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10000个科学难题 地球科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10000个科学难题 地球科学卷
  • “10000个科学难题”地球科学编委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8983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980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999页
  • 主题词:自然科学-普及读物;地球科学-普及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10000个科学难题 地球科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地理科学3

长江与黄河河谷是怎样形成?&潘保田 高红山 师长兴3

河流河床物质组成沿流程变细过程中为什么存在突变现象?&许炯心6

如何对于冲积河流河床形态方程进行封闭求解?&许炯心8

冲积河流为什么会变得弯曲?&许炯心11

下垫面性质变化对局地气候影响的定量解释&顾卫14

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演化&吴兑17

分布式水文模型&洪阳 陈永勤 王加虎21

缺资料流域的水文预报&刘苏峡 夏军24

土壤脱硅富铝化的热、动力学条件是什么?&张甘霖 沈仁芳 黄景26

种域大小地理梯度的Rapoport法则&沈泽昊28

SLOSS-自然保育问题中的“独大与数小”争论&康慕谊 朱源31

森林-草原过渡带的生态机理&康慕谊 刘鸿雁 朱源34

高山林线的形成机理&罗天祥 康慕谊 张林37

森林植被分布的异常格局&罗天祥 张林41

为什么不同地区生物群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李宜垠44

中国不同植被类型主要植物种类相对花粉产量和花粉源范围&许清海 李月丛47

树轮气候重建中低频信号的提取&勾晓华 刘禹50

中全新世晚期中国森林植被衰退的原因——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赵艳 陈发虎54

农业起源之谜&安成邦 董广辉 陈发虎56

史前大洪水之谜&安成邦 董广辉58

我国内陆干旱区末次冰期间冰段“大湖期”&陈发虎 范育新60

亚洲内陆干旱区降水变化的“西风模式”&陈发虎 张家武 赵艳 安成邦 陈建徽63

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是全球性的还是区域性的气候异常?&陈发虎 陈建徽 杨保65

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问题&陈振楼 王军68

环境基准及其赋值问题&周启星72

多种污染物的交互作用&刘文新 陶澍77

如何定量区分环境污染与其他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刘文新 陶澍79

复杂环境体系中化学污染物的锁定和老化现象及其机理&孙红文81

新型污染物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行为&祝凌燕85

水环境中纳米颗粒物的环境行为&陈振楼 杨毅87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机理&陈振楼 王东启90

超积累植物积累机理及其成因&魏树和 刘家女94

自然固氮和脱氮机制&陈振楼 王东启97

为什么难以确定可更新资源开发利用的临界值?&周涛100

为什么难以制定自然资源开发最优方案?&周涛103

灾害链传递机理&赵晗萍107

自然灾害的风险与损失评估&李宁110

自然灾害周期性&张继权113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陆大道116

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点-轴系统”形成机制&陆大道119

如何理解社会经济的空间结构及形成的影响因素&陆大道122

地域功能生成原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樊杰 陶岸君125

全球环境变化中文化与制度因子的作用方式与机理&刘卫东 宋周莺128

信息技术因子对区域空间重组的作用机理&刘卫东 宋周莺131

地域文化的尺度间整合过程&周尚意135

城市化过程与动力机制&方创琳 鲍超137

巨型城市的形成机制与发展趋势&顾朝林139

城市蔓延的机理与规律&顾朝林144

半城市化地区的形成机理与识别方法&刘盛和147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空间效应&张文忠150

