.6 Windows 2000软路由器的路由表288

11.5.2 OSPF协议288

11.5.1 RIP协议288

11.7.1 静态路由289

11.7 Windows 2000软路由器的工作方式289

11.6.1 路由表项的类型289

11.6.2 路由表项的结构289

11.8.2 LAN-WAN路由器290

11.8.1 LAN-LAN路由器290

11.7.2 动态路由290

11.8 Windows 2000软路由器的分类290

11.9.3 配置服务器的【路由和远程访问】组件291

11.9.2 为双网卡服务器配置IP地址291

11.9 构建Windows 2000软路由器291

11.9.1 案例环境291

11.10 管理Windows 2000软路由器292

11.10.2 管理路由接口293

11.10.1 更改路由器的类型293

11.10.3 管理端口294

11.11.1 配置路由器的路由属性295

11.11 配置Windows 2000软路由器295

11.11.3 配置静态IP路由296

11.11.2 添加路由协议296

11.11.4 配置RIP动态路由297

11.11.5 配置NAT298

11.11.6 配置DHCP中继代理程序300

11.12.3 为什么我无法建立请求拨号接口301

11.12.2 怎样建立非IP协议的网络之间的路由器301

11.12 有关路由服务的问题301

11.12.1 构建Windows 2000 LAN-LAN路由器需要什么设备301

12.1.3 代理服务器连接302

12.1.2 防火墙连接302

第12章 互联出口——代理服务302

12.1 Intranet/Internet互联技术302

12.1.1 路由器连接302

12.2.2 永久性连接303

12.2.1 拨号连接303

12.1.4 NAT服务器连接303

12.2 Internet连接方法303

12.4 代理服务的主要功能304

12.3 代理服务的工作原理304

12.5.3 Socks代理305

12.5.2 端口重定向305

12.4.1 充当Intranet和Internet之间的防火墙305

12.4.2 共享网络资源305

12.4.3 检测和控制网络访问305

12.5 代理服务的代理方式305

12.5.1 应用层代理305

12.7 构建和管理CCProxy代理服务器306

12.6.2 大规模网络的代理服务器产品306

12.5.4 WinSock代理306

12.6 主流的代理服务器产品306

12.6.1 中小规模网络的代理服务器产品306

12.7.2 设置CCProxy的功能307

12.7.1 启动和停止CCProxy307

12.7.3 管理账号309

12.8.2 配置Foxmail 5.0311

12.8.1 配置IE浏览器311

12.8 配置使用代理服务的客户机311

12.9.4 常用的网络软件可以使用什么样的代理312

12.9.3 ICQ、MSN这样的软件如何设置代理312

12.9 有关代理服务的问题312

12.9.1 客户机使用代理服务需不需要额外安装什么软件312

12.9.2 代理服务器非得安装在Windows服务器操作系统上吗312

13.1.1 流媒体产生的背景313

13.1 流媒体服务的原理313

第13章 绘声绘色——流媒体服务313

13.2 流媒体的传输技术314

13.1.2 流媒体服务的原理314

13.2.2 实时流式传输(Realtime streaming)315

13.2.1 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315

13.3.1 单播、组播(多播)和广播(直播)316

13.3 流媒体的播放技术316

13.3.3 转播(转发、分流)317

13.3.2 点播和广播(直播)317

13.4.3 HTTP协议318

13.4.2 实时流协议RTSP318

13.4 流媒体的通信协议318

13.4.1 MMS协议318

13.5.2 常见的流媒体文件格式319

13.5.1 常见的多媒体文件格式319

13.4.4 PNA协议319

13.5 流媒体文件的常见格式319

13.6.1 流媒体应用解决方案体系结构320

13.6 流媒体应用解决方案320

13.5.3 流媒体文件的发布格式320

13.7 Windows Media流媒体服务321

