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工商银行史 1994-2004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姜建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4830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22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746页
- 主题词:工商银行-经济史-中国-1994~2004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工商银行史 1994-2004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背景1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国民经济发展情况1
一、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
三、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3
第二节 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情况5
一、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5
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重点6
三、提出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目标7
四、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开放金融市场7
第三节 工商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情况8
一、改革经营管理体制8
二、资产质量根本好转9
三、效益明显改善9
四、经营结构发生积极变化9
五、继续保持国内同业领先地位10
第二章 组织机构体系的调整11
第一节 以精简为主调整组织机构体系11
一、调整组织机构体系的目标和原则11
二、省市分行和直属分行的机构改革14
三、二级分行的调整与合并17
四、县支行的改革与撤并18
五、营业性网点的优化整合20
第二节 按照流程再造的要求调整总行机构23
一、总行内设机构的第二次改革23
二、总行内设机构的第三次改革25
三、总行内设机构的第四次改革29
第三节 海外机构建设的突破性发展41
一、打造海外经营旗舰41
二、建立欧洲经营机构45
三、在美洲和大洋洲设立机构46
第四节 自办经济实体的彻底清理47
一、全面清理整顿自办经济实体47
二、金融类企业的整顿和管理49
第三章 统一法人体制的建立与管理体制改革52
第一节 实行统一法人体制52
一、实行统一法人体制的基础与背景52
二、统一法人制度的建立与实行54
三、统一法人体制下的授权、授信管理55
四、统一法人下的资本金管理制度57
第二节 “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管理体制的初建59
一、施行“下管一级、监控两级”59
二、试行直通式扁平化管理63
第三节 以集中为取向的资金管理体制改革65
一、实行统一法人资金管理体制改革65
二、资金汇划清算体制改革67
三、市场化资金管理体制初创68
四、逐步推进资金集中管理体制改革71
第四节 防范风险为主题的信贷管理体制改革73
一、我国信贷管理体制的沿革73
二、实施风险防范为主题的信贷管理体制改革75
三、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和作用79
第五节 全面成本管理为主题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80
一、工商银行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80
二、以集中为主题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83
三、实施全面成本管理改革86
第六节 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管理体制89
一、营销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89
二、主要营销机制与措施90
第四章 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与确立95
第一节 建立以稽核为基础的内外部控制制度95
一、稽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95
二、有效发挥稽核监督职能98
三、健全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101
四、建立外部监督控制体系和制度104
第二节 建立资产负债管理制度106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起步106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制度化108
第三节 以封闭利润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评机制建设113
一、经营管理绩效考评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原则113
二、经营管理考评组织机构建设113
三、经营管理绩效考评工作的演进历程114
四、实施计量、考核封闭利润制度115
第四节 法律事务进入风险管理内核118
一、法律事务工作的创建与发展118
二、充分运用法律工具防范风险121
三、做好反洗钱工作126
第五节 信息管理与披露制度的建立126
一、统计与信息管理走向集中126
二、统计信息进一步为经营决策和内控服务129
三、覆盖全行的统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30
四、完善信息发布机制131
五、加强信息规范化使用与管理133
第六节 内部保卫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34
一、内部保卫制度的建立与健全134
二、加强内部保卫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138
第五章 存款业务的市场化再造144
第一节 传统储蓄业务的集约化改造144
一、储蓄网点的市场化再造145