产业空间转移的周期性及其原理&张文忠153

乡村地域类型分异与重构机制&刘彦随155

新时期农业生产基地的形成与发展&刘彦随159

交通网络形成与演化的人文环境效应&金凤君 王成金163

区域间相互依赖性的原理与测算方法&樊杰165

空间可达性内涵和测算方法&王成金 金凤君167

城市最佳人口规模的确定方法和测算&周春山169

地质学175

地球奇想:问地问天&刘嘉麒175

生命起源&袁训来179

陆生植物登陆之谜&王怿182

动物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朱茂炎186

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朱敏191

鸟类及其羽毛和飞行的起源&周忠和196

生物大灭绝之谜&沈树忠 詹仁斌199

生物大灭绝后的复苏&童金南203

人类的起源&高星 刘武210

地球生物学与微生物地质过程&谢树成 殷鸿福214

大陆的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董云鹏 张国伟217

地球上大陆的地质历史:多个大陆裂解-重组演化旋回,还是围绕古陆核向外逐渐生长?&李锦轶221

超大陆的形成、解体与演化&陆松年224

大陆岩石圈的多层拆离构造作用&颜丹平229

地幔柱构造及其验证&张招崇234

板内构造过程&林伟238

盆山耦合&舒良树240

克拉通内盆地的成因&孟庆任244

特提斯的魅力—起源、演化和资源环境效应&陈智梁246

超高压变质作用&张立飞250

神秘的古亚洲洋&肖文交 张继恩 韩春明254

活动构造&张培震257

中国大陆强震与活动地块&张培震261

世界的石油天然气还能用多久?&周总瑛 何治亮264

超量煤层气的赋存状态与产出过程&侯泉林269

如何把煤矿“暴戾杀手”变为宝贵的清洁能源&叶欣 何治亮271

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非常规油气资源&包书景 何治亮276

无机作用对油气的贡献&刘池洋 邱欣卫281

天然气藏中剧毒的H2S的形成与安全利用&刘全有 何治亮286

中国陆相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的根本原因&邱欣卫 刘池洋290

中国海相盆地油气勘探难度大的症结&王建强 刘池洋295

超大铀矿铀源之争与地球铀不均一性&李子颖 张金带300

矿产资源的偏富极&刘池洋 邱欣卫303

适于地球巨型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刘池洋 张东东308

滑坡灾害及其预报&黄润秋313

泥石流的起动机理和阻力规律&余斌 唐川319

地下工程或地下开采的地质灾害超前预报&李天斌322

高放射性核废物的最终安全处置&王驹325

水库诱发地震的机理及预测&马文涛329

地面沉降&薛禹群332

千古之谜——1908通古斯大爆炸&侯泉林336

地球化学341

深俯冲大陆地壳是如何折返的?&李曙光341

大陆地壳形成过程中的铌(Nb)-钽(Ta)之谜&肖益林347

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吴福元352

为什么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才有花岗岩?&吴福元355

稳定的大陆克拉通为什么会被破坏?&吴福元358

雪球地球假说&郑永飞 储雪蕾361

板块构造运动的驱动力&黄金水 孙卫东366

全地幔对流与上下地幔化学分层&孙卫东 黄金水371

下地幔密度陷阱&孙卫东 黄金水375

地幔柱是否存在?&徐义刚380

可以通过计算模拟来预测地球内部物质及其物性吗?&段振豪 刘耘 陆献彩 张志刚 张驰 崔航383

地球铅同位素之谜&李献华387

地幔组成的不均一性及其成因&李曙光393

地核是怎样形成的?&李洁399

地核中的轻元素之谜&李洁403

地核的温度究竟有多高?&段振豪 崔航 张志刚407

太阳系中最古老的物体是如何形成的?&徐伟彪412

地球-月球系统的撞击成因假说&林杨挺415

灭绝核素的分布和起源&林杨挺418

太阳系的氧同位素异常&林杨挺423

太阳系中还有其他生命的世界吗?&李一良428

地球大气何时氧化?&蒋少涌 赵葵东 储雪蕾432

地质历史时期大规模海洋有机质堆积事件发生的原因&彭平安435

元古宙的海洋化学——硫化海洋&储雪蕾439

大规模火山喷发是生物灭绝的元凶?&徐义刚 沈树忠442

地球存在一个深部生物圈吗?&李一良446

地球上生命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李一良450

地球生态系统的终结:我们还有多长时间?&李一良454

早期地球上有机质的非生物合成及其演化&周怀阳 季福武458

海底冷泉及其生态系统&冯东 陈忠 陈多福462

青藏高原隆升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吗?&吴福元 郭正堂466

从中国黄土保存的核素10Be和磁化率的记录重演过去环境变化&周卫健469

白云岩成因与碳酸盐矿物氧同位素分馏&郑永飞 蒋少涌475

为什么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高温下可以分馏?&滕方振479

非质量同位素效应产生的机理&蒋少涌 赵葵东48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全球蒸馏效应”如何验证?&王继忠 曾永平486

毒性物质一定致命吗?&曾永平 倪宏刚491

天然气水合物:地史时期地质灾变事件的无形杀手?&王钦贤 李一良 陈多福495

是地球上早期生命导致前寒武纪硅铁建造的形成吗?&李一良500

微生物在矿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周怀阳 彭晓彤504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开发利用&吴能友 郭光军 陈多福510

