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乌审旗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乌审旗志
  • 尔德木图主编;《乌审旗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720405568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089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11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乌审旗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1

第一编 建制 区划89

第一章 区域89

第一节 地理位置89

第二节 建制沿革89

第三节 境域变化92

第二章 行政区划94

第一节 区划设置94

第二节 旗府驻地100

第三章 苏木乡镇 场站简介101

第一节 苏木101

第二节 乡109

第三节 镇116

第四节 场站119

第二编 自然环境123

第一章 地质123

第一节 地层123

第二节 构造125

第二章 地貌126

第一节 地貌类型126

第二节 地貌分布126

第三节 地貌特征127

第三章 水文129

第一节 地表水129

第二节 地下水131

第三节 水文设施132

第四章 气候132

第一节 气候成因132

第二节 四季特征133

第三节 光照 温度135

第四节 降水 湿度137

第五节 蒸发 气压140

第六节 风141

第七节 物候143

第八节 自然灾害145

第五章 自然资源149

第一节 土地149

第二节 水150

第三节 植物151

第四节 动物154

第五节 矿产155

第三编 人口 民族161

第一章 人口161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分布161

第二节 人口变动161

第三节 人口类型164

第四节 人口构成165

第五节 人口素质169

第六节 婚姻家庭169

第七节 计划生育170

第二章 民族173

第一节 蒙古族173

第二节 汉族179

第三节 其它民族180

第三章 民族事务180

第一节 语政180

第二节 翻译182

第三节 民族文化遗产整理182

第四节 民族政策183

第四章 人民生活186

第一节 农牧民生活186

第二节 职工生活187

第四编 畜牧业191

第一章 沿革191

第一节 私有制191

第二节 互助合作192

第三节 人民公社193

第四节 生产责任制194

第二章 草场197

第一节 天然草场197

第二节 人工草场198

第三节 草场管理201

第三章 畜禽饲养203

第一节 牲畜品种203

第二节 畜禽改良210

第三节 饲养管理215

第四节 疫病防治220

第四章 畜产品229

第一节 绒毛 皮张229

第二节 肉奶蛋231

第五章 家庭牧场235

第一节 家庭牧场的缘起235

第二节 家庭牧场的标准235

第三节 家庭牧场的建设236

第六章 生产工具237

第一节 传统工具237

第二节 新式机具238

第七章 管理239

第一节 机构239

第二节 事业单位240

第五编 农业245

第一章 沿革245

第一节 垦务245

第二节 土地改革248

第三节 互助合作248

第四节 人民公社249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250

第二章 生产资料251

第一节 耕地251

第二节 肥料252

第三节 农机具253

第四节 种子257

第三章 作物257

第一节 粮食作物257

第二节 油料作物258

第三节 薯类作物259

第四节 水稻259

第四章 农技农艺259

第一节 耕作制度259

第二节 农作物保护260

第五章 农田基本建设262

第一节 农田水利262

第二节 中低产田改造262

第三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263

第六章 多种经营264

第一节 果树栽培264

第二节 水产养殖265

第三节 蔬菜种植265

第四节 其它266

第七章 管理267

第一节 机构267

第二节 事业单位267

第六编 林业273

第一章 林木概况273

第一节 林木资源273

第二节 林木种苗280

第三节 林木利用283

第四节 古树种284

第二章 治沙造林285

第一节 国营造林285

第二节 集体造林285

第三节 个体造林286

第四节 “三北”防护林建设287

第五节 造林种类289

第六节 多种形式造林290

第七节 宜林地292

第三章 林木管理293

第一节 林权林属293

第二节 政策措施294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295

第四章 管理297

第一节 机构297

第二节 国营场 站 苗圃297

第三节 社队林场 站301

第七编 水利305

第一章 蓄水拦水工程305

第一节 水库305

第二节 塘坝306

第三节 筒井 大口井 机井307

第二章 灌溉工程308

第一节 引河灌溉308

第二节 提水灌溉312

第三节 自流灌溉314

第三章 人畜饮水315

第一节 饮水状况315

第二节 饮水工程316