二、推行柜员制,发展多功能储蓄所148
三、加快储蓄业务电子化建设151
四、创新个人金融产品154
五、不断加强储蓄所标准化管理165
第二节 实现储蓄业务向个人金融业务的战略转型166
一、管理机构职能实行了战略转型167
二、实施优质客户发展战略,推行客户分层服务170
三、建立个人理财中心,实施多渠道整合营销172
四、创建个人金融服务品牌175
第三节 实行“一体化”经营 发展对公存款181
一、发展和完善对公存款工作机制181
二、抓大促重,稳定增加企业存款186
三、开拓财政代理业务194
四、开发同业存款201
第六章 在结构调整中拓展信贷市场211
第一节 实施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战略211
一、实施贷款客户结构调整211
二、实施贷款区域结构的调整221
三、实施贷款行业政策的调整223
第二节 信贷业务营销方式的创新228
一、实施存放汇一体化营销和一揽子金融服务228
二、实施产品创新策略,拓展大型优质客户信贷市场229
三、发挥整体优势,开展信贷业务营销234
四、发展银团贷款业务,加强同业竞争合作239
第三节 大力拓展优质信贷市场242
一、大力拓展固定资产信贷市场243
二、跨越式发展住房贷款业务251
三、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业务268
四、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275
第七章 资产风险管理的历史性转折287
第一节 信贷资产质量管理的早期实践287
一、工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问题的暴露287
二、专业风险管理机构的产生289
三、20世纪90年代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291
四、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制度306
五、政策性贷款及其划转311
六、不良贷款的第一次剥离319
第二节 打好信贷资产质量根本好转的“三大战役”322
一、新老划断,严控新增贷款质量324
二、治理借新还旧贷款,阻断存量资产劣变331
三、采取多元措施,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和处置336
四、严格信贷质量监控考核,建立奖惩机制345
第三节 非信贷风险资产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353
一、从内部无息资产管理到非信贷风险资产管理353
二、以物抵债资产的管理和处置359
三、老委托贷款的清理和处理362
四、自办经济实体的资产清理365
五、城市信用社的清理369
第四节 操作风险管理机制的初建370
一、操作风险的形成370
二、防范操作风险的主要措施371
三、构建操作风险管理框架374
第五节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探索375
一、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动因375
二、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探索376
第八章 非信贷业务的发展379
第一节 完善和发展同业拆借与融资业务379
一、进入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379
二、扩大和创新同业拆借业务382
三、建立资金营运的管理体制385
第二节 发展人民币债券业务388
一、代理发行和兑付凭证式国债388
二、发展债券投资和交易391
三、规范和完善债券业务393
第三节 开创票据业务专营体制394
一、试办和推广票据贴现业务394
二、创设全国性的票据专营体制397
三、开发和创新票据融资产品和手段400
第九章 国际业务走向世界404
第一节 建立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机制404
一、机制建设提上改革日程404
二、全面建设国际业务经营管理机制407
三、积累了国际业务经营管理的宝贵经验415
第二节 重新确立国际业务发展战略417
一、制定国际业务核心竞争力战略417
二、丰富和发展跨国经营战略420
三、深化区域发展战略425
第三节 加快业务拓展和产品创新428
一、拓展结售汇业务428
二、丰富外汇资金业务产品430
三、加快发展个人外汇业务434
四、推广贸易融资业务437
五、发展国际结算产品439
六、创新外汇信贷业务441
第十章 创立牡丹卡业务品牌447
第一节 牡丹卡形成系列447
一、用卡的社会大环境基本形成447
二、树立“中华第一卡”的目标449
三、形成牡丹卡产品系列453
第二节 全面实施牡丹卡品牌战略458
一、提出牡丹卡品牌战略458
二、打造牡丹卡品牌产品460
三、提升牡丹卡品牌形象462
第三节 建立专业化经营管理体制467
一、确立“四统一”“五中心”的体制框架467
二、探索专业化经营公司化管理的模式469
三、推进牡丹卡经营管理体制的建设470
第十一章 中间业务拓展创新473
第一节 中间业务的发展历程473
一、积极探索中间业务473
二、大力拓展代理业务475
三、中间业务的战略创新479
四、发展和创新中间业务482
第二节 电子银行建设同业领先485
一、电子银行建设的起步485
二、统筹规划发展电子银行488
三、全面推进电子银行发展494
第三节 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壮大498
一、投资银行业务的早期尝试498
二、创立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模式500
三、形成投资银行业务产品体系503
第四节 规范发展担保承诺业务506
一、规范对外担保506
二、发展人民币担保和承诺508
三、规范发展担保业务510
第五节 资产托管业务发展512
一、率先托管证券投资基金512
二、成功托管国内首批开放式基金514
三、托管资产范围逐渐丰富517
四、构建托管业务管理体系520
五、国内首家获评“中国最佳托管银行”522
第十二章 向管理型会计体系转变524
第一节 新会计制度与联行清算改革的实行524
一、贯彻《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524
二、改革联行管理体制527
第二节 统一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530
一、实行统一会计管理的背景530
二、实施“三统一、四集中”531
三、统一会计管理的组织实施533
四、统一会计管理的实施效果534
第三节 建立管理型会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535