地球深部超临界流体&熊小林 郑永飞514

地球上水的来源&夏群科 刘少辰518

海洋Nd同位素与Nd元素浓度悖论&凌洪飞521

地球物理529

海啸&陈运泰529

地震预测&陈运泰538

热流佯谬&陈运泰546

地震早期预警&倪四道549

地下绝对应力大小的测定&许忠淮553

为何只有少数大地震有直接前震?&许忠淮557

地震震源破裂的物理过程&章文波 张海明560

基于物理过程的强地表运动预测&史保平 孟令媛563

地幔对流与板块构造学说&黄金水 钟时杰568

热点与地幔热柱假说&黄金水 傅容珊572

地震层析成像&江燕 陈晓非577

慢地震&彭志刚581

大地测量中动力学因素的探测与分离&杨元喜585

内核是超速旋转的吗?&申文斌 宁津生588

十年尺度日长变化之谜&申文斌592

高分辨率厘米级全球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李建成 申文斌 晁定波595

地球液核长周期振荡的研究与探测&徐建桥 孙和平599

高分辨率地球重力场时变信息获取&张子占 钟敏 郑伟 许厚泽603

地球内核平动振荡&雷湘鄂 徐建桥607

钱德勒摆动的激发源是什么?&闫昊明610

宇宙零与演化&杨宝俊 于晟614

地球介质地震波完整传播理论及有效近似&杨宝俊617

深资源高精度地震探测&杨宝俊 刘财 李月620

“上天容易入地难”是真的吗?&于晟 杨宝俊 李月 刘财623

地球层圈结构中流体的作用&杨宝俊 林君 李月626

人类活动能诱发地震吗?&陈颙629

大陆岩石圈中放射性生热率的垂向分布&何丽娟 汪集暘632

地磁场起源&朱日祥 刘青松635

同震电磁信号是否存在?&黄清华644

大陆地壳及岩石圈形变机制与动力学&沈正康646

水岩相互作用与地震过程的成因机制&黄辅琼649

地幔转换带是含水的吗?&黄晓葛652

亚稳态橄榄石在地幔过渡带中的存在状态&宁杰远655

太阳爆发的能量是如何释放的?&陈耀657

太阳风的起源&宋礼庭660

太阳风湍流的形成与耗散机制&何建森663

日冕加热机制&王赤 任丽文668

极光之谜&宋礼庭672

地球空间电流体系&徐文耀675

磁层空间中的波-粒相互作用&傅绥燕685

无碰撞磁场重联的触发机制及其电子动力学行为&陆全明688

地球磁暴和亚暴产生机制&宗秋刚 张湘云691

磁层-电离层-大气层耦合&徐寄遥 姜国英698

电离层年度变化因何异常?&万卫星 余涛702

电离层E区的突发层状结构:Es层&万卫星 左小敏706

大气和空间过渡区域中的奇异现象和基本物理过程&易帆710

空间天气灾害&王赤 任丽文712

地磁导航与生物启迪&杜爱民 潘永信719

大气科学725

水汽是如何进入平流层的?&卞建春725

建立什么样的立体观测网才能满足天气和气候变化监测与预报的需要?&陈洪滨729

大气中准两年周期振荡现象及其影响&魏科 陈文732

地球气候系统与多圈层相互作用&丁一汇736

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丁一汇743

生物气溶胶在大气冰核核化过程中的作用&杜睿753

大气垂直速度的准确计算问题&高守亭756

气溶胶在云降水形成中的作用与人工影响天气&郭学良759

大气边界层和风能资源开发&胡非762

新粒子生成&胡敏 岳玎利768

平流层对对流层天气和气候的影响&胡永云772

东亚季风系统&黄荣辉778

极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刘骥平789

太阳活动与地球天气气候&吕达仁793

集合资料同化中的模式误差估计问题&孟智勇797

非均匀大气条件下辐射传输及其效应&毛节泰800

城市与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邵敏803