13.6.2 主流的3种流媒体应用解决方案321

13.7.2 构建Windows Media服务器322

13.7.1 案例环境322

13.7.3 制作Windows Media流媒体文件323

13.7.4 流媒体的单播发布和使用326

13.7.5 流媒体的多播发布和使用327

13.8.1 案例环境330

13.8 Real System流媒体服务330

13.8.2 构建Real Server流媒体服务器331

13.8.5 制作Real流媒体334

13.8.4 启动Real Server334

13.8.3 安装汉化补丁334

13.8.6 流媒体的点播发布和使用337

13.8.7 流媒体的直播发布和使用338

13.9.1 常见的Windows Media文件有哪些类型339

13.9 有关流媒体服务的问题339

13.9.4 流媒体协议和TCP/UDP协议是什么关系340

13.9.3 构建流媒体服务要考虑什么因素340

13.9.2 怎样理解各种流媒体协议的访问方法340

14.1.2 集中式管理模式(域)341

14.1.1 对等式管理模式(工作组)341

第14章 集中管理——活动目录服务341

14.1 Windows局域网的两种管理模式341

14.2.3 LDAP目录的层次结构342

14.2.2 目录的国际标准342

14.2 目录服务基础342

14.2.1 什么是目录服务342

14.2.5 常见的目录服务器软件343

14.2.4 目录服务的应用领域343

14.3.4 域344

14.3.3 组织单元344

14.3 Windows 2000活动目录基础344

14.3.1 活动目录的功能344

14.3.2 对象344

14.3.6 域林345

14.3.5 域树345

14.4.1 活动目录的运行机制346

14.4 活动目录和DNS的关系346

14.3.7 站点346

14.4.3 集成活动目录的DNS服务器347

14.4.2 活动目录和DNS的集成347

14.5.2 安装活动目录348

14.5.1 案例环境348

14.5 安装和卸载活动目录348

14.6 管理域用户和计算机352

14.5.3 卸载活动目录352

14.6.1 创建用户353

14.6.2 管理客户机354

14.7.2 管理域信任关系355

14.7.1 什么是域信任关系355

14.7 管理域信任关系355

14.8 管理用户组356

14.8.2 配置用户组的属性357

14.8.1 创建用户组357

14.9.1 什么是组策略359

14.9 管理组策略359

14.8.3 使用用户组的AGDLP策略359

14.9.2 为域设置组策略360

14.10 将客户机添加到域361

14.11.2 DNS服务器和域控制器不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该如何设置364

14.11.1 什么是DACL364

14.11 有关活动目录服务的问题364

15.1.2 Symantec的集中式网络杀毒解决方案365

15.1.1 传统的分布式杀毒解决方案365

第15章 网络杀毒——企业杀毒服务365

15.1 网络杀毒服务365

15.2 构建Symantec杀毒服务器366

15.1.3 集中式杀毒的原理366

15.3 构建Symantec杀毒客户机369

15.4 构建Symantec系统中心371

15.5.1 管理系统中心374

15.5 管理Symantec系统中心374

15.5.2 管理服务器组376

15.5.3 管理服务器377

15.6.2 联机升级379

15.6.1 从Internet下载升级文件379

15.6 升级病毒库文件379

15.7.2 还有哪些网络杀毒服务可供选择381

15.7.1 什么是在线升级381

15.7 有关企业杀毒服务的问题381

16.1.1 什么是RTX即时通信服务382

16.1 RTX即时通信服务基础382

第16章 天涯咫尺——即时通信服务382

16.2.1 基于Intranet的RTX方案383

16.2 企业RTX即时通信服务的两种方案383

16.1.2 RTX即时通信服务的主要功能383

16.3.1 案例环境384

16.3 构建RTX服务器384

16.2.2 Intranet/Internet互联的RTX方案384

16.3.2 构建步骤385

