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名文化遗产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名文化遗产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0378983.jpg)
- 刘保全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978750873704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4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56页
- 主题词: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名文化遗产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述1
第一节 文化的概说1
一、“文化”释义1
二、文化的结构3
三、文化与文明4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5
一、人类的起源5
二、中国文化溯源7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简析17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18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9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21
第二章 地名文化界说29
第一节 地名的起源与发展29
一、语言的产生是地名发端的先决条件29
二、文字的出现促进了地名的形成与发展30
三、地名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而发展31
第二节 地名文化释义32
一、地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32
二、地名文化的内涵34
三、地名文化的界定37
第三章 地名文化简析39
第一节 地名文化生存的土壤39
一、地名文化生存土壤之一——地理环境39
二、地名文化生存土壤之二——经济基础41
三、地名文化生存土壤之三——社会政治结构42
第二节 地名文化的特征43
一、地名文化的延续性43
二、地名文化的区域性45
三、地名文化的多元性47
第三节 地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7
一、继承与创新统一48
二、传统与现代统一50
三、民族与世界统一52
第四章 加强地名文化建设54
第一节 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必要性54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推动54
二、推进中国地名标准化事业的需要56
三、地名学研究亟待开发的新领域58
第二节 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举措59
一、在地名学研究中加大地名文化研究力度59
二、把地名文化建设融入地名标准化工作中61
三、大力提高地名文化的社会认知度63
第五章 地名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65
第一节 世界遗产简介65
一、世界遗产的由来65
二、世界遗产的类别68
三、全球性的“申遗热”73
第二节 中国保护遗产简况74
一、中国成为世界遗产大国74
二、中国的遗产保护活动76
第三节 地名文化遗产概念释义77
一、古老地名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78
二、古老地名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迁和先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79
三、古老地名记录了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79
第六章 地名文化遗产的属性82
第一节 地名的非物质文化形态82
一、语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82
二、地名语词的非物质文化形态83
第二节 地名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84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与非物质的关系84
二、地名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85
第七章 地名文化遗产的特征89
第一节 对文化的传承性89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连绵不断89
二、地名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传承性90
第二节 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92
一、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93
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95
第三节 各种遗产元素的兼容性98
一、地名文化遗产与各种遗产的关系98
二、地名文化遗产是各种遗产元素的融合体99
第八章 中国地名文化遗产的现状101
第一节 地名文化遗产的分类101
一、地名文化遗产分类的意义101
二、地名文化遗产分类的原则101
三、中国地名文化遗产的分类谱系103
第二节 地名文化遗产的鉴定104
一、地名文化遗产的鉴定原则104
二、中国地名文化遗产鉴定标准体系106
第三节 地名文化遗产的存量与分布110
一、中国地名文化遗产的存量评估111
二、中国地名文化遗产的分布特征112
第四节 地名文化遗产的濒危境地114
一、中国地名文化遗产正在不断地消失114
二、地名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115
第九章 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兴起117
第一节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准备117
一、下达专门文件117
二、在河北省先行试点118
三、编制《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119
第二节 “千年古县”宣传保护活动的开展121
一、率先开展“千年古县”宣传保护活动的动因122
二、“千年古县”宣传保护活动的运作124
第三节 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的摄制与播放126
一、《千年古县》的内容126
二、《千年古县》的摄制128
三、《千年古县》的创新129
第四节 “千年古县”宣传保护活动的成效130
一、证明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性130
二、推动了古县的文化开发建设131
三、增强了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132
第十章 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概览134
第一节 “千年古县”历史源远流长134
一、置县两千年以上的古县134
二、置县一千五百年的古县135
三、置县千年的古县135
第二节 “千年古县”语词文化138
一、以所处地理环境(特征)为据命名的“千年古县”138
二、以历史人物与事件为据命名的“千年古县”140
三、以意愿祈福为由命名的“千年古县”141
第三节 “千年古县”实体(地域)承载的历史文化142
一、“千年古县”承载的著名历史人物143
二、“千年古县”承载的重要历史事件146
三、“千年古县”承载的重要文物古迹147
第四节 “千年古县”实体(地域)承载的地理文化154
一、“千年古县”的地貌(地质)特征154
二、“千年古县”的自然景观155
三、“千年古县”的特色资源157
第五节 “千年古县”实体(地域)承载的乡土文化160
一、“千年古县”的传统民居160
二、“千年古县”的民间艺术162
三、“千年古县”的民间工艺165
第十一章 加强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168
第一节 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分布与现状168
一、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地理分布168
二、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濒危境地175
第二节 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宝贵价值177
一、是见证民族文化的载体177
二、是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179
第三节 加强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举措181
一、开展普查和鉴定、记录181
二、统筹规划,实施保护182
三、建立数据库,实施动态监管183
四、搞好宣传,增强保护意识183
五、把民族语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地名管理工作183
第十二章 重视近现代形成的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184
第一节 具有突出传承保护价值的近现代地名184
一、近现代形成的著名独特文化的发祥地184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纪念地186
第二节 超前保护的战略意义188
一、接受历史教训188
二、超前保护的重大意义190
第三节 超前保护的措施192
一、调查、鉴别和记录192
二、列入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193
三、确保安全顺利传承193
第十三章 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深化195
第一节 《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195
一、编制前的准备工作195
二、《总体规划》的思路与目标197
三、编制工作的原则198
四、《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99
第二节 《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的实施214
一、《总体规划》实施的工作思路214
二、《总体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216
三、《总体规划》实施的前景展望217
第十四章 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引起的关注220
第一节 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注与鼓励220
一、许嘉璐副委员长的鼓励与指导220
二、民政部领导的鼓励与指导221
三、著名专家的关注与支持223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参与和支持223
一、积极申报地名文化遗产224
二、紧密配合全力运作225
三、认真传承和切实加强保护226
第三节 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关注与支持227
一、联合国地名组织的关注与支持227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与支持228
第十五章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保障措施229
第一节 开展全国地名文化遗产普查229
一、地名文化遗产普查的目的229
二、地名文化遗产普查的运作方法230
三、地名文化遗产的鉴定与记录232
第二节 建立科学有序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机制233
一、建立地名文化遗产监管机制233
二、建立地名文化遗产载体变更的申报与审批机制234
三、将地名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纳入法制死道234
第三节 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235
一、普及地名文化知识235
二、提高对地名文化遗产的认知度235
第四节 加强理论与人才建设236
一、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236
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37
三、培养专兼职的专业人才237
参考书目239
后记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