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新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新技术
  • 叶建锋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8009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废水处理:生物处理-脱氢-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生物中氮素循环1

一、固氮作用1

二、氨化作用3

三、氨的同化作用3

四、硝化作用4

五、反硝化作用4

六、异化硝酸盐还原作用5

第二节 水体中的氮素5

一、水体中氮素的来源5

二、水体中氮素的形态及特性8

三、氮素在水体中的危害10

四、废水排放的氮素标准13

第三节 废水物化脱氮技术13

一、空气吹脱法13

二、折点氯化法14

三、选择性离子交换法15

四、化学沉淀法17

五、化学中和法17

六、乳化液膜分离法18

第四节 废水传统生物脱氮技术18

一、生物脱氮原理及技术19

二、生物脱氮的影响因素26

三、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32

第五节 生物脱氮技术的新进展35

一、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的问题35

二、脱氮理论新认识36

三、生物脱氮新技术37

参考文献37

第二章 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39

第一节 亚硝酸型脱氮技术的发展39

一、新技术的提出39

二、实验室研究40

一、作用机理41

第二节 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技术原理41

三、实践应用41

二、过程特性42

三、技术特点44

四、可行性分析44

五、经济性分析45

第三节 亚硝酸型硝化影响因素45

一、溶解氧46

二、游离氨48

三、pH值50

四、温度52

五、有机质53

七、有害物质54

六、控制泥龄54

第四节 亚硝酸型反硝化影响因素55

一、有机碳源种类与浓度55

二、pH值、亚硝酸氮浓度55

三、溶解氧56

四、温度56

五、工艺条件56

第五节 亚硝酸型硝化的控制途径57

一、纯种分离与固定化技术途径57

二、温度控制的分选途径57

四、基质缺乏竞争途径58

三、游离氨的选择性抑制途径58

第六节 典型工艺介绍59

一、SHARON工艺59

二、OLAND工艺62

参考文献64

第三章 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66

第一节 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的发展66

一、新技术的提出66

二、实验室研究66

三、实际应用68

第二节 同时硝化反硝化的技术原理70

一、作用机理70

第三节 好氧反硝化菌及其特性73

二、技术特点73

一、Thiosphaera pantotropha菌74

二、Microvirgula aerodenitrificans菌78

第四节 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82

一、絮体结构特征83

二、溶解氧浓度83

三、碳氮比84

四、温度85

五、酸碱度85

六、氧化还原电位85

参考文献86

一、厌氧氨氧化的提出90

第四章 厌氧氨氧化技术90

第一节 厌氧氨氧化的发展90

二、厌氧氨氧化的实验室研究92

三、厌氧氨氧化的实际应用96

第二节 厌氧氨氧化的基本原理96

一、过程概述96

二、厌氧氨氧化作用机理97

三、厌氧氨氧化化学计量关系100

四、技术特点101

第三节 厌氧氨氧化菌及其特性102

一、厌氧氨氧化菌系统发育特征102

二、厌氧氨氧化菌生理特征103

三、厌氧氨氧化菌种形态特征107

四、厌氧氨氧化菌的生态学特性110

五、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及分离112

六、Anammox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113

第四节 影响因素与控制途径127

一、生物量127

二、基质浓度128

三、pH值129

四、温度131

七、固体停留时间132

一、SHARON-ANAMMOX工艺132

第五节 典型工艺的介绍132

六、水力停留时间132

五、有机质浓度132

二、CANON工艺137

三、OLAND工艺141

参考文献142

第五章 好氧反氨化脱氮技术146

第一节 好氧反氨化技术的提出146

第二节 好氧反氨化技术机理研究148

一、生物膜好氧反氮化脱氮模式148

二、好氧反氨化的化学计量关系149

三、技术特点150

第三节 好氧反氨化生物膜内细菌的原位鉴定150

参考文献151

第四节 好氧反氨化反应器的设计思路151

第一节 电极生物膜反硝化技术的发展153

一、技术的提出153

二、研究进展153

第六章 电极生物膜反硝化技术153

第二节 电极生物膜反硝化脱氮技术原理155

一、作用原理155

二、技术特点156

三、反硝化菌菌相分析156

第三节 电极生物膜反硝化系统生物模型158

一、模型的开发158

三、模型验证161

二、实验观察161

第四节 电极生物膜反硝化工艺过程控制162

一、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162

二、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思想162

三、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163

第五节 电极生物膜反硝化技术的研究方向164

参考文献164

第七章 EM脱氮技术166

第一节 EM在水处理中的研究166

一、EM简介166

二、EM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168

四、EM在脱氮方面的研究现状170

三、EM处理废水的特点170

第二节 EM脱氮原理172

一、作用机理172

二、技术特点172

三、动力学特性173

第三节 EM生理学特性173

一、EM的形态特征173

二、EM的生态学特性175

三、EM的代谢特征175

一、生物量177

三、酸碱度177

二、基质浓度177

第四节 影响因素与控制途径177

四、EM的富集培养177

四、温度178

五、水力停留时间178

六、重金属离子178

第五节 EM对废水脱氮效果研究实例?179

一、试验设计179

二、EM复壮180

三、试验启动180

四、水力停留时间对脱氮效果的影响181

五、曝气强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182

六、EM投加量对脱氮效果的影响183

八、小结184

七、pH值对脱氮效果的影响184

参考文献185

第八章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186

第一节 固定化微生物废水处理技术186

一、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分类186

二、微生物固定化机理187

三、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特性189

四、常用的固定化微生物载体190

五、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191

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192

第二节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概述193

一、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现状193

二、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特点194

三、脱氮微生物固定化动力学195

四、脱氮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及载体198

第三节 固定化微生物单级生物脱氮199

一、利用载体固定微生物脱氮199

二、利用颗粒污泥固定微生物脱氮201

三、碳源循环单级生物脱氮201

四、固定化微生物单级脱氮特性202

第四节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方向及其应用204

一、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方向204

二、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的应用204

参考文献2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