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渤海国历史文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渤海国历史文化研究
  • 刘晓东,郝庆云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11043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98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527页
  • 主题词:渤海(古族名)-民族历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渤海国历史文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靺鞨源流1

第一节 周秦时期的肃慎族1

一、肃慎的地域1

二、肃慎的社会生活3

三、肃慎遗存3

第二节 汉魏时期的挹娄族5

一、挹娄的族源5

二、挹娄的社会生活5

三、挹娄遗存8

第三节 两晋北朝时期的勿吉族9

一、勿吉的地域及勿吉七部9

二、勿吉的社会生活10

三、勿吉遗存11

第四节 隋唐时期靺鞨族12

一、靺鞨的构成12

二、粟末靺鞨的由来与演变15

三、白山靺鞨的迁徙18

四、粟末靺鞨的迁徙19

五、唐初营州地区的靺鞨部众21

六、靺鞨遗存23

第二章 开国史略26

第一节 唐初对东北地区的经略26

一、唐初东北地区的形势26

二、唐朝在东北地区建置的府29

三、唐朝在东北各族地区的羁縻州32

第二节 渤海国的建立38

一、营州之乱38

二、大祚荣率军东奔39

三、渤海国的建立42

四、“渤海”国号的确立45

第三章 地理疆域47

第一节 地理环境47

一、地理位置与山川地貌47

二、自然资源48

三、人口数量49

第二节 疆域四至50

一、渤海建国之初的疆域50

二、渤海前期疆域52

三、渤海后期疆域53

第三节 行政区划53

一、五京十五府的建置53

二、属部制58

第四章 民族构成62

第一节 渤海国前期的民族构成62

一、靺鞨族62

二、高丽遗族65

三、汉族、契丹、九姓杂胡66

第二节 渤海国统治集团的民族属性70

一、“东奔”队伍的构成70

二、大祚荣及王室的族属70

三、高丽别种问题72

第三节 渤海族兴起与发展73

一、渤海族称与族源73

二、渤海族的基本特征74

三、渤海国后期民族构成的变迁77

四、关于渤海族的争论78

第四节 渤海族的消亡79

一、渤海族体的分化与流向79

二、辽金时期渤海人传统生活习俗的消失82

三、辽金时期渤海人传统经济的消失84

第五章 典章政体86

第一节 王室相关制度86

一、国王名号86

二、王位继承91

三、宗室分封92

第二节 机构设置92

一、直属机关93

二、地方行政机构96

第三节 官员构成和管理97

一、官员构成97

二、官员管理101

第六章 都城建制104

第一节 渤海都城问题的文献解读104

第二节 渤海都城的考古学研究107

一、日本学者针对渤海都城所开展的田野工作107

二、以中国学者为主所开展的渤海都城田野工作109

三、渤海早期都城的研究历程与收获109

第三节 文献解读与考古学成果的有机融合111

一、渤海都城及渤海五京关系111

二、关于西古城的研究114

第四节 渤海都城的建制119

一、显州的都城建制119

二、“东京”的城市建制124

三、渤海王城——上京的都城建制128

四、渤海都城的个性与共性特征135

五、渤海都城的演变轨迹136

第七章 京府体系139

第一节 京府体制139

一、京府体制及建立背景139

二、渤海五京制的起始年代142

三、京府体制的健全和完善144

第二节 京府体制的历史地位146

一、京府体制与唐代东北地区城镇发展146

二、京府体制在东北城镇发展史上的地位151

三、京府体制的得失与经验教训156

第八章 朝贡与邦交159

第一节 渤海朝贡与邦交内涵159

一、渤海国与唐王朝的朝贡关系159

二、渤海国与其他政权及部族交往161

第二节 渤海之朝贡163

