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
  • 周浩主编;丘文千,孙可,陈稼苗,邓旭,钱锋,王东举,赵斌财,李济沅,李莎,邱玉婷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6991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788页
  • 文件大小:172MB
  • 文件页数:812页
  • 主题词:特高压输电-交流输电;特高压输电-直流输电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概述篇3

第1章 特高压输电的发展3

1.1 特高压输电3

1.1.1 输电电压等级的发展3

1.1.2 电网电压等级序列4

1.1.3 特高压输电电压等级选择6

1.2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9

1.2.1 苏联(俄罗斯)9

1.2.2 日本10

1.2.3 美国11

1.2.4 加拿大11

1.2.5 意大利11

参考文献12

第2章 中国特高压发展13

2.1 中国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必要性13

2.2 中国特高压发展历程14

2.2.1 特高压前期研究15

2.2.2 特高压试验基地的建设15

2.2.3 中国的特高压输电工程17

参考文献20

第3章 特高压输电的系统特性及经济性分析21

3.1 交流特高压输电的系统特性21

3.1.1 可靠性与稳定性21

3.1.2 输电特性与输电能力22

3.2 直流特高压输电的系统特性25

3.2.1 可靠性与稳定性25

3.2.2 输电特性与输电能力26

3.3 特高压输电的经济性分析27

3.3.1 交流特高压/超高压输电的经济性比较27

3.3.2 直流特高压/超高压输电的经济性比较29

3.3.3 交流/直流特高压输电的经济性比较29

3.4 交流/直流特高压输电的适用场合29

3.4.1 交流/直流特高压输电的技术特点29

3.4.2 特高压输电的技术优势30

3.4.3 特高压电网互联30

3.4.4 交流/直流特高压输电的适用场合31

参考文献33

二 交流篇37

第4章 特高压线路工频过电压37

4.1 工频过电压产生机理37

4.1.1 空载长线电容效应37

4.1.2 线路不对称短路故障39

4.1.3 三相甩负荷工频过电压39

4.2 特高压工频过电压特点41

4.3 特高压工频过电压种类42

4.3.1 特高压工频过电压分类42

4.3.2 各种工频过电压的系统比较43

4.4 特高压工频过电压限制要求50

4.5 特高压工频过电压影响因素50

4.5.1 线路长度50

4.5.2 等效电源阻抗50

4.5.3 接地故障点位置52

4.5.4 输送功率55

4.5.5 线路杆塔55

4.6 特高压工频过电压的限制措施56

4.6.1 固定高抗56

4.6.2 可控高抗60

4.6.3 继电保护限制方案64

4.6.4 限制措施的选择64

4.7 高抗补偿度上、下限的确定65

4.7.1 高抗补偿度上限的确定65

4.7.2 高抗补偿度下限的确定80

参考文献86

第5章 特高压交流系统潜供电流88

5.1 潜供电流产生机理88

5.2 熄灭潜供电弧的措施89

5.2.1 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接小电抗补偿89

5.2.2 加装HSGS熄灭潜供电弧98

5.2.3 两种限制潜供电流的措施比较与讨论100

5.3 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的仿真101

5.3.1 模型的构建101

5.3.2 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接小电抗抑制潜供电弧的效果分析102

5.3.3 快速接地开关HSGS抑制潜供电弧的效果分析103

参考文献106

第6章 特高压交流系统操作过电压108

6.1 特高压交流系统操作过电压分类与限制方法108

6.1.1 特高压交流系统操作过电压分类108

6.1.2 特高压交流系统中操作过电压常用限制方法109

6.1.3 特高压交流系统操作过电压新型限制方法111

6.1.4 特高压交流系统操作过电压限值113