第四章 水土保持317

第一节 水土流失317

第二节 流失治理319

第五章 工程管理320

第一节 水库管理320

第二节 施工管理321

第三节 灌溉工程管理322

第六章 管理322

第一节 行政机构322

第二节 事业单位323

第八编 工业333

第一章 手工业333

第一节 手工业沿革333

第二节 手工业改造334

第二章 工业体制335

第一节 国营工业335

第二节 集体工业336

第三节 个体工业339

第三章 化学工业339

第一节 天然碱生产339

第二节 日晒碱341

第三节 成品碱342

第四节 化工企业343

第四章 电力345

第一节 水力发电345

第二节 柴油发电347

第三节 风力发电348

第四节 输变电工程348

第五节 用电管理349

第五章 建材350

第一节 砖瓦石灰350

第二节 水泥制品351

第六章 轻工业351

第一节 服装加工351

第二节 铁木制品352

第三节 皮毛制品353

第四节 印刷354

第五节 农牧机械加工354

第七章 管理356

第一节 国营企业机构356

第二节 集体企业机构356

第九编 交通 邮电361

第一章 道路361

第一节 古道361

第二节 自然通道362

第三节 公路364

第四节 桥涵368

第五节 公路养护370

第二章 交通371

第一节 交通工具371

第二节 客运372

第三节 货运373

第三章 管理375

第一节 监理375

第二节 路政377

第三节 机构377

第四章 邮政378

第一节 驿站378

第二节 邮路379

第三节 城乡投递379

第四节 邮政业务380

第五章 电信382

第一节 电报382

第二节 电话383

第六章 邮电机构385

第一节 旗局机构385

第二节 邮电支局 所386

第十编 商业389

第一章 经营体制389

第一节 国营商业389

第二节 集体商业392

第三节 私营商业393

第四节 集市贸易393

第二章 粮油经营395

第一节 粮油购销395

第二节 粮食储运399

第三节 粮食加工400

第三章 生产资料购销400

第一节 金属材料400

第二节 化工产品401

第三节 建筑材料401

第四节 机电设备401

第五节 农用物资402

第四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403

第一节 棉布百货403

第二节 五金交电404

第三节 石油煤炭405

第五章 土产 副食品购销406

第一节 土特产品406

第二节 畜产品407

第三节 烟茶糖盐411

第四节 蔬菜供应413

第六章 饮食服务业414

第一节 饮食业414

第二节 服务业415

第七章 对外贸易416

第一节 出口416

第二节 进口417

第八章 管理418

第一节 商业局418

第二节 供销社419

第三节 粮食局419

第四节 物资局419

第十一编 财税金融423

第一章 财政423

第一节 体制423

第二节 收支424

第三节 管理429

第四节 机构431

第二章 税务432

第一节 体制432

第二节 税种433

第三节 税收443

第四节 管理447

第五节 机构448

第三章 金融448

第一节 信贷448

第二节 储蓄450

第三节 货币 债券452

第四节 保险454

第五节 机构457

第十二编 经济综合管理463

第一章 计划463

第一节 计划编制463

第二节 计划实施466

第三节 基建管理470

第四节 管理机构471

第二章 统计471

第一节 统计门类471

第二节 统计方法473

第三节 统计服务474

第四节 管理机构474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474

第一节 市场管理474

第二节 企业登记476

第三节 合同 商标 广告管理477

第四节 管理机构480

第四章 审计481

第一节 审计监督481

第二节 管理机构482

第五章 物价483

第一节 物价管理483

第二节 市场物价485

第三节 交换比价488

第四节 管理机构489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489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489

第二节 计量管理490

第三节 质量管理491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492

第五节 管理机构493

第十三编 城乡建设497

第一章 集镇建设497

第一节 旗镇建设497

第二节 苏木 乡 镇建设502

第二章 建筑业504

第一节 建筑队伍504

第二节 建筑设计505

第三节 建筑技术505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506

第一节 房产管理506

第二节 地产管理507

第四章 环境保护507

第一节 环境现状507

第二节 环境治理509

第三节 环境管理510

第五章 土地管理510

第一节 地政管理510

第二节 土地详查512

第六章 管理机构513

第一节 城建管理机构513

第二节 土地管理机构514

第十四编 政党51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517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的活动517

