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传统武德发展史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传统武德发展史略](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4633003.jpg)
- 王联斌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37402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军人-职业道德-历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传统武德发展史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远古至春秋时期3
引论 从黄帝到孙子:中华武德文化的初萌与奠基3
第一章 中华武德初萌7
一、黄帝之武德与华夏民族的奠基7
二、“先德后武”的文化自觉与军人价值意识的初醒9
三、夏、商的更替与武德文化的勃发9
四、西周建朝与鼎盛时期的武德文化成就12
第二章 孙子与中国古代武德文化体系的建构16
一、《孙子兵法》的世界性传播及其武德文化价值16
二、以“仁”为本的军事伦理思想的产生17
三、以“安国保民”为核心的军人价值观22
四、以“五德”为纲的将帅修养论24
五、古朴的军事人道主义27
六、“君命有所不受”的道德选择方针29
七、“合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方略31
八、“众陷于害”的战场道德环境效应说32
九、孙子武德思想之镜鉴33
第三章 孔子的武德思想与实践36
一、论军人价值37
二、论保卫“父母之国”40
三、论“天下有道”之战41
四、论“慎战”和“全民教战”42
五、“将才先师”:国防教育事业的奠基人44
第四章 《老子》“尚慈”、“守柔”的武德观46
一、“不以兵强天下”47
二、“兵强则灭”49
三、“哀兵必胜”51
四、“不争之德”53
第五章 管仲与管子学派的武德思想56
一、“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的军人价值说56
二、“和合故能谐”的“全胜”观59
三、“竞于德”而“不竞于兵”的国防伦理观61
四、论“赏罚”63
第六章 《春秋》三传中的武德是非之辨65
一、楚庄王的武德人格及其“止戈为武”说66
二、宋襄公“仁义”战法之辨难68
三、“向戌弭兵”的是非之争72
四、战道观的冲突与嬗变74
第二编 战国时期79
引论 百家垂青:中华武德文坛争鸣迭起79
第七章 墨子“非攻”说的武德思想83
一、“非攻”与“兼爱”:从爱国主义走向“和天下”84
二、“天德”与“天贼”的武德分野86
三、“非攻”说客难88
四、倡“救守”、颂“诛伐”的正义战争论91
五、爱憎分明的军事“兼爱”主义93
第八章 吴起的武德人格及其武德思想95
一、吴起的忠孝仁信96
二、“禁暴救乱”的“义兵”说98
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国防伦理观100
四、“总文武”“兼刚柔”的“良将”论102
第九章 孙膑对孙武武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05
一、“战胜而强立”的军人价值说106
二、“人为贵”的治军用战原则109
第十章 商鞅与商鞅学派的强兵安国之道114
一、农战之道115
二、劝战之道118
三、去战之道120
四、胜战之道121
第十一章 孟子的军事民本主义价值观124
一、“仁人无敌”: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逻辑124
二、吊民伐罪,民悦则取125
三、褒“征伐”恶“善战”127
四、“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28
五、对孔子武德思想的发展与弱化130
第十二章 荀子对儒家武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33
一、“强道”、“霸道”、“王道”相佐论133
二、“仁义为本”的“兵要”论135
三、“隆礼教战”之道137
四、“将死鼓”与“顺命为上”140
五、对儒家武德文化的新贡献142
第十三章 《尉缭子》的武德思想144
一、“定仁义”与先发制人144
二、“明刑罚,正劝赏”146
三、“爱威并举”的为将之道148
四、“三忘”精神与宽清“自治”149
