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11年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考点解析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11年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考点解析 上
  • 郭雅卿,王秀霞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6932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7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95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医师-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11年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考点解析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 考题纵览1

漫谈2011年医考命题方向和复习对策1

综合笔试“八步复习法”操作指南5

传道、授业、解惑——颐恒老师答2011年考生问8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前评估测试卷11

第一部分 基础综合55

第一篇 生理学55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55

第二章 血液56

第三章 血液循环57

第四章 呼吸60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61

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62

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62

第八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64

第九章 内分泌66

第十章 生殖68

第二篇 生物化学69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69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70

第三章 酶71

第四章 糖代谢73

第五章 氧化磷酸化74

第六章 脂肪代谢75

第七章 磷脂、胆固醇及血浆脂蛋白76

第八章 氨基酸代谢77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78

第十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78

第十一章 基因表达调控79

第十二章 信息物质、受体与信号转导80

第十三章 重组DNA技术80

第十四章 癌基因与生长因子概念81

第十五章 血液生化81

第十六章 肝胆生化82

第三篇 病理学83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83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4

第三章 炎症85

第四章 肿瘤87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89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90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91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92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93

第十章 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93

第十一章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94

第十二章 性传播疾病95

第四篇 药理学96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96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96

第三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97

第四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98

第五章 M胆碱受体阻断药98

第六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98

第七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99

第八章 局部麻醉药99

第九章 镇静催眠药99

第十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100

第十一章 抗帕金森病药100

第十二章 抗精神失常药101

第十三章 镇痛药101

第十四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102

第十五章 钙拮抗药102

第十六章 抗心律失常药102

第十七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103

第十八章 抗心绞痛药103

第十九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04

第二十章 抗高血压药104

第二十一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105

第二十二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105

第二十三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106

第二十四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106

第二十五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107

第二十六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107

第二十七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108

第二十八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108

第二十九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108

第三十章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109

第三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09

第三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110

第三十三章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110

第三十四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111

第三十五章 抗结核病药111

第三十六章 抗疟药111

第三十七章 抗恶性肿瘤药112

第五篇 医学微生物学113

第一章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113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13

第三章 细菌的生理114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114

第五章 噬菌体114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14

第七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15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15

第九章 病原性球菌115

第十章 肠杆菌科116

第十一章 弧菌属116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116

第十三章 棒状杆菌属117

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117

第十五章 放线菌属和奴卡菌属117

第十六章 动物源性细菌118

第十七章 其他细菌118

第十八章 支原体118

第十九章 立克次氏体118

第二十章 衣原体119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119

第二十二章 真菌119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119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120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20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120

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121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121

