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通关宝典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医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组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98589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中西医结合-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通关宝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考站1
病例分析1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仅执业要求)6
四、支气管哮喘9
五、肺炎12
六、肺结核14
七、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仅执业要求)16
八、慢性呼吸衰竭(仅执业要求)19
九、心力衰竭20
十、心律失常24
十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8
十二、高血压病33
十三、胃炎37
十四、消化性溃疡40
十五、上消化道出血(仅执业要求)42
十六、胃癌(仅执业要求)43
十七、溃疡性结肠炎46
十八、肝硬化(仅执业要求)48
十九、肝癌(仅执业要求)51
二十、急性胰腺炎52
二十一、慢性肾小球肾炎54
二十二、肾病综合征57
二十三、尿路感染59
二十四、慢性肾衰竭61
二十五、缺铁性贫血64
二十六、再生障碍性贫血66
二十七、急性白血病(仅执业要求)69
二十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仅执业要求)71
二十九、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2
三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75
三十一、糖尿病77
三十二、类风湿性关节炎80
三十三、系统性红斑狼疮(仅执业要求)82
三十四、脑梗死84
三十五、脑出血86
三十六、癫痫89
三十七、帕金森病(仅执业要求)91
三十八、病毒性肝炎93
三十九、有机磷杀虫药中毒96
四十、乳腺增生病97
四十一、急性阑尾炎98
四十二、肠梗阻100
四十三、胆石症102
四十四、前列腺增生症(仅执业要求)104
四十五、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仅执业要求)107
四十六、湿疹108
四十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09
四十八、闭经(仅执业要求)112
四十九、盆腔炎114
五十、先兆流产116
五十一、异位妊娠118
五十二、产褥感染(仅执业要求)121
五十三、子宫肌瘤(仅执业要求)122
五十四、小儿肺炎124
五十五、小儿腹泻127
五十六、急性肾小球肾炎(仅执业要求)130
五十七、过敏性紫癜(仅执业要求)133
五十八、水痘134
五十九、流行性腮腺炎(仅执业要求)135
六十、桡骨下端骨折(仅执业要求)137
六十一、肩关节脱位139
六十二、颈椎病141
六十三、腰椎间盘突出症142
第二考站146
第一部分 中医操作146
第一章 针灸操作技术146
第一节 毫针刺法146
一、针刺前准备146
二、进针法147
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48
四、行针手法149
五、得气151
六、针刺补泻151
七、留针与出针152
第二节 艾灸法152
一、常用灸法的操作要点152
二、灸法的注意事项155
第三节 拔罐法155
第四节 其他针法157
一、三棱针法157
二、皮肤针法157
第五节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158
一、晕针158
二、滞针159
三、弯针159
四、断针159
五、血肿160
六、皮肤灼伤及起疱160
第二章 推拿技术160
一、?法160
二、揉法161
三、按法163
四、推法164
五、拿法165
六、抖法165
七、捏脊法166
第二部分 西医基本操作168
一、外科洗手168
二、戴无菌手套169
三、穿手术衣170
四、手求区消毒170
五、穿脱隔离衣171
六、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173
七、伤口换药175
八、脊柱损伤的搬运176
九、长骨骨折简易固定177
十、心肺复苏术178
十一、简易呼吸器的使用181
十二、导尿术181
十三、胃管置入术(仅执业要求)183
十四、胸腔穿刺术(仅执业要求)184
第三部分 体格检查187
第一章 全身状态检查187
一、体温187
二、脉搏187
三、血压188
四、发育与体型189
五、营养状态189
六、意识状态189
七、面容与表情190
八、体位190
九、步态191
第二章 皮肤检查191
一、皮肤弹性191
二、皮肤颜色191
三、湿度与出汗192
四、皮疹192
五、皮下出血193
六、蜘蛛痣193
七、皮下结节193
八、水肿193
九、皮下气肿194
第三章 浅表淋巴结检查194
一、检查方法194
二、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195
第四章 眼的检查195
一、眼睑195
二、结膜195
三、巩膜196
四、瞳孔196
五、眼球(仅执业要求)197
第五章 口腔检查197
一、检查方法197
二、扁桃体肿大分度198
第六章 鼻窦检查198
第七章 颈部检查198
一、颈部的血管198
二、甲状腺198
三、气管199
第八章 胸壁、胸廓与乳房检查199
一、胸廓检查199
二、胸壁检查200
三、乳房检查200
第九章 肺和胸膜检查201
一、视诊201
二、触诊201
三、叩诊202
四、听诊204
五、常见呼吸系统病变的体征205
第十章 心脏检查206
一、视诊206
二、触诊207
三、叩诊207
四、听诊209
五、常见循环系统病变体征213
第十一章 外周血管检查214
一、脉搏214
二、周围血管征214
第十二章 腹部检查215
一、腹部体表分区215
二、视诊215
三、触诊217
四、叩诊219
五、听诊220
第十三章 脊柱、四肢检查221
一、脊柱检查221
二、四肢与关节检查222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检查224
一、肌力、肌张力224
二、共济运动(仅执业要求)225
三、神经反射检查225
第三考站233
第一部分 中医问诊233
第一章 中医四诊233
第一节 望诊233
一、整体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233
二、局部望诊(头面、五官、胸腹、腰背、四肢、二阴、皮肤)238
三、望小儿指纹243
四、望舌244
第二节 闻诊247