一、实行核算管理一体化改革535
二、优化与再造会计业务流程537
三、实施会计监督检查体系改革541
第四节 开创结算业务新局面545
一、加强结算管理,健全结算组织机构545
二、改进结算服务,开发结算品种545
第五节 实现会计业务电算化555
第六节 创建现金管理服务品牌560
一、进行产品和服务整合560
二、开展门类齐全的现金管理服务561
三、开展现金管理营销活动562
第十三章 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564
第一节 第二个十年信息化发展目标的确定564
一、“九五”时期电子化发展指导方针与目标564
二、“十五”时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目标566
第二节 从“大机延伸”到“9991工程”567
一、实施大机延伸工程567
二、实施数据大集中工程570
三、启动数据仓库建设574
四、构建一体化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测试体系575
五、建立健全计算机安全防范体系578
六、兼顾微型机系统的发展584
第三节 第二个十年信息化建设的成就585
一、信息化基础建设实现了飞跃585
二、重点应用项目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588
三、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595
四、软件开发能力基本满足需求599
五、新兴业务技术支持系统不断扩展600
六、标准化研究在国内同业占重要地位605
七、顺利解决计算机“千年虫”问题606
八、银行专用机具电子化配套建设取得成果606
九、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金融科技攻关项目607
十、专利保护工作步入正轨608
第四节 科技管理制度的建立和科技队伍的发展609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609
二、科技人才管理日臻完善614
第十四章 商业银行时期的队伍建设619
第一节 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619
一、贯彻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规章619
二、加强各级行领导班子建设620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629
四、抓好领导干部的“三讲”教育632
第二节 系统党建工作的全面加强633
一、成立系统党委,实行垂直领导633
二、系统党建工作迈出新步伐635
第三节 全面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638
一、“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启动638
二、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基本过程639
三、“百千万”人才的培养工作641
四、“百千万”人才工程的组织管理642
五、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效果643
第四节 探索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643
一、探索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员工管理新体系644
二、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647
第五节 员工培训体系的改革652
一、教育培训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652
二、改革院校体制654
三、重点抓好“三支队伍”的培训工作656
四、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660
五、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转入正常化665
第十五章 商业银行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666
第一节 企业识别系统和品牌战略666
一、实施新的企业识别系统666
二、营业办公大楼建设667
三、实施品牌战略,参与国际评级670
四、传承和加强金融文化建设674
第二节 “十字”行风建设与文明服务679
一、从严治行的行风建设679
二、开展“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教育680
三、“济南效应”引发服务观念变革682
四、开展“四讲一服务”活动686
第三节 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687
一、大张旗鼓地开展学先进促发展活动687
二、突出宣传和学习的先进集体688
三、突出宣传和学习的先进个人692
四、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695
第四节 以人为本 凝聚人心698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更加明确698
二、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基本确立699
三、商业银行的价值观念初步形成700
四、具有工商银行特色的团队精神700
五、改善生活条件,丰富文体活动700
六、一次感人的员工大营救703
七、离退休人员的服务与管理704
第五节 支持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705
一、支持抗洪救灾705
二、开展扶贫工作705
三、设立“奉献基金”707
四、支持“安康计划”和“幸福工程”707
五、万众一心抗击“非典”708
第六节 开展商业银行应用理论研究708
一、以城市金融研究所为骨干,建立市场分析研究体系708
二、以中国城市金融学会为载体,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群众性学术活动712
三、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提高研发能力714
四、办好《中国城市金融》和《金融论坛》,推动金融应用理论研究716
后记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