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质系统整体观理论探索与应用 地质力学研究的进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质系统整体观理论探索与应用 地质力学研究的进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4697172.jpg)
- 高庆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978750295096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07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624页
- 主题词:地质力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质系统整体观理论探索与应用 地质力学研究的进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地质系统整体观的演化和进展12
第一节 地质科学发展过程中地球观的演化12
第二节 系统科学与整体观的发展15
第三节 李四光地球系统整体观的发展16
第四节 地质力学研究领域的扩展19
一、加强地球自转与全球构造应力场的研究20
二、进一步研究地球各圈层尤其是水圈和地幔物质运动的情况20
三、研究地壳构造的范围与领域21
四、地质力学值得探索的新领域24
第五节 地质系统论观点的启蒙30
第六节 地壳运动整体观论纲34
第二章 地壳构造系统36
第一节 构造形迹(结构面)37
一、构造形迹的分类37
二、地应力的作用方式和结构面的力学分类39
第二节 构造序次和序列53
一、序次的概念53
二、构造序列56
第三节 构造体系61
一、纬向构造体系63
二、经向构造体系65
三、多字型构造体系71
四、棋盘格式构造体系74
五、入字型构造体系74
六、山字型构造与弧形构造体系76
七、旋卷构造体系78
第四节 构造系列81
一、纬向构造系列81
二、经向构造系列82
三、北东向构造系列83
四、北西向构造系列85
五、棋盘格式断裂构造系列85
第五节 构造系统89
一、陆壳构造系统89
二、洋壳构造系统90
三、陆壳构造与洋底构造的关系94
四、全球构造系统96
第六节 构造体系复合97
一、归并97
二、交接98
三、包容99
四、重叠100
第三章 构造系统对建造系统的控制作用102
第一节 构造系统对沉积建造系统的控制102
一、关于古地理条件103
二、关于地壳升降的幅度、速度与频度104
三、关于沉积建造与海水进退规程104
四、气候变化对地层沉积的影响106
第二节 构造系统对岩浆岩建造系统的控制107
一、关于侵入岩体的原生构造107
二、关于火成岩的岩相变化与构造体系相联系的一些现象115
第三节 构造系统对变质建造的控制120
第四节 构造系统对地球化学场的控制121
一、岩浆岩地球化学场和地应力场的关系121
二、化学沉积岩地球化学变化与构造的关系125
三、变质作用与构造作用127
第五节 构造系统与对成矿作用的控制127
一、同成矿构造体系对内生矿产的控制127
二、同成矿构造体系对外生矿产的控制128
三、同成矿构造体系对变质矿产的控制129
第四章 构造体系与地质体系对成矿体系和成矿系统的控制132
第一节 地质体系控矿的基本概念132
第二节 构造体系与地质体系对成矿体系形成的控制作用134
一、内生成矿体系的控制因素134
二、外生成矿体系的控制因素152
第三节 构造系统与建造系统对中国主要成矿系统分布的控制155
一、内生金属成矿系统的分布156
二、外生成矿系统的分布160
三、变质成矿系统的分布165
第四节 构造体系复合控矿166
一、归并控矿166
二、交接控矿167
三、包容控矿171
四、重叠控矿172
第五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系统175
第一节 地壳运动与海平面变化和海水进退规程176
一、意义176
二、中国大陆海水进退规程176
三、中国大陆海水进退规程的特点181
第二节 地壳运动与气候变化184
一、第四纪气候变化184
二、全新世气候变化185
三、近代气候变化185
四、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186
第三节 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海水进退、生物演化的相关性187
第四节 自然灾害系统189
一、自然灾害的联系性190
二、自然灾变链与灾变群196
三、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自然灾害变化的相关现象198
四、自然灾害系统的特点205
第六章 构造系统和地壳表层环境对自然灾害分布的控制209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发生的背景与孕灾环境分区209
一、地质构造背景209
二、地貌轮廓210
三、气候类型和生物分布212
四、社会经济背景215
五、其他影响因素216
六、中国自然灾害孕灾环境综合分区218
第二节 世界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致灾环境与分布特征218
一、全球构造对世界致灾环境的控制作用218
二、全球构造与重大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222
第三节 构造对地震带及相关自然变异区的控制225
一、构造带与地热异常带、地球化学异常带、地震带的关系225
二、构造体系对地热地质区的控制227
第七章 地球诸圈层运动形迹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的相关性231
第一节 岩石圈构造形迹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与方向231
一、大陆构造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231
二、洋壳构造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232
三、全球性构造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234
四、GIS测量数据反映的地球表层运动方式和方向237
第二节 海平面变化和海洋运动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240
一、海水进退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240
二、现代洋流运动方式243
第三节 古生物迁移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向244
第四节 大气运动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244
第八章 地壳运动整体观和地球表面形象形成系统观250
第一节 从宇宙运动看地球运动250
一、太阳系250
二、银河系252
三、河外星系253
四、地球的形成与演化253
第二节 从构造演化看地壳运动256
一、大陆构造的演化256
二、洋壳构造的演化机制266
第三节 地壳运动的起源268
一、有关地壳运动问题的多种假说268
二、地球系统变化的统一性269