第二节 历次党代会525

第三节 机构529

第四节 组织工作531

第五节 宣传工作538

第六节 统战工作543

第七节 纪律检查546

第八节 政法工作552

第九节 党史征集552

第十节 政事纪要553

第十一节 重大决策56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569

第一节 组织机构569

第二节 党员状况570

第三节 主要活动570

第三章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572

第一节 组织机构572

第二节 主要活动573

第十五编 政权577

第一章 札萨克衙门577

第一节 组织577

第二节 旗务580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583

第一节 代表选举583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585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594

第四节 调查 视察 提案议案办理595

第五节 苏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600

第三章 人民政府602

第一节 机构沿革602

第二节 基层政府组织608

第三节 监察信访610

第十六编 政协 人民团体615

第一章 人民政协615

第一节 机构设置615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615

第三节 活动纪略617

第四节 文史资料征集622

第二章 人民团体623

第一节 工人组织623

第二节 贫下中农牧协会627

第三节 青年组织628

第四节 妇女组织636

第五节 其它社会团体641

第三章 “独贵龙”643

第一节 组织形式643

第二节 政治纲领644

第三节 主要活动645

第十七编 劳动人事 民政655

第一章 职工队伍655

第一节 干部655

第二节 工人661

第二章 人事管理662

第一节 录用 分配662

第二节 干部考核663

第三节 培训 奖惩665

第四节 精简 离退休668

第三章 劳动安置670

第一节 待业青年安置670

第二节 知识青年安置670

第四章 工资 福利671

第一节 工资671

第二节 劳动保护676

第三节 福利677

第五章 编制机构678

第一节 行政部门678

第二节 事业单位682

第三节 马匹 车辆682

第四节 劳动人事机构692

第六章 民政692

第一节 拥军优属692

第二节 转复军人安置695

第三节 救济扶贫695

第四节 社会福利699

第五节 婚姻登记700

第六节 地名普查702

第七节 旗境管理710

第八节 机构711

第十八编 司法715

第一章 清代 民国司法715

第一节 司法审判715

第二节 刑罚716

第二章 公安717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与取缔“一贯道”717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718