一、听声音247
二、嗅气味249
三、闻诊注意事项250
第三节 问诊250
一、问诊方法250
二、问诊的内容252
三、问寒热253
四、问汗253
五、问疼痛254
六、问头身胸腹不适256
七、问耳目256
八、问睡眠257
九、问饮食口味257
十、问二便258
十一、问妇女259
十二、问男子260
十三、问小儿261
第四节 脉诊261
一、脉诊原理261
二、诊脉部位261
三、操作方法261
四、注意事项262
五、操作技巧263
六、正常脉象264
七、病理脉象264
第五节 按诊266
一、按诊操作方法266
二、按诊的内容267
三、特色按诊法271
四、按诊注意事项272
第二章 医患沟通273
第一节 医患沟通的内容273
一、医学观念沟通273
二、医学信息沟通273
三、医学情感沟通273
第二节 中医临床接诊与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273
一、询问273
二、倾听274
第三节 医疗告知276
一、医疗告知技巧276
二、医疗告知参考标准276
三、医疗告知方法277
四、特殊对象的告知277
第四节 接诊流程278
一、接诊前的准备278
二、接诊初期的导入278
三、接诊后期的结束方式279
四、完整流程与病患信息的获取与告知279
第五节 医生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技能279
一、患者家属的心理与情绪特点279
二、接诊医生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技能280
第六节 医疗团队间的沟通技能281
一、医生与医生之间281
二、医生与护士之间281
第七节 医患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281
一、非语言沟通的形式281
二、非语言沟通的运用282
第二部分 中医答辨285
第一章 常用针灸腧穴285
第二章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303
一、偏头痛303
二、落枕303
三、中风304
四、哮喘304
五、呕吐305
六、泄泻305
七、痛经306
八、扭伤306
九、牙痛307
十、晕厥307
十一、虚脱307
十二、高热307
十三、抽搐308
十四、内脏绞痛308
第三章 中医病证309
一、肺胀(仅执业要求)309
二、不寐311
三、头痛312
四、眩晕314
五、呕吐315
六、腹痛316
七、泄泻318
八、便秘319
九、胁痛(仅执业要求)321
十、水肿322
十一、郁证(仅执业要求)324
十二、血证326
十三、痰饮(仅执业要求)330
十四、自汗、盗汗332
十五、内伤发热333
十六、厥证(仅执业要求)335
十七、痿证(仅执业要求)336
第三部分 临床判读338
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338
一、正常心电图338
二、心房、心室肥大340
三、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342
四、心律失常342
第二章 X线检查345
一、正常胸部x线表现345
二、肺气肿346
三、胸腔积液346
四、气胸347
五、急性胃肠穿孔347
六、肠梗阻(仅执业要求)347
七、长骨骨折348
第三章 实验室检查349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349
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349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349
三、血小板计数350
四、网织红细胞(Ret)计数351
五、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351
第二节 尿液检查351
一、一般性状检查351
二、化学检查352
三、显微镜检查353
第三节 粪便检查354
一、一般性状检查354
二、显微镜检查354
三、化学检查354
四、细菌学检查355
第四节 肝脏病检查355
一、蛋白质代谢检查355
二、肝脏病常用的血清酶检查355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356
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356
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356
三、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356
第六节 肾功能检查357
一、血清尿素氮(BUN)测定357
二、血肌酐(Cr)测定357
三、血清尿酸(UA)测定357
四、血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358
五、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358
第七节 血糖及其代谢物检查358
一、血糖测定358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仅执业要求)359
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359
第八节 血脂检查359
一、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359
二、血清甘油三酯(TG)测定360
三、血清脂蛋白测定360
第九节 血清电解质检测360
一、血清钾测定360
二、血清钠测定360
三、血清氯化物测定361
第十节 淀粉酶(AMS)测定361
第十一节 心肌损伤常用酶检测361
一、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361
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361
三、乳酸脱氢酶(LDH)测定362
第十二节 心肌蛋白测定(仅执业要求)362
一、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测定362
二、肌钙蛋白I(cTnI)测定362
三、肌红蛋白(Mb)测定362
第十三节 B型心钠素(BNP)测定(仅执业要求)363
第十四节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测定363
第十五节 类风湿因子(RF)检查363
第十六节 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363
第十七节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364
第十八节 血气分析(仅执业要求)364
附:方歌巧记汇总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