16.4.1 登录服务器386

16.4 管理RTX服务器386

16.4.2 管理服务387

16.5 构建和使用RTX客户机388

16.4.3 管理用户388

17.1.3 可用性390

17.1.2 完整性390

第17章 数字安全——数字证书服务390

17.1 什么是安全的网络信息390

17.1.1 机密性390

17.2.2 常规加解密技术的特点391

17.2.1 加解密体系的概念391

17.2 常规加解密技术391

17.2.5 常规加解密技术使用的算法392

17.2.4 常规加解密技术的分类392

17.2.3 常规加解密的过程392

17.3.3 数字签名393

17.3.2 不可否认性393

17.3 网络信息安全的新需求393

17.3.1 身份认证和鉴别393

17.4.3 公钥结构的鉴别通信原理394

17.4.2 公钥结构的保密通信原理394

17.4 公钥加解密技术394

17.4.1 公钥加解密技术的结构394

17.4.5 公钥加解密技术使用的算法395

17.4.4 公钥结构的鉴别+保密通信原理395

17.5.1 什么是数字证书396

17.5 数字证书的PKI解决方案396

17.5.3 数字证书的原理397

17.5.2 数字证书的格式397

17.5.4 数字证书的种类398

17.5.6 PKI解决方案实例399

17.5.5 PKI的结构399

17.6 构建Windows数字证书服务400

17.5.7 PKI的发展情况400

17.6.2 证书服务的安装401

17.6.1 设计CA的结构401

17.7 CA的配置404

17.7.1 配置【常规】选项卡405

17.7.2 配置【策略模块】选项卡406

17.7.4 配置【扩展】选项卡407

17.7.3 配置【退出模块】选项卡407

17.7.5 配置【存储】选项卡408

17.7.7 配置【审核】选项卡409

17.7.6 配置【证书管理器限制】选项卡409

17.8.1 CA的启动与关闭410

17.8 CA的管理410

17.7.8 配置【安全】选项卡410

17.8.2 CA的备份411

17.8.3 CA的还原412

17.8.4 向CA申请数字证书413

17.8.5 颁发数字证书414

18.1 IPSec——网络层的Web安全解决方案415

第18章 网站加密——SSL站点415

18.1.3 传输方式的加密和鉴别416

18.1.2 隧道方式的鉴别416

18.1.1 传输方式的鉴别416

18.2.1 SSL记录协议417

18.2 SSL——传输层的Web安全解决方案417

18.1.4 隧道方式的加密和鉴别417

18.2.4 SSL握手协议418

18.2.3 SSL告警协议418

18.2.2 SSL修改密文协议418

18.2.6 基于SSL的通信过程419

18.2.5 SSL会话和连接419

18.3 应用层的Web安全解决方案420

18.2.7 SSL协议和数字证书的关系420

18.4.1 生成Web服务器数字证书申请文件421

18.4 构建SSL的Web站点421

18.4.2 申请Web服务器数字证书424

18.4.4 获取Web服务器数字证书425

18.4.3 颁发Web服务器数字证书425

18.4.5 安装Web服务器数字证书426

18.4.6 在Web服务器上设置SSL427

18.5.1 申请浏览器数字证书428

18.5 浏览器的SSL配置428

18.5.3 获取及安装浏览器数字证书429

18.5.2 颁发浏览器数字证书429

18.5.4 浏览器数字证书的管理430

18.5.6 访问SSL站点431

18.5.5 在浏览器上设置SSL431

19.2.1 S/MIME的功能433

19.2 基于S/MIME的邮件安全解决方案433

第19章 邮件加密—安全的E-mail433

19.1 E-mail安全解决方案433

19.2.2 S/MIME的实现方案434

19.3.1 PGP的功能435

19.3 基于PGP的邮件安全解决方案435

19.4.1 案例环境436

19.4 构建S/MIME邮件服务436

19.3.2 PGP的实现方案436

19.4.3 颁发电子邮件证书437

19.4.2 申请电子邮件证书437

19.4.5 配置客户机电子邮件软件438

19.4.4 客户机上安装的电子邮件证书438

19.4.6 发送数字签名的邮件441

