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言现象的观察与思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言现象的观察与思考](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4712557.jpg)
- 张惠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7273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民族语-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言现象的观察与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从客家话的性别词尾说起1
一、客家话的性别词尾“公、婆、牯、姑、嫲、哥”1
二、性别词的位置在汉语和亲属语言中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在前在后交叉出现,因而性别词作为词缀可以是词头,也可以是词尾4
三、性别词作为词头或词尾的发展演变,和“子、儿、老”等用作词头词尾属同样性质8
从词头“不、布”谈起——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比较札记13
引言13
一、汉语词头“不”13
二、少数民族语言词头“布”19
三、词头“不、布”来自“父”21
从“祖、妣”说起26
一、祖(海南陵水县的“祖”字地名;海南屯昌话的“祖”字词尾)26
二、妣27
一、称母亲为“姐”(附“简、奶、蛮、ma?)34
从山西话的称谓词看古代文明34
二、称父亲为“哥”、“大”,称姐为“大大”36
三、汉语称谓词“祖姐、母奶、叟嫂、老大”等或来自生育器官名,或来自尊长之义38
四、关于“哥”的讨论40
从吴语“官”表示孩子说起42
一、吴语用“官/干”表孩子42
二、佤语用“官/管/果恩”表孩子,京语k?n1称孩子43
三、闽语用字“囝”的语源来自“官”46
一、段注《说文》谓猴“单呼猴,累呼母猴”49
从段注《说文》“单呼猴,累呼母猴”说起49
二、方言和文献中动植物以“母(马、妇、婆)”作词头词尾来命名的用例50
三、少数民族语言中以“母(马、妇、婆)”作词头词尾来命名的用例52
从“一”用作指示词、量词、领属助词、词头说起57
一、吴语、客赣语“一”可用作指示词“这,那”57
二、山西洪洞话“一”可作量词58
三、闽语“一”可作量词,可作指示词58
四、壮语龙州话?55可表示“一”,可用作量词,可表示指示、领属,也可用作词头59
五、南宁平话a55表示近指这,“二”表示远指那;南宁白话a55可表示“一”,a33表示近指;玉林白话a33表示远指,可知a55和a33来源相同60
六、广东连南八排瑶语a44可表示“一”,a53可用作量词,可表示指示、领属,a44和a53都可用作词头,可知a44和a53来源相同61
七、靖西壮语“一”的读音来自汉语“鸟”,“二”的读音来自汉语“双”63
八、初步结论64
从吴语“一”可作指示词说起68
引言68
一、吴语“一”可以用作指示词68
二、湖南涟源话“一”表示近指,“你”表示远指70
三、海南儋州村话表示远指的?35,是“一”[?t22、?22、?22]的变体70
四、傣语“一”可作词头71
五、闽语“个”可用作“一”,“一”可用作“个”71
六、福建连城客家话“一个”可表指示72
七、新疆汉语方言“一个”可作句末语气词73
八、古代汉语“一”可以表示指示73
说“几”可表尊称可作词头76
一、“几”在临高话、湘西吉卫苗语中都可用作疑问词;“几”在汉语方言和古代汉语中除了用作数词、疑问词以外,还可用作程度副词,形容程度之甚76
二、“几”在汉语方言中可用作泛指代词、尊称和词头77
三、吉卫苗语词头t?i44大概来源于“几”80
说“个、的”可以表示完成、持续86
一、吴语崇明话“个、个特”可表示完成86
二、湖南长沙话“咖、咖哒”可表示完成;湖南嘉禾土话“咯”可表示完成、持续87
三、粤语中山话“个、哦”可表示完成;广州话“个、嘅、”可表示完成89
