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学临界阈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志厚,钟秀梅编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10286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教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学临界阈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课堂教学中的临界现象2
一、教学临界点2
二、教学临界阈4
第二节 教学临界阈的研究课题6
一、学习量与教学临界点或教学临界阈的关系研究7
二、影响教学临界点或教学临界阈的关键因素研究8
三、教学临界阈理论体系的构建8
第三节 教学临界阈的主要研究视角9
一、人类工效学的研究视角9
二、知识生态学的研究视角11
三、博弈论的研究视角11
第四节 教学临界阈的研究思路13
一、不同类型临界点及其研究思路14
二、具体内容学习变化曲线:确定临界阈的基本依据16
三、变量干预:教学临界阈出现和前移的关键16
第二章 人类工效学与教学临界阈研究18
第一节 人类工效学概述18
一、人类工效学的定义19
二、人类工效学的研究方向20
三、人类工效学的相关学科21
第二节 人体因素分析22
一、人的认知系统与工效学22
二、人的生理系统与工效学24
第三节 人类工效学对教学临界阈研究的启示25
一、人类工效学与教学环境25
二、人类工效学与有效教学行为40
第三章 知识生态学与教学临界阈研究48
第一节 知识生态学概述48
一、知识生态学的产生48
二、知识生态学的学科属性49
三、知识生态学的价值定位50
第二节 知识生态学的知识观51
一、传统教学研究中知识观的局限51
二、知识生态学视角下的知识观52
三、知识生态学的教学意蕴54
第三节 知识生态学的核心系统55
一、学习型组织的有机创建56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效利用57
三、多样化知识的充分利用57
第四节 知识生态学对教学临界阈研究的启示58
一、知识运作情境与教学转折点的出现58
二、知识生态的营造与信息、知识、能力的充分转化60
三、学生知识内部转化的着力点与教学临界阈研究62
第四章 博弈论与教学临界阈研究65
第一节 博弈论中的教学智慧65
一、博弈论的历史轨迹66
二、博弈论的逻辑体系67
三、博弈论的主要思想70
第二节 教学临界阈的博弈建构75
一、教学临界阈的博弈论解读75
二、教学临界阈的博弈方略80
第五章 掌握学习理论与教学临界阈研究85
第一节 掌握学习研究概述85
一、掌握学习研究的背景85
二、掌握学习研究的形成与发展87
第二节 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89
一、掌握学习涵义概述89
二、掌握学习视角下的学生观90
三、掌握学习实施的机制92
四、影响学习的变量研究94
五、促进掌握的具体策略95
第三节 掌握学习理论对教学临界阈研究的启示96
一、教学临界阈的具体化96
二、教学临界阈研究的起点——学生观的转变98
三、重视影响教学临界阈的因素99
四、掌握学习实施机制对教学临界阈研究的借鉴101
五、通达掌握的方法对教学临界阈探究的启示101
第六章 超额学习理论与教学临界阈研究104
第一节 超额学习理论概述104
一、超额学习的概念104
二、超额学习的由来106
三、超额学习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107
第二节 超额学习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110
一、最佳超额学习程度110
二、超额学习原理适用的范围114
第三节 超额学习理论对教学临界阈研究的启示115
一、超额学习与教学临界点116
二、实验方法的借鉴118
三、教学临界阈研究的长期性122
第七章 语言输入理论与教学临界阈研究126
第一节 克拉申语言输入理论概述127
一、克拉申及其作品简介127
二、克拉申语言理论127
第二节 输入理论及其成果131
一、i+1语言输入假说131
二、最理想的输入132
第三节 语言输入理论和实践研究135
一、中国输入理论的研究及其成果135
二、对输入假说的反思137
第四节 输入理论对英语教学临界阈的启示138
一、语言教学存在教学临界阈139
二、语言教学临界阈前移的关键140
三、语言教学的具体临界阈141
第八章《学记》与教学临界阈研究144
第一节《学记》概述144
一、《学记》纲要144
二、《学记》的历史定位146
三、《学记》的时代价值147
第二节《学记》中相关思想的阐述148
一、启发式教学思想148
二、学习原则150
三、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151
四、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152
第三节《学记》思想对教学临界阈研究的启示153
一、启发式教学对教学临界阈的启示和应用153
二、学习原则之于教学临界阈的启示和应用155
三、“学习主体”对教学临界阈的启示和应用157
第九章 有效教学与教学临界阈研究160
第一节 有效教学的概念之争与正名之需160
一、研究的背景与理论的由来160
二、概念之争161
三、正名之需163
第二节 有效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164
一、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164
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165
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166
第三节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168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168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169
第四节 有效教学研究及其对教学临界阈研究的启示172
一、有效教学研究的贡献172
二、有效教学研究的盲点173
三、教学临界阈研究对有效教学理论发展的意义173
第十章 教学临界阈的实践研究案例175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量的比较研究175
一、问题提出175
二、研究设计176
三、研究结果及其分析177
四、结论与建议186
第二节 小学有效学习负荷量与教学临界阈的实践研究188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88
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189
三、研究的问题与方法190
四、研究的实施过程及其结果191
第三节 小学生语文经典句子掌握量对其语文素养变化的影响201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201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202
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203
四、研究的过程204
五、研究的结果与讨论206
第四节 小学生“文从字顺”技能有效训练的行动研究208
一、课题的提出209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210
三、课题研究的问题211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2
五、研究的步骤与具体实施212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217
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思路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