第三节 治安管理720

第四节 户籍管理726

第五节 交通管理727

第六节 监所管理728

第七节 消防730

第八节 机构732

第三章 检察733

第一节 刑事检察733

第二节 法纪检察735

第三节 经济检察735

第四节 监所检察736

第五节 诉讼 申诉检察737

第六节 机构738

第四章 审判738

第一节 审判制度738

第二节 民事审判740

第三节 刑事审判742

第四节 经济审判747

第五节 申诉复查747

第六节 机构748

第五章 司法行政750

第一节 法制教育750

第二节 律师业务750

第三节 人民调解751

第四节 公证业务751

第五节 机构752

第十九编 军事755

第一章 地方武装755

第一节 王府卫队755

第二节 旗保安队756

第三节 人民武装757

第二章 驻军 机构759

第一节 国民党军队759

第二节 人民军队760

第三节 机构761

第三章 民兵762

第一节 民兵组织762

第二节 民兵训练763

第三节 民兵参战763

第四节 人民防空764

第四章 兵役765

第一节 募兵制765

第二节 志愿兵765

第三节 义务兵765

第四节 预备役766

第五章 战事记略767

第一节 统万城争夺战767

第二节 近代战事767

第三节 现代战事768

第六章 西乌审革命根据地775

第一节 政权组织775

第二节 经济活动777

第二十编 教育 科技783

第一章 庙学 私塾783

第一节 庙学783

第二节 私塾783

第二章 普通教育784

第一节 学前教育784

第二节 小学教育785

第三节 中学教育792

第三章 专业技术教育796

第一节 职业教育796

第二节 专业教育797

第四章 成人教育798

第一节 农牧民业余教育798

第二节 干部职工文化教育799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799

第五章 教师队伍800

第一节 师资状况800

第二节 师资培训801

第三节 教师待遇801

第六章 管理802

第一节 教育管理802

第二节 经费管理804

第七章 科技普及806

第一节 科普宣传806

第二节 科技培训807

第三节 科技情报807

第八章 科技研究808

第一节 科学普查808

第二节 科技推广810

第三节 科技成果813

第九章 科技组织815

第一节 管理机构815

第二节 学术团体815

第三节 科技队伍816

第二十一编 文化 广播电视821

第一章 文学艺术创作821

第一节 文学创作821

第二节 文艺期刊824

第二章 民间艺术825

第一节 民歌825

第二节 舞蹈838

第三节 社火839

第三章 艺术团体840

第一节 乌兰牧骑840

第二节 民间剧团842

第四章 文物古迹843

第一节 古迹843

第二节 革命纪念建筑物856

第三节 馆藏文物857

第四节 发掘考证858

第五章 文化机构859

第一节 管理机构859

第二节 文化馆 站860

第三节 图书馆861

第四节 新华书店862

第五节 电影公司862

第六章 广播电视863

第一节 广播863

第二节 电视864

第三节 管理机构865

第七章 档案865

第一节 档案馆 室865

第二节 编研利用866

第三节 管理机构867

第二十二编 卫生 体育871

第一章 医疗871

第一节 蒙医871

第二节 中医872

第三节 西医872

第二章 疫病防治873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873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875

第三章 卫生保健877

第一节 环境卫生877

第二节 食品卫生878

第三节 学校卫生878

第四节 妇幼保健879

第四章 医政 药政881

第一节 医政881

第二节 药品经营882

第三节 药政882

第五章 医疗机构883

第一节 管理机构883

第二节 旗属医院 所 站883

第三节 苏木 乡卫生院885

第四节 合作医疗站890

第五节 个体诊所890

第六章 体育891

第一节 学校体育891

第二节 群众体育891

第三节 体育比赛892

第四节 机构设施893

第二十三编 风俗 宗教897

第一章 蒙古族风俗897

第一节 生活习惯897

第二节 礼仪习俗902

第三节 岁时节日904

第四节 婚丧寿诞909

第五节 崇尚 禁忌918

第二章 汉族风俗920

第一节 生活习惯920

第二节 礼仪习俗923

第三节 岁时节日923

第四节 婚丧寿诞924

第五节 祭祀庙会925

第三章 移风移俗926

第一节 迷信陋俗926

第二节 社会新风926

第四章 宗教927

第一节 萨满教927

第二节 喇嘛教931

第二十四编 方言 民谚941

第一章 蒙古语方言 民谚941

第一节 方言941

第二节 民谚956

第二章 汉语方言 民谚964

第一节 方言964

第二节 民谚969

第二十五编 人物977

第一章 人物传略977

第一节 重要人物977

第二节 奸宄1012

第二章 人物表1017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1017

第二节 出席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乌审旗代表1021

第三节 领导干部名录1022

第四节 高级知识分子名录1037

第五节 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录1039

附录1045

一、《伊克昭盟右翼四旗调查报告》(节录乌审旗部分)1045

二、《伊克昭盟志》(节录乌审旗部分)1054

三、乌审旗自治政府筹备处成立通告1059

四、伊克昭盟鄂托克、乌审两旗分别成立自治旗政府宣言1060

五、《发扬乌审召人民西寺革命精神》(《人民日报》社论 1965年12月2日)1062

六、《牧区“大寨”》(《人民日报》通讯 1965年12月2日)1065

七、伊克昭盟行政公署《对关于解决乌、伊两旗接壤地段行政界线的协议书的批复》1076

八、伊克昭盟行政公署《关于解决乌伊两旗划界中几个问题的决定》1080

九、乌审旗1990~1998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1082

编后记10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