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诸子与楚文化关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先秦诸子与楚文化关系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4564238.jpg)
- 陈瑶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8579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先秦哲学-关系-楚文化-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先秦诸子与楚文化关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孔子适楚及其文学演绎1
一、孔子入叶至楚的时间和地点1
1.孔子的入叶1
2.孔子的至楚4
二、孔子与叶公子高的交往及传闻5
1.叶公子高其人其事6
2.叶公子高问政于孔子12
3.叶公子高与孔子论直17
4.叶公子高出使齐国请教于孔子的寓言23
三、孔子在楚地与高层交往及相关叙事27
1.孔子与楚昭王、令尹子西27
2.孔子与孙叔敖31
3.孔子与市南宜僚、白公36
4.叶公子高、市南宜僚及楚国政要的隐逸倾向43
四、孔子入叶至楚与平民隐士相遇的传闻44
1.孔子与狂接舆45
2.孔子与长沮、桀溺、荷蓧丈人48
3.孔子所接触的南北平民隐士的差异52
五、孟子与楚文化之间的冲突57
1.农家源自楚地58
2.孟子对南楚农家的诘难61
六、儒学南渐与江东吴地的关联68
1.孔门弟子澹台灭明、商瞿南传儒学68
2.春申君封吴及其习《易》72
第二章 墨学南渐入楚的轨迹及文学性书写78
一、墨子生卒年辨析79
1.古今学人对墨子生卒年的几种认定79
2.孙诒让《墨子年表》辨析81
3.试断墨子生卒年86
二、墨子南入楚廷的时间和地点90
1.墨子入楚制止攻宋的时间90
2.献书惠王与止楚攻宋并非同一时段之事99
3.墨子入楚的地点102
三、墨子在楚国朝廷的军事演练和学说传播107
1.墨子与公输般的楚廷演练107
2.墨子宣扬“非攻”与尚义112
3.《墨子》书中“义”的内涵117
4.墨子第二次到达楚廷的献书和陈辞121
四、墨子在楚地鲁阳的惨淡经营124
1.鲁阳文君与鲁阳其地124
2.墨子止鲁阳文君攻郑128
3.墨子与鲁阳文君论“非攻”133
五、墨子弟子的南楚行迹143
1.耕柱子仕楚144
2.孟胜为楚阳城君殉难而死146
3.田鸠因楚王见秦王149
4.邓陵子等南方墨家成员152
5.墨门弟子南楚行径的阶段性特点154
第三章 《韩非子》对楚文化取材所建构的格局157
一、诸篇政论:楚政之失的生动显现158
1.《十过》、《饰邪》篇的竖榖阳小忠158
2.《二柄》、《十过》篇的楚灵王行僻165
3.《和氏》篇的和氏受刑与吴起被害173
4.《奸劫弑臣》篇的春申君弃妻杀子与公子围弑君自立177
二、《喻老》:楚地故事与哲理名言的珠联璧合181
1.善建不拔:孙叔敖请汉间之地182
2.大器晚成:楚庄王对答右司马御座190
3.自见谓之明:楚庄王听从杜子之谏197
三、《说林》:展现楚地智士的画廊201
1.夺而食荆王不死之药者自全201
2.自言善逐鹿而为楚王御者207
3.楚丈人谏伐陈之楚公子210
4.左史倚相谏楚王分吴、攻吴与备吴212
四、《韩非子》与《左传》关于楚国叙事的对比218
1.子反之死与楚地败军之将的自杀风气219
2.子常败于吴的叙事辨析232
3.《韩非子》对楚国叙事的历史真实性辨析238
第四章 《吕氏春秋》与楚文化240
一、对楚国制度文化的吸纳与借鉴240
1.对楚国历史叙事的时段及取舍倾向241
2.君主接受臣下批评的进谏制度244
3.举贤授能的用人机制249
4.谀臣谗言的祸国殃民254
二、对楚国精神文化的多维展示和取舍258
1.以义取舍、以人为本的战争理念258
2.走向极端和偏执的忠节265
3.对楚国忠孝冲突案例的判评277
三、对楚地民性习俗的考量褒贬289
1.道家学派推崇的大智若愚290
2.法家学派贬抑的至愚293
3.楚地的巫风和尚勇303
四、对楚文化道家因素的吸纳312
1.老子学说的定位、定性312
2.老子学说的运用和发挥317
3.《庄子·让王》篇的析解和重新组装326
4.《庄子》其它篇目的摘录与整合337
五、对《道德经》道家因素的吸纳及其采用的书写模式345
1.《吕氏春秋》依据《道德经》篇目的分布格局345
2.老子养生全性理念文学演绎的书写模式347
3.老子系列命题被援道入法及说体文类的运用355
附录 先秦诸子论楚、适楚大事记363
参考文献367
后记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