6.2 单相接地故障过电压113

6.2.1 产生机理113

6.2.2 建模仿真114

6.2.3 影响因素分析116

6.2.4 限制措施121

6.3 合闸过电压129

6.3.1 产生机理129

6.3.2 建模仿真132

6.3.3 影响因素分析135

6.3.4 限制措施143

6.3.5 超高压及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断路器合闸电阻的适用性研究143

6.4 分闸过电压151

6.4.1 甩负荷过电压152

6.4.2 故障清除过电压156

6.5 串补对电磁暂态特性的影响161

6.5.1 串补装置的构成161

6.5.2 串补对合闸操作过电压的影响161

6.5.3 串补对工频过电压的影响162

6.5.4 串补对潜供电流的影响162

6.5.5 串补与断路器的联动163

参考文献163

第7章 特高压交流系统特快速瞬态过电压(VFTO)165

7.1 VFTO的产生机理与特点165

7.2 VFTO的危害167

7.2.1 VFTO对GIS主绝缘的危害167

7.2.2 VFTO对电力变压器的影响168

7.2.3 VFTO对二次设备的影响169

7.2.4 VFTO的累积效应169

7.3 1000kV GIS变电站中不同运行工况下的VFTO169

7.3.1 主变操作产生的VFTO170

7.3.2 出线操作产生的VFTO170

7.3.3 母线操作产生的VFTO170

7.4 VFTO的影响因素171

7.4.1 负荷侧残余电压对VFTO过电压幅值的影响171

7.4.2 变压器入口电容对VFTO的影响172

7.4.3 弧道电阻对VFTO过电压幅值的影响172

7.4.4 氧化锌避雷器对VFTO的影响172

7.5 500kV和1000kV GIS变电站VFTO的比较173

7.5.1 变电站中典型隔离开关操作方式下开关操作顺序173

7.5.2 500kV/1000kV GIS变电站中设备对VFTO的限制水平175

7.5.3 典型500kV和1000kV GIS变电站中的VFTO比较176

7.5.4 VFTO对500kV和1000kV GIS变电站的影响总结178

7.5.5 500kV与1000kV GIS变电站是否安装隔离开关并联电阻的讨论179

7.6 变电站与发电厂里的VFTO特性比较179

7.6.1 变电站与发电厂接线图的比较179

7.6.2 特高压GIS变电站与发电厂中VFTO特性的比较181

7.6.3 特高压GIS变电站与发电厂中VFTO的比较总结182

7.7 限制和防护措施183

7.7.1 合理安排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顺序183

7.7.2 发电厂安装发电机出口断路器184

7.7.3 隔离开关加装并联电阻185

7.7.4 铁氧体磁环185

7.7.5 架空线186

7.7.6 其他措施186

7.8 架空线对入侵主变端口VFTO波前陡度限制的定量研究187

7.8.1 架空线长度对VFTO波前陡度影响的实验探究187

7.8.2 架空线长度对VFTO波前陡度影响的仿真分析189

7.8.3 1000kV发电厂中利用架空线限制入侵主变VFTO波前陡度的进一步探讨193

7.9 变电站和发电厂中GIS暂态壳体电压(TEV)研究195

7.9.1 产生原理195

7.9.2 TEV计算方法196

7.9.3 降低暂态壳体电压的措施197

7.10 国内特高压GIS系统中VFTO特性的试验研究197

7.10.1 VFTO特性试验回路198

7.10.2 VFTO产生机制与波形特征199

7.10.3 隔离开关操作速度对VFTO的影响试验200

7.10.4 分支母线长度对VFTO影响的试验研究203

7.10.5 隔离开关触头连接方向对VFTO的影响204

7.11 500kV/1000kV GIS变电站和发电厂中VFTO特性总结207

参考文献209

第8章 特高压交流系统防雷211

8.1 特高压交流线路的防雷防护211

8.1.1 概述211

8.1.2 耐雷性能评估计算方法214

8.1.3 国内1000kV特高压线路的耐雷性能评估226

8.1.4 特高压交流线路防雷措施231

8.1.5 侧向避雷针在特高压交流线路防雷中的分析233

8.2 特高压变电站(开关站)的防雷保护236

8.2.1 概述236

8.2.2 特高压变电站耐雷性能评估方法237

