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张曙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92882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 高等学校) 马克思主义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特点1

第一节 哲学概述1

一、哲学的界定1

二、哲学的功能3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8

四、哲学的派别1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1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本质1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22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24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25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26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28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28

一、物质范畴的确立28

二、物质的存在方式34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8

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特殊存在方式41

一、意识的起源41

二、意识的本质42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43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45

五、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45

第三节 人的实践活动47

一、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47

二、实践的基本形式48

三、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在世界与属人世界的关系49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辩证思维方法51

第一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51

一、普遍联系的特性51

二、普遍联系和系统56

三、中外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及借鉴59

第二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60

一、运动、变化与发展61

二、发展的本质68

三、发展的规律性71

第三节 辩证思维方法72

一、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72

二、归纳和演绎74

三、分析和综合76

四、抽象和具体78

五、逻辑和历史的统一80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与基本范畴84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84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85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89

三、哲学中的矛盾观94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96

一、质、量、度96

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00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106

一、辩证的否定106

二、否定之否定110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13

第四节 把握“辩证图景”的基本范畴115

一、本质和现象116

二、必然性与偶然性118

第五章 认识与真理122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122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2

二、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126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28

四、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129

第二节 认识过程中的辩证运动130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30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33

三、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136

第三节 真理及其检验137

一、真理的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137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38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40

四、真理与价值142

第六章 社会存在与人类社会本质145

第一节 唯物史观是现代的历史观145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145

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47

三、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149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152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59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59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62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65

第三节 社会历史的本质是实践167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是实践167

二、社会关系的发源地是实践170

三、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是实践172

第七章 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175

第一节 社会结构的划分175

一、社会经济结构175

二、社会政治结构183

三、社会的意识结构186

第二节 社会形态的划分194

一、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194

二、三种社会形态的划分197

三、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198

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202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202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02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10

三、当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特点213

第二节 阶级斗争的矛盾运动216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216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18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220

四、阶级与国家的消亡221

第三节 人民主体的矛盾运动224

一、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224

二、历史的参与者与创造者225

三、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227

四、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30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矛盾运动233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233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234

三、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性”问题236

第九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40

第一节 人的本质240

一、历史上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24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242

第二节 人的价值及实现245

一、价值与人的价值245

二、人的价值实现的途径和条件247

三、人的价值的评价249

第三节 社会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51

一、人的自由及实现251

二、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254

三、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2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