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 进展与述评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广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9822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93页
- 文件大小:162MB
- 文件页数:510页
- 主题词:货币和银行经济学-研究-西方国家-20世纪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 进展与述评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20世纪初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及近百年来发展的主要脉络1
1.1 1900年前后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1
1.2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的主要脉络6
第2章 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12
2.1 货币本质与职能的研究不断深入12
2.1.1 早期的货币本质观13
2.1.2 20世纪初到30年代:现代货币名目论的兴起和发展15
2.1.3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管理通货论”主导地位的确立17
2.1.4 20世纪60年代以后:货币定义之争与价值贮藏职能的进一步强调18
2.1.5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货币经济学”对货币本质与职能研究的新进展21
2.2 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23
2.2.1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之争24
2.2.2 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争鸣34
2.2.3 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37
2.3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研究取得的新成果42
2.3.1 关于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的早期论述42
2.3.2 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43
2.3.3 货币学派对外生货币论的拓展44
2.3.4 新剑桥学派对货币内生性的论述46
2.3.5 新古典综合派对货币内生性理论的发展47
2.3.6 对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的简要评述49
第3章 货币供求理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51
3.1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51
3.1.1 侧重于微观的分析方法52
3.1.2 日益丰富的影响因素54
3.1.3 精巧公式表述的理论模型61
3.2 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67
3.2.1 逐渐扩大的货币供给口径68
3.2.2 看似简单的货币供给模型72
3.2.3 关于货币供给的可控性80
3.3 货币均衡理论的发展81
3.3.1 威克塞尔的货币均衡理论82
3.3.2 缪尔达尔、哈耶克对威克塞尔货币均衡理论的修正与发展83
3.3.3 凯恩斯及其后继者的货币均衡理论87
3.3.4 弗里德曼的货币均衡理论89
第4章 利息与利率理论研究的进展92
4.1 利息性质研究的进展92
4.1.1 延续19世纪以来古典经济学对利息性质的实物性因素的考察93
4.1.2 增加了利息性质的货币性因素分析94
4.2 利率决定理论研究的进展95
4.2.1 利率决定的局部均衡分析95
4.2.2 利率决定的一般均衡分析97
4.2.3 利率风险结构理论99
4.2.4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100
4.3 关于利率对经济变量作用的研究103
4.3.1 利率对物价的作用103
4.3.2 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104
4.3.3 利率对货币供求的作用106
4.3.4 利率对汇率的作用107
4.4 利率风险管理研究的开展与深化108
4.4.1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109
4.4.2 债券市场的利率风险管理110
4.5 利率政策理论成为研究的重点111
4.5.1 发达国家经济背景下的利率政策理论112
4.5.2 对发展中国家利率政策的研究115
第5章 储蓄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117
5.1 储蓄作用理论的发展117
5.1.1 20世纪以前的储蓄作用理论:节俭是非论117
5.1.2 20世纪初期的储蓄作用理论120
5.1.3 20世纪40—60年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储蓄作用论123
5.1.4 20世纪70年代以后强迫储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26
5.2 储蓄决定理论的研究受到重视并不断深入126
5.2.1 凯恩斯的即期收入决定论126
5.2.2 斯密西斯的绝对收入理论129
5.2.3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理论130
5.2.4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133
5.2.5 莫迪利亚尼的储蓄生命周期理论135
5.2.6 储蓄决定论的新发展138
第6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研究的深化143
6.1 通货膨胀定义及其判断标准的理论变迁143
6.1.1 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强调货币因素的通货膨胀定义及判断标准143
6.1.2 20世纪30—60年代中期强调非货币因素的通货膨胀定义及判断标准144
6.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新强调货币因素的通货膨胀定义及判断标准144
6.2 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145
6.2.1 货币数量论对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及来自威克塞尔、凯恩斯的修正145
6.2.2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理论:传统的视角147