8.2.3 特高压变电站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防护243

8.2.4 特高压变电站雷电侵入波防护措施246

参考文献247

第9章 特高压变电站绝缘配合249

9.1 绝缘配合的基本概念与原则249

9.2 特高压绝缘配合方法250

9.3 特高压变电站的绝缘配合251

9.3.1 特高压变电站空气间隙的确定252

9.3.2 特高压设备绝缘的选择256

参考文献260

第10章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绝缘配合261

10.1 特高压绝缘子串形、型式的选择261

10.1.1 三种不同特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的比较261

10.1.2 特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串形、型式的选择264

10.2 特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片数确定方法264

10.2.1 按工频电压选择绝缘子片数264

10.2.2 按操作过电压选择绝缘子片数272

10.2.3 按雷电过电压要求校核绝缘子片数272

10.3 特高压线路空气间隙的确定272

10.3.1 工频电压下空气间隙的确定275

10.3.2 操作冲击电压下的空气间隙确定279

10.3.3 雷电冲击电压下的空气间隙确定289

10.3.4 特高压系统在三种过电压下线路空气间隙选择292

10.3.5 各国特高压线路空气间隙的选择292

参考文献293

第11章 特高压交流电气设备294

11.1 特高压变压器294

11.1.1 国内外特高压变压器现状294

11.1.2 特高压变压器特点与选型294

11.1.3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用特高压变压器主要参数297

11.2 特高压并联电抗器297

11.2.1 结构设计298

11.2.2 绝缘设计299

11.2.3 冷却方式300

11.2.4 噪声控制301

11.2.5 特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301

11.3 特高压互感器301

11.3.1 国内外特高压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现状301

11.3.2 特高压电压互感器302

11.3.3 特高压电流互感器303

11.3.4 光电式特高压互感器304

11.4 特高压避雷器304

11.4.1 国内外特高压避雷器现状304

11.4.2 特高压避雷器特点304

11.4.3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用特高压避雷器主要参数305

11.4.4 特高压交流可控避雷器305

11.5 特高压开关设备307

11.5.1 国内外特高压开关设备现状307

11.5.2 特高压开关设备特点308

11.6 特高压套管309

11.6.1 国内外特高压套管现状309

11.6.2 特高压套管特点310

11.7 特高压串补装置310

11.7.1 国内外特高压串补装置现状310

11.7.2 特高压串补装置保护方式310

参考文献311

第12章 特高压工频电磁感应313

12.1 1000kV同塔双回线路感应电压和电流313

12.1.1 产生机理及四种不同感应参数313

12.1.2 感应电压、电流仿真计算314

12.1.3 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的影响分析316

12.2 1000kV交流输电线路架空地线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316

12.2.1 特高压单回线路架空地线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317

12.2.2 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架空地线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319

