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科发展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科发展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4620302.jpg)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科发展史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2715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专业设置-概况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科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法学理论学科的发展1
第一节 科学研究成就3
一、1950年至1956年的法理学3
二、1956年至“文化大革命”前的法理学5
三、改革开放后的法理学6
第二节 代表性学术思想24
一、法的基本理论24
二、社会主义法的理论29
三、人权理论35
四、现代法理学各领域研究39
五、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哲学研究43
六、法律与全球化47
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49
八、中国法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评价51
九、法律发展的中国经验52
第三节 学术影响53
一、学术成果与奖励53
二、国内外影响力54
第二章 法律史学科的发展58
第一节 法律史学科:源远流长,继往开来58
一、教材编写与学科体系的确立58
二、科研项目与研究成果60
第二节 中国法制史:以史为本,求真务实64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64
二、中华法系研究68
三、近代法律转型研究72
四、台湾地区法律研究75
第三节 外国法制史:立足国情,开拓创新77
一、世界法律文化的继承与移植77
二、东、西方域外法制研究78
三、两大法系研究81
四、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83
第三章 宪法与行政法学科的发展85
第一节 宪法学研究的贡献与特色85
一、教科书编撰与宪法学体系的探索85
二、宪法的原理性研究88
三、宪法文本与宪法解释学93
四、外国宪法的研究与中国化探索94
五、中国宪法史研究96
第二节 行政法学研究的贡献与特色98
一、比较行政法的研究99
二、外国行政法的译介100
三、行政法的原理性研究103
四、部门行政法的探索109
第四章 刑法学科的发展111
第一节 学科发展概况及科研成就112
一、初创阶段的刑法学科(1950 1957年)112
二、停滞不前的刑法学科(1957年“反右”—1976年)114
三、蓬勃发展的刑法学科(1978年复校至今)116
第二节 学科主要贡献及代表性学术思想125
一、学科主要贡献125
二、学科代表性学术思想129
第三节 刑法学科展望151
第五章 民商法学科的发展153
第一节 本学科发展沿革153
第二节 本学科特色与贡献155
一、科研:擎起民商法学的旗帜155
二、教学:引领创新与实践160
三、营造科研创新平台163
四、助推立法进程164
五、走上共和国讲坛165
第三节 学术精华166
一、1950—1969年166
二、1978—1992年168
三、1992—2010年178
四、迎接民商法学的新时代204
第六章 知识产权法学科的发展206
第一节 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摇篮207
第二节 中国知识产权基础研究的耕耘者210
一、知识产权基本概念及原理210
二、著作权211
三、专利权213
四、商标权和域名214
五、新技术发展与知识产权215
六、知识产权研究方法216
第三节 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言人216
结语219
第七章 经济法学科的发展221
第一节 经济法学教学科研之概况221
第二节 经济法基础理论的代表性学术思想223
一、深刻阐明经济法产生发展的原因223
二、科学界定经济法调整对象及经济法概念224
三、法律部门划分与经济法的地位225
四、弘扬经济法理念与强调社会本位226
五、构建科学的经济法学科体系228
六、构建经济法主体的相关理论229
七、探索经济法(主体)责任制度230
八、高度关注经济法的实施231
第三节 经济法学各具体领域研究的贡献与特色233
一、金融法的研究233
二、财税法的研究239
三、竞争法的研究242
四、企业公司法研究249
五、破产法的研究255
第四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的展望260
第八章 环境法学科的发展261
第一节 学科发展概述261
一、教学起步阶段261
二、专业初创阶段261
三、整体完善与持续发展阶段262
第二节 科学研究成就与特色264
一、科学研究概要264
二、科学研究特色267
第九章 刑事诉讼法学科的发展277
第一节 代表性学术思想278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研究(1949—1958年)279
二、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行前后的研究(1978—1989年)280
三、1996年刑事诉讼法颁行前后的研究(1990—2002年)286
四、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期间的研究(2003年至今)292
第二节 学科特色总结304
一、创办专门的刑事司法研究机构305
二、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学术交流305
三、深入司法实践,探索实证研究306
四、积极参与立法,献策司法改革308
第十章 民事诉讼法学科的发展310
第一节 中国人民大学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历程310
第二节 中国人民大学民事诉讼法学的学术特色315
一、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建构315
二、民事诉讼法学的原理性研究316
三、民事证据法研究319
四、民事审判程序研究320
五、民事执行法研究321
第十一章 证据学学科的发展323
第一节 率先引入苏联的犯罪对策学并奠基新中国的侦查学体系324
一、举办犯罪对策学讲习班,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侦查学教师,奠定了侦查学的初步体系324
二、当时的青年教师深入侦查一线学习经验,为教学研究探索道路325
三、从犯罪对策学到侦查学的转变326
四、侦查学学科名称的确立327
五、侦查学之“大同一认定”理论体系的建立及侦查学理论的推陈出新328
第二节创立和发展法学与科学的交叉学科——物证技术学328
一、物证技术学的创立328
二、物证技术学教学与研究的蓬勃开展330
三、中国人民大学物证技术鉴定中心设立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333
第三节 变革侦查学学科,创建证据调查学334
第四节 深耕证据法学研究,推进中国特色的证据学学科群的建设335
一、重视中国特色证据制度与规则的研究335
二、推动证据法学的邻近学科——司法制度研究的发展338
三、创办专业性学术丛刊339
四、开设德恒证据学论坛341
五、建设证据学专业网站341
第五节 崇尚司法科学化的思想,持续推动科学办案与科学证据的研究342
一、科学办案——科学证据思想的萌芽342
二、科学证据——现代司法证明的主旋律343
三、“物证论”——科学证据运用的“葵花宝典”345
四、电子证据——科学证据的“新宠儿”345
五、网络时代的犯罪侦查347
第六节 开拓与完善中国证据学科群的教材体系347
一、《犯罪对策学》的译介与《犯罪侦查》的传承347
二、《物证技术学》与《侦查学》的分立348
三、《证据调查》的拓荒351
四、《证据法学》系列教材的创新352
第十二章 国际法学科的发展357
第一节 代表性学术思想357
一、国际法基本理论357
二、国际人道法和国际刑法358
三、加强和协调国际法治359
四、国际私法的范围论360
五、国际经济法是一门独立学科360
六、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361
七、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特点362
八、国际商事仲裁的现代化363
九、国际民事诉讼的法理性364
十、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法律问题365
十一、世界贸易组织法366
第二节 学术贡献及社会影响368
一、开拓新中国国际法课程建设368
二、提出富有创新意识的重要观点369
三、参与立法、司法解释的制定和咨询371
四、服务社会、参与重大事件论证373
第三节 学科特色总结373
一、国际法374
二、国际私法374
三、国际经济法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