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经济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经济学概论
  • 周玉梅,邓晓丹,臧晓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604261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历史课-初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经济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

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权与所有制结构13

一、产权和所有制的产生及功能13

二、产权主体的多样性与所有制结构的多元性、混合性、开放性1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演变22

一、传统经济体制下的所有制关系22

二、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的改革与发展过程24

三、所有制结构演变的趋势2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28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8

二、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31

三、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34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非公有制经济39

一、个体经济39

二、私营经济40

三、外资经济4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4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44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按劳分配的一般原理及其在我国的实践4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4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50

四、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52

第二节 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54

一、公有制经济中的非按劳分配形式54

二、劳动者从事个体经济的收入56

三、私营经济中的收入分配57

四、其他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收入分配58

第三节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59

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59

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6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70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0

二、我国现阶段处理分配问题的基本政策7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7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变78

一、经济体制及其决定因素和表现形式78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利弊80

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82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84

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一一种资源配置方式84

二、市场经济产生的一般原因8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互融合92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的必要性92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9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与框架9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9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99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02

第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体系106

第一节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内涵106

一、市场106

二、经济运行机制107

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108

四、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同经济规律、经济杠杆的关系112

第二节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体系113

一、动力机制113

二、经营机制116

三、调节机制120

第三节 市场规则与市场组织124

一、市场规则124

二、市场组织与管理126

第四节 市场体系及其结构129

一、市场体系129

二、市场体系结构132

第五节 社会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140

一、培育结构完整、发育均衡、功能齐全的市场体系140

二、创造统一开放、平等竞争和法制化的市场环境144

三、建立以市场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146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企业行为148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148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148

二、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152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157

四、国有企业的改革165

第二节 企业经营机制的构成170

一、企业经营机制的涵义170

二、企业经营机制的构成171

第三节 企业的决策与创新行为175

一、企业的经营目标175

二、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175

三、企业创新与创新机制的构造180

第四节 企业的发展行为184

一、融资、投资与资本经营184

二、资产重组与企业并购187

三、企业集团及其发展战略19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农户行为196

第一节 农村产权制度变迁与农户的基本特征196

一、双层经营机制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必然性196

二、家庭承包制的实质:农村财产关系的变革199

三、农户主体的特征202

第二节 农户的经济行为203

一、农户经济行为理论203

二、农户的投入产出行为205

三、农户的兼业行为209

第三节 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劳动力的转移211

一、中国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与趋势211

二、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产业选择213

第四节 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与产业化经营215

一、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出发点与特征215

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作用与意义217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219

四、农业规模经济221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家庭(居民)经济行为225

第一节 家庭(居民)就业行为225

一、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225

二、劳动者的就业与失业227

三、劳动力的流动232

第二节 家庭(居民)收入行为235

一、支配收入及其影响因素235

二、收入与储蓄237

三、收入差距239

第三节 家庭(居民)消费行为240

一、消费行为的涵义240

二、影响消费行为的基本因素:消费目标和消费动机241

三、影响消费行为的其它因素242

四、消费层次、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245

五、消费方式与中国消费方式的变化248

第四节 家庭(居民)投资行为251

一、投资的动机与形式251

二、投资的风险253

三、人力资本投资255

第八章 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259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及核算259

一、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的界定259

二、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266

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267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268

一、国民收入分配的作用268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269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271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273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273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模式和作用274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276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277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2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总需求283

一、社会总需求的内涵283

二、社会总需求的构成284

三、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因素2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供给290

一、社会总供给的内涵290

二、社会总供给的构成290

三、社会总供给的影响因素292

第三节 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及其对社会总供给的影响作用295

一、社会总需求变动的内涵及形式295

二、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效应296

三、社会总需求变动对社会总供给的作用机制298

第四节 社会总供求的均衡及其实现条件299

一、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299

二、社会总供求的均衡条件301

三、社会总供求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关系305

第五节 社会总供求的失衡分析309

一、社会总供求总量失衡的表现310

二、社会总供求总量失衡的后果311

三、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原因312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宏观经济调控316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原因与目标31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316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原因319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321

第二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手段与方式328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体系328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体系335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338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分析342

一、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342

二、IS-LM模型与经济的自动均衡346

三、IS-LM曲线的斜率与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34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对外经济开放与经济全球化354

第一节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354

一、国际分工354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358

三、世界货币及其制度变迁360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364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64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其面临的主要矛盾369

第三节 汇率、利率与国际收支平衡375

一、国际收支平衡及与汇率、利率的关系375

二、汇率与汇率制度378

三、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与改革380

第四节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385

一、固定汇率与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385

二、资本管制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387

三、总供给曲线与固定汇率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率38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转变3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及因素分析390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特征39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393

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395

第二节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403

一、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404

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406

第三节 经济周期一般理论410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其类型410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和一般原因413

三、经济周期理论的历史回顾415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周期性420

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特点420

二、诱导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因素421

三、中国调节经济周期的对策423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29

第一节 经济发展429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29

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与影响因素431

三、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437

第二节 二元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443

一、二元经济的内涵443

二、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44

三、中国二元经济与国民经济现代化446

第三节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450

一、产业划分和产业结构450

二、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451

三、产业结构优化与高级化452

四、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调整453

第四节 地区经济、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457

一、地区经济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457

二、地区经济分工和结构优化459

三、城市化与经济发展461

四、中国城市化的对策464

第五节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66

一、经济增长的外部性466

二、经济发展的环境约束466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467

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468

第六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国民经济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的发展469

一、工业化及其理论依据469

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内容与对策472

三、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474

四、工业化、信息化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关系4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