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政新论 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季卫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5521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97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619页
- 主题词:宪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宪政新论 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二版绪言1
第一辑 多元视野中的宪政宪政的复兴3
一 重新认识宪政3
原序5
二 假想现实与信仰机制5
三 承认的程序及其复杂性8
四 护宪、改宪还是制宪?12
再论宪政的复兴——亚洲新格局与中国政治变革15
一 政治变革:避免权力合法性危机的必由之路15
二 宪政如何防止“多数派专制”和“多数人无能”16
三 也从市场逻辑来比较民主化的成本与效益19
四 从孔多塞定理看民主、自由以及法治的关系22
五 走出历史的阴影25
宪政的规范结构——对两个法律隐喻的辨析28
一 引言28
二 外部根据、等级性以及循环30
三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反思34
四 宪政的本质是试错的制度化36
五 宪法解释和宪法改正的区别38
六 从矛盾论到法治对抗轴40
七 围绕抵抗权的程序安排43
八 结语46
法治与选择48
一 跳出一元决定论的窠臼48
二 现代法治的特征以及功能等价的视角51
三 中国社会秩序的可选择性结构55
四 新的多元法治体系的建构64
五 结语:“法律的帝国”还是“选择的共和国”?68
一 应该怎样理解法治?72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72
二 对中国秩序原理的反思之反思82
三 民主的法治离中国人并不遥远95
中国司法的思维方式及其文化特征101
一 公议和舆论对审判的影响101
二 正义的双轮:查清事实与追究责任105
三 与西欧式现代司法的比较109
四 关于法律推理的不同学说114
五 对中国经验的理论分析117
附录 法律体系的多元与整合——与德沃金教授商榷解释方法论问题121
合宪性审查与司法权的强化136
一 司法审查的由来和意义138
二 制度设计的不同类型及其条件142
三 从司法解释到司法审查151
四 中国设置宪法法院刍议156
再论合宪性审查——权力关系网的拓扑与制度变迁的博弈163
一 引言163
二 合宪性审查在中国的条件和经验166
三 权力关系网中的互动过程171
四 对违宪的判断标准与政策性选择175
五 组合最优化的设计思路181
第二辑 动态视野中的宪政社会变革与法的作用191
一 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192
二 依法变革的两种基本方式:辩证治疗与震荡治疗200
三 全球化洪流对法律秩序的冲击205
附录 法制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211
宪法改革的途径与财产权问题215
一 中国宪法修改的历史回顾216
二 围绕财产权的理论争议和法制实践220
三 1999年修正案之后的宪法结构229
四 社会公正与宪政共识的重建233
通过法治迈向民主238
一 民主化的基本趋势239
二 法治国家的制度模式245
三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媒介物251
渐进改革的新动力——从“化整为零”到“合零为整”255
一 思想困境与期盼结构255
二 司法改革的多米诺骨牌259
三 改造政体未必引起社会动荡264
四 结语268
一 宪法的实质270
宪法的妥协性——对联邦主义及社会整合的看法270
二 国内政府之间的关系274
三 竞争、协调以及规范281
让我们来重建政治共识 285
一 “自由派”与“新左派”之争的转机285
二 当代欧美政治思想上对立的主轴是什么?287
三 应该怎样认识自由主义体制的困境与出路?289
四 退出概念游戏,回归常识良心291
五 对于思想分歧的分析292
六 结语:话语策略的改变295
附录 实质性问题与问题的实质在哪里?297
一 省察我们所处的时代302
网络社会中的有限宪政革命302
二 宪政、交涉泛化以及权力的人称性307
三 超越休克疗法与渐进主义的深层改革313
四 关于局部非政治化的社会契约——司法审查、预算议会以及党内竞争319
五 作为多元格局调节器的法律制度327
第三辑 国际视野中的宪政从主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 337
一 主权、人权、霸权的三元互克337
二 市民社会与民族国家340
三 怎样理解世界格局的变迁344
四 在国际民主与国内民主之间348
人权外交与跨文明对话350
一 人权学说的新视角352
二 亚洲价值究竟有什么价值?356
三 作为对话前提的相互理解361
四 人权保障的根本在内政367
附录 “公共领域”和“公共财”370
国际磨擦与法律的作用——从中美撞机事件透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374
一 日益增多的国际法律之争374
二 在国际法适用方面的技术瑕疵376
三 制定国内法也需要国际法的视野379
四 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抵牾及其化解381
五 中国法制在磨擦中前进384
自决权与宪政理论387
一 法治与自决之间耦合的可能性387
二 人民自决原则的三个发展阶段390
三 限制对外自决权的国际法规范393
四 有关对内自决权的宪政设计395
五 自决权与公民投票制398
六 结语:从自决到共创 402
附录1 伊拉克战争的真实目的与美国的新世界观 404
附录2 联合国向何处去?——关于伊战后国际法制变迁的刍议412
世纪之交日本司法改革的述评 418
一 日本司法改革的来龙去脉 419
二 围绕制度设计的争论及其焦点问题 426
三 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的中间报告和最终报告 433
四 正视社会体制与司法改革的关系 439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前后的制度条件 445
一 问题状况的整理 445
二 两个起点:国际贸易的巨额顺差和日元汇率的急剧升值 448
三 三次决策失误:坐失解决经济泡沫问题的良机451
四 结构和环境的变化对景气恢复的挫伤455
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日本式制度设计的评估 457
六 怎样避免重蹈覆辙? 461
从边缘到中心:20世纪的制度改革与法社会学研究运动 464
一 革新思潮与法社会学 466
二 “法与社会”研究运动的范型 470
三 “合二为一”变成“一分为二” 484
四 结语:“法与社会”研究的展望 489
附录 点评批判法学对言论自由原则的研究 491
第四辑 实践视野中的宪政原罪意识、财产权以及法治的道德性499
一 从财产权看“免费搭车”心理效应的强化和突破 499
二 从权力到货币:难免的原罪及其危险性501
三 对社会信用和担保物的理论反思503
四 治罪,免罪,还是赎罪?——在法律和伦理以及人情之间的公共选择507
秩序的正统性问题——再论法治与民主的关系512
一 引言512
二 作为正统性渊源的民主513
三 法治:安定民主制的基础518
四 关键是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关系523
附录1 犹忆天涯宪政谈——为当代中国研究中心7月24日“杨小凯先生追思会”而作527
附录2 法不阿贵,方成公器——关于宪政之路与江平先生风骨的随想532
一 条文竞争、意见市场以及理论创新543
旁观民法典编纂的得与失——兼论宪政与私法秩序的关系543
二 介于私法与公法之间的问题状况544
三 定义民事权利的宪政原理547
四 立法者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549
五 需要一部真正面向新世纪的民法典551
附录 网络社会的市场和公正553
投票悖论与选举的制度设计557
一 政治改革的软着陆与选举规则的合理性 557
二 投票悖论以及多数者的安定性问题558
三 从实践经验看制度设计的影响559
附录1 也谈政治改革的可行性方案562
附录2 政治改革即将突破大难关566
附录3 农村的法律话语场看中国宪政的合意论基础及其缺陷569
关于宪法第四修正案的评论573
一 在小改与大改之间的期待573
二 从界定产权到改善政权——对宪法第四修正案建议稿的诠释和批评576
三 私产入宪后的社会公正问题579
法治政府在行动582
一 政治改革:在理财与利益磨合之间582
二 解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内涵和体制转型的契机585
三 从审批到审计以及其他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