6.2.3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理论:研究视角从需求面扩展到供给面148
6.2.4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对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理论的深化150
6.2.5 预期的通货膨胀理论:考虑心理因素的分析150
6.2.6 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理论的发展:货币论与结构论151
6.3 “滞胀”理论的多维发展156
6.3.1 新古典综合派对“滞胀”解释的微观化156
6.3.2 新剑桥学派的“滞胀”理论:关注收入分配不公的影响157
6.3.3 哈耶克:“滞胀”是滥用需求管理政策的苦果159
6.3.4 货币主义学派:“滞胀”是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恶果160
6.3.5 与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如出一辙的理性预期学派的“滞胀”理论161
6.3.6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解释“滞胀”的理论模型162
6.3.7 供给学派侧重供给面对“滞胀”原因的解释164
6.4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不断发展165
6.4.1 凯恩斯学派的促进论观点166
6.4.2 经济自由主义学派的促退论观点166
6.4.3 理性预期学派的通货膨胀中性论观点168
6.5 通货紧缩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169
6.5.1 关于通货紧缩定义及其判断标准的理论探讨169
6.5.2 通货紧缩成因的理论分析171
6.5.3 关于通货紧缩利弊的理论争议178
第7章 货币政策理论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185
7.1 20世纪货币政策理论发展的主要脉络185
7.1.1 金属货币制度下对货币政策理论的早期探索186
7.1.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187
7.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末货币政策理论成为现代金融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188
7.1.4 20世纪70—80年代对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又一轮高潮190
7.1.5 20世纪90年代以后货币政策研究的取向191
7.2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理论的争论与发展192
7.2.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理论的发展螺旋192
7.2.2 资产价格是否应纳入货币政策目标的讨论196
7.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丰富与扩展199
7.3.1 利率传导机制理论199
7.3.2 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200
7.3.3 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202
7.3.4 汇率传导机制理论203
7.3.5 信贷渠道的传导机制理论203
7.3.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简要评述204
7.4 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研究日益深入205
7.4.1 规则与相机抉择的争论206
7.4.2 货币数量规则209
7.4.3 麦卡勒姆规则210
7.4.4 泰勒规则211
7.4.5 通货膨胀目标规则214
第8章 金融市场理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217
8.1 大萧条前西方学者关于金融市场的理论研究217
8.1.1 基于概率理论的金融市场波动的早期研究217
8.1.2 基于“简单预期”之上的股价形成与波动理论219
8.1.3 金融市场运行技术分析理论的形成220
8.2 20世纪30—50年代西方学者关于金融市场的理论研究220
8.2.1 金融市场理论研究的转向220
8.2.2 资产定价模型的初步确立221
8.3 20世纪50—60年代金融市场理论研究的重大基础性跃进225
8.3.1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225
8.3.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226
8.3.3 有效市场理论227
8.4 20世纪70年代后基于金融创新的金融市场理论发展229
8.4.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修正模型230
8.4.2 套利定价理论(APT)232
8.4.3 期权定价理论233
8.5 有关金融市场理论的其他若干重要进展235
8.5.1 公司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235
8.5.2 公司股利(政策)理论的发展247
8.5.3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258
8.5.4 金融工程理论的发展260
第9章 金融中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267
9.1 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基础267
9.1.1 当代金融中介理论研究的历史渊源267
9.1.2 当代金融中介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拟解决的基本问题269
9.1.3 对当代金融中介理论发展产生影响的研究思想270
9.2 20世纪50—70年代中期:当代金融中介理论的建立与核心思想271
9.2.1 “资产转换”功能说272
9.2.2 “风险分担与转移”功能说273
9.2.3 “降低交易成本”功能说273
9.3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信息经济学研究思想的引入274
9.3.1 “信息的专业代理人”功能说274
9.3.2 “代理监督”功能说275
9.3.3 “信息筛选”功能说276
9.4 20世纪90年代以后:研究视角的调整和拓展276
9.4.1 研究视角的调整276
9.4.2 金融中介理论研究的其他方向延伸278
第10章 汇率、国际收支及内外均衡理论研究走向深入284
10.1 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沿革284
10.1.1 初步认识国际收支现象的早期研究285
10.1.2 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研究287
10.1.3 现代国际收支理论的形成与主要内容290
10.2 汇率理论的发展沿革309