气候敏感性与反馈&孙颖806

青藏高原对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段安民 吴国雄812

地球大气的电学问题及气候效应&郄秀书816

雷暴起电与闪电过程及机理&郄秀书819

雷电放电的物理、化学效应&郄秀书 杨静822

全球碳循环与气候变化&徐永福825

气候极值&严中伟828

生物气溶胶的实时检测&要茂盛834

暴雨灾害天气的机理和预测研究&赵思雄 孙建华838

城市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赵宗慈843

人类活动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赵宗慈847

自然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赵宗慈854

人为活动改变全球氮循环的气候净效应&郑循华860

东亚独特气候变化的特征和成因研究&周天军863

气候系统模式与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测&周天军867

海洋科学873

大洋西边界环流系统三维结构理论的建立&王凡873

气候年代际变化的成因及预测&吴立新 李春876

海洋混合——撬起海洋运动的支点&田纪伟880

热盐环流的形成及演变机理&王伟885

厄尔尼诺预测能力还有多少提升空间?&陈大可889

海-气相互作用&乔方利894

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李铁刚897

海岸地区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源还是汇&陈镇东901

海洋深部的空间遥感观测研究&严晓海903

海洋中溶解有机碳的年龄差异&王旭晨905

海洋钙化生物的不幸:海洋酸化&高坤山908

生物可利用氮在海洋的储量随冰期-间冰期变化?&高树基911

为什么海床深部沉积物中有生命的存在?&王桂芝913

海洋吸收人为二氧化碳的能力会达到饱和吗?&翟惟东 戴民汉916

陆源物质的输入如何影响近岸海区的CO2源汇格局?&郭香会 蔡卫君919

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焦念志922

海洋病毒——从纳米尺度上影响全球生态系统&张锐 焦念志926

非嗜热古菌:海洋全球碳氮循环的新角色&张传伦930

地球上最大的基因工程实验室——海洋微生物的基因转移&张锐 陈峰936

深海微型生物群落的代谢途径及其环境效应&张瑶 焦念志938

海洋微型生物的物种之谜?——从纯系培养到环境基因组学研究的启示&欧丹云 胡安谊 焦念志942

环境友好海洋污损生物防除&柯才焕 冯丹青948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肖湘 李一良952

喜马拉雅山脉隆升的过程及其气候环境后果&杨守业955

“沧海桑田”与海平面变化&杨守业958

深海沉积物输运与沉积机制&范代读961

如何评价大型水利工程对河口及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杨作升964

俯冲板块的撕裂:原因与结果&李春峰 杨挺 薛梅966

海洋沉积动力过程对地质记录的影响问题&高抒968

令人费解的与海沟平行的地幔地震各向异性观测&陈永顺970

为什么没有深度超过660公里的深源地震?&陈永顺973

什么因素控制俯冲带地震的大小?&王克林975

编后记9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