12.2.3 特高压架空绝缘导线的绝缘间隙及其耐压选取319

12.3 交流线路对平行架设特高压直流线路的工频电磁感应影响319

12.3.1 特高压交流线路对平行架设特高压直流线路的工频电磁感应320

12.3.2 交流线路对平行直流线路电磁感应的影响因素323

12.3.3 特高压单回/同塔双回交流线路与特高压直流线路平行架设对比分析328

12.3.4 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与特高压直流线路平行架设对比分析329

参考文献330

第13章 特高压交流系统电磁环境332

13.1 特高压与超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比较332

13.2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333

13.2.1 工频电场333

13.2.2 工频磁场338

13.2.3 电晕损失340

13.2.4 无线电干扰341

13.2.5 可听噪声345

13.3 特高压双回输电线路的相序优化布置349

13.3.1 电磁环境的影响350

13.3.2 自然功率的影响351

13.3.3 线路不平衡度的影响351

13.3.4 耐雷性能的影响352

13.3.5 地线感应电压、感应电流的影响353

13.3.6 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最优相序推荐353

13.4 特高压输电线路跨越建筑物安全距离问题353

13.4.1 安全距离研究的必要性353

13.4.2 计算方法与仿真模型354

13.4.3 畸变电场的影响因素讨论356

13.4.4 特高压输电线路跨越建筑物安全距离推算359

13.5 特高压交流变电站电磁环境360

13.5.1 工频电场360

13.5.2 工频磁场360

13.5.3 无线电干扰361

13.5.4 噪声361

参考文献361

第14章 特高压交流保护原理及配置362

14.1 特高压交流保护基本概况362

14.1.1 特高压交流保护的基本要求362

14.1.2 特高压交流保护的整定原则362

14.1.3 特高压交流保护的特点363

14.2 特高压交流保护原理及配置368

14.2.1 线路保护原理及配置368

14.2.2 断路器保护原理及配置373

14.2.3 母线保护原理及配置375

14.2.4 变压器保护原理及配置376

14.2.5 高抗保护原理及配置381

14.2.6 低抗、低压电容器保护原理及配置384

参考文献386

三 直流篇389

第15章 特高压直流系统基础及主参数计算389

15.1 换流器工作原理389

15.1.1 6脉动换流器389

15.1.2 12脉动换流器394

15.1.3 双12脉动换流器串联394

15.2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方式394

15.2.1 特高压直流换流器电压等级的选择395

15.2.2 特高压直流系统运行方式395

15.3 特高压直流系统主回路参数计算399

15.3.1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主接线及运行方式399

15.3.2 直流系统额定运行参数400

15.3.3 交流系统额定运行参数400

15.3.4 直流线路参数401

15.3.5 设备参数401

15.3.6 直流系统运行参数407

参考文献407

第16章 特高压直流系统操作过电压408

16.1 特高压直流系统操作过电压分类及其特点408

16.1.1 操作过电压分类408

16.1.2 特高压直流操作过电压特点409

16.1.3 引起操作过电压的故障类型410

16.2 直流系统仿真模型410

16.2.1 直流系统主回路模型410

16.2.2 直流控制系统模型411

16.2.3 换流站避雷器布置方案413

16.3 交流侧操作过电压414

16.3.1 三相接地故障及清除414

16.3.2 逆变侧失交流电源416

16.3.3 交流滤波器内部过电压418

16.4 阀厅内操作过电压422

16.4.1 阀避雷器V11/V1上的操作过电压422

16.4.2 阀避雷器V12/V2上的操作过电压426

16.4.3 阀避雷器V3上的操作过电压428

16.4.4 换流器母线避雷器上的操作过电压430

16.5 直流场操作过电压432

16.5.1 直流极线过电压432

16.5.2 中性母线过电压435

16.5.3 直流滤波器内部过电压443

16.6 直流线路单极接地故障过电压446

16.6.1 仿真计算条件446

16.6.2 仿真计算结果448

16.6.3 过电压机理分析451

16.6.4 过电压控制保护措施455

参考文献456

第17章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雷电过电压458

17.1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458

17.1.1 交、直流线路防雷的主要区别458

17.1.2 特高压直流线路的耐雷性能特点459

17.1.3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防雷分析460

17.2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防雷保护462

17.2.1 直流换流站的雷电侵入波防护特点462

17.2.2 直流换流站的雷电侵入波计算方法463

17.2.3 ±800kV直流换流站雷电侵入波防护分析466

参考文献473

第18章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474

18.1 特高压直流避雷器概述474

18.1.1 直流避雷器的应用474

18.1.2 直流阀片典型伏安特性474

18.1.3 特高压直流避雷器特点475

18.1.4 特高压直流避雷器的基本参数定义476

18.2 换流站避雷器配置476

18.2.1 避雷器配置基本原则476

18.2.2 换流站避雷器配置方案476

18.2.3 特高压换流站避雷器配置特点479

18.3 特高压直流避雷器参数选取480

18.3.1 避雷器参数选择的基本原则480