第二十九章 虫媒病毒121

第三十章 出血热病毒122

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122

第三十二章 逆转录病毒122

第三十三章 其他病毒122

第三十四章 亚病毒123

第六篇 医学免疫学124

第一章 绪论124

第二章 抗原124

第三章 免疫器官125

第四章 免疫细胞125

第五章 免疫球蛋白126

第六章 补体系统126

第七章 细胞因子127

第八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127

第九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128

第十章 免疫应答128

第十一章 黏膜免疫系统128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129

第十三章 抗感染免疫129

第十四章 超敏反应129

第十五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30

第十六章 免疫缺陷病130

第十七章 肿瘤免疫131

第十八章 移植免疫131

第十九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131

第二十章 免疫学防治132

第七篇 预防医学133

第一章 绪论133

第二章 医学统计学方法134

第三章 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137

第四章 临床预防服务140

第五章 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143

第六章 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145

第八篇 卫生法规146

第一章 绪论146

第二章 公共卫生法147

第三章 医疗法150

第四章 药事法等155

第五章 中医药法158

第九篇 医学心理学159

第一章 绪论159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基础160

第三章 心理卫生161

第四章 心身疾病162

第五章 心理评估162

第六章 心理治疗与咨询163

第七章 医患关系165

第八章 患者的心理问题165

第十篇 医学伦理学166

第一章 绪论166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规范体系167

第三章 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道德169

第四章 公共卫生道德170

第五章 临床诊疗医学道德170

第六章 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170

第七章 医学科研道德171

第八章 医学高科技伦理172

第九章 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172

第二部分 专业综合173

第一篇 呼吸系统173

第一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73

第二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175

第三章 支气管哮喘177

第四章 支气管扩张症180

第五章 肺炎181

第六章 肺脓肿185

第七章 肺结核186

第八章 肺癌189

第九章 肺血栓栓塞症190

第十章 呼吸衰竭190

第十一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92

第十二章 胸腔积液、脓胸194

第十三章 胸部损伤196

第十四章 纵隔肿瘤198

第二篇 心血管系统199

第一章 心包疾病和心脏损伤199

第二章 心肌疾病200

第三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202

第四章 心脏瓣膜病203

第五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07

第六章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214

第七章 高血压215

第八章 周围血管疾病218

第九章 心律失常219

第十章 心力衰竭223

第三篇 消化系统227

第一章 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227

第二章 肝脏疾病235

第三章 胆道疾病243

第四章 胰腺疾病247

第五章 肠道痰病251

第六章 阑尾炎257

第七章 直肠肛管疾病259

第八章 消化道大出血261

第九章 腹膜炎262

第十章 腹外疝264

第十一章 腹部损伤267

第四篇 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269

第一章 尿液检查269

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270

第三章 泌尿、男性生殖器感染275

第四章 肾结核277

第五章 尿路结石278

第六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279

第七章 泌尿系统梗阻281

第八章 泌尿系统损伤282

第九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及其他疾病283

第十章 肾功能不全283

第五篇 女性生殖系统287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287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288

第三章 妊娠生理289

第四章 妊娠诊断290

第五章 孕期监护与孕期保健291

第六章 正常分娩292

第七章 正常产褥294

第八章 病理妊娠294

第九章 妊娠合并症300

第十章 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301

第十一章 异常分娩301

第十二章 分娩期并发症305

第十三章 异常产褥307

第十四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308

第十五章 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309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310

第十七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317

第十八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319

第十九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321

第二十章 女性生殖器损伤性疾病322

第二十一章 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323

第二十二章 计划生育323

第二十三章 妇女保健327

第六篇 血液系统328

第一章 贫血328

第二章 白血病331

第三章 淋巴瘤334

第四章 出血性疾病335

第五章 血细胞数量的改变337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338

第一章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概述338

第二章 下丘脑-垂体病339

第三章 甲状腺疾病340

第四章 肾上腺疾病345

第五章 糖尿病与低血糖症347

第八篇 精神神经系统(上)352

第一章 神经病学概论352

第二章 周围神经病353

第三章 脊髓病变354

第四章 颅脑损伤355

第五章 脑血管疾病357

第六章 颅内感染360

第七章 颅内肿瘤360

第八章 颅内压增高361

第九章 脑疝362

第十章 帕金森病363

第十一章 偏头痛363

第十二章 癫痫364

第十三章 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365

第九篇 精神神经系统(下)366

第一章 精神病学概论366

第二章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368

第三章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369

第四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69

第五章 精神分裂症370

第六章 心境障碍372

第七章 神经症及癔症373

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和生理心理障碍375

第十篇 运动系统376

第一章 骨折概论376

第二章 上肢骨折378

第三章 下肢骨折379

第四章 脊柱和骨盆381

第五章 关节脱位382

第六章 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383

第七章 运动系统慢性疾病384

第八章 周围神经损伤387

第九章 骨与关节感染387

第十章 骨肿瘤389

第十一章 非化脓性关节炎390

第十一篇 儿科学393

第一章 绪论393

第二章 生长发育394

第三章 儿童保健395

第四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396

第五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401

第六章 遗传性疾病405

第七章 免疫与风湿性疾病407

第八章 感染性疾病409

第九章 结核病411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413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415

第十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419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疾病422

