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学思想与东北亚“文化共同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儒学思想与东北亚“文化共同体”](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4645370.jpg)
- 方浩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2161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儒学-研究-东亚;文化交流-研究-东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儒学思想与东北亚“文化共同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哲学基础1
第一章 儒学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6
第一节 儒学思想演变及核心思想体系6
一 儒学思想的起源7
二 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10
三 儒学核心思想体系17
第二节 儒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24
一“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结构25
二“忠孝”合一的社会结构27
三“伦理”、“政治”相依的社会结构29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学理念31
一“为政以德”的政治理念31
二“三纲五常”伦理价值观33
三“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35
四“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人格理想36
第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学与文化38
第一节 儒学发展脉络中的中日韩思想比较38
一 性理学——统治理念39
二 经世实学——现代精神41
三 孝与忠——生活儒学45
第二节 儒学基本问题的新思考47
一 儒学的合法性再思考48
二 儒学与宗教的关联思考50
三 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儒学53
第三节 文化全球化的哲学思考54
一 冲突与对话的兼容55
二 多元与一元的共存58
三 扬弃和创新的结合60
第三章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思考63
第一节“文化共同体”的内涵64
一“世界共同体”的考察64
二 区域“经济共同体”模式69
三“文化共同体”的内涵78
第二节“文化共同体”模式探析83
一“整合型”文化共同体84
二“互融型”文化共同体85
三“互补型”文化共同体86
四“多元型”文化共同体88
第三节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基本条件90
一 以文化自觉为前提的共同体价值观91
二 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文化认同93
三“互利共赢”的文化向心力95
第四章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动因及其政治影响98
第一节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动因99
一 可能性:地缘优势和文化基础99
二 必要性:区域政治安全与稳定101
三 重要性:区域经济与竞争力提高103
第二节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政治阻碍105
一 不和谐的政治倾向106
二 新民族主义意识的兴起111
三 共同体主导权争夺116
第三节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态度122
一 中国从“观望”到“积极”122
二 韩国的“积极”态度124
三 日本的“矛盾”态度125
第五章 现代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东北亚文化环境探析128
第一节SCI(旧三论)视角下文化的稳定性129
一 系统论——文化环境的“整体性”129
二 控制论——文化环境的“控制性”134
三 信息论——文化资源的“共享性”137
第二节DSC(新三论)视角下文化的发展性141
一 耗散结构论——文化的对外“开放度”142
二 协同论——文化的合作与竞争147
三 突变论——文化的突变与渐变152
第三节HCF(超三论)视角下文化的动态性156
一 超循环理论——文化环境的“催化”功能156
二 混沌学——文化环境的“吸引子”功能160
三 分形理论——文化环境的“再认识”功能166
第六章 国际关系主流思潮下的东北亚文化合作分析172
第一节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误导”与“本质”172
一 新现实主义关于实现国家间合作的条件173
二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与“华盛顿共识”179
三“中国威胁论”——新保守主义的幌子183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国际文化合作形式186
一 霍布斯的“敌人”文化187
二 洛克的“竞争”文化189
三 康德的“友谊”文化191
第三节 国际体系结构中的角色定位与合作192
一 国家身份的认定与利益的界定192
二 国际“安全文化理论”的启示194
三 文化主体间的“多元”合作197
第七章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儒学思想资源201
第一节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思想基础202
一“和而不同”——文化的“重叠共识”202
二“中庸”——文化的权变与智慧208
三“忧患意识”——文化崛起的动力214
第二节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伦理资源基础218
一 全球伦理资源——“忠恕”219
二 理想人格——“君子”222
三 文化竞争力资源——“人文精神”227
第三节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政治文化基础232
一“为政以德”的民本政治233
二“圣人之道”之圣人政治235
三“以礼为法”的政治秩序237
第八章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儒学经管思想243
第一节 儒家经济伦理的基本原则244
一“先义后利”的经济伦理原则244
二“均无贫”的儒家经济分配原理246
三“俭以养德”的儒家政治经济学原则247
第二节 儒家管理思想的精髓248
一“仁”“礼”互含的管理结构249
二“修己”“安人”的管理模式250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251
第三节 儒家经济伦理的精神实质253
一“儒商”的历史作用253
二 儒家经济圈的科学启示255
三 克服“金融危机”的儒家精神257
第九章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儒学和谐思想261
第一节 儒学“平衡”思想的“和谐”功能261
一“天人合一”的平衡思想262
二以“等级”思想为前提的人的平衡264
三“协和万邦”的全球化“平衡”266
第二节“诚信”——建立共赢的文化环境267
一 儒学“诚信”思想内涵268
二 儒家“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型270
三 构筑“共赢”的文化环境273
第三节“和谐”——建立理想的文化共同体275
一“大同”、“小康”——文化共同体的现代追求275
二“整体主义”——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原则278
三“和合”——文化共同体的价值理念280
第十章 儒学——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基本要求283
第一节“复兴儒学”的正确理解284
一 克服儒学的非时代性要素284
二 克服儒学的“政治价值结构”绝对化286
三 克服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正统性”287
第二节 儒学的未来性思考289
一 儒学生命力“再思考”290
二 儒学的“合理定位”292
三 儒学价值体系的重构294
第三节 重构儒学思想的基本原则296
一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297
二 儒学与科学的结合299
三 儒学与世界优秀文化的结合302
结语 儒学在东北亚文化环境中的角色定位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