18.3.2 交流侧避雷器480

18.3.3 直流侧避雷器482

18.3.4 两端换流站避雷器参数差异486

18.4 平波电抗器分置方案486

18.4.1 平抗分置的经济技术优势486

18.4.2 特高压采用平抗分置的必要性489

18.5 设备绝缘水平的确定490

18.5.1 绝缘配合原则和方法490

18.5.2 绝缘裕度490

18.5.3 保护水平和绝缘水平492

18.6 换流站最小空气净距493

18.6.1 换流站极母线空气间隙放电特性试验493

18.6.2 最小空气净距设计的公式法496

18.6.3 非标准大气条件修正方法498

18.7 换流站污秽外绝缘502

18.7.1 中国±500kV换流站污秽外绝缘的运行经验502

18.7.2 换流站支柱绝缘子选型504

18.7.3 换流站支柱绝缘子的外绝缘设计505

18.7.4 换流站直流穿墙套管爬距509

参考文献509

第19章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配合511

19.1 特高压直流线路绝缘子型式与片数的选择511

19.1.1 绝缘子材质、伞形的选择511

19.1.2 绝缘子串型的选择513

19.1.3 绝缘子片数的确定513

19.1.4 覆冰区绝缘子的选择518

19.2 特高压直流线路空气间距的确定520

19.2.1 直流电压下空气间距的确定523

19.2.2 操作冲击下空气间距的确定523

19.2.3 雷电冲击下空气间距的确定524

19.2.4 特高压直流线路空气间隙规程推荐与工程应用值525

参考文献525

第20章 特高压直流换流阀过电压特性与绝缘配合527

20.1 冲击电压作用下换流阀过电压特性分析527

20.1.1 换流阀系统寄生电容提取527

20.1.2 换流阀系统冲击暂态分析模型528

20.1.3 换流阀系统冲击暂态过电压特性529

20.2 运行工况下换流阀过电压特性分析530

20.2.1 换流阀关断暂态过电压分析531

20.2.2 物理模拟法532

20.2.3 经典式法533

20.2.4 时域电路法534

20.3 直流输电换流阀过电压保护及其设计535

20.3.1 换流阀绝缘配合策略选择535

20.3.2 门极电子电路过电压保护功能535

20.4 直流输电换流阀绝缘配合研究536

20.4.1 爬电距离计算方法536

20.4.2 空气净距计算方法536

参考文献537

第21章 特高压直流电气设备538

21.1 特高压直流设备布置538

21.2 特高压换流阀540

21.2.1 特高压换流阀结构540

21.2.2 特高压换流阀特点542

21.2.3 特高压换流阀试验543

21.2.4 特高压换流阀制造水平543

21.3 特高压换流变压器544

21.3.1 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结构544

21.3.2 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特点545

21.3.3 特高压换流变压器试验546

21.3.4 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制造水平547

21.4 特高压平波电抗器547

21.4.1 特高压平波电抗器结构547

21.4.2 特高压平波电抗器特点549

21.4.3 特高压平波电抗器试验549

21.4.4 特高压平波电抗器制造水平550

21.5 特高压交直流滤波器550

21.5.1 特高压交流滤波器550

21.5.2 特高压直流滤波器551

21.5.3 特高压交直流滤波器试验553

21.5.4 特高压交直流滤波器制造水平553

21.6 特高压直流避雷器553

21.6.1 特高压直流避雷器的类型553

21.6.2 特高压直流避雷器特点555

21.6.3 特高压直流避雷器试验556

21.6.4 特高压直流避雷器制造水平556

21.7 特高压套管557

21.7.1 特高压套管结构557

21.7.2 特高压套管特点558

21.7.3 特高压套管试验558

21.7.4 特高压套管制造水平559

21.8 特高压直流开关设备559

21.8.1 特高压直流转换开关559

21.8.2 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562

21.8.3 特高压直流旁路开关562

21.8.4 特高压直流开关设备试验563

21.9 特高压直流测量装置563

21.9.1 特高压直流电压测量装置563

21.9.2 特高压直流电流测量装置564

参考文献565

第22章 特高压直流系统电磁环境566

22.1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566

22.1.1 电场强度和离子流密度566

22.1.2 直流磁场568

22.1.3 导线表面电场569

22.1.4 无线电干扰573

22.1.5 可听噪声574

22.1.6 电晕损耗576

22.2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评估578

22.2.1 电场强度和离子流密度579

22.2.2 磁感应强度579

22.2.3 无线电干扰580

22.2.4 可听噪声581

22.3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582

22.3.1 极导线对地高度的影响582

22.3.2 极间距离的影响582

22.3.3 极导线分裂间距的影响582

22.3.4 极导线分裂数的影响586

22.3.5 极导线截面积的影响586

22.3.6 海拔高度的影响586

22.4 改善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的措施590

22.5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电磁环境590

22.5.1 换流站的噪声源590

22.5.2 换流站的噪声控制指标591

22.5.3 换流站噪声的控制措施591

参考文献593

第23章 ±800kV与±1100kV特高压直流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比较594