第十四章 造血系统疾病424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427

第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428

第十二篇 传染病与性传播疾病430

第一章 总论430

第二章 常见疾病431

第三章 性传播疾病443

第十三篇 其他444

第一章 外科总论444

第二章 乳房疾病460

第三章 风湿性疾病概论462

第四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463

第五章 中毒464

第三部分 实践综合(含症状与体征)467

第一章 全身467

第二章 颈胸部468

第三章 心脏469

第四章 腹部471

第五章 神经与四肢472

下册 考点精讲473

第一部分 基础综合473

第一篇 生理学473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473

第二章 血液474

第三章 血液循环475

第四章 呼吸478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479

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480

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481

第八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482

第九章 内分泌484

第十章 生殖485

第二篇 生物化学486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486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487

第三章 酶488

第四章 糖代谢489

第五章 氧化磷酸化490

第六章 脂肪代谢490

第七章 磷脂、胆固醇及血浆脂蛋白491

第八章 氨基酸代谢491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492

第十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492

第十一章 基因表达调控493

第十二章 信息物质、受体与信号转导493

第十三章 重组DNA技术494

第十四章 癌基因与生长因子概念494

第十五章 血液生化494

第十六章 肝胆生化495

第三篇 病理学495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495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97

第三章 炎症498

第四章 肿瘤500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502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503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504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505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507

第十章 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507

第十一章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507

第十二章 性传播疾病508

第四篇 药理学508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508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509

第三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509

第四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510

第五章 M胆碱受体阻断药510

第六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510

第七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511

第八章 局部麻醉药511

第九章 镇静催眠药511

第十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512

第十一章 抗帕金森病药512

第十二章 抗精神失常药513

第十三章 镇痛药514

第十四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514

第十五章 钙拮抗药514

第十六章 抗心律失常药515

第十七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515

第十八章 抗心绞痛药516

第十九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516

第二十章 抗高血压药516

第二十一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517

第二十二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518

第二十三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519

第二十四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519

第二十五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519

第二十六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519

第二十七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520

第二十八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520

第二十九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521

第三十章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521

第三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521

第三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522

第三十三章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522

第三十四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523

第三十五章 抗结核病药523

第三十六章 抗疟药523

第三十七章 抗恶性肿瘤药524

第五篇 医学微生物学524

第一章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524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524

第三章 细菌的生理525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525

第五章 噬菌体526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526

第七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526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526

第九章 病原性球菌526

第十章 肠杆菌科527

第十一章 弧菌属527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528

第十三章 棒状杆菌属528

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528

第十五章 放线菌属和奴卡菌属528

第十六章 动物源性细菌529

第十七章 其他细菌529

第十八章 支原体529

第十九章 立克次氏体529

第二十章 衣原体529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529

第二十二章 真菌530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530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530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531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531

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531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531