19.4.7 发送加密邮件442

19.4.8 发送数字签名和加密邮件443

19.5.2 PGP的安装444

19.5.1 案例环境444

19.5 构建PGP邮件服务444

19.5.3 PGP的管理工具445

19.5.4 创建PGP密钥446

19.5.6 通过电子邮件交换PGP公钥448

19.5.5 交换PGP公钥的方法448

19.5.8 加密的PGP邮件操作450

19.5.7 校验对方的PGP公钥450

19.5.9 数字签名的PGP邮件操作451

19.5.10 数字签名和加密的PGP邮件操作452

20.2 构建NNTP新闻服务器454

20.1 News服务简介454

第20章 新闻风云——News服务454

20.2.2 NNTP服务器的关闭和启动455

20.2.1 安装NNTP服务455

20.3.1 配置【常规】选项卡456

20.3 NNTP服务器的配置456

20.3.2 配置【访问】选项卡459

20.3.3 配置【设置】选项卡461

20.4.1 创建新闻组462

20.4 新闻组的管理462

20.3.4 配置【安全性】选项卡462

20.4.2 修改新闻组属性463

20.4.3 配置过期策略464

20.4.4 虚拟目录配置465

20.5.1 新闻账户配置467

20.5 新闻客户机软件的配置及使用467

20.4.5 当前会话管理467

20.5.2 访问新闻服务器469

21.1.3 可管理性(Manageability)471

21.1.2 可扩展性(Scalability)471

第21章 负载均衡——NLB集群服务471

21.1 网络服务的新需求471

21.1.1 可用性(Availability)471

21.2.1 提高服务器的处理能力472

21.2 应对网络服务新需求的研究方向472

21.1.4 经济性(Cost-effectiveness)472

21.3.2 集群的起源473

21.3.1 什么是集群473

21.2.2 减少网络流量473

21.2.3 增加网络带宽473

21.3 集群473

21.3.3 集群的特点474

21.3.4 集群的分类475

21.4.1 NLB集群476

21.4 Windows集群476

21.4.4 Windows集群解决方案部署477

21.4.3 故障转移/恢复集群477

21.4.2 CLB集群477

21.4.5 Windows 2000/2003支持的集群比较478

21.5.1 NLB集群的体系结构479

21.5 NLB集群479

21.4.6 Application Center 2000简介479

21.5.2 NLB集群的分类480

21.5.3 NLB集群的均衡策略481

21.5.4 NLB集群的调度算法482

21.6.1 WLBS的体系结构483

21.6 Windows的NLB集群483

21.6.4 单播模式的WLBS484

21.6.3 WLBS的工作原理484

21.6.2 WLBS如何选择服务器节点484

21.7 构建WLBS集群485

21.6.6 WLBS产生的交换溢流问题485

21.6.5 多播模式的WLBS485

21.7.2 服务器节点的配置步骤486

21.7.1 服务器节点的配置参数486

21.7.3 WLBS集群的配置参数489

21.7.5 单播单网卡的WLBS集群实验结果490

21.7.4 管理WLBS集群490

21.7.7 单播双网卡的WLBS集群实验结果491

21.7.6 多播单网卡的WLBS集群实验结果491

21.7.8 多播双网卡的WLBS集群实验结果492

21.8.1 什么是LVS493

21.8 基于LVS的NLB集群493

21.7.9 WLBS集群的选择493

21.8.2 LVS集群的体系结构494

21.8.3 基于NAT的LVS集群495

21.8.4 基于IP隧道的IPVS集群496

21.8.6 LVS集群的选择497

21.8.5 基于直接路由的LVS集群497

21.8.7 LVS集群的调度算法498

21.9.1 案例环境499

21.9 构建LVS集群499

21.9.2 构建LB的步骤500

21.9.4 如何查看LVS集群网络负载均衡效果504

21.9.3 设置LB上的调度算法504

21.9.5 如何设置真实服务器的权值5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