23.1 系统参数594

23.2 换流站避雷器布置及参数595

23.2.1 换流站避雷器布置595

23.2.2 避雷器基本参数596

23.3 换流站过电压分析比较597

23.3.1 交流侧过电压597

23.3.2 阀厅内过电压598

23.3.3 直流线路侧过电压601

23.3.4 中性母线过电压602

23.4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绝缘配合603

23.4.1 换流站避雷器布置方案603

23.4.2 换流变短路阻抗对设备绝缘水平的影响605

23.4.3 设备绝缘水平605

23.5 ±1100kV特高压直流系统换流器组合形式探讨606

23.5.1 ±1100kV换流器组合形式的讨论606

23.5.2 ±1100kV特高压直流系统换流器组合方案的选择609

参考文献610

第24章 特高压直流保护原理及配置611

24.1 特高压直流保护概况611

24.1.1 特高压直流保护的基本要求611

24.1.2 特高压直流保护的动作后果611

24.1.3 特高压直流保护的分区613

24.1.4 特高压直流保护的测点613

24.2 特高压直流保护原理及配置616

24.2.1 换流器区保护616

24.2.2 极区保护623

24.2.3 双极区保护627

24.2.4 直流线路区保护630

24.2.5 直流滤波器区保护632

24.2.6 直流开关保护635

24.2.7 直流保护配合关系638

24.3 特高压直流保护与常规直流保护的区别639

24.3.1 保护装置配置639

24.3.2 保护配置及原理639

参考文献640

四 设计篇645

第25章 特高压交流变电站设计645

25.1 设计深度要求与主要规程规范645

25.1.1 设计深度要求645

25.1.2 主要规程规范645

25.1.3 设计重点与难点问题645

25.2 站址选择与总规划布置646

25.2.1 站址选择646

25.2.2 总规划布置647

25.3 电气主接线647

25.4 过电压保护647

25.5 最小空气间隙649

25.6 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649

25.7 电气主设备选择650

25.7.1 电气计算650

25.7.2 主变压器650

25.7.3 开关设备653

25.7.4 电压互感器653

25.7.5 特高压并联电抗器653

25.8 特高压配电装置653

25.8.1 特高压配电装置的分类及设计原则653

25.8.2 最小安全净距A值和B、C、D值658

25.8.3 特高压配电装置的主要特点659

25.8.4 1000kV配电装置尺寸确定659

25.9 并联补偿装置接线与布置660

25.9.1 并联补偿装置分类661

25.9.2 并联补偿装置分组容量661

25.9.3 并联补偿装置设备662

25.9.4 并联补偿装置布置662

25.10 站用电接线与布置663

25.10.1 主要设计原则663

25.10.2 站用电接线663

25.10.3 站用电设备与布置663

25.10.4 照明及检修663

25.11 总平面及竖向布置663

25.11.1 总平面布置663

25.11.2 竖向布置665

25.11.3 变电站道路665

25.12 主要建(构)筑物666

25.12.1 变电站建筑666

25.12.2 特高压变电构架667

25.12.3 特高压GIS设备基础674

25.13 电气二次接线676

25.13.1 主要设计原则676

25.13.2 计算机监控系统676

25.13.3 元件保护677

25.13.4 系统保护678

25.13.5 系统通信679

25.13.6 调度自动化系统680

25.13.7 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680

25.13.8 操作电源系统及其他680

25.13.9 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681

参考文献681

第26章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682

26.1 站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682

26.1.1 一般要求682

26.1.2 总平面布置682

26.1.3 大件运输682

26.1.4 换流站水源683

26.1.5 环境影响683

26.2 电气主接线684

26.2.1 换流器单元接线685

26.2.2 直流开关场接线685

26.2.3 交流开关场接线688

26.2.4 交流滤波器接线688

26.3 换流站过电压保护688