五、“成武德”:“兵教”的最高价值目标151
第十四章 《司马法》的军事仁本主义154
一、“以仁为本”155
二、“以义治之”157
三、“以礼为固”159
四、“四守”之道162
五、“同心”之道164
第十五章 《六韬》的武德思想167
一、“仁之所在,天下归之”的仁本说167
二、“大兵发而万物皆服”的“王霸”观170
三、“社稷安危,一在将军”的将帅论171
四、“存劝示惩”的赏罚论175
第三编 秦汉至三国时期179
引论 兵儒合流:在融合中发展179
第十六章 《吕氏春秋》以兵儒合流为基的武德思想181
一、上德:“黄帝之政”说181
二、适威:“先德后武”说183
三、“义兵之为天下良药”的军人价值观185
四、“义兵”本质论187
第十七章 刘邦、项羽武德人格比较189
一、项羽的武德人格之失190
二、刘邦的武德人格之得194
第十八章 两汉名将的武功与武德199
一、韩信的“叛”与“忠”199
二、李广为将之道的“成”与“败”201
三、卫青和霍去病的武德精神203
四、马援的“马革裹尸”情怀204
第十九章 《黄石公三略》的武德思想206
一、“得干”、“收本”的主将之道206
二、“崇礼”、“重禄”的“用兵之要”210
三、以“五德”为核心的武德规范体系213
四、“刚柔相济”、“正己化人”的修身目标215
第二十章 曹操的武德担当精神217
一、尚仁崇儒,厚德垂武217
二、强兵足食,安国利民219
三、内抑豪强,外御边敌220
四、善俘安降,和军恤士223
五、严于律己,守于节俭227
第二十一章 诸葛亮以“忠”为纲的武德观和将德论230
一、“以身殉国”的忠贞气节231
二、选将任贤之道235
三、将德修养说237
第四编 唐宋元明时期245
引论 盛世危秋:武德群英耀出中华245
第二十二章 唐代兵书的武德思想248
一、李靖的“奇正”、“阴阳”与“三尚”之道248
二、《太白阴经》的“存亡在德”说与“贵和重人”思想253
三、《长短经》的“五兵”分野说和“道德方略”论258
第二十三章 北宋初期的国防伦理冲突与宋太祖的抉择260
一、“黄袍加身”的武德意义260
二、除“内患”与解“外忧”261
三、“尚武备”与“释兵权”263
四、“杯酒”福音与“苦酒”之祸265
第二十四章 南宋军民抗金救国的历史使命与岳飞的武德风范267
一、“靖康之耻”与南宋军民抗金救国的历史使命267
二、岳飞“精忠报国”、忠孝两全的武德人格268
三、岳飞武德治军的实践270
四、岳魂昭雪,千古忠烈272
第二十五章 南宋的灭亡与文天祥的“儒将”气节273
一、宋蒙之战的伦理本质273
二、文天祥的民族气节与忠烈诗魂274
第二十六章 宋代兵书的武德思想278
一、《权书》的“儒者”言兵与反“赂敌”论278
二、《翠微北征录》的“和议”献策与“戒饬将帅之道”281
三、《虎钤经》的“先胜”之术与“将必内应其正”说285
第二十七章 戚继光的国防伦理精神及武德教育思想288
一、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军旅生涯288
二、戚继光的军旅人生观和武德人格291
三、“戚家军”的武德风貌298
四、基本层次的武德教育301
五、高级层次的武德教育305
第二十八章 郑成功的军事爱国主义精神及道德两难选择316
一、抗清斗争中的民族气节与忠孝两难选择317
二、保民爱国:受诏的根本宗旨319
三、收复台湾的伦理意义320
第二十九章 明代兵书的武德思想324
一、《阵纪》“首取精神胆气”的“选练”说324
二、《投笔肤谈》的“本谋”说与“将贤”论328
三、《草庐经略》的“六德”立将说331
四、《兵经》的“辑睦”“德胜”和正军方略334
第五编 清至民国时期341
引论 同化·退化·转化:黎明前的黑暗与曙光341
第三十章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武德343
一、努尔哈赤的武德实践精神344
二、皇太极的武德人格特征348
第三十一章 以反帝爱国为核心的中华武德新文化的诞生353
一、林则徐的国防伦理观353
二、魏源的“海国图志”论355
三、太平天国的反帝爱国民族气节356
四、刘永福的反帝爱国情操与国际英雄主义358
五、台湾人徐骧的爱华、保台两位一体的国防英雄主义359
六、邓世昌怒撞敌舰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360
第三十二章 孙中山对中华武德文化的创新362
一、立“军队之灵魂”362
二、保“军人之价值”365
三、养军官之“精神品性”368
参考文献371
后记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