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大学教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大学教育](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4646481.jpg)
- 文辅相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5112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高等教育-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大学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关注大学生人格整体水平,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1
工科本科生基本规格的调查与建议3
一、培养目标的提法4
二、工科本科生基本素质6
三、培养要求与毕业生现状7
四、培养规格方案建议17
大学文化教育弱化的趋势及对策20
一、文化教育弱化的表现21
二、文化教育弱化带来的潜在危机22
三、文化教育弱化的教育内在原因23
四、转变大学文化教育过弱状态的对策25
五、结语27
文化素质教育应确立全人教育理念28
一、弥补大学生文化素质缺陷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初衷29
二、孤立地、局部地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效果欠佳31
三、全人教育理念是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正确定位32
四、“教化—示范—养成”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34
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36
一、人文教育的定位:教人成人的教育36
二、人文教育的实质:涵养人文精神的人性教育38
三、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文、史、哲、艺等41
第二编 确立“双重教育目标”,构建“一体化教育模式”45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应当有一个根本性转变47
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形成的高等教育模式的弊端47
二、高等教育模式改革中的几个认识问题50
三、工科本科教育模式改革的初步构想52
四、实现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57
高等工程教育目标与人文社会科学58
一、高等工程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现状58
二、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61
三、高等工程教育目标的校正64
四、把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落实到课程设计中65
五、提高教师的素质66
论教育目标的系统性67
一、问题的提出67
二、教育的系统效应决定了教育目标的系统性70
三、系统目标的具体体现71
四、广义教育目标系统框架的初步设想73
现代化与高等教育目标76
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的正面与负面76
二、高等教育目标导向上“社会适应论”的局限77
三、对现代高等教育目标理论中几个问题的探讨78
高等教育评估与高等教育目标83
一、高等教育评估与高等教育目标的关系83
二、教育评估的复杂性决定了把握教育目标的难度85
三、我国高等教育导向上存在的不良倾向86
四、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几点建议90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对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目标的思考91
一、“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92
二、中国高等教育目标的局限94
三、面对三对关系的选择97
四、“普通教育-专业教育-‘临床’教育”模式的构想102
21世纪大学双重教育目标的探讨104
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科学教育的发展104
二、新的社会问题与人文危机110
三、对21世纪大学双重教育目标的探讨115
我国本科教育目标应当作战略性调整124
一、目标调整的背景分析124
二、建立双重目标的历史必然126
三、着眼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大学素质教育观128
四、实现双重目标的基本教育模式129
五、“倡个性以补不足”的个性教育131
第三编 树立发展的教育观,推进素质教育和方法教育133
转变传统教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能力135
一、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将教学重心移到培养能力上来135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138
三、改革传统教学管理,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141
当前教学改革中有关教学思想的几个问题145
一、正确认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自觉履行育人职责146
二、妥善协调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作用149
三、辩证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促进知能的转化151
四、科学处理一、二课堂的关系,推进教、学中心的转移155
论大学素质教育158
一、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注重“发展”,促进“内化”159
二、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教育观的变革161
三、强化大学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166
四、加强大学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168
五、方法教育是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必要补充171
六、高科技水平与高文化素养是大学教育的两大目标172
面向21世纪大学教育思想的变革175
一、面向21世纪大学面临的挑战175
二、迎接挑战的大学教育思想变革179
三、通过教育思想的变革促进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188
论素质与素质教育191
一、何谓素质191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194
三、为什么要提倡素质教育196
四、结语201
素质·方法·创新203
一、我们处在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203
二、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204
三、素质教育着眼内化发展,强调学术功底与为人品质206
四、方法教育力求外在延伸,重视知识广度与灵活应对215
五、结论216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218
一、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218
二、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观220
三、素质教育影响教育模式但本身不是教育模式221
对素质教育实践中几个问题的思考223
一、我们究竟是在什么意义下谈素质?223
二、为什么在今天特别强调素质和素质教育?225
三、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与重心是什么?227
四、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是怎样的关系?228
五、是否由于对素质的强调而降低知识的重要性?229
第四编 加强大学建设,完善大学创新机制231
教育,需要强大的支柱233
一、教育需要强大的物质支柱234
二、教育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237
三、建立起强大的教育支柱有赖国家的力量240
论学科建设242
一、学科建设的立足点与面临的问题243
二、学科建设的紧迫形势与艰巨任务247
三、新形势下的学科建设与改革探讨250
信息社会与大学教育改革257
一、信息社会的基本标志257
二、面对信息社会的大学走向260
三、社会信息化趋势下大学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改革262
解放大学生产力,迎接信息新时代269
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269
二、信息时代的大学使命271
三、解放大学生产力,为大学构建良好环境273
大学的创新机制有待完善277
一、大学创新机制存在于大学机体内部277
二、大学创新机制的形成有赖于内部和外部的环境278
三、我国大学的创新机制需要逐步完善279
加大建设力度,改善学校学风283
一、学风问题不是孤立的现象,需要综合治理284
二、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需要全员努力285
三、学风建设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抓紧抓实287
四、学风建设的关键是治本,需要紧扣学生的心灵289
五、学风建设要讲究艺术,做到“严”、“活”结合290
第五编 反思教育理论,促进大学改造291
关于教育与高等教育本质的讨论293
一、研究教育本质的意义293
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探讨中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295
三、高等教育的根本特征299
论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304
一、对“专业性”与“高深性”两种观点的思考304
二、高等教育性质的三性说:人文性、学术性、职业性307
三、三条基本性质在不同类型高等学校里的差异310
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及其改革312
一、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312
二、我国大学专业教育模式形成与发展的认识根源315
三、我国大学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取得进展318
四、我国大学教育模式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多样化324
大学的学术性与中国大学的改造326
一、人文性、综合性、学术性:大学的基本性质326
二、中国大学的先天缺陷与早期发育不良的学术品性329
三、新中国大学学术发展中的坎坷与堪忧的学风331
四、他山之石——西方大学的学术精神334
五、新时期中国大学的学术战略觉醒与学术化改造337
附录340
真想同你们一样年轻340
致谢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