26.4 设备绝缘水平692

26.5 最小空气净距694

26.6 电气主设备选择698

26.6.1 短路电流计算698

26.6.2 换流阀699

26.6.3 换流变压器701

26.6.4 平波电抗器702

26.6.5 交流滤波器及并联电容器703

26.6.6 直流滤波器703

26.6.7 其他直流设备703

26.6.8 穿墙套管706

26.7 竖向布置设计706

26.7.1 主要任务及设计原则706

26.7.2 平坡式布置及坡度选择706

26.7.3 阶梯式布置707

26.7.4 建(构)筑物竖向布置707

26.8 特高压换流站配电装置707

26.8.1 换流区域布置707

26.8.2 直流场布置714

26.8.3 交流滤波器场地布置716

26.8.4 交流配电装置布置720

26.8.5 电气总平面布置总结721

26.9 换流站建筑物721

26.9.1 主要建构筑物721

26.9.2 阀厅722

26.9.3 控制楼和辅助设备楼722

26.9.4 户内直流场722

26.9.5 GIS室723

26.9.6 其他建筑物723

26.9.7 结构型式723

26.10 站用电接线与布置723

26.11 电气二次接线724

26.11.1 交直流系统控制和保护724

26.11.2 交流系统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729

26.11.3 调度自动化729

26.11.4 系统通信730

参考文献730

第27章 特高压交流线路设计732

27.1 设计的依据732

27.2 线路路径733

27.3 设计气象条件733

27.3.1 选择原则733

27.3.2 基本风速733

27.3.3 设计覆冰734

27.4 交流线路导地线选型735

27.4.1 导线选择的主要参数735

27.4.2 导线截面和分裂方式737

27.4.3 双回路导线相序布置737

27.4.4 扩径导线的运用739

27.4.5 地线和OPGW光缆选型739

27.5 交流线路绝缘配合设计741

27.5.1 绝缘子型式选择741

27.5.2 绝缘子串片数的选择743

27.5.3 塔头空气间隙744

27.5.4 防雷保护和接地设计745

27.6 交流线路绝缘子串和金具设计746

27.6.1 基本原则746

27.6.2 安全系数746

27.6.3 导线悬垂绝缘子串747

27.6.4 导线耐张绝缘子串748

27.6.5 耐张塔跳线金具串750

27.6.6 主要金具750

27.7 交流线路导线换位设计753

27.7.1 导线换位设计主要工作内容753

27.7.2 不平衡度限值的确定753

27.7.3 输电线路不平衡度计算753

27.7.4 换位方式选择755

27.8 特高压线路杆塔设计755

27.8.1 杆塔形式及特点756

27.8.2 杆塔荷载及组合758

27.8.3 杆塔的材料759

27.8.4 杆塔结构优化设计760

27.8.5 杆塔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761

参考文献762

第28章 特高压直流线路设计763

28.1 直流线路导地线选择763

28.1.1 导线选择的主要原则763

28.1.2 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764

28.1.3 导线主要电气性能764

28.1.4 地线型式选择767

28.2 直流线路绝缘配合设计768

28.2.1 污秽调查及污区划分768

28.2.2 绝缘子型式768

28.2.3 绝缘子串片数选择770

28.2.4 塔头空气间隙774

28.3 直流线路绝缘子串和金具设计775

28.3.1 导线绝缘子串775

28.3.2 主要金具选择776

28.4 直流线路导线对地距离777

28.4.1 导线对地最小距离777

28.4.2 导线对地距离与环境气候的关系778

28.5 直流线路杆塔设计779

28.5.1 直流线路杆塔型式779

28.5.2 直流线路杆塔结构特点780

28.5.3 杆塔荷载及组合781

28.5.4 直流线路杆塔材料781

28.5.5 杆塔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782

28.6 直流线路基础设计783

28.6.1 常用的基础型式783

28.6.2 基础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784

28.6.3 特殊地质条件的基础处理措施785

28.6.4 基础的机械化施工786

参考文献786

学术名词索引7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