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理学视角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陈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4975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城市环境-居住环境-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理学视角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一、快速城镇化深刻影响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2
二、经济发展为城市人居环境进步奠定坚实基础3
三、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病”问题在中国城市再现3
第二节 基本概念5
一、城市人居环境5
二、城市病8
三、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和宜居城市9
第三节 研究进展与述评18
一、国内研究进展18
二、国际研究进展26
三、文献述评32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设计33
一、研究对象33
二、研究设计33
三、研究限制35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数据35
一、研究方法35
二、数据来源36
第六节 主要创新点37
第二章 基础理论39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40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40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41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哲学思想:生态哲学理论43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重要引导44
第二节 城市社会理论46
一、古典社会学派理论47
二、人类生态学派理论48
三、居住分异理论49
第三节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理论51
一、城市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雏形51
二、城市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确立52
三、国内学者对城市人居环境理论的丰富54
四、基于多学科多视角的城市人居环境研究56
第四节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框架57
一、联合国人居署的研究框架57
二、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框架58
三、人居环境:开放的复杂巨系统59
四、本书研究框架说明59
第五节 本章小结60
第三章 城市居住条件评价62
第一节 引言62
第二节 文献回顾63
第三节 中国城市居住条件演化特征65
一、总体居住水平显著提高65
二、住宅配套设施有所改善68
三、大城市高房价现象突出69
四、居住困难问题亟待改善71
第四节 中国城市居住困难群体空间格局71
一、住房拥挤户和无房户72
二、住宅配套设施缺失户74
三、建筑年代久远的住房79
四、城市住宅租房户规模81
第五节 上海居住条件演化过程83
一、上海居住条件演化过程83
二、居住困难群体时空分布86
三、影响上海居住条件改善的因素分析91
第六节 上海“城中村”居住条件分析94
一、调查数据95
二、“城中村”居住条件95
三、影响因素定量分析98
第七节 本章小结105
第四章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107
第一节 引言107
第二节 文献回顾108
第三节 环境污染问题110
一、空气污染110
二、水质污染112
三、环境事件114
四、公众对环境污染的感知115
第四节 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118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18
二、A模式、B模式和C模式120
第五节 城市空气质量时空分析122
一、空气质量指数界定123
二、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125
三、AQI空间特征126
四、AQI时间特征131
第六节 城市空气质量历史对比分析136
一、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历史状况136
二、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对比结果138
第七节 城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定性分析139
一、已有研究成果139
二、直接污染源分析140
三、特殊事件影响分析144
四、地形和气候因素影响146
五、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148
第八节 城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定量分析151
一、数据库建立151
二、相关分析152
三、回归模型153
四、回归结果与分析154
第九节 本章小结156
第五章 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评价159
第一节 引言159
第二节 文献回顾160
第三节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评价161
一、数据与方法161
二、总体评价164
三、城市基础设施评价166
四、城市公共服务评价172
第四节 基础设施承载力研究176
一、研究方法177
二、数据收集178
三、结果与分析180
第五节 本章小结186
第六章 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188
第一节 学者、住建部和EIU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方法188
一、国内外学者的评价方法188
二、住建部的评价方法193
三、经济学家智慧团体(EIU)的评价方法194
第二节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特征194
一、居住条件显著提高,居住条件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194
二、空气污染问题严峻,PRED模型中显示为不可持续状态196
第三节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方法201
一、综合评价理论方法201
二、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205
第四节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207
一、主因子分析207
二、聚类分析213
第五节 本章小结217
第七章 结论与对策220
第一节 主要结论220
一、中国城市居住条件改善明显,但仍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困难户220
二、中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严重,空气质量南北差异明显222
三、中国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差异缩小,特大城市基础设施超载224
四、中国36座大中城市人居环境综合得分呈现“东中西”的梯度特征225
第二节 对策建议226
一、城市居住困难户的对策226
二、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对策230
三、基础设施承载力的改善234
四、城市人居环境整体优化235
后记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