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转型的理论假说与验证 市场社会主义的传承与超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转型的理论假说与验证 市场社会主义的传承与超越](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4656238.jpg)
- 景维民,孙景宇,张慧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0456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18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转型的理论假说与验证 市场社会主义的传承与超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市场社会主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
第二节 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4
第三节 本书的分析框架与结构安排10
第四节 本书的主要创新与结论启示25
第一篇 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31
第二章 传统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31
第一节 市场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31
第二节 计划模拟市场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40
第三节 分权化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55
第三章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65
第一节 英国工党的市场主导型市场社会主义65
第二节 苏东剧变后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71
第四章 市场社会主义含义演进与价值观念体系116
第一节 市场社会主义含义的论争116
第二节 市场社会主义含义的演进路径120
第三节 市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体系123
第二篇 市场社会主义的体制实践131
第五章 苏联、东欧的市场社会主义体制实践131
第一节 苏联、东欧传统体制的形成、固化与绩效131
第二节 改革与市场社会主义的引入143
第三节 从改革走向转型:市场社会主义的黄昏?156
第六章 中国对市场社会主义体制的探索167
第一节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167
第二节 中国市场社会主义的探索:突破桎梏173
第七章 西方社会中市场社会主义体制因素193
第一节 西方合作经济的历史演化193
第二节 西方混合经济体制及其启示206
第三篇 市场社会主义的制度结构229
第八章 市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制度构想与实践229
第一节 马克思的未来社会所有制理论构想及制度实践229
第二节 市场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及制度实践239
第九章 市场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构想与实践255
第一节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构想及制度实践255
第二节 市场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构想与实践269
第十章 市场社会主义的企业制度与实践285
第一节 市场社会主义的企业制度模式285
第二节 中国企业制度演进的路径选择与混合经济结构的优化303
第四篇 市场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315
第十一章 市场社会主义协调机制的多样性与混合性315
第一节 体制协调机制的结构界定315
第二节 市场社会主义的混合经济模式与体制协调机制的关系327
第三节 市场社会主义体制演化进程中的协调机制特征336
第十二章 社会利益结构与经济体制选择343
第一节 体制选择与社会利益结构的互动关系分析343
第二节 集权社会主义体制建立的社会利益结构352
第三节 市场社会主义体制建立的社会利益结构360
第十三章 社会利益结构变迁与市场社会主义演进369
第一节 苏东国家社会利益结构变迁与市场社会主义的实践369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利益结构变迁对市场社会主义的挑战378
第三节 从社会利益分裂走向社会利益整合的路径选择387
第五篇 市场社会主义的传承与超越401
第十四章 市场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与生命力401
第一节 市场社会主义的可行性辨析401
第二节 慎言市场社会主义的“终结”与“死亡”414
第十五章 超越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转型经验428
第一节 国家能力悖论:一个分析框架428
第二节 超越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国家能力的优化435
第十六章 国家行为与有效国家治理模式的构建455
第一节 国家行为与治理模式的理论模型456
第二节 国家行为与治理模式演进: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历史经验476
第三节 走向一种有效的国家治理模式:来自市场社会主义的反思493
主要参考文献500
后记518
图1.1 兰格体系中经济制度的组织6
图1.2 本书的基本逻辑思路与分析框架11
图4.1 市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体系126
图9.1 1952~1977年高投资与低增长的直观图265
图11.1 混合经济结构的演变329
图12.1 社会结构与体制选择的互动关系344
图12.2 社会利益结构——体制选择的基本框架352
图13.1 “公私”结合的制度连续体385
图13.2 一种新混合经济的治理体制386
图13.3 苏联、东欧的市场社会主义实践389
图13.4 西方资本主义版本的市场社会主义实践389
图15.1 国家能力悖论与国家制度转型基本路径的分析框架433
图15.2 苏东国家改革进程中的国家能力演化路径435
图15.3 中国改革与转型进程中的国家能力演化路径437
表5.1 社会主义国家的配给142
表6.1 “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172
表6.2 改革开放前我国“条块”转换的调整变化174
表6.3 部分转型国家的经济增长比较192
表8.1 公共部门所占比重:国际比较238
表9.1 苏联时期的国家财政与居民收入260
表9.2 收入分配的国际比较266
表11.1 我国有关混合所有制提法的变迁333
表11.2 外资在东欧转型国家的工业和银行中的比重(%)335
表11.3 转型苏东国家的官僚协调和市场协调337
表12.1 公有制经济在苏联国民经济中的比重(%)358
表12.2 前经互会成员国工业产值增长率的变化(年均,%)359
表13.1 新经济精英的来源(%)377
表13.2 部门之间的界限及定位386
表14.1 转型国家的经济增长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