第二十九章 虫媒病毒532

第三十章 出血热病毒532

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532

第三十二章 逆转录病毒533

第三十三章 其他病毒533

第三十四章 亚病毒533

第六篇 医学免疫学534

第一章 绪论534

第二章 抗原534

第三章 免疫器官535

第四章 免疫细胞535

第五章 免疫球蛋白536

第六章 补体系统537

第七章 细胞因子537

第八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537

第九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538

第十章 免疫应答538

第十一章 黏膜免疫系统539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539

第十三章 抗感染免疫539

第十四章 超敏反应539

第十五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540

第十六章 免疫缺陷病541

第十七章 肿瘤免疫541

第十八章 移植免疫541

第十九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542

第二十章 免疫学防治542

第七篇 预防医学542

第一章 绪论542

第二章 医学统计学方法543

第三章 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545

第四章 临床预防服务547

第五章 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548

第六章 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549

第八篇 卫生法规550

第一章 绪论550

第二章 公共卫生法550

第三章 医疗法552

第四章 药事法等556

第五章 中医药法558

第九篇 医学心理学558

第一章 绪论558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基础558

第三章 心理卫生559

第四章 心身疾病559

第五章 心理评估559

第六章 心理治疗与咨询560

第七章 医患关系560

第八章 患者的心理问题561

第十篇 医学伦理学561

第一章 绪论561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规范体系561

第三章 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道德563

第四章 公共卫生道德563

第五章 临床诊疗医学道德563

第六章 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563

第七章 医学科研道德563

第八章 医学高科技伦理564

第九章 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564

第二部分 专业综合564

第一篇 呼吸系统564

第一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564

第二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567

第三章 支气管哮喘569

第四章 支气管扩张症574

第五章 肺炎575

第六章 肺脓肿579

第七章 肺结核580

第八章 肺癌582

第九章 肺血栓栓塞症583

第十章 呼吸衰竭583

第十一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86

第十二章 胸腔积液、脓胸588

第十三章 胸部损伤590

第十四章 纵隔肿瘤592

第二篇 心血管系统592

第一章 心包疾病和心脏损伤592

第二章 心肌疾病593

第三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594

第四章 心脏瓣膜病595

第五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98

第六章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603

第七章 高血压604

第八章 周围血管疾病607

第九章 心律失常607

第十章 心力衰竭612

第三篇 消化系统615

第一章 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615

第二章 肝脏疾病622

第三章 胆道疾病627

第四章 胰腺疾病630

第五章 肠道疾病632

第六章 阑尾炎637

第七章 直肠肛管疾病638

第八章 消化道大出血639

第九章 腹膜炎640

第十章 腹外疝642

第十一章 腹部损伤643

第四篇 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645

第一章 尿液检查645

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646

第三章 泌尿、男性生殖器感染651

第四章 肾结核653

第五章 尿路结石653

第六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654

第七章 泌尿系统梗阻656

第八章 泌尿系统损伤656

第九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及其他疾病657

第十章 肾功能不全658

第五篇 女性生殖系统660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660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661

第三章 妊娠生理663

第四章 妊娠诊断664

第五章 孕期监护与孕期保健664

第六章 正常分娩666

第七章 正常产褥668

第八章 病理妊娠669

第九章 妊娠合并症675

第十章 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676

第十一章 异常分娩676

第十二章 分娩期并发症681

第十三章 异常产褥683

第十四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683

第十五章 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685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686

第十七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694

第十八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697

第十九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700

第二十章 女性生殖器损伤性疾病702

第二十一章 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703

第二十二章 计划生育704

第二十三章 妇女保健708

第六篇 血液系统708

第一章 贫血708

第二章 白血病711

第三章 淋巴瘤714

第四章 出血性疾病715

第五章 血细胞数量的改变717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718

第一章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概述718

第二章 下丘脑-垂体病718

第三章 甲状腺疾病720

第四章 肾上腺疾病726

第五章 糖尿病与低血糖症728

第八篇 精神神经系统(上)732

第一章 神经病学概论732

第二章 周围神经病733

第三章 脊髓病变734

第四章 颅脑损伤735

第五章 脑血管疾病736

第六章 颅内感染738

第七章 颅内肿瘤738

第八章 颅内压增高739

第九章 脑疝739

第十章 帕金森病740

第十一章 偏头痛740

第十二章 癫痫741

第十三章 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742

第九篇 精神神经系统(下)742

第一章 精神病学概论742

第二章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744

第三章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745

第四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745

第五章 精神分裂症746

第六章 心境障碍748

第七章 神经症及癔症748

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和生理心理障碍750

第十篇 运动系统750

第一章 骨折概论750

第二章 上肢骨折754

第三章 下肢骨折755

第四章 脊柱和骨盆758

第五章 关节脱位760

第六章 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761

第七章 运动系统慢性疾病762

第八章 周围神经损伤766

第九章 骨与关节感染767

第十章 骨肿瘤770

第十一章 非化脓性关节炎772

第十一篇 儿科学773

第一章 绪论773

第二章 生长发育774

第三章 儿童保健776

第四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777

第五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782

第六章 遗传性疾病785

第七章 免疫与风湿性疾病788

第八章 感染性疾病789

第九章 结核病791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792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795

第十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799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疾病802

第十四章 造血系统疾病804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807

第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808

第十二篇 传染病与性传播疾病809

第一章 总论809

第二章 常见疾病810

第三章 性传播疾病818

第十三篇 其他819

第一章 外科总论819

第二章 乳房疾病832

第三章 风湿性疾病概论834

第四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835

第五章 中毒836

第三部分 实践综合(含症状与体征)837

第一章 全身837

第二章 颈胸部838

第三章 心脏840

第四章 腹部843

第五章 神经与四肢8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