一、渤海国事唐恭谨163

二、渤海朝贡的特点170

三、渤海朝贡的意义171

第三节 渤海的对外交往172

一、渤海与日本的邦交172

二、渤海与突厥的邦交180

三、渤海与新罗的邦交182

四、渤海与契丹、室韦、黑水的交往186

五、渤海邦交的特点及意义191

第九章 纪年与历法192

第一节 渤海国的纪年192

一、中国古代纪年传统192

二、唐朝的纪年193

三、渤海纪年194

第二节 渤海的历法200

一、唐代以前我国的天文历法200

二、唐朝的历法201

三、中国历法对日本的影响202

四、渤海国历法的使用204

第十章 生业与物产208

第一节 种植与饲养业208

一、农业208

二、渔猎业与采集业210

三、畜牧业213

第二节 制造与加工业217

一、制陶业217

二、渤海的纺织业225

三、金属制造业226

四、建筑与建材业231

五、车船制造业233

六、木材、皮革加工及其他234

七、商业235

第三节 渤海国的物产236

一、自然物产236

二、生产物品241

第十一章 科学与技术244

第一节 农业、畜牧业和渔猎业技术244

一、农业技术244

二、饲养技术247

三、渔猎技术248

第二节 金属冶炼和金属器物加工技术250

一、铁冶炼和铁器的加工250

二、铜和青铜的冶炼和加工258

三、金银的冶炼和金银器制作技术259

第三节 纺织和制革技术261

一、丝织技术261

二、麻织技术263

三、制革263

第四节 建筑技术264

一、建筑设计视觉效果265

二、减柱与企口265

三、取暖266

第五节 陶瓷器制作技术267

一、陶器技术267

二、瓷器制造技术270

第十二章 交通与贸易272

第一节 渤海国的交通272

一、陆路交通273

二、水路交通291

第二节 渤海国的商业贸易302

一、渤海经济贸易活动的表现303

二、渤海与唐朝的商业贸易305

三、渤海与日本的商业贸易308

四、渤海与周边地区的商业贸易312

第十三章 教育与儒学315

第一节 渤海国教育制度的形成315

一、渤海教育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315

二、唐朝教育制度的传播316

三、渤海教育制度的确立317

第二节 渤海国的教育形式319

一、中央官学319

二、地方官学321

三、私学教育323

四、派人赴唐接受教育324

第三节 渤海国教育的内容326

一、汉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326

二、儒家经典及封建伦理道德教育329

三、各类专业教育331

第十四章 语言与文字335

第一节 渤海的语言335

一、渤海国语言的研究现状335

二、渤海的国语337

三、渤海国的官方语言342

四、渤海国的通用语言345

第二节 渤海国的文字347

一、渤海国文字之争347

二、目前发现的有关文字方面的渤海考古学资料349

三、渤海国一直使用汉字352

第十五章 文学与艺术358

第一节 文学358

一、诗歌358

二、散文366

三、渤海遗民的文学作品371

第二节 艺术376

一、舞蹈376

二、书法377

三、绘画378

第十六章 礼仪和音乐395

第一节 渤海国的礼仪395

一、中国古代的礼395

二、渤海国的礼仪396

三、渤海国专司礼仪的官职和场所400

四、礼器、礼服和卤簿车仗401

第二节 渤海国的音乐403

一、渤海国音乐的源流403

二、渤海国的乐舞405

三、渤海建国前后与周边地区的音乐交流和影响412

四、渤海音乐对辽宋金各朝的影响417

第十七章 习俗与宗教419

第一节 衣食居住习俗419

一、服饰习俗419

二、饮食习俗425

三、居住习俗428

第二节 养殖习俗430

一、饲养习俗430

二、栽种牡丹及其他习俗432

第三节 婚葬娱乐习俗433

一、婚姻习俗433

二、葬俗435

三、娱乐习俗439

四、节日习俗及其他442

第四节 宗教443

一、萨满教443

二、佛教446

三、道教451

四、袄教454

五、景教455

附录457

参考文献490

后记497

热门推荐