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术学科教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美术学科教育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30384553.jpg)
- 常锐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 ISBN:710203926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美术-教育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美术学科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2
一、美术学科教育学的界说2
(一)美术学科教育的概念2
(二)美术学科教育学的概念2
(三)美术学科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学科3
(四)研究对象与学科名称的界定5
二、美术学科教育学研究的领域与任务6
(一)美术学科教育哲学的研究6
(二)对美术学科教育的构成要素的研究7
(三)美术教育整体运动规律的研究8
(四)纵向理论的研究8
(五)横向领域的研究——比较美术教育9
(六)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开发领域的研究9
三、美术学科教育学与其基础学科的关系10
(一)美术学是美术学科教育学研究的学科理论基础10
(二)美学是美术学科教育学研究美育的理论基础11
(三)教育学是美术学科教育学的教育理论基础11
(四)心理学为教育过程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12
四、美术学科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3
(一)唯物辩证法是研究美术学科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13
(二)美术学科教育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4
第一章 美术学科教育的本质16
一、决定美术学科教育属性的两大因素16
二、基础教育本质对美术学科教育本质的规定性17
(一)美术学科教育于基础教育本质的从属性17
(二)学校教育赋予美术学科教育与其同一的本质属性21
三、美术本质对美术学科教育本质的制约性22
(一)美术是美术学科教学内容的本源22
(二)美术的本质决定美术学科的本质23
四、美术学科教育的本质27
第二章 美术学科教育的特点30
一、中小学教育赋予美术学科教育的特点30
(一)面向全体的、具有质量保证的素质教育性31
(二)美术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35
(三)基础性38
二、美术赋予美术学科教育的特点43
(一)对物质材料的依赖性43
(二)占有空间的可视的静态形象性46
(三)“美”与“术”的统一性48
(四)多元性、多样性与无明确的标准答案性52
第三章 美术学科教育的社会基础56
一、美术学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56
(一)美术教育起源于人类为了生存和交流的需要56
(二)任贤取仕的早期社会重视艺术的教化功能,学校教育的综合性内容含美术教育58
(三)科举取仕的封建社会,学校无美术学科教育,但文人重视艺术修为59
(四)关注工业发展与商品竞争的社会,学校设置美术学科,其教育旨在为经济基础服务62
(五)关注人的社会,重视美术学科教育,旨在人的发展64
二、社会经济是美术学科教育的物质基础67
三、生产力制约美术学科教育的内容与手段68
第四章 美术学科教育的功能与价值71
一、美术学科教育功能与价值概述71
(一)美术学科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含义71
(二)美术学科教育功能与价值同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71
二、美术学科教育功能理论的简介74
(一)古代对美术教育功能的认识74
(二)近代对美术教育功能的认识77
(三)现代对美术教育功能的认识78
(四)当代对美术教育功能的认识79
三、传递与交流美术文化的功能81
(一)拓展学生的学识视野,丰富其知识领域81
(二)促使学生习得美术技能,形成美术能力83
(三)使有美术才能的学生显露才华,培养美术后备人才87
(四)于教学活动中实现美术价值87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88
(一)美术学科教育的德育功能88
(二)美术学科的智育功能91
(三)美术学科的体育功能95
(四)美术学科教育的美育功能96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102
(一)促进学生树立创新精神102
(二)培养想象力103
(三)培养创造力104
六、促进人格优秀特质的个性发展104
七、社会舆论宣传的功能106
(一)政治舆论宣传功能106
(二)社会问题舆论宣传的教育功能106
(三)具有间接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功能107
八、理解美术学科教育功能的多重维度107
(一)教育的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于美术学科107
(二)美术学科教育具有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108
(三)美术学科教育的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109
(四)美术学科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110
第五章 美术学科的教育目的112
一、价值取向与培养目的112
二、美术学科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114
(一)技术、技能教育论114
(二)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115
(三)审美教育论的教育目的117
(四)创造教育论的教育目的118
(五)经验主义——儿童中心论120
(六)以学科为基础的全面综合教育论121
三、规定美术学科教育目的的依据123
(一)社会对美术学科教育的需要123
(二)个人对美术学科教育的需要126
(三)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的统一127
(四)正确处理全体学生与美术特长生对美术学科教育需要的矛盾127
(五)国家的教育目标是规定学科教育目标的准绳128
四、规定美术学科教育目标的原则129
(一)与国家教育目的的一致性129
(二)体现美术学科教育的特点,突出其独特功能与优势功能129
(三)教育目标的表述,应便于下位教学目标的对应展开130
五、体现素质教育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130
六、各项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体现教养与训育的统一性133
第六章 美术学科课程136
一、美术学科课程的概念136
二、美术学科课程类型及其发展趋势137
三、美术学科课程的编制140
四、美术学科课程内容141
(一)美术学科课程内容的概念141
(二)编制教学内容的工作程序142
(三)我国以往美术课程内容的启示143