三、地球的各种运动及其效应272
四、地质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形成之主因281
五、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对地壳运动的推动作用286
六、太阳及月球对地壳运动的影响293
七、地球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及其对地壳运动的影响298
第四节 地球自转运动与地球表面形象的形成300
一、地球自转速度与相对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300
二、地球自转速度不均衡与地球表面形象形成的机制301
三、地球表面形象变化的其它运动形式310
第五节 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变系统的形成机制313
第六节 地壳运动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326
一、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水平力的传导方式问题326
二、关于地球自转运动的周期性与多旋回问题327
三、关于地球自转运动与地壳的演化问题327
四、地球自转与板块运动问题329
五、关于地球自转与地磁场的变化问题331
六、两极旋转构造系统与低纬度旋钮构造系统及其影响问题331
第九章 地质系统整体观的找矿应用333
第一节 指导找矿的观点与方法334
一、在寻找内生矿产方面334
二、在寻找外生矿产方面342
三、在寻找变质矿床方面363
第二节 预测隐伏矿床的步骤369
一、内生矿床预测的步骤369
二、煤矿的预测方法371
三、石油的预测方法371
第三节 中国成矿远景区的预测373
一、外生矿产成矿区的预测373
二、内生矿产成矿区的预测377
三、亚洲大陆构造的弧形发展演化特征与成矿区的分布377
第四节 中国成矿带展布方向的推测379
一、我国成煤带的分布379
二、我国油气带的分布381
三、我国主要的内生矿带381
四、构造复合与重要成矿区的预测382
五、根据地球化学场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预测矿产可能存在的部位384
六、矿产预测模式的探索385
第五节 实例——对我国西北地区寻找能源矿产的建议386
一、从地质力学地球观看开展我国西北能源矿产工作的地质依据386
二、关于石油地质工作387
三、关于煤田地质工作392
四、关于铀矿勘察的意见394
五、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能源地质工作部署的建议394
第六节 地质力学在矿床预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今后工作的意见395
一、开展成矿物质运动与构造活动的内在关系的研究395
二、深入研究成矿构造体系的形成时期和对矿床分布的控制作用396
三、运用地应力场的规律进行矿床预测的研究工作397
四、开展综合方法找矿,研究各种找矿标志的内在联系397
五、开展深部地质构造的研究工作397
六、探索预测矿体埋藏深度的途径398
第十章 地壳运动整体观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与减灾方面的应用400
第一节 推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402
一、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指导思想402
二、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工作概况404
第二节 提出综合减灾系统工程409
一、综合减灾势在必行409
二、我国减灾系统工程的核心是建立四大综合减灾体系411
三、中国综合减灾系统工程的推进413
第三节 自然灾害综合预测的探索424
一、自然灾害综合预报的基本思路425
二、地震预测整体观的探索427
三、中国21世纪初期重大自然灾害发展趋势预测464
四、中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区预测480
五、21世纪初期中国综合减灾重点区圈定486
第四节 进行环境——灾害系统研究,制定环境改善对策490
一、环境与灾害的地学内涵490
二、全球变化与全球运动研究493
三、进行环境——灾害综合研究,优化基建选址,构建安全人居环境498
四、中国的干旱化、荒漠化、水资源危机和藏水北调问题研究502
第十一章 地质系统整体观理论与应用成果的初步检验以及科学界的共识506
第一节 系统整体观理论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应用的检验506
一、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与减灾方面506
二、在灾害风险区预测方面508
三、在灾变发展态势预测方面510
第二节 矿产预测研究的回顾520
一、在寻找石油方面520
二、寻找铬铁矿530
第三节 相关链接与共识——其他专家学者对创新发展地质力学的远见卓识532
一、地质力学研究现状与创新532
二、地质力学理论体系建设539
三、地质力学应用实践552
第四节 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与地质力学研究领域的扩展561
一、地球系统科学是地球科学发展的前沿561
二、地质力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大方向是一致的562
三、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必须以系统整体观为指导563
结语——构建地质力学创新体系必须以地质系统整体观为指导567
第一节 地质系统科学是地质力学发展的必然趋势567
一、第一步——地质力学研究与发展567
二、第二步——以地球系统整体观为指导,扩大地质力学的研究范围573
三、第三步——地质系统整体观和地质系统科学研究576
第二节 地质力学研究进程中创新理念的发展578
一、地质系统整体观579
二、地质现象系统观580
三、地壳运动整体观581
四、地球表层系统统一观581
第三节 地质系统整体观理论探索的方向和初步认识582
一、地壳运动整体观研究的初步认识582
二、地质系统和地质体系的主要研究方向586
第四节 展望地质系统整体观的实践应用590
一、在构造控矿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成矿系统和成矿体系590
二、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和现今地壳运动规律,推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590
三、用地质系统整体观指导国土资源的评价和规划591
四、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灾害互馈系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591
基础文献593
参考文献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