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4643809.jpg)
- (美)卡茨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8085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他山之石1
第一部分 哥伦比亚学派11
概述11
第1章 哥伦比亚的批判研究: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的《大众传播、流行品位与组织化社会行为》&彼得·西蒙森(Peter Simonson)、加布里埃尔·韦曼( Gabriel Weimann)13
历史的谬误:既有的常识15
20世纪40年代的传播研究17
默顿与拉扎斯菲尔德在哥伦比亚19
论文的主题23
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的后续影响力29
结论31
第2章 赫佐格《论借来的体验》在“主动受众”争鸣中的地位&泰玛·利比斯(Tamar Liebes)40
赫佐格被误解了?40
缘何《论借来的体验》可被归入法兰克福学派42
程式化文本——控制抑或解放?43
替代性快感:表达攻击性抑或遁入“感情真实”幻想?47
解读受众动机的策略:精神分析、功利主义与文学49
哭泣:我们需要付出代价吗?50
肥皂剧迷:赫佐格的第二个研究项目51
第二部分 法兰克福学派57
概述57
第3章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奥义:读《文化工业》有感&约翰·杜伦·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59
理解的障碍61
关于本书的讨论64
《文化工业》的思想渊源65
一种补偿式解读66
评价:《文化工业》的利与弊71
第4章 情境化的本雅明: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派迪·斯坎内尔(Paddy Scannell)76
导言76
20世纪30年代的艺术与政治77
艺术、复制与灵韵的消失79
音乐拜物教83
自主艺术86
后续影响88
第5章 拯救消费:论洛文塔尔的《大众偶像的胜利》&伊娃·依鲁兹(Eva Illouz)92
《大众偶像的胜利》95
一种批判文化视角96
第三部分 芝加哥学派107
概述107
第6章 沃斯《共识与大众传播》中的共同体与多元主义&埃里克·罗森布勒(Eric W.Rothenbuhler)110
以传播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学111
文化与日常生活113
大众114
舆论与媒介控制116
共识117
种族与文化多元主义119
第7章 受众即人群,人群即公众:对朗格夫妇《芝加哥的麦克阿瑟日》的再思考&伊莱休·卡茨、丹尼尔·戴扬(Elihu Katz and Daniel Dayan)125
作为集体行为的麦克阿瑟日126
朗格夫妇看见了什么127
朗格夫妇没看见什么129
“准经典”的命运134
大众癫狂症?136
“受众即人群,人群即公众”假说138
第8章 通往虚拟偶遇之路:霍顿与沃尔的《大众传播与类社交互动》&唐·韩德尔曼(Don Handelman)142
另一方面的情况144
类社交互动:详述霍顿与沃尔的观点146
冷媒介、触觉凝视与自我的内在社交性147
心灵的社交:看电视的虚拟偶遇之路152
第四部分 多伦多学派159
概述159
第9章 哈罗德·英尼斯与传播的偏向&梅纳海姆·布朗德海姆(Menahem Blondheim)161
相关性:《传播的偏向》及其读者164
崇高性:被经典化的英尼斯171
革命性:《传播的偏向》与传播决定论180
革命性:“偏向”的起源183
拓展性:“偏向”、现在与未来187
第10章 经典反文本: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约书亚·梅洛维茨(Joshua Meyrowitz)197
麦克卢汉对文本分析的拒斥197
麦克卢汉式的历史201
主要原理202
麦克卢汉的声望沉浮206
复兴211
结论:不可或缺的反文本215
第五部分 英国文化研究223
概述223
第11章 昔日之丰裕: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约翰·杜伦·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226
作为社会理论的思想史227
20世纪50年代的大众传播理论化228
批判性与经验性之间230
国家的复杂性237
第12章 赢得经典?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释码》&迈克尔·古列维奇(Michael Gurevitch)、派迪·斯坎内尔(Paddy Scannell)242
为一篇文章立传243
一个关于“立场”的模型246
转变中的文本248
1980年版249
《<举国上下>的观众》:对理论的经验性应用252
经典化的开端254
经典化如何实现?255
质疑与结语256
第13章 在文化研究时代回顾墨维的“视觉快感”&尤瑟法·洛西茨基(Yosefa Loshitzky)259
译名对照表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