(四)编制课程内容的依据161
(五)满足学习者的需要,编制“白话文”的课程内容163
(六)编制美术课程内容的原则170
五、美术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176
(一)规定教学目标的依据176
(二)规定教学目标的原则177
六、编制美术课程,落实为课程标准与教材178
(一)美术课程标准178
(二)美术教材180
第七章 美术学科教学原理187
一、美术学科教学概述187
二、美术教学过程的本质188
(一)美术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188
(二)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对教学认识与实践的过程189
(三)美术教学是人的特殊的实践和认识的过程190
三、美术教学活动的要素及其本质联系191
四、美术学科教学过程的矛盾194
(一)美术学科教学过程的根本矛盾194
(二)美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195
(三)美术教学过程是诸要素矛盾运动过程195
五、美术教师与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196
(一)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196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愿望是教学的基础197
(三)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相互作用197
六、美术教学的动力与阻力199
七、美术教学需要合格的美术教师201
(一)美术教师的业务文化素质201
(二)美术教师的能力203
(三)美术教师的基本心理品质206
八、学生的美术发展与美术教学209
(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209
(二)对儿童绘画主要特点的解释217
(三)形成儿童绘画特点的原因218
(四)儿童绘画发展与美术教学221
九、学生的学习心理是美术教学的基础221
(一)美术学习过程是美术教学设计的依据222
(二)调动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是教学策略的依据223
十、教学过程的展开225
(一)有关各种研究的介绍225
(二)美术学科教学过程的阶段模式228
第八章 美术教学原则231
一、美术教学原则的概念231
二、美术教学原则应该是完整的体系232
三、美术教学原则的依据235
(一)以教育目的与美术学科教育目标为根本依据235
(二)教育原则是国家教育观念的反映235
(三)美术教学原则应反映美术学科特点236
(四)美术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236
(五)美术教学原则应反映当今教学观与教学评价观237
四、美术教学原则240
(一)教学的目的性原则240
(二)激发学习兴趣原则242
(三)直观性与形象性原则245
(四)审美性原则248
(五)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原则252
(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互动交流原则254
(七)启发创造性原则256
(八)全体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相结合原则259
(九)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263
(十)综合性与整体优化相结合原则265
第九章 美术教学方法270
一、美术教学方法概述270
二、美术教学方法的分类体系270
三、美术教学方法及其要求273
(一)以语言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273
(二)以直观形象为主的教学方法280
(三)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286
(四)以审美评鉴为主的教学方法290
(五)以行为指导为主的教学方法299
第十章 美术教学的准备工作与教学设计302
一、美术教学的总体准备工作302
(一)钻研全部教材302
(二)了解学生,分析教学对象304
(三)物质准备304
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305
三、模块教学设计306
四、单元教学设计307
五、课题教学准备程序和课题教学设计方案307
(一)钻研课题教材,分析学习背景,把握教学目标308
(二)把握教学目标,组织教材和挖掘教学资源309
(三)准备教学用品,考虑教学设计,演练示范309
(四)编写教案——课题教学设计方案311
第十一章 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施330
一、美术学科上课的组织形式330
(一)室内授课330
(二)室外授课331
(三)参观活动331
二、上课的基本程序及其要求332
(一)上课预备铃响后的组织教学332
(二)讲授前的组织教学332
(三)导入课题333
(四)讲授新课333
(五)布置作业333
(六)巡视辅导334
(七)结课335
三、美术课的教学类型及其教学模式335
(一)学习领域与教学类型和教学模式335
(二)美术各教学类型课的教学模式336
(三)不断探索新的美术教学模式340
四、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341
(一)导入课题的艺术341
(二)制造美术教学高潮的艺术343
(三)教学结课的艺术344
五、课后备课与教学经验总结346
第十二章 美术课堂教学评价348
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348
(一)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意义348
(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类型及评价方法349
(三)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原则352
二、对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353
(一)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评价的目的、意义353
(二)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的评价标准354
(三)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的评价原则357
(四)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的评价方法358
三、结课环节对学生作业的评价359
第十三章 美术选学课程和课堂教学外延的美术教育工作366
一、美术选学课程366
(一)美术选学课的性质和任务366
(二)美术选学课程的类型368
(三)美术小组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369
(四)美术小组的教学方式373
(五)注意把握兴趣发展与其他文化课的关系374
二、课堂教学外延的美术教育工作375
(一)大力办好小美展375
(二)举办美术讲座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