10.2.1 汇率理论发展沿革的主要动因310
10.2.2 主要汇率理论的形成与内容评述314
10.3 内外均衡理论的发展沿革330
10.3.1 内外均衡的经济目标及政策331
10.3.2 米德关于内外均衡矛盾的经典阐释331
10.3.3 丁伯根法则的提出及重要意义333
10.3.4 斯旺图示的政策含义334
10.3.5 蒙代尔关于内外均衡理论的主要贡献335
10.3.6 米德、蒙代尔之后的理论发展337
第11章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的四次高潮341
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试图恢复金本位制的研究342
11.1.1 热那亚世界货币高峰会议343
11.1.2 “三国货币协定”344
11.2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研究345
11.2.1 “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之争345
11.2.2 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各种批评347
11.2.3 三次美元危机及其达成的一系列协定349
11.2.4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各种货币改革方案352
11.3 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研究354
11.3.1 牙买加协定354
11.3.2 对牙买加体系的批评355
11.3.3 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357
11.4 后牙买加体系时期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360
11.4.1 近年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三大流派361
11.4.2 近年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363
11.4.3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欧元诞生的理论基础367
11.4.4 新一轮金融危机爆发后引发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探讨371
第12章 金融发展理论产生重大影响374
12.1 金融发展理论的沿革374
12.2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376
12.2.1 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论376
12.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结构研究不断深化381
12.3 肖与麦金农的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383
12.3.1 金融压制论383
12.3.2 金融深化理论386
12.3.3 20世纪80年代后麦金农对金融深化理论的修正387
12.4 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发展理论——麦金农-肖模型的实证分析389
12.4.1 卡普-马西森的理论389
12.4.2 加尔比斯的两部门模型390
12.4.3 弗赖的金融发展模型391
12.4.4 20世纪8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评述393
12.5 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发展理论——科学性和实用性不断增强394
12.5.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394
12.5.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395
12.5.3 20世纪9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政策含义396
12.6 金融发展理论的其他分析框架及批评397
12.6.1 金融阻滞论——从结构角度对金融压制的认识398
12.6.2 金融约束论——对发展中经济和转型经济金融深化的新认识398
12.6.3 金融危机论——物质经济学对金融发展问题的批评402
12.6.4 来自其他学派的批评404
第13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理论成为新的研究热点407
13.1 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理论的发展407
13.1.1 理论界对风险、金融风险的界定408
13.1.2 金融风险分析和定价的理论与模型409
13.1.3 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技术414
13.2 金融危机理论的发展421
13.2.1 金融危机的界定422
13.2.2 早期的金融危机理论423
13.2.3 现代金融危机理论的演进和发展425
13.3 金融监管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433
13.3.1 20世纪初至30年代:金融监管理论的萌芽434
13.3.2 20世纪30—70年代:从公共利益视角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研究435
13.3.3 20世纪70—80年代:对金融监管必要性、有效性的争论437
13.3.4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金融监管理论:对金融监管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重视443
第14章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其他进展与趋势451
14.1 金融脆弱性理论451
14.1.1 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452
14.1.2 克瑞格的安全边界说453
14.1.3 戴蒙德和迪布维格的D-D模型454
14.2 金融创新理论455
14.2.1 金融创新动因理论层出不穷456
14.2.2 金融创新的效应分析462
14.2.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金融创新理论的研究走向实用化、模型化463
14.3 行为金融理论468
14.3.1 行为金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469
14.3.2 行为金融学的微观理论基础470
14.3.3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一些主要理论473
14.4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480
学者译名索引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