四、闽语广东电白话“哦”[o44]可表示完成90
五、客家话广东梅县方言[e]可表示完成,惠州方言[ε55]可表示完成91
六、粤北皈塘土话[ke](轻声)可表示完成93
七、湖南益阳话“帝”、常德话“的”可表示完成;山西阳曲话“的”可表示完成、持续或进行;新疆汉语方言“底呢、的(呢)”可表示持续或进行94
八、“个、的”表示完成、持续,是同一类型的演变96
说“给”和“乞”99
一、“给”gěi的读音不规则99
二、方言中表示给予的词99
三、早期白话文献中“乞(吃、喫)”用来表示给予、被动等意义的例子100
四、对《金瓶梅》《山歌》中“乞(吃、喫)”用例的分析102
五、《老乞大》和《朴通事》的“馈”103
六、关于“给”的假设104
少数民族语言被动词语源试探106
引言106
一、龙州壮语hw24、傣雅语haw11可以表示被动、给予等,来自“与”107
二、龙州壮语?31可以表示被动,水语?4可以表示被动,来自“挨(捱)”108
三、傣雅语被动词t?o11/t?o11来自“着”;湘西吉卫苗语被动词t?42可能也来自“着”109
四、仡佬语被动词?kε21可能和“给”同源111
五、广东连南八排瑶ban44可以表示被动、给予等,来自“分”111
六、海南临高话?u1/ou23/?au23可以表示被动、给予等,来自“要?拿?”112
七、云南莽语被动词t?55p?31大概就是“叫、被”合用114
八、海南回辉话被动词pi33来自“被”,海南村话被动词bi3、tsw?5分别来自“被、赠”115
湖北方言词浅谈118
一、通摄三等字“弓、供、共(附:嗅)”118
二、表示搂、抱的k?55(匼)119
三、指示词“个”的留存120
一、时间词“难末”、“葛轩”126
吴语札记(之四)126
二、?、?129
三、迅、猛130
四、探131
五、发133
六、伴、畔、叛134
七、办、136
八、毒、触毒、恨毒137
九、学138
十、清水139
十一、射私139
十二、邪、邪气141
[附] ?、撐、牚、橕、142
关于《儋州村话》语言现象的思考145
一、量词no55可作指示词、领属助词,可表示人,来自“那”145
二、量词qut55可作处所名词和指示词,来自“窟”150
一、“底”的变读:可读入声一等舒声一等154
说疑问词“底、等”154
二、“底”的分布161
三、“等”作为疑问词是因为“等”的多改切读法和“底”的一等读法同音而致163
从词头“个”的分布看语言接触165
一、仡佬语、格曼语、克木语词头“仡、格、克”来源相同,“仡佬”即“个老”165
二、傣语词头k?4/ko4、壮语词头kw51,都来自量词“个”167
三、苗瑶语词头“嘎、郭”来自量词“个”169
四、汉语方言中的词头“个(圪、尕)”172
说“哀牢”就是今“仡佬”175
从“乞大,鞑靼,莽固岱”说起178
一、汉人被称“乞塔、乞大、扎忽歹”(附“契丹”)178
二、蒙人被称“鞑靼、莽固岱”(附“台吉”)181
三、蒙人之名“哥、格、该”;清廷称谓“阿哥、格格”(附:青海喇嘛称“阿卡”)186
四、可汗、汗、罕、汉191
五、地名“沁、浅”就是“人”、清廷称谓“福晋”就是“夫人”193
一、胡同(胡洞、忽洞、圪洞)来自“圪洞”199
从“胡同”说起199
二、?喻、圐圇(圐圇、库伦)、曲连(胡阑),来自“圈”201
三、蒙语村庄叫嘎查,来自“嘎岔”206
四、蒙古语表示“街”的?/d?来自“街”209
从“窟”表示寺庙说起211
一、傣语表示佛寺的vat8/vat8来自“窟”211
二、傣语表示佛寺的ts?2来自“冢”213
三、傣语表示坟墓的heu6/hεu6/hiu3来自“丘”214
一、表示父亲的?be?55(即“伯”)215
临高话和汉语方言比较研究举例215
二、表示母亲的mai31(即“母”)216
三、表示家的lan55(即“栏”)217
四、表示人的le?23 hun55(即“灵魂”)218
临高话和汉语方言的一种比较——从“家、宿、栏”可作词头说起220
一、“家”可作词头220
二、“宿”可作词头221
三、海南临高话lan55(栏)可以用作词头222
音韵和方言